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老子是皇帝(校对)第23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62/2534

  他完全可以如张衡那样名留史册,而即便做大宋的国务令,甚至是首阁大臣,他都未必能这样千古留名。
  毕竟名臣大臣每个朝代都有,而科研人才,可就很罕见了。
  想了想,赵洞庭对李照恩道:“狗蛋,你有想过自己未来的路如何走吗?”
  李照恩似乎没想过这个问题,笑着答道:“皇上让狗蛋怎么走,狗蛋就怎么走。”
  如果要问他心里最信服的人是谁,那绝对是赵洞庭无疑了。
  赵洞庭却是苦笑,只能又道:“朕又怎能左右你的人生?你没有自己的梦想吗?”
  李照恩却道:“狗蛋的梦想,就是替皇上排忧解难啊……”
  赵洞庭内心泛起感动,伸手按住李照恩的肩膀,道:“你已经不再是个小孩子了,应该有自己的理想。以前,你和朕说想做这大宋最大的官,朕便有意把你往这条路上引。只没想你在科研方面也有着惊人的天赋,朕便又想着看看你在科研方面能不能够有成就。而现在你连蒸汽机都研制出来,着实让朕感到很惊讶,同时,也让着朕感到很为难了。你在科研和为官上面,朕都挑不出什么毛病,所以朕才想问问你自己的理想。”
  他其实明白,李狗蛋在这两个方面都能够无可挑剔,是因为他总是全力以赴不去辜负自己的希望。
  李狗蛋眼巴巴看着赵洞庭。
  显然一时之间,他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赵洞庭见状,笑着拍拍他的肩膀,道:“你回去好好想想吧,想好以后再给朕答复。”
  李狗蛋却是忽地问他:“那皇上的梦想是什么?”
  赵洞庭愣了愣,答道:“大梦想,自是大宋人人有衣穿,人人有定业,人人有饱饭。安居乐业,天下太平。”
  李狗蛋又问:“那皇上觉得是科研对大宋百姓更有用,还是做一个好官对大宋更有用?”
  赵洞庭顿时便明白李狗蛋的意思了。
  他说道:“若是从长久看,科研可影响千秋万世。朕以为,科研更对百姓有用。”
  这是他内心真实的想法。
  以大宋现在的结构,在有皇帝的情况下,李照恩就算再有天赋。大概,也很难对后世产生千秋万代的影响。
  李狗蛋点点头,笑道:“那狗蛋就继续钻研科研吧!”
  他双眼清澈如水。
  赵洞庭用力点点头,“好,那你以后继续掌管科技部!朕全力支持你们进行科研!”
  然后,两人向着科技部外走去。
  赵洞庭回到后宫,强忍着心中要和乐婵等女分享蒸汽机的冲动,愣是没有将蒸汽机的事情说出去。
  他有些感受到李狗蛋为什么会迫不及待找自己说蒸汽机的事情了。因为这世上只有他和李狗蛋两人最明白蒸汽机被制造出来的意义。
  转眼,距离明镜台大会结束只剩下两天的时间。
  在这日的下午,赵洞庭终是当众宣布出关于官员任期制的议题,其后让一众明镜投票决定这个议题是否通过。
  这也是赵洞庭自己在这场明镜台大会中提出来的唯一一个议题。
  结果是全票通过。
  以他在大宋的威望,似乎只要不是什么荒唐的议题,都能够得到通过。
  而在这个议题通过后,赵洞庭紧接着又对陆秀夫等人的事情进行了说明。
  陆秀夫等人的年龄已经超过退居二线的年纪,这几年仍然留在主官位置上,是因为大宋还处于青黄不接的关头。现在,大宋的青壮派官员愈发能独当一面,那些资历派官员也愈发的成熟起来,已经有人能够挑起原本压在陆秀夫等人肩上的大梁。
  他是趁热打铁,要趁着这次明镜大会就组件新的内阁。要不然,还得等到三年以后。
  众明镜对此并没有什么异议。
  在内阁宣读出关于此次有资格升任国务令、副国务令、提刑令等职的人以后,便一个个官职的进行了投票选举。
  其结果并没有出乎赵洞庭的意料。
  一直监国的钟健在监国大臣位置上的表现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以高票数被推举为新的国务令。
  而同样得到提名的希逸也得到不少人的支持,被推举为副国务令。
  只有李照恩竟然没上名单,让陆秀夫等人都有些吃惊。
第2228章
秀淑恢复
  看赵洞庭,却没发现赵洞庭脸上有什么异样。他们便明白,这应该是皇上的安排。
  这一届明镜台大会,卸任、调任的官员之多,超出历届总和。
  国务令陆秀夫卸任国务令之职,调任明镜台任明镜台副台长。
  提刑令王文富和副国务令陈文龙退休,不在朝中担任任何职位。
  副国务令辛景福调任明镜台。
  四位当朝一品中,只有军机令文天祥和监察令赵与珞仍然担任原职。而实际上,连文天祥也已经极为接近退居二线的年纪。
  再就是还有一位副提刑令、和一位副监察令也在这届明镜台大会中因年龄被调任到明镜台任职。
  各正副令以下,各部尚书、各地节度使、转运使、安抚使等等亦有不少人退休。
  正如当初江湖那般,朝廷,也经历了一次几近彻底的大换血。
  社安部尚书萧贤忠、荆湖北路节度使张向阳、福建路节度使廉黎明、大理路副节度使余飞航、江南西路节度使王应麟等等,或是调任,或是退休。
  当年被赵洞庭看中、这些年在政绩上表现卓越的许多青壮派官员彻底登上大宋大舞台。
  除去钟健升任国务令、希逸升任副国务令以外,另有许多之前调任地方历练的面孔重回皇都。
  兵部侍郎池风鼓升任兵部尚书。
  原兵部尚书升任副军机令。
  西夏总管李繁荣被调回长沙,任副国务令之职。
  财务部尚书朱河琮升任副提刑令,但此次升任提刑令的原副提刑令年岁也已不小。很大概率,朱河琮下届明镜台大会便会升任提刑令之职。
  原潼川府路节度使姚雨师也升任副提刑令之职。
  这样的官场大换血,大概也只有改朝换代的时候能够出现了。
  明镜台倒是因此充实不少,因陆秀夫、辛景福等人的加入,瞬间便变得有分量许多了。
  而之前作为明镜台头号人物的温庆书对此却也没流露出不满的情绪。
  从之前赵洞庭只是任命她为明镜台总秘书长,她就知道自己的定位。以她的资历、能力,都不足以主持现在的明镜台。
  拥有选举权、监督权的明镜台,可以说实权已经不在四大省之下。只是构造、定位有所不同而已。
  他们是掣肘朝堂的半官方机构。
  直到明镜台大会结束,明镜们仍然对此届官员选举议论纷纷,其热度,要超过那些热门提议。
  可以想象,这些议论很快便会蔓延到整个朝野以及大宋各地去。
  赵洞庭的忙碌并没有结束。
  在明镜台大会刚刚结束后,他又得着手准备封阿诗玛和玉玲珑两女为妃。
  除此外,将国库中囤积得火器运往西方也得开始准备了。
  他甚至怀疑教皇派遣圣女到大宋来就是为监督这事的,圣女几乎是有事没事便往他的后宫跑。
  另一件事,则是陆秀夫、陈文龙等人开始向他提及设立储君的事。
  如今大皇子赵如已经快十三岁,这储君,说立也可以立了。陆秀夫等人大概是想在退休之前看到大宋朝廷彻底稳固下来。
  在赵洞庭和皇后乐婵没有皇子并且看样子也不打算再生皇子的情况下,他们觉得设立储君的事已经无需再拖延下去。
  但赵洞庭却并不愿意这么早就设立储君。
  他想等到将大宋完全打造成他所想的社会再说。
  夜。
  赵洞庭刚刚和陆秀夫等人在内阁说过设立储君之事,回到后宫,直接进了李秀淑的房间。
  众女当中,他对李秀淑的宠幸是颇多的。
  这一则是李秀淑失忆,二则是孩子也不在身边,赵洞庭难免要对她格外怜爱几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62/253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