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老子是皇帝(校对)第24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70/2534

  赵与珞看完,也是同样神情。
  然后逐个递了下去。
  等所有人都看完,时间已是过去半晌。
  一众中枢内阁大臣都看向赵洞庭,神色各异。
  他们中间,武勋中仅有仍然担任着军机令的文天祥在列。
  文臣中,也只有钟健、李照恩还有王文富、梓高义、赵与珞五人在这。其余的,要么是已经过世,要么是退休了。
  其实连王文富都已经过了退休的年纪,只是赵洞庭还想让他在主持提刑省一段时间而已。
  等朱河淙磨砺足够,大概就会接替他的职位。
  “说说吧,你们有什么看法。”
  赵洞庭对众人的表现和反应并不意外,轻笑着说道。
  众臣你瞧瞧我,我瞧瞧你,没人说话。
  随即倒是那时任水利部尚书的梓高义站起身来,施礼道:“皇上,微臣惶恐。臣过而立之年才效命朝廷,论资历、论功劳,臣不敢与朝中老臣们相比,较之在座诸位同僚亦是相去甚远。自为朝廷效命后,于江山社稷也无太大功劳。虽自认也算兢兢业业,但在诸位同僚当中亦不突出,比之臣更有才能,更为励精图治的大有人在,还请皇上收回成命。”
  李照恩也紧跟着站起身,道:“皇上,照恩也请皇上收回成命。”
  甚至连钟健都挪了挪屁股,想要起身。
  他们都算是年轻辈的,在那些老一辈的面前,的确不敢居功。
  只是在钟健起身之前,赵洞庭已是摆了摆手,道:“你们切勿着急,先听听朕的想法。”
  他看向梓高义,“梓爱卿你虽非大宋旧臣,但当初弃暗投明,实属大义。在元旧臣当中,你亦是标榜。朕立山河阁之意图,并非全是看在谁劳苦功高,而是想为社稷为百官树立榜样。至今,元朝旧地已归我大宋多年,泱泱国土,皆是我大宋子民。过去的便已是过去了。”
  他眼神又掠过另几个元旧官员,“当初不过各为其主,诸位爱卿不必久久放在心上。”
  “自大宋一统后,你们对大宋的付出,朕是看在眼里的。朕也从未想过,因为你们之前过往,就始终排斥、疏远你们。皇权更迭,改朝换代,非人力所至。能够爱民如子,便是好官。梓爱卿当初为抗洪救灾,在大堤上鏖战八天八夜,如何当不得这百官表率?若是山河阁所录之臣全是凭功劳、苦劳、资历,那又有何设立的必要?”
  “这……”
  众中枢内阁大臣都是露出若有所思之色来。
  赵洞庭接着道:“山河阁不讲其他,只讲为国为民。”
  “皇上。”
  钟健在这个时候站起身来,道:“臣以领会皇上之意,只如此,说是二十四功臣,臣以为不妥。”
  赵洞庭心里微动。
  钟健又道:“既不是以功劳资历论,臣以为,就按二十四臣,或是二十四名臣为妥。”
  赵洞庭毫不犹豫地点点头,“钟爱卿所言甚是。”
  之前这点儿小小纰漏,他倒是忽略了。
  只说二十四臣最好,如此,那些没选上的人也不至于心里有太大的想法。
  毕竟“功”这个字,还是有点过于敏感。难免有人会暗自心里比较。
  就拿那些功劳大过或者和梓高义差不多的人来说,梓高义上了,他们没上,心里能够服气?
第2369章
赵安到襄阳
  但梓高义和李照恩仍是忐忑,始终没有坐下去。
  梓高义道:“臣还是恳求皇上收回成命吧,臣……实在是自惭形愧。何德何能,能位列这山河阁。”
  李狗蛋也说:“恳请皇上收回成命。”
  赵洞庭还真没想到他们会这么坚持,索性道:“朕心意已决,你们就不必谦让了。朕都说了,这山河阁二十四臣只是标榜,并非全以功劳论。你们也莫要觉得心慌,以后这大宋江山,能位列山河阁之臣会越来越多。朕没想过刻意抬举谁,也不会遗漏谁。”
  听着这话,梓高义和李狗蛋着实不好再说什么,只得缓缓坐下身去。
  这日,赵洞庭让翰林院拟旨,正式设立山河阁,册封二十四臣。
  这些人里有的远在军营,有的已经逝去。在外地的,自有钦差传旨,已经逝去的,则是由晚辈接旨。
  同时,赵洞庭还让翰林院这就开始安排人为他们出书立传,与《复山河》的编撰同时进行。
  至于名将榜和能臣榜的时,则打算放在后面。
  中枢内阁和明镜台要议定人选,也需要不少时间。
  将这些事交代下去,翰林院、礼部、国子监更是忙碌起来。不过赵洞庭自己倒是清闲了。
  等书出来,到时候让各地官署书坊售卖就行。
  再让军中、各地府衙组织下边士卒、官吏统一学习,想来意识形态会有极大改变。
  说到底,改变意识形态最重要的还是先改变军队和地方府衙的风气。
  ……
  时间转眼过去近月。
  奥兰又数次邀约赵如赴宴,只酒宴中,仍然只是说圣人之道,并没有露出其他马脚。
  关于《复山河》的编撰已经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
  山河阁二十四臣的分封都已下达,或是在途中。
  襄阳府,离着潭州最近的祥龙军区。
  历经近月,如今赵安带着赵大总算是到达这里。这个以前的元、宋障壁。
  自真金称臣后,大宋的六大军区经过这些年也已经有过极大变动。
  虽说将领大部分还是以前那些将领,但管辖地区却是截然不同了。
  岳鹏掌管的祥龙军区可以说是卫龙之师,以前镇守京西南路、荆湖北路以及荆湖南路三路,现在,却是管辖着京西南路、利州东路、利州西路、京兆府路,直到临洮路、河东南路等地,足足九路。
  岳鹏亲率天魁军坐镇襄阳府。
  另外诸军各有部署。
  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赵洞庭早有设想的天罡地煞军这些年也已经在文天祥等人的辅助下纷纷组建完毕。
  现在祥龙军区中除去天魁、天雄、天捷、天勇、天牢、天慧六支天罡军外,又添了十二支地煞军。
  虽每军编制仍然是万人,但祥龙军区的实力早已不是当初大战过后可以相提并论。
  另外各府都还有守备军,大宋的军队编制,已然可以说是惊人至极了。
  不动则已,动则调动数十万大军不在话下。各军区的天罡、地煞军,这可是随时都准备应对打仗的部队。
  在十数日以前,岳鹏就已经接到关于授封他入山河阁的圣旨。
  这在祥龙军区内着实引起不小动静。
  算算年纪,岳鹏也有四十七岁了,早已不再是当初的稚嫩模样。
  他这小半辈子,都在跟着赵洞庭南征北战,其后,又忠心耿耿的守着祥龙军区。非是奉宣听召,从不进皇城。
  在这个年纪,能够入山河阁,也是众望所归。
  不得不说,也让祥龙军区的军心振奋不少。
  皇上还没忘了他们这些曾经为大宋洒血的将士啊!
  战事休了这么多年,举目望去,大宋四海无敌,将士们嘴里不说,但心里最担心的还是什么?
  无非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结果。
  更担心皇上把他们给忘了,又出现前朝那样文化繁华,却无能征善战之军伍的局面。
  现在赵洞庭这举措,虽未福泽三军,但也是给他们打了一记强心针。
  知道赵安的仪仗马上就要到襄阳府,早已是将各军总都统将领宣到襄阳府的岳鹏,自是出城相迎。
  他和赵安没怎么见过面,但对其性格还算是有些了解。
  这从小就是个不安分的主。
  但在他们这些武将看来,赵安做太子,比赵如做太子更要合心意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70/253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