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老子是皇帝(校对)第16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27/2534

  房间们从外面被推开,乾公公捧着信进屋,呈到赵洞庭面前。
  赵洞庭打开信看过,微微眯起了眼睛。
  吐蕃五万大军始终都只是屯兵于边境线外,这其实是件颇为耐人寻味的事。
  如果吐蕃真想打,那应该早就打起来了。毕竟以吐蕃的国力,养着这边境五万大军定然是极大的消耗。
  前线大军五万,后方需要调动的运送粮草的军卒、劳役,可不知道得需要多少。
  而这些军卒、劳役,也是个个都需要吃饭的。
  吐蕃并不是什么富饶之地,支撑五万大军在前线对峙,时间若长,都可能会要动摇国本。
  沉默半晌,赵洞庭才对乾公公说道:“让军机省拟旨,传命蜀中,让他们派遣使者往吐蕃军中,让吐蕃对我朝俯首称臣,态度可强硬些。若是他们不答应,便立刻举兵覆灭吐蕃那五万大军。再和大理军区禁军合力,拿下吐蕃!”
  乾公公对于军事从来不敢多言,听得这话,只是连忙领旨,就匆匆往屋外走去。
  倒是埋头看书的李狗蛋忽的抬起了头,有些疑惑地对赵洞庭说道:“皇上,吐蕃是元朝属国,他们此次出兵定然是受元朝授意。您现在却让他们向咱们大宋俯首称臣,他们能答应么?”
  赵洞庭轻轻笑笑,“在这亚洲,咱们大宋和元朝便是两只猛虎,是森林之主。现在咱们大军已经拿下唐州、邓州、蔡州等地,等于是将元朝那只猛虎的鬃毛给拔下来了。吐蕃不过是元朝身边的狼,他们屯兵边疆始终不敢进犯,你说他们是抱着什么想法?”
  李狗蛋跟着赵洞庭这段时间,明显成熟许多,低头想了想,道:“是在等我们两国之间分出胜负么?”
  赵洞庭道:“分出胜负未必,但也是在观望到底谁更强壮。吐蕃要想保存国力,唯有依附更强大的那方才行。”
  李狗蛋又道:“可吐蕃是元朝属国,再倒向咱们大宋,岂不会受天下人耻笑?”
  赵洞庭摸了摸李狗蛋的脑袋,“国家重颜面,但颜面,难道比国家的本身还重要吗?”
  李狗蛋又想了想,轻轻点头,“狗蛋懂了。”
第1393章
弹劾奏疏
  赵洞庭笑笑,又埋头到那叠高高的图纸上面。
  只是过会儿,又忽的抬起头,轻笑起来,“走,随朕回御书房。”
  李狗蛋露出诧异之色,“今日皇上这般早便要回去?”
  赵洞庭走向屋外,“朕刚刚想到件事,比研究这红衣大炮,怕是还更有用处。”
  李狗蛋没再多问,随着赵洞庭往屋外走去。
  尚且还在回御书房的路上,赵洞庭就让李狗蛋去将军情处总管萱雪宣来。
  等他到御书房不多时,萱雪便也到了。
  如今萱雪已经是为李阿四生下孩儿,身子较之以前豐腴了些许。容貌不减,反倒较之以前更甚几分。
  宫中上下不知多少人都在说御厨李阿四是真有福分,能娶到萱总管这般既有容貌,又有能耐的女子。
  虽如今女子当官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但能够如萱总管这般受皇上重用的,也就唯她而已。
  或许以后此届科举的财经科状元、长沙谢元温庆书也会受到皇上重用,但那,终究还是需要时间。
  现今,温庆书也不过是被吏部放到财务部下辖的研经司任个副司长而已。
  研经司作为负责研究全国经济情况的衙门,在握有重权的财务部内,当真算不得什么实权衙门。
  当初温庆书的任命下达的时候,甚至还在朝野中兴起不少议论。也不知,皇上特意将她放在研经司,是个什么意思。
  看着萱雪的脸上如今再也不复当时那落寞、孤独的模样,仿佛眼睛里都洋溢着幸福,赵洞庭也是为她高兴。
  微笑着,赵洞庭问道:“孩子怎么样?”
  萱雪脸上也自然而然露出微笑来,“多谢皇上挂心,孩子一切都好。”
  “嗯。”
  赵洞庭轻轻点头,“等他再大些,便也送到国子监的小学里面上学。”
  萱雪脸上露出喜色,“臣多谢皇上。”
  虽如今大宋境内小学、初中还有“进学”,各地都有。但论教育质量,当然还是以国子监下面的那些学校最好。
  萱雪可是知道,连皇上的皇子、公主们,以后也是打算送到国子监内去读书的。
  在有关特权方面,皇上似乎始终都不愿特立独行。
  然后她便又问赵洞庭道:“不知皇上宣臣来有何事?”
  赵洞庭砸吧砸吧了嘴,道:“元朝皇帝派遣使臣李奕南来见朕,说有意和大宋交好,瓜分西夏之地。朕已经回绝,且将李奕南、祁宏达都驱逐出去。朕要你动用你们军情处的暗探,在元朝境内,尤其是元朝国都刻意渲染此事。就说元朝皇帝性格软弱,欲和大宋交好,实是怕了大宋。”
  萱雪乃是天下罕有的聪慧女人,听赵洞庭这般说,当即就明白了赵洞庭的意思。
  她微微笑道:“元朝国都之中有不少极力主张和我们大宋开战的大臣,皇上此举,定能让那元朝皇帝焦头烂额。”
  赵洞庭点头失笑,“他想要诱朕和他们元朝交好,让朕辜负臣民厚望。朕要是不还回去,又岂对得住他这番良苦用心?”
  萱雪道:“那臣这便下去安排。”
  然后,便就缓缓退出御书房去。
  赵洞庭也没再打算再去军科部作坊,低头翻阅奏折。
  刚刚趁着他和萱雪交谈的这点时间,李狗蛋已是将奏折分门别类的整理出来一部分。
  这是赵洞庭的习惯,就像对待军情密信那样,喜欢将事情分个轻重缓急,或是归类。
  各地奏折,都已经有国务省先行批阅过。没盖章的,乃是政事,盖红章的,乃是军事。
  赵洞庭随手拿起一叠奏折中最上面的那封。
  老臣穆康巽启奏圣上。
  奏折的封面上有着这样的字样。
  刚口打开,便可看到首页盖着足足六个大印,分别是六个名字。其中陆秀夫的章子列在最上面。
  国务省共有六个大臣掌着初步批阅奏折之职,这封奏折上签盖六章,便是说明六位大臣都认为此奏折所书内容颇为重要。
  除去上回寒流天灾时常有这样的奏报到长沙,赵洞庭其实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看到六位大臣同时盖上大印了。
  还没有看奏折上的内容,他的眉头就已经是微微抿起。
  再逐字逐句去看,脸色更是逐渐凝重得可怕,仿佛乌云密布。
  臣穆康巽遥禀,广南西路转运使温哲彦藐视国法,徇私包庇,纵容其子温东成鱼肉百姓,欺行霸市。以至国器不能制裁其子。
  臣此折,共列温东成罪状十四条。
  其一,祥兴十一年,温东成强占民女张氏,为免东窗事发。假手静江府内数名地痞火烧张家,以致张家五口全部死于大火之中。其时,张家大门被栓,惨叫声传遍乡里,绕梁不绝。
  其二,祥兴十一年十月下旬,温东成假借为庆端妃娘娘生下公主庆贺之名,强行要求静江府内十余名商贾向其进献宝物若干。
  ……
  其五,祥兴十二年,温东成巧借东沙禁军远征日本之名目,又要求城内商贾向其进献。
  其六,祥兴十二年,因岑溪煤矿塌方之事,温东成要求城内富商捐款,募得银两八万余两,实则中饱私囊。
  ……
  其十四,祥兴十三年,温东成借我朝北疆战火绵延之名义,又要求城内富商捐银共计十万两。
  臣穆康巽遥请圣上青天直断,治罪温东成、温哲彦这对国之奸贼,以正国法,以还广南西路百姓朗朗乾坤。
  看完这封奏折,赵洞庭出神良久。
  穆康巽如今已是将近七十的年级,早从广南西路监察使的职位上退下来,没理由无缘无故会突然上折弹劾温东成、温哲彦。纵然他所说未必全部都是实情,但也绝对是空穴不来风。
  广南西路啊……
  怔怔许久,赵洞庭才对着李狗蛋说道:“去将国务省几位大员都宣来。”
  他是在硇洲岛发的家,哪怕直到现在,也仍然对广南西路充满感情。在那里,大宋将士是死得最多的。
  董震任广南西路转运使时,整个广南西路欣欣向荣,臣民齐心。没想到,自董震退休才不到两年的时间,就会有退休老臣上书弹劾他亲自委派下去的重臣温哲彦。温哲彦以前乃是中枢重臣,人品,赵洞庭是信得过的。
  难道,人性就那般经不起考验?
  还是穆康巽的这封弹劾书本就有问题?
  只不管是哪种情况,赵洞庭的心情都不会好到哪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27/253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