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老子是皇帝(校对)第24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60/2534

  再者赵安这小子精力充沛,整日里上蹿下跳的,给他找点事情也好。
  御书房。
  赵洞庭已经发呆良久,忽地出声,“武刀,去将二皇子叫来。”
  “是。”
  陈武刀答应了声,悄无声息出去。
  不多时,赵安便过来了。
  他虽是也习武,但因为天赋原因,并没有向赵如那样扑在武道上面。
  进门给赵洞庭施礼,问道:“父皇宣我何事?”
  他在有外人的情况下还是很讲规矩的,只是这说话的态度,多少还是有点随意。
  赵洞庭知道他性子,抬起头,只对陈武刀和萨仁摆摆手。
  陈武刀和萨仁会意,走了出去。
  赵洞庭对赵安道:“这些日子你忙些什么?”
  赵安道:“还不就是看书、练武,还能有什么事?”
  没有外人,说话更随意了。
  赵洞庭本想着教训他几句,但想想,还是作罢。
  御书房怎么了?
  赵安这样的性子,还不是自己培养出来的?
  要是他真是中规中矩,那可能自己才真正会有点儿头疼。君臣、父子之间关系,他还是更倾向于父子的。
  看着赵安百无聊赖的样子,他有些没好气道:“那朕就给你找点事情做。”
  赵安眼中泛出喜色来,“什么事?”
  赵洞庭道:“以后跟着父皇到御书房,批阅奏折。”
  他以为赵安会要埋怨的。
  但是,赵安竟是没有。
  他的脸色猛地变得正经几分,答道:“是。”
  赵洞庭反倒意外,“你不打算推辞?不会觉得辛苦、枯燥?”
  赵安道:“父皇您是想把儿臣培养成储君吧?大哥他又不愿意做太子,我能怎么办?”
  赵洞庭哭笑不得,“你也可以推辞啊!”
  “我不打算推辞,做皇帝应该挺有意思!嘿嘿。”
  赵安却是笑起来,说着在外人听来肯定是大逆不道的话,“而且总得有人接父皇您的班不是?”
  赵洞庭故意逗他,“你若这么说,那朕还真有点不想让你坐这个位置了。”
  其实心里对赵安颇为满意。
  能够把这些话坦白说出来,说明赵安的性子是坦荡荡的。他可不想自己的儿子心机太过深沉。
  那对皇室、对大宋,其实都不见得是好事。
  治国,更重要的是能力。特别是对以后日趋成熟的大宋而言。
  为君者,怎么能把重心放在制衡、权谋上边呢?
  “嘿嘿,那也随您。”
  赵安却是笑道:“父皇您要是不愿意,我也乐得清闲。反正您还这么年轻,又是极境修为,以后肯定是要长命百岁的,说不准弟弟们中间出现个极为适合接您位置的,我做个清闲王爷,也是自在。对皇位,我只是有兴趣,可不是非要不可。”
  “你小子!”
  赵洞庭哭笑不得,“以前历朝历代争着抢着要的东西,你们倒是都看不上眼似的。”
  赵安道:“这也是父皇您教的啊,您平时总说做皇帝怎么怎么辛苦,需得如何如何劳心费力,我们怎么会有兴趣?而且儿臣相信,以后不管是哪位弟弟接了您的位置,咱们都不会出现前朝历代中出现的兄弟相残的事情。所以,谁做都行。”
  “得得得。”
  赵洞庭见这小子一套又一套的,直接摆手,“你废话少说,明天跟着朕过来。”
  他当然看得出来,赵安这番话是发自肺腑。话不那么正经,但是是实话。
  也不知道,是该懊恼,还是该自豪才好。
  自己估计算个奇葩君主,而赵安、赵如,也算是奇葩皇子吧?
第2355章
储君信号
  翌日,赵安大清早跟着赵洞庭到御书房。
  这对于满朝上下而言,无疑是种很明显的信号。
  之前,赵洞庭可从未让哪位皇子随他到御书房办公。
  看样子,皇上十有八九是要将储君位置交给二皇子了。
  只朝野上下也并没有因此而有什么动荡。
  首先,颖儿起初只是侍女身份,她的父母也并无官职。所以,就算立赵安为储君,也不会发生外戚扬威的事情。
  再者就是赵安在朝中也并未和谁交恶,他成为储君,起码暂时不会对谁构成威胁。
  所以,朝野上下反而对此颇为高兴。
  尤其是张珏、陈文龙、陆秀夫、张世杰、陈江涵等这些颐养天年的老臣,天知道他们盼这刻已经盼了多长时间?
  即便张珏是张茹的祖父,但他对此也是心怀大慰。
  因为他很清楚,不是皇上不愿意设赵如为储君,而是自己那个重外孙性格使然,推辞不受。
  他自己之前就官至副军机令,心里很清楚做皇帝有多累。
  至于赵洞庭的其他孩子,李走肖比赵安稍小,但已是西夏储君,不可能对大宋储君位置有什么想法。
  乐婵、韵景、岳玥接连生的都是女儿,也不可能成为储君。
  乐舞所生的赵泰排行第八,现今才十三岁。虽说也有资格做储君,但先嫡后长,这是规矩。
  赵洞庭也没想过要去更改。
  而且赵泰这小东西随他娘亲,是个消停不下来的主。对于老师所教文课,不感什么兴趣,但凡涉及到行军打仗的军课,这小东西便是听得津津有味,还常常缠着老师追问。赵洞庭安排的几个之前在鬼谷学宫的大才给他们授军课,这些老师可是个个都说八皇子殿下有大将之才。
  这小东西,以后适合做个大将。
  他也常常在宫中穿着小甲胄,然后让太监给他扮演军士,玩行军打仗的游戏,还有板有眼。
  赵洞庭估摸着,自己就算有心培养这小家伙做治国之才,这小家伙也不会乐意。
  至于再后面的赵旭、赵青、赵歌、赵念远四个儿子,岁数就太小了。
  因为他们的娘亲本身对储君这个位置也没有什么想法,所以赵洞庭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压力。
  他还是有点悠然自得的,若是自己“治家有方”,储君传承怎可能这么容易?
  纵观前朝,因为立储之事,闹得天翻地覆、人头滚滚的次数还少?
  不过,这事总还是得和朝臣们知会知会的。
  整个上午,赵洞庭耐着性子在御书房手把手叫赵安如何批阅奏折,如何治国,如何才是君王该有的视野。
  他把自己的那些念想、远望,也不管赵安一时间能不能接受,反正一股脑的灌输给他。
  中心思想,就是要让大宋成为这个世界不可撼动的最强国度,奠造千古基业。
  到中午时,便打发赵安回后宫去用膳休息。自己还留在御书房内,只是让陈武刀让御膳房送来饭菜。
  教导赵安费掉不少功夫,他得挤时间批阅奏折才行。
  下午,赵洞庭又让陈武刀将陆秀夫、张珏、陈江涵、张世杰、陈文龙、郝文秀、西知礼、辛景福等退休或是已经退居二线的不少前朝廷二品以上大员宣进了宫中。其中甚至包之前从大祭酒位置退下去的鬼谷宫主、副宫主,再有岳麓书院的院长罗文等人。
  他们可以说得上是大宋最有眼界,也是最有治国经验,学识同样堪称当世大儒的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60/253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