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老子是皇帝(校对)第18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23/2534

  陆秀夫缓缓抬起头,“不知皇上可是已经选好太后娘娘的陵址?”
  赵洞庭没瞒着他们,道:“太后娘娘曾说过,想要在死后替大宋守着祥龙县那个福祉。所以朕打算将太后娘娘的衣冠冢藏于永绍陵,陪伴先皇,太后娘娘的骨灰则是藏于翔龙县义士祠后,替我大宋永远守护那片福祉,保我大宋万世绵延。”
  陆秀夫等人闻言都是没有什么异议,只苏刘义忽的抬头,以颇为古怪的眼神看着赵洞庭。
  在陆秀夫等人离开时,他并没有跟着离开,而是仍旧跪在原地。
  赵洞庭看着他,道:“苏爱卿还有事?”
  苏刘义抬头瞧了瞧就站着不远处的乐舞等人,低声道:“还请皇上移步说话。”
  赵洞庭带着些许疑惑跟苏刘义向着院外走去。
  到院外墙边,苏刘义几度欲言又止。
  赵洞庭看他这样,微微皱起了眉头,“苏爱卿有事直言便是,怎的今日这般犹豫不决?”
  这并不像是苏刘义的性子。
  苏刘义的性格较之陆秀夫、陈文龙、王文富等人都更为果决些,要不然,当初赵洞庭也不会封他作为军机省的副军机令。
  “那老臣便直言了。”
  苏刘义直视着赵洞庭,“不知皇上欲将太后娘娘葬在义士祠,可是因为杨仪洞的缘故?”
  赵洞庭不禁动容。
  他没想到苏刘义竟然也知道这事。
  一时间没说话出来。
  而以苏刘义的眼力,自然能够从赵洞庭的神色中看出许多东西。
  他猛地又跪倒在地上去,道:“若是皇上真是有这样的想法,老臣斗胆恳请皇上收回成命!”
  赵洞庭轻轻叹息着,没打算装傻,道:“你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
  苏刘义道:“太后娘娘生前对杨仪洞极是青睐信重,杨仪洞又为保护太后娘娘而死,这世间,哪有纸能包得住火的。”
  虽然说杨仪洞和杨淑妃当初在随着朝廷流离时颇为隐秘,但很显然,还是被苏刘义发现了些许端倪。
  而赵洞庭如今要将杨淑妃的骨灰葬到硇洲岛,更是让他回想起那段往事。也就对两人的关系更是怀疑起来。
  赵洞庭低头扶起苏刘义,道:“苏爱卿既然知道杨仪洞是为太后娘娘而死,又为何还要让朕收回成命呢?”
  苏刘义斩钉截铁道:“太后娘娘身为先皇贵妃,死后理应和先皇同葬!这乃古法,若藏于硇洲岛,于礼不和。”
  “古法……”
  赵洞庭淡笑两声,“朕只知道,若是让太后娘娘选择,定然会选择藏于硇洲岛的。太后娘娘生前,朕没能够尽到许多孝道,难道如今太后娘娘薨逝,她的这点遗愿,你也不让朕帮她完成么?”
  苏刘义道:“老臣只知道,以太后娘娘之尊贵,若是藏于硇洲岛,会让皇室蒙羞!”
  在这个问题上,他的立场显然很坚定。
  赵洞庭又是些微沉默。
  他的确没想过苏刘义的态度会是这么坚决。
  在他们这些老臣的心中,有很多古法终究是不可荒废的。
  他甚至可以想象得到,若是陆秀夫等人也知道这件事情,必然也不会支持他将杨淑妃的骨灰葬在硇洲岛。
  但他赵洞庭想要做的事情,又什么时候轻易改变过主意?
  他道:“朕素来都不讲究什么古法,大宋是因朕的新政才兴盛起来的,许多古法,朕早有意废之。法外尚且容情,朕在太后娘娘和杨仪洞都还在世的时候,尚且都不阻拦他们,如今又怎会还在乎这些古法。万千法制,以人为大。朕意已决,苏爱卿你不必多言了。”
  “可……”
  苏刘义还要再说什么。
  赵洞庭声音忽冷些,道:“若是什么都遵循古法,那朕是不是要将世袭罔替的古法也给重新搬出来啊?”
  这话可就有些吓人了。
  苏刘义终究不敢再多说些什么,轻轻叹息了声,拂袖向着宫外走去。
  他拂袖这个动作,自是表示自己对赵洞庭的不满。
  他们这些老臣在朝中辈分极高,不敢当面冲撞赵洞庭,但这点,还是有胆色做的。
  赵洞庭当然也不会和苏刘义计较什么,只心里,也不禁是轻轻叹息。
  要完全改变苏刘义他们这些人的思想,实在是太难了。
  他早就没有这样的打算,只想着苏刘义他们这些人逐个的退休,那便不会再有这样的事情。
  杨淑妃衣冠冢藏永绍陵、骨灰藏翔龙县的事情终究还是这么定下来。
  就在这夜,赵洞庭便下达正式圣旨到了宗正寺。
  整夜,他都没有再离开杨淑妃的寝宫。
  他并不知道的是,苏刘义在回到府邸以后却是喝得酩酊大醉,在自己的房间里不断呼喊:“滑天下之大稽,滑天下之大稽啊……”
  显然,在他看来,将杨淑妃葬在那硇洲岛,等同于是和杨仪洞合葬,这是极为荒谬的。
  两人一人是太后,一人只是朝中将领。数遍前朝,又何时有过这样荒唐的事情?
第1578章
拒绝觐见
  翌日。
  长沙皇宫到处挂白。
  杨淑妃的遗体被移到它殿。
  许多百姓们知道杨淑妃薨逝的消息,自发在家门口也挂起了白帆。
  整个长沙城都笼罩在依稀的悲哀氛围中。
  衡州。
  南岳脚下。
  直到现在,这里都还搭着不少的茅草屋和帐篷。如星星点点般点缀在荒野之中。
  不过难民较之之前已经要少许多了,不再是人山人海的景象。
  有许多的难民这时候都已经回到故乡去。
  老郎中和红裙小姑娘还在这里。
  那席红裙在荒野中显得是那么的鲜艳。
  她如同蝴蝶般在草地上翩翩跑动着,后面有数个稚童追着她嬉戏。
  老郎中坐在茅屋里,嘴里叼着长烟杆,带着微笑看着。
  随着难民越来越少,他们也逐渐清闲下来。
  “老先生。”
  而这个时候,有十余人忽然到老郎中的茅屋下驻足。
  为首几人穿着官袍,有绯袍,有绿袍。
  着绯袍者乃是这衡州的知州穆志兴。
  他年纪不过三十有余,乃是大宋头届科举中的进士。能够在短短数年时间内就做到衡州知州,也算是出类拔萃的那种。
  或许学习治政出身的穆志兴在治理农业、水利、道路等方面都不如那些学这些专业出身的进士,但论协调处理、任人唯贤等等能力上,自是有着他的长处。
  而作为一州主官,这样的能力无疑是颇为重要的。
  刚刚这声招呼是穆志兴喊出来的,他面上带着浅笑,态度显得极是亲热和睦。
  老郎中偏过头,看到穆志兴的官袍,却仅仅只是微愣,并没有露出什么慌张的样子,很是从容道:“知州大人。”
  他站起身拱拱手,算是行过礼。
  这让得穆志兴眼中流淌过些许异色来。
  老郎中能够在面对他时有这样从容的姿态,怕也是个有过往的人。寻常百姓很难做到这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23/253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