重生美国当大师(精校)第7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2/779

  齐耀琳端坐太师椅,先喝了口苶,这才说:“说说吧。”
  巡警道急忙站起身,先躬了躬身,从怀里掏出个本子,道:“回禀大人,卑职以为,这事像是汪洋大盗干的,这把飞刀使的,就是那燕子李三也不过此。必是门前行人所为,当时门前的行人不多,且多为附近住户,只有一个货郎、一对小夫妻、还有三、四个吃豆腐脑的是生人。”
  “三、四个?”
  “这个……,有人说是三个,有人说是四个,还在追查。”
  “废物!那么现在可有头绪?”
  “这几个生人都很可疑,那几个吃豆腐脑的,出事后就踪迹不见;州桥附近住户以前也从未见过那个货郞;至于那对小夫妻,那女子是乘马的,所以很可疑。”
  “乘马又如何?”
  “启禀大人,马价不低,若能买得起马,必也能雇得起车,所以,民间女子出行,或乘车、或乘驴,却少见乘马的。”
  “荒谬!你们这半天就这点头绪?!”
  “卑职无能。”
  “罢了,我且问你,那李家老大据说从小习武,你说这事是不是他做的?”
  “回禀大人,据李老儿说,这李家老大一月前就奔了京师,卑职也派人在他老家寻访,回来的消息说他曾混迹白狼匪众,现在汉川梁钟汉军中,这恐怕不是他做的。”
  “嗯,那李老儿现在如何了?”
  “回大人,李老儿离开省城时奄奄一息,据说却在火车上颠通了血脉,现在虽说还是瘫着,性命倒是保住了。”
  “他倒是命大。我看这事就是他家那个老大做的,你这就去发全省通缉,还有,行文京师,让部里也发全国通缉。”说完,齐耀琳端起了茶杯。
  “喳,卑职这就去办。”巡警道躬身退出花厅。
  ……
  就在巡警道在巡抚衙门花厅等着回话的时候,在往京师的火车上、头等厢里,一对小夫妻正相靠着闭目养神,正是李杰夫妇,州桥边这案子就是他们做的。
  话说,这李杰从李家二爷那里得知,这郭四海从换了招牌那天起就住在店里,当晚就要翻墙进去行刺,被妻子拦住。随后,他们便商讨了个主意来:先让李家二爷派个伙计去马市上买匹马,过一天再由李杰牵了去卖,跟卖主约定第二天一早在火车站交马——那些寓居省城的人,常有买马代步的,待回乡时在火车站卖掉,这也是常有的事。
  今天一早,他们就等在州桥附近,等到郭四海从店里出来,陈燕燕便轻易取了郭四海的性命,然后二人不慌不忙去了火车站,交了马,乘第一班火车离了省城。
  ……
  三天后,京师。
  天有些阴沉沉的,北风不大,却很冷,夹杂着些雪粒。交道口大清邮传部的大门口,一个护兵正缩着脖子躲在岗亭里,边跺脚边臭骂着这鬼天气。
  一辆黄包车“刷”地一下停在街对面,一位头戴黑色文明帽、鼻梁上架着幅茶色圆片眼镜、上唇留有两撇小胡子、身穿深灰色西装、打着领结、脚蹬皮鞋、手提文明棍的年轻人从车上下来,正是李杰,他抬头一瞧,见旁边墙上贴满了告示,最上面的像是最新的,是三张画影图形的海捕文书,头一张是开封“州桥杀人案”的凶手兼革命党反贼李杰,画像是个留着辫子的胖少年;下一张是“州桥杀人案”的两个无名杀手,乃雌雄大盗,男的拧眉瞪目、满脸横肉、络腮胡子,女的眉目倒有二分像妻子陈燕燕,不过妻子是瓜子脸,画上这位却是鹅蛋脸;还有一张也是“州桥杀人案”的凶手,是个中年汉子,却不知画的是谁。
  李杰看罢,冷笑一声,理也不理门口那护兵,提着文明棍打着旋、施施然地走进邮传部大门。
第二十四章
红旗老五的青葱岁月8:南京
  北京还是天寒地冻,南京却已是杨柳春枝了。下关码头,一艘客船隆隆开来,把江面一群水鸭惊得远远游开了去。客船靠岸,乘客们纷纷沿跳板拥上岸来,人群中有一对小夫妻,正是李杰夫妇——当日李杰从邮传部同窗那里弄到船票后就立刻携妻子从天津上船,非止一日,经沪上转江船到了如今的民国临时政府所在地,南京。
  在上海转船时,李杰已经得知,如今南北和议已成,清帝已宣布退位,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也于清帝宣布退位次日提出辞呈,向临时参议院推荐袁世凯接任,现在是由孙中山暂摄政务。
  原本要来参加革命的李杰到了地方却发现革命已经“胜利”,不免有些失落。怀揣两封荐书的李杰倒也不急去投书,先游历了一番这民国的新都。但见各大衙门里坐堂的除了几个革命党外多数还是以前的旧官,堂下奔走的也都是以前的旧吏,甚至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临时参议院里的代表中还有留着辫子的旗人。
  这天,李杰来到了陆军衙门,拜见陆军总长黄兴,黄兴看了李亚东的荐书,告诉李杰,如今虽说已经南北和议已成,但豫军总司令李亚东、副司令樊钟秀还在河南继续北伐,此时已经是孤军作战了,袁世凯已遣了其表弟张镇芳为豫督、率大军进剿,豫军情况目前甚为不妙,至于那个蹚将白郞,也没能闹起来,早已遁入山中。
  谈过河南的乱局,黄兴对李杰说:“我看过不了多久,这天下就会太平,子义是大学生,还是桥梁专业,载之兄正要在全国大兴铁路,少不了用到子义你的地方,我看子义就不必从军了,还是到载之兄身边如何?”
  李杰道:“自当从命。”
  第二天,黄兴亲自带着李杰去临时大总统府去见孙中山。这临时大总统就设在原两江总督衙门,也就是原洪秀全的“天王府”,占地甚大,孙中山此时并没在暧阁办公,而是在方胜亭接见几位访客,见了黄兴过来,连忙招呼,黄兴引着李杰上前见礼,那几个访客见了,纷纷告辞而去。
  听黄兴介绍说李杰不仅是桥梁专业的大学生,武艺也不错,曾“单人退众匪”,孙中山表示很是欣赏,当场委了个“侍从武官”职务,并说明,等新政府成立就荐他去交通部任职。
  “让铁路遍及中华国土乃我之夙愿,到时候子义必有用武之地,现在就在我身边委屈一下,”说着一指身后,“这位慎媿兄,也是我同盟会同志,现在暂任侍从室佥事。”李杰这才看到孙中山背后亭子角处坐了个不起眼的瘦小老头,孙中山扭头对瘦小老头说,“慎媿兄可先带着子义去安排住处。”
  李杰想起李亚东曾说过此时孙中山的保镖头子是自然门掌门杜心五,原来是这么个不起眼的小老头。不敢怠慢,上前见礼,口称“师叔”。二人下去寻住处不提。
  ……
  南北和议虽成,但却僵在“定都”上了,革命党、同盟会多为南人,虽然孙中山让出了临时大总统职务,但希望民国定都南京,而袁世凯在北方经营多年,自然不愿意,双方僵持不下,民国元年2月27日,南京临时参议院、临时政府派蔡元培为专使,宋教仁、汪精卫为专员,到北京迎接袁世凯南下就职。2月29日晚,北洋陆军第三镇以索饷为名发动了“兵变”,专使住所被洗劫一空,蔡元培等人避入东交民巷内的六国饭店,仅以身免。袁世凯以此为由,坚持迁都北京。南京方面人心不齐,不少实为立宪派、甚至保皇党的参议员不待协议达成便去了北京,3月10日,也不等孙中山正式解任,袁世凯便在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不得已,南京方面只得妥协,4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解任。
  这几个月来如皮影戏般变化多端的国家大事自然与李杰无关,他这个所谓“侍从武官”通常也无事可做,不过临时大总统府卫士中武林人士不少,每天李杰和他们互相切磋,也自得其乐。
  这日,李杰又在小演武场与一众卫士们切磋武艺,轻松赢了两场,心下得意,眼见杜心五蹲在一旁笑眯眯看着他们,众卫士们大多从未见杜心五出手,便纷纷在一旁撺掇李杰上前挑战,想开开眼界,李杰也早闻自然门掌门的大名,也不推辞,上前请杜心五下场。
  杜心五推脱不过,只得上场,他也不换短衣,就穿着长袍,走到场中央,站在李杰身前丈外,抱了抱拳,两脚略分,成“八字步”,双膝微弯,双臂抬起,掌心相对,如抱一柱。李杰连忙抱拳回礼,双脚不丁不八,左拳前伸,右拳在护在额前。
  二人对视片刻,李杰心想,他这架式如封似闭的,看似毫无破绽,可常年道“拳怕少壮”,我给他来个“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想毕,一个垫步上前,左拳变掌,向杜心五鼻梁划去,这一招却是虚招,右脚上前半步,身体微蹲、成马步,吐气嘿声,右拳带着风声,往杜心五当胸打去。那杜心五先右脚稍撤半步、头往后微仰、右掌把李杰的虚招拨开到外侧,再左掌划了个弧形、由外往内、由上往下,掌缘已搭在李杰右肘内,借力往回一带,这一拳便从杜心五身侧左边走空;同时他右脚又上前一步,侧身微蹲,右肩已撞上李杰胸口。再看李杰被撞的双脚离地,飞出一丈多远,落地后又退出一丈多远,这才站稳,感觉胸口发闷,大喘了好几口气才缓过劲来。
  李杰大吃一惊,这自然门掌门果然名不虚传,心中虽还有些不服,却也知道自己不是对手,只得抱拳认输。旁边的人只看见李杰“呼”的一下窜了上去,便听“嘭”的一声倒飞出去老远,都没看清楚怎么回事,就已经胜负已分了,不由面面相觑。
第二十五章
红旗老五的青葱岁月9:北京
  春去夏来,随着政局稳定下来,原临时大总统府的僚员们纷纷有了新职,各自散去,“侍从室”也解散了,连杜心五也去了宋教仁任总长的北京临时政府农林部作了佥事、一同上京去了。最后侍从室也只剩下李杰一个人了。夏去秋来,终于,在内阁总理唐绍仪加入同盟会、内阁部长已半数是同盟会会员的情况下,孙中山决定接受新的临时政府之邀上京了。
  北京,西苑。
  这天晚上,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亲自举办晚宴,欢迎孙中山进京,李杰作为孙中山的副官陪同参加。
  宴上,袁世凯向孙中山请教治国方略,孙中山说:“自辛亥革命以来,各地商务凋敝,民不聊生,唯一挽救的方法是开办实业。然而,开办实业需要交通发达,必当首先修筑全国铁路。”说着,他看着袁世凯,“文请大总统练成陆军100万,文愿为中国建筑铁路10万英里。”
  全场热烈鼓掌。
  袁世凯待掌声停了,大笑道:“中,俺老袁应下了。这‘全国铁路总督办’非逸仙兄莫属啊。”说着举起酒杯,“愿我中华富强,诸君努力。”
  觥筹交错间,袁世凯注意到一直跟在孙中山身边的李杰,见李杰身着挺括的蓝呢子新军官校军装,显得身材挺拔、仪表不凡,孙中山看见便笑道:“这位子义老弟还是大总统的小老乡呢,原是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桥梁专业的大学生,现下在兄弟身边屈就,当个副官,现在正要向大总统讨个差事。”
  李杰忙上前敬礼:“李杰见过大总统。”
  “不必多礼,”袁世凯摆摆手,“年轻有为,文武全才啊,了不起。”回过头对孙中山说,“逸仙兄身边果然多才俊啊,这样吧,就让他去交通部,待逸仙兄开始修铁路,必能大用。”
  “如此甚好,”孙中山道,回头对李杰道,“还不谢过大总统?”
  李杰再次抬手敬礼:“谢大总统栽培。”
  袁世凯哈哈大笑:“乡里乡亲的,不必客气,俺老袁就好帮扶乡亲。”
  ……
  民国元年9月11日,袁世凯发布临时大总统令,授予孙中山“全国铁路督办”的全权,命孙中山一方面制定计划,商定向各国借款招股事宜并制定合同报请政府批准,一方面组织铁路公司以着手进行修路事宜。其中规定,没有动工的铁路日后由孙中山经营,已经修筑但没有完成的铁路需与交通部商定后确定权责归属。李杰此时已是交通部土建司桥梁处佥事,负责督办铁路桥梁,部里派他去铁路督办处听用。
  不久,就传出孙中山向英美德法四国银行团接洽,希望能够借款修筑铁路的消息。此消息立即遭舆论界质疑,唯恐外国政治势力借此机会攫取中国铁路,进而瓜分中国。孙中山遂在北京招待全国40多家报刊记者予以解释。他解释道,他个人将以私人身份向外国资本家借款,以公司名义与外国资本家签约,系他个人对中国政府以及外国资本家负责,中国政府对外国政府以及资本家都没有责任。随后,他离开北京,前往山西、河北、山东等地实地考察铁路情况,粤路总理詹天佑、总工程师邝孙谋、交通部佥事李杰陪同。10月份到了上海,11月14日,孙中山在上海开办中国铁路总公司。
  到了上海,孙中山便画一副《全国十万英里铁路十年规划图》,交给李杰,让他带回交通部。
  李杰拿着这幅图一看,不禁哭笑不得,只见上面密密麻麻画满线条,把全国所有大点儿的城市都连了起来,却不管两座城市之间是崇山峻岭、荒原大漠,还是大江大河、丛林沼泽,既不分客运、货运,更不分干线、支线,直接以线段连接。詹天佑和邝孙谋看了也都连连摇头。但是此时正是国会选举关键时期,孙中山在上海每日里跟国民党一众干部吵吵嚷嚷,明显已无心铁路的事,李杰无奈,只得带着规划图回京。
  此时的交通部总长朱启钤,是北洋的老人了,原本对孙中山常放“大炮”就颇为不以为然,这次见了李杰带回的《全国十万英里铁路十年规划图》更是冷笑连连,也不多理会,吩咐存档了事。
  这朱启钤也是河南老乡,对自己的这个小老乡李杰也颇为器重,眼见孙中山的这个中国铁路总公司不像成事的样子,也不再派李杰回上海,委他了个“交通部粤路路桥监理工程师”,与粤路总理詹天佑一同去了长沙。
  民国二年春,李杰正在岳阳考勘察粤汉路鄱阳湖岸段路基情况,忽闻“刺宋案”,大吃一惊,心想有那杜心五在身边,宋教仁怎么会出事?后来才知道杜心五在北京第一农事试验场任技正、兼农事传习所(农业大学前身)气象学教授,未在宋教仁身边,此时正在上海参与为宋治丧事宜。
  之后事态很快就一发不可收,孙中山在上海号召“武力讨袁”,眼见湘督谭延闿也有意响应,这铁路看来是修不下去了,李杰只好先回京再作打算。回京后不久,李杰得知杜心五也回京,便上门拜访,得知“宋案”还有诸多疑点,那个买凶者应桂馨是中华国民共进会会长,是沪督国民党人陈其美的人,凶手武士英最后又死在上海狱中,甚为蹊跷,中山先生一口咬定是大总统所为,似有不妥。杜心五也深感是意气消沉,已经决定弃官去职了。
  不久“二次革命”爆发,对李杰来说,一边是视若师长的中山先生,一边是对他颇为器重的老乡大总统袁世凯和总长朱启钤,何去何从一时间陷入犹豫之中,不过形势并未让他犹豫多久,7月12日“二次革命”爆发,8月13日桂军龙济光部攻占广州,正好一个月,李杰还没来得及决定去从,“二次革命”就宣告失败。9月,李杰又随詹天佑一同去了湖南粤汉路工地。
第二十六章
红旗老五的青葱岁月10:死仇
  中华帝国洪宪元年,虽说洪宪皇帝以阳历改元,不过还是按传统的阴历春节来庆祝新年,所以京师外派各地的要员们纷纷在春节前回京述职。
  或许是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吧,经常跟着詹天佑、邝孙谋等实业派来往奔波于各处铁路、桥梁工地,当年满脑子革命思想的李杰对革命的看法也淡了,一心想着有生之年要多修几里铁路、多造几座大桥,而对中山先生不断起事心中颇有些不以为然,即使大总统袁世凯要当皇帝,虽说他心里感觉甚为不妥,却也不是很在意。这一接到部里回京述职的命令以后,身为交通部佥事兼粤路路桥监理工程师,李杰也在春节前匆忙从长沙赶回京师。
  洪宪元年2月1日,阴历腊月二十八,因今年没有大年三十,这天晚上洪宪皇帝就在西苑设宴款待所有佥事以上在京官员,天还没黑,李杰乘黄包车到了西苑,在门口遇到在京的几个同事、同窗,见礼之后一起进了西苑。
  今年的晚宴采用很新潮的西法“冷餐会”,以凉菜、点心为主。洪宪皇帝在餐会开始时露了一小脸,受了众官员参拜后就在一众女官簇拥下回宫了(1)。随后各部总长们又接受了本部僚属敬酒,气氛便轻松起来,大家各自拿了托盘、酒杯四下走动。
  李杰正和本部同事说着“陛下似乎气色不好”这类的闲话,一位紫衣高官凑了过来,李杰定睛一看,却是江苏巡按使、一等伯齐耀琳,不由得脸便僵了。
  这齐耀琳却笑眯眯的,举着酒杯对其他人示意一下,对李杰道:“这位就是子义老弟吧?果是青年才俊,哈哈哈……”
  说罢也不等李杰搭话,自顾去了,没走几步,又回头对李杰道:“对了,老弟最近公务繁忙,数过家门而不入,真乃国家栋梁,老朽佩服。老朽备下两件礼物,今晚会送到府上,务请笑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2/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