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老子是皇帝(校对)第19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05/2534

  赵洞庭知道越李朝没得选择,肯定会给大宋筹备粮食。再有渤泥、麻逸等国,也应该不会作壁上观,是以让国务省全心全力先保障灾民们能够不饿肚子再说。
  荆湖南路各城设立的救灾所仍旧没有撤去。每日里都有灾民们排队领取粮食,这让得荆湖南路境内并未出现什么恐慌。
  来自于各地的“救灾先锋”终于是全部汇聚到长沙了。
  他们都是各地救灾的表率。
  其中有官员,有富商,有百姓。身份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在此次天灾中个个都有让人感动的表现。
  赵洞庭亲自在皇宫大殿内接见他们。
  此时此刻,赵洞庭便是坐在龙椅上。下面,是陆秀夫等大员,再有温庆书,还有各地的“救灾先锋”。
  赵洞庭自然已经听说过这些救灾先锋们的事迹。
  他心里也颇为感动。
  都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但不管是哪个年代,都还是有愿意无偿奉献的人的。
  这样的人,在驱逐人性的本恶,当然值得褒扬。
  赵洞庭上辈子的时候看过厚黑学,说人天生便是自私的。便拿小孩来说,从小就会有占有欲。
  他并不觉得厚黑学说得没有道理,但正是如此,也更显得圣人之说的可贵。
  若是人人都遵循厚黑学,那这世界早就乱了。
  唯有推崇圣人之学,才是社会和谐的根本。在哪个年代都是这样。
  他不求每个人都有心念全世界苍生的广大胸怀,毕竟连他自己也远远不到那个程度。但只需得大宋境内的人都能以国为重,以族群为重,而不仅仅是以私为重,那大宋的发展便绝对不会差到哪里去。
  在龙椅上,他听着下面的官员说及这些救灾先锋们的事迹。
  虽然已经看过,但此时仍是听得颇为入神。
  待得那官员说完,赵洞庭脸上已是有浓浓欣慰之色,道:“诸位为国为民,无私奉献,都是我大宋的表率。”
  下面的救灾先锋们多数显得有些拘谨。
  他们中间做官的,官职最高的也不过八品。以前,可从来没有亲眼见过赵洞庭,没见过这位大宋的主宰者。
  赵洞庭说完,对着旁边的刘公公点了点头。
  刘公公扯着嗓子对外喊道:“皇上有赏……”
  有太监端着盖有红布的盘子匆匆从大殿外走进来,到众救灾先锋的前面。
  赵洞庭站起身走到龙壁下,太监面前,掀开了红布。
  里面并非是金银珠宝,而是一枚枚做工精致的勋章。以黄铜所铸,外面覆有金钵。
  连挂着这些勋章的彩带都颇有讲究,上面镶嵌有大宋的国徽。
  勋章正面刻有八个字,两排,左边是大公无私,右边是助人为乐。
  而在背面,则是篆刻有“大宋鼎昌二年授予抗灾义士留念”。
  赵洞庭知道,这样的勋章,对于这些救灾先锋们而言,远远比真金白银来得更有含义。
  也更能给民间百姓们竖立起好的榜样。
  当然,这枚勋章也并非就单单只有纪念价值而已。
  能够得到这样勋章的家庭,可是年年都会有补贴的,而且能够免税。
  虽然这会给大宋财政造成些许负担,但赵洞庭显然不在乎这么多。
  他不仅仅只给这些救灾先锋们发勋章,以后,他还要颁发更多的勋章出去。只待灭元,便是他犒赏天下之时。
  其后,赵洞庭将一枚枚勋章亲自佩戴在了这些救灾先锋们的胸口前。
  一个个救灾先锋都显得颇为激动。
第1657章
灵光突现
  等到这些救灾先锋们离开大殿,已经是半个时辰后的事情。
  因为这会儿渤泥、越李朝等地的粮草还没有送过来,前线又没有什么大的军情禀报,救灾之事又已稳定,是以赵洞庭也没有继续在大殿内和众臣议事。宣布散朝以后,便向着军科部作坊去了。
  自从上回到衡阳斩杀那徐汇元以后,他便再没有出过宫。
  以前他偶尔还会带着诸女出宫去散散心,这些天,却是大多数时间都呆在军科部作坊里。
  李狗蛋的科技部这些天来也没有再研究别的东西。
  包括李狗蛋在内,再有陪伴他在藏书阁钻研学识的那十个陪读,还有赵洞庭从各地召集的许多能工巧匠,都是呆在军科部作坊内。
  前沿虽然是占着优势,但那些将士们的折损还是让赵洞庭颇为心痛。
  再有元朝中那个深不可测的老太监始终是个变数。
  这让得赵洞庭更为迫切地想要把红衣大炮给研制出来。
  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大宋能够灭元。
  好在诸女也都理解且支持他,这些天来没谁抱怨,反倒更是对赵洞庭报以无微不至的关怀。
  到军科部的作坊里边,里面显得是热火朝天。
  光是在外面的铁匠便有数十人之多,个个敞着胳膊,满头大汗。
  时不时有人拿着图纸跑将出来。
  红衣大炮所需要的零件颇多,赵洞庭在发力装置上遇到瓶颈。需要不断的进行试验,才有可能将发力装置给弄出来。
  相对于红衣大炮的发力装置,他之前弄出来的半吊子掷弹筒,真的只能算是小儿科。
  掷弹筒才能打多远?
  最多千米算是极致,正常应该是在七百米开外。
  而据赵洞庭所知,最初期的红衣大炮有效射程就在五百米开外,最大射程更是可达到一点五公里。
  这当然没法满足他。
  他想要研制出来的,是不管在威力,还是在射程方面,都要远远超过掷弹筒的大炮。
  只有这样,才能够无坚不摧。
  最起码也得能够媲美改良后的红衣大炮才行,有效射程一千五百米,最大射程两千五百米。
  而且还不能像是红衣大炮那样笨重才好,动不动就是一吨、两吨的重量,运到前线去不知道要耗费多大人力物力还有时间。
  推开门走进其中一间房间。
  这间房间是赵洞庭平时亲自做研究的房间,除去他以外,也只有李狗蛋等参与研发的人能够进来。
  房间里同样热闹。
  李狗蛋和许多来自于各地的能工巧匠都在忙碌。
  他们或是自己在画图,或是在讨论着什么。
  赵洞庭走进来,虽然有人看到他,但并没有谁给他施礼。
  这是赵洞庭亲自下的令,说他到作坊中来,便也只是工匠中的一员,让众人不必再为给他行礼而浪费时间,打断思绪。
  渐渐的众人也就习惯。
  赵洞庭轻手轻脚走到李狗蛋的身后。
  李狗蛋正在纸上画着什么,很是入神,连赵洞庭走到他的后面都没有察觉。
  赵洞庭伸长脖子看着李狗蛋画图纸,亦是渐渐入神。
  随即约莫过去数分钟的时间,他眼中猛地有亮光闪烁出来。
  之前他设计的掷弹筒,其实是以颇为落后的技术为原理,不能算是真正的掷弹筒。其发力装置是以弹力为主要力量。
  而以现在工艺的水平,能够通过弹力将炮弹弹射出数百米的距离已经是极限了。
  这也是之前赵洞庭始终没法攻克红衣大炮的原因。
  他在那个死胡同里钻了牛角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05/253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