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老子是皇帝(校对)第12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24/2534

  只后者阿星皇想要到长沙来和自己碰面,让得赵洞庭笑容显得有些玩味。
  这没有出乎他的意料。只是他有些好奇,阿星皇见到自己以后,会和自己说些什么样的话。
  御书房内。
  赵洞庭将两封信都放在旁侧以后,只草草在纸上写下几个字,便交给易诗雨,“将这封信传往长乐郡。”
  纸上写的是派遣军卒护送流求国主往皇城。
  待易诗雨离开后,赵洞庭又对伺候在旁边的刘公公道:“刘公公,差人告诉国务令,让他吩咐长乐郡往皇城途中众官,待流求国主仪仗到时,务必要热烈欢迎,好生款待。”
  “诺。”
  刘公公躬身答应,走出御书房去。
  赵洞庭看着他离开,却是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轻轻叹息了声,“这做皇帝还真不是件轻松的事情。”
  到现在,各军中的军功报表都已经呈到他的御书房内。
  宋元即将议和,除去肖玉林、刘子俊和禹兴文率军去往襄阳府外,大宋境内全然安定,也该是时候大行封赏。
  就算是培养出爱国之心,也还是需要给这些有功之臣们实际的封赏的。
  光让马儿跑,却不给马儿吃草。世间没这么好的事。
  虽然这个比喻有点儿不那么妥当,但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试想若是赵洞庭光让这些将士们捍卫边疆,却不给他们封赏,这些将士们会心中没有计较么?
  而要给这些将领们合适的封赏,无疑是个颇为浩荡的工程。
  此次波及整个宋国的战役,大宋各支禁军、各城守军要么是和敌军厮杀,要么是讨伐乱民,都是有军功的。哪怕军中只有万夫长级别将领的升迁才需得赵洞庭定夺、千夫长级别的封赏需得他过目,这也是涉及到数百人的事。
  赵洞庭需得研究这数百人的过往、秉性,再得研究他们各自的派系。
  帝王之道既是制衡之道。
  赵洞庭是需得考虑到方方面面的。他再心大,也不愿意让军中出现某家独大的局面。
  甚至,他不愿军中出现太过稳固的派系。
  因为人心难料,虽然现在大宋众将都紧紧依附着他赵洞庭,但以后的事情谁又说得准?
  赵洞庭心知肚明,现在军中除去那些老牌将领以外,新晋的那些将领,不管是科举时提拔的,还是从军中升迁起来的,对自己的忠诚度都绝对不如那些老牌将领。而此次,有许多老牌将领军功卓著,必然不能再继续留任军长或是副军长之职,只能升任军区首长或是到军机省内另设职位。到时候,那些有功的新晋将领就会手握实权。
  对这些人,赵洞庭还是要慎重些的。
  为这事,他已是琢磨有些时日了。
  不过好在这些事也并不急于现在就要下定论,他还有足够的时间去揣摩。
  在刘公公回到御书房内不久,易诗雨也是紧随着又匆匆赶到御书房内。
  赵洞庭见着他,问道:“又有信到?”
  易诗雨道:“回皇上,是来自刘诸温军长他们军中的信。”
  “快呈上来。”
  赵洞庭听到这话,脸上露出几许迫切。
  刘诸温他们既然来信,那想来应该已是在大理境内和大理军交锋了。
  而能否顺利拿下整个大理,从这开场便能够看出些许苗头来。
  若是大宋兵锋披靡,那拿下大理并不难。而若是大宋刚刚交锋便遇挫折,那事情就很难说了。
  易诗雨忙将密信呈到赵洞庭的桌上。
  赵洞庭拆开看后,很快便是忍不住笑起来,也不等刘公公发问,便道:“苗成苗军长他们不费一兵一卒,已是拿下大理石城郡主府了。”
  密信上内容大概如此。
  苗成、刘诸温他们已经拿下石城郡,且留守两千禁军在城内。其余将士已经于日前继续向西行进。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了。”
  刘公公在旁忙捏着嗓子道:“皇上文成武德,当是咱们大宋千秋帝王了。”
  赵洞庭已然习惯这种阿谀奉承,不以为意,只又道:“石城郡的守军无心抵抗,那大理国君段麒麟都仓惶北逃,想来大理境内已经很难再对我军造成很大的阻碍。刘公公,你即刻去宣段实过来,朕有话与他说。对了,将朱海望也宣来吧!”
  也是该到布局大理的时候。
  要不然,等到刘诸温他们拿下大理皇城,到时候再布局难免仓促。
  “诺!”
  刘公公领命又离去。
  赵洞庭手指轻轻扣着桌面沉思。
  段实作为大理王爷,这大理节度使的职位只能是他的。因为以他身份,能够压下不少大理皇室死忠。
  只大理的实权,赵洞庭自是不愿交到段实的手里。
第1050章
布局大理(中)
  他想要的,是大理真正成为大宋的疆土。
  而派遣谁去大理打开局面,这件事情赵洞庭自然早已是有过思量。
  从品阶上而言,大理总管之职和朝廷内尚书之职同等。他要派人去大理任副节度使,就只能从各部侍郎或是正司长中选择。
  侍郎算是平调,正司长则是升迁。
  其实原本社安部侍郎萧贤忠是个不错的选择,他历任社安部官员,对如何平定境内势力有着丰富的经验。
  可惜高满山通敌被斩,萧贤忠需得接管社安部大权。去大理,也就不可能了。
  而另外一个社安部侍郎,又是接近退休年纪。
  赵洞庭只能从下面的官员中选拔。
  而社安部下共有九司,再加上社安部衙门内的和司长平级的官员,这选择可就多了。
  沉吟良久,赵洞庭才算是最终打定主意,对着外面喊道:“去宣社安部治安司司长余飞航来见朕。”
  外面响起太监的应答声。
  余飞航,是原来跟着朝廷到硇洲的臣子。只当时官衔不高,不过是刑部区区主事,后来才升任的郎中。
  赵洞庭施新政,郎中被更名为司长。
  说起来,余飞航较之萧贤忠,自然不是最好的选择。但现在赵洞庭却也没有办法。
  虽他已经实施新政两年有余,但也不便拔苗助长,宋朝内官员还是有脱节的隐患。说浅白些,就是资历、能力都具备的人不多。
  只这余飞航掌管治安司,相较于其余各司司长,对如何镇压乱民等等,总是要擅长些的。
  赵洞庭想的是,等大宋拿下大理,头件要事,便是镇压大理境内的那些反抗了。
  他知道,就算自己风评再好。大理境内也不能全然臣服于大宋。
  就如当初元朝将小朝廷逼迫到硇洲岛时那样,大宋国内还不是接连有义军涌现?
  赵洞庭可不觉得自己不伤害大理的百姓,就能够让得大理境内风平浪静。段氏掌管大理这么多年,死忠还是不少的。
  很快,段实便被带了御书房来。
  他跪倒在赵洞庭面前,叩首道:“段实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这自然算是彻底臣服了,完全以宋臣自居。
  “平身吧!”
  赵洞庭轻轻点头,道:“这段时间在宫内生活得可还好?”
  段实连道:“多谢皇上牵挂,段实一切都好。”
  赵洞庭又微不可查地点头。
  对段实的态度,他还是满意的。
  他也就是知道段实这人没什么野心,说得不好听些,便是有些奴性。要不然,他根本不会将段实留到现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24/253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