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老子是皇帝(校对)第23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59/2534

  他知道钟健的意思,沉稳有余,那就是进取不足了。
  这似乎是那些上了年纪的大宋官员的通病。
  不过,朝廷还是需要这样的人存在的。若都是大刀阔斧之人,大宋未必经得起那样的折腾。
  回到皇宫内,赵洞庭果然是没能够得到消息的时间。看着陆秀夫等人都眼巴巴地看着自己,只能跟着他们往内阁去。
  这些内阁大臣们怕是对他的回来早已是望眼欲穿了。
  赵洞庭在内阁大堂内坐下以后,苦笑着道:“诸位爱卿匆匆忙忙让朕到这来,怕是有什么事?”
  陆秀夫等人更是苦笑不跌。
  陆秀夫道:“皇上,老臣如今都已经过了退居二线的年纪了,您难道还打算让老臣继续担任这国务令之职吗?”
  赵洞庭讪笑道:“这也得给朕时间嘛!朕这才刚刚回来,又上哪找个能胜任国务令的人去?”
  没想到,陆秀夫等人早有准备。
  陆秀夫从怀中掏出一份名单道:“这是臣等以为能够接任我们职务的官员名单,还请皇上过目定夺。”
  赵洞庭有些懵,从陆秀夫的手中接过名单。
  他们这些人提上来的名字足足有十数个之多。李照恩和希逸的名字赫然在列,再就是各省副令、各部尚书中比较突出的。
  大多数都距离六十岁的年限还有些差距。
  只有那么两个距离六十岁已经只有那么两年左右,被赵洞庭排除在外。
  他细细看过名单,却是将名单放在旁侧,对陆秀夫等人道:“不知诸位爱卿接下来想去哪里任职?”
  他们还只是到退居二线的年纪,而并没有到完全退休的年纪。
  而陆秀夫等人对此没有打算,只是看着赵洞庭。
  按着他们的资历,实在是不知再往哪里去好。除去皇上,就是以各省正令最大。而现在,朝廷好似没用和正令官阶平等的半虚职。
  “其实,朕心里是有个打算的。”
  赵洞庭见他们这样,知道是时候了,说道:“明镜台至今也有些年了,职责虽在,但在朝中影响力仍是不够。朕打算在内阁设立首阁大臣之职务,统领内阁,掌国家大小事务。再就是在明镜台设立台首职务,仍有选举、监督内阁大臣之权力。明镜台是需得和内阁平起平坐的,要不,诸位爱卿以后便去明镜台任职,如何?”
第2223章
臣有异议
  陆秀夫等人闻言都露出惊讶之色来。
  王文富道:“皇上,您刚刚说由首阁大臣掌国家大小事务?”
  赵洞庭笑着点点头,“是的。”
  “臣有异议!”
  王文富当即道:“国有君主,岂能另由他人掌管国家大小事务?如此,皇上您的威信何以保持?”
  陈文龙等人也都是十分诧异地看着赵洞庭。
  在他们想来,皇上这又是想偷懒了。
  皇上什么方面都好,唯独大度得太过分了。又或者说,是太懒了。
  这回可是有些过分了。
  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让他们没法接受赵洞庭的这种想法。在他们看来,这很可能给大宋带来不安定的因素。
  当然,他们的这种担忧并不是多余的。
  若是赵洞庭直接什么都撒手不管,那以后难免会出现类似于“黄袍加身”的事情。
  只要是首阁大臣的威望超过帝王,那就很可能取帝王而代之。
  赵洞庭却仍是笑眯眯的,“爱卿且听朕说完嘛!朕打算在此届明镜台大会推出任期制度。凡是我朝官员,三年为一届,除去贪赃枉法等需降职、革职的不论,其余一概三年进行大考一次。内阁官员及朝廷正、从一品大员由明镜台重新进行选举,其余官员则进行一次大考,升迁、平迁、降职等等皆以大考成绩为准。一人在同一官职上最多连任两届,在同一官阶上最多连任五届。”
  陆秀夫等人好半晌都没回过神来。
  赵洞庭之前设立明镜台,他们就已经很吃惊了,而现在,赵洞庭的方式比之前还要更超前了。
  以明镜台选举内阁重臣,再以内阁重臣治理国家。这在以前历朝历代,是从来都没有出现过的。
  看起来,好像是明镜台替皇上分担了选拔、任命大臣的职责,而内阁,则是替皇上分担了治理政务的职责。
  皇上自己倒是轻松了。
  但是,这种安排又好像看不出什么漏洞来。
  最后还是王文富问道:“那皇上您平时做什么呢?”
  赵洞庭道:“朕自是把握大宋主要的发展方向,监管内阁,再就是统管明镜台了。”
  陆秀夫苦笑,“皇上的意思,是具体的国务都交给内阁处理吗?”
  赵洞庭道:“朕也只是凡人而已,即便勤于政务,一日又能处理多少政务呢?而且,朕若一言定国务,是难免会出差错的。”
  他轻轻叹息一声,“朕也知道皇权之重要,但为了大宋未来之发展,朕必须得把权力交出去。大宋,需要诸位爱卿和朕协力来管理、发展啊!”
  陆秀夫等人都是神色复杂。
  他们这会儿也觉得赵洞庭说得在理,只是一时之间,还是难以接受。
  赵洞庭又说:“朕现在虽然年富力强,但待朕老了呢?甚至……诸位谁又能保证后继之君会是个明君呢?有明镜台,有内阁,总不至于发生一帝昏庸便毁一国的情况。朕永远都不希望再看到有铁蹄踏得这山河破碎的情况发生了。”
  屋内良久都没有声音。
  过好阵子,陆秀夫说:“皇上,臣以为……首阁大臣之制,还是等任期之制先推行出来再做定夺,如何?”
  他想先看看任期制度能不能替大宋选出来绝对可靠的内阁大臣。
  只有明镜台能够选择出绝对靠谱的内阁大臣,如此,皇上把处理国务的权力下放后才不会出大乱子。
  他不敢保证人人都能像他们现在这些人这样,他们能为大宋呕心沥血,但是,以后的官员可不见得会有这种觉悟。
  毕竟,他们是从战火硝烟中走过来的,经历了大宋最困难的时候。
  赵洞庭倒也没急着这就要把全部的担子都卸掉,顺势点点头,“如此也好。”
  他同样想先试试任期制度能不能成功在大宋推行下去。
  这种超前的想法,在大宋实施,还只能算是摸着石头过河。
  陆秀夫又道:“那皇上是打算在这次明镜台大会便提出来任期之制度吗?”
  赵洞庭微微一愣,这才想起已是五月,马上就要到召开明镜台大会的日子了。随后点点头,“事不宜迟,就这次提出来吧!”
  紧接着又说:“此次以后,明镜台大会便改为三年一次吧!年年召开,难免太耽误明镜们的时间了。”
  “皇上圣明。”
  一直在人群中没用说话的温庆书听着这话,突然冒出来一句。
  她其实早就想提出来这事,只是赵洞庭一直没有在宫里。
  这年头车马并不发达,那些离长沙太远的明镜们,一年有大部分时间都在赶路。
  而且,实际上明镜台也并非每年都有大事。有些时候,她主持明镜台大会,都不知道该讲些什么才好。
第2224章
皇室定位
  其后,赵洞庭没有在内阁多呆。说自己车马劳顿,需要休息,便没有再和钟健等人多说,回后宫去了。
  而他回后宫以后并没有休息。
  他在想皇室的定位。
  他以前在给皇室弄企业、弄基金会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在思考这个问题。
  只是他前世毕竟远远没有接触到那个层面,并且现在大宋的形式和后世不同。几次试探钟健等人,他觉得自己应该改变思维。
  以现在大宋的情况,如果仅仅是让皇室成为信仰上的领袖,这太过于理想化了。要想大宋保持稳定,皇室还得手握实权才行。
  起码现在还必须要拥有掌控整个朝堂的实力。
  不过在信仰方面也必须稳步提升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59/253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