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老子是皇帝(校对)第16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18/2534

  这是特种团中狙击手们的杰作。
  其实元军这般布防,已经有些特种作战的雏形。但可惜,他们的特种作战实力相较北斗团将士真是相去甚远。
  论枪法律配合、论战术,他们都不知要差北斗团将士多远。
  枪声渐渐向着山顶蔓延。
  盱眙关右侧山峰。
  虽然建康府守备军中的侦查团实力不如北斗团,但这里的情形和左侧那座山峰也是相差无几。
  侦查团怎么说也是特种团的摇篮,团中将士可谓是特种兵预备人员,对付这些元军已是绰绰有余。
  元军布置的明哨暗哨逐个被拔除。
  时间大概过去不到半个时辰,炮声陡然密集起来。
  盱眙关左右两侧山峰上,北斗团和侦查团都已经有小队冲到大寨外围。
  寨内元军死守大寨,以掷弹筒迎敌。
  两团将士不敢再顶着炮火冒进。
  他们匍匐在地上,或是躲藏在掩体后。各队的狙击手们将望远镜安在枪支上,对着寨内元军开始了点射。
  在那掷弹筒的后面,负责开炮的炮手一个个被射杀。
  狙击手们,便好似是阴冷的死神。
  这直让得寨内那些元军局势心惊胆寒,在炮手们接连被点射以后,以至于不敢再有人跑到掷弹筒的后面。
  随着越来越多的北斗团和侦查团小队突破到大寨外,两座山峰峰顶的枪声便也愈发密集起来。
  大宋禁军特种团和侦查团都是千人,分成一百个小队。每个小队中都有狙击手和观察手。
  观察手说是狙击手的副手,但实际上,也个个都具备狙击的能力。
  也即是说,北斗团和侦查团内实际上是有两百名狙击手。
  这绝对是个颇为恐怖的数目了。
  起码相对于现在死守在大寨来的元军来说是这样。
  狙击手们个个百步穿杨,隔着老远就将那些元军射杀。多数元军甚至到临死前,都还不知道子弹到底是从哪里打过来的。
  随着大寨外围的人越死越多,这些元军终究不敢再继续依仗栅栏死守,向着寨内深处退去。
  北斗团和侦查团的将士们也先后向着大寨发起了突进。
  从两侧山峰中有枪炮声响的那刻算起,大概是大半个时辰的样子,左侧山峰上率先有绿色的令箭升空。
  北斗团的将士已经拿下左侧山峰大寨。
  寨内元军尽皆伏首,那些掷弹筒等军备全部成为北斗团的缴获。
  盱眙关外,苏泉荡看到令箭升空的瞬间,高举手中银枪,大喝:“攻城!”
  咚咚咚的鼓声如雷。
  军中魁梧的鼓手们用力擂响面前的战鼓。
  军前军号手们吹响了冲锋号。
  文起身先士卒,驰马冲向城下。
  天魁军和建康府守备军将士们喊杀如虹,漫山遍野杀向盱眙关。
  苏泉荡手中银枪缓缓放下,最后直指那城头元将,挥了挥枪。
  城头元将面色苍白。
  他实在有些不明白,宋军到底是怎么拿下那左侧山峰上的大寨的。那里是他亲自布置的,战斗力如何,他心中有数。
  他自问,若是他率军前去攻打,没有五千精卒,休想将大寨拿下。
  而那样的地形,实是难以容下五千将士同时进攻的。
  炮声轰隆隆响着。
  在这主将还在疑惑之际,有炮弹在他的身侧炸响。
  他被硝烟湮没。
  其后不到十分钟时间,盱眙关右侧山峰上也是有绿色令箭升空。
  建康府守备军侦查团同样拿下大寨。
  这日,时间还未到正午时分,盱眙关被宣告被破。
  关内元军除去千余俘虏,其余悉数覆灭。
  泗州城门户被破。
  泗州城内元军匆匆赶到盱眙关,见到关隘上已是竖起大宋国旗,又惶惶退走。
第1385章
穆易传信
  画面再回到中兴府。
  女帝李秀淑在城头举剑,又兼之有老太师仲孙启赋亲自在城下指挥大局,让得西夏军将士的士气经久不衰。
  他们接连打退大夏军十余拨进攻。
  这日,大夏军下午并未再进行攻城。
  军中武尚云等各军区主将汇聚,据传帐内争吵声久久不息,甚至差点儿打起来。
  大宋琼州岛。
  赵洞庭的圣旨传到这里已有将近半个月的时间。
  安抚使冉安国和副安抚使黄之杰匆匆调集粮草以后,终是率领地勇、地煞两军准备前往东沙群岛。
  海上战船共计四十余艘,都是大宋最为先进的半机械动力海战船。皆是长四十余丈,宽近二十丈,较之以往的战船庞大许多。
  左右两侧,都有十四个炮孔。有黑黝黝的掷弹筒炮膛从里面露出来小半截。
  这些战船整齐排列在海面上,可谓是遮天蔽日。
  地勇、地煞两军共计两万余将士,则是遍布在沙滩上。军中将士俱是穿着短袖,右臂上绑着红巾。
  有劳役正在往战船上搬运着粮食和军械。
  冉安国和黄之杰两人各自立在军前,正在训话。
  远处些,有不计其数的百姓驻足观望。
  不知多少人趟泪。
  这出征的地勇、地煞军将士们,有许多是他们的亲人,是他们的孩子。
  听说这次大军是要出征日本,日本距离着这里不知道多远,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才能够回来。
  甚至,能不能回来都很难说。
  古来征战几人回,至今,虽大宋越来越昌盛,但为大宋昌盛而付出性命的将士却也是越来越多了。
  “出发!”
  不知何时,当劳役们终于将粮草辎重全部搬运到战船上去时,冉安国在军前也是发出了这样的吼声。
  军中鼓响如雷。
  鼓声中,地勇、地煞两军将士们向着战船上走去。
  “儿啊……”
  “我的儿啊……”
  后面,一声声的哭喊逐渐蔓延开去。
  冉安国轻轻叹息,却是并没有回头。他知道,他的家人也在后面观望。
  食君俸禄,为君分忧,他们是大宋的将士,没得选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18/253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