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老子是皇帝(校对)第24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74/2534

  京西南路转运使、安抚使、节度使等算得上是封疆大吏的地方大员都已在府衙门口迎候。
  又是山呼。
  赵安下了辇,道:“诸位免礼。”
  然后往衙门里走去。
  赵大跟在后面。
  京西南路一众大员连忙相随,黄转运使快步走到前边领路。
  满打满算,其实也就不到两桌人。
  这是京西南路上除去武将以外,最能拿得上台面的人。
  席间。
  赵安只是询问几句京西南路近来的状况。
  民生如何,赋税如何,治安又如何。
  其实他在中枢内阁倒也看过几封京西南路的折子,对京西南路的情况有个大概了解。
  在大宋诸路中,不算突出,但也还算不错。起码较之之前属于元国地界的那些路来,就要好上不少。
  但值得改进的地方也仍然有许多。
  民生、赋税都远不如沿海各路那样的富裕之地。
  教育方面也仍然得下心思。
  近几年,据说京西南路可是没出什么大才。
  在席间,赵安也是敞亮亮的把这些话都说了出来。
  一众京西南路大员只是连连点头应是。
  倒没有叫苦的。
  大概明白,在赵安面前叫苦也没有什么用。朝廷里现在真正管事的,是中枢内阁,众人都心知肚明。
  皇上太舍得放权了。
  ……
  又是翌日。
  赵安开始巡视三军。
  由京西南路起,首站,便是祥龙区的总部大营。
  在襄阳府外数十里偏僻之处。
  这里现今驻扎着天魁军,再有地煞军中的地文、地正、地辟三军。
  军营较之以前自然要扩大许多。
  群山峻岭之中,营房、楼阁层层叠叠,哨塔、箭楼鳞次栉比。
  大宋国旗迎风飘扬。
  从建筑上来说,这些用红砖砌成的营房,已经和后世的没有太大区别。带有古风的楼阁、哨塔等,算是点缀。
  岳鹏早早就来到军营,带着军中将领在大营门口等候。
  有十数人之多。
  都是这祥龙区内品阶最高的武将。
  大元帅、副帅、总都虞侯,再有负责祥龙区政治部、后勤部、装备部、作训部等部的主要将领,以及各军的总都统等等。
  全是曾经为大宋立下过汗马功劳的。
  赵安前天倒也差不多都见了。
  见礼后,便在岳鹏的引领下,往军营中去。
  说巡视,不外乎三个过程。先是参观军中各部,然后便是检阅少部分将士,再就是开会了。
  上午的时间,岳鹏就亲自带着赵安参观军中各部。
  现在的大宋军伍,战斗力和以前那又是截然不同了。
  科技部在民生科技方面多有突破。而在军机省下,赵洞庭可还设立了个总装备部。
  以前宋、元等地的那些能工巧匠,不知道多少都被收纳其中。
  这些年来,神龙铳、掷弹筒等火器又大有改进。
  赵洞庭送给教廷的那些,不过都是淘汰下来的旧火器。论威力,那是远远不如大宋现在的新式武器。
  只说到底,军工方面的发展还是不如科技部对民用科技的发展那么快。
  主要是赵洞庭在这方面能够提供的帮助也少。
  他能够把神龙铳、掷弹筒给制造出来,已经是极限了。
  而且心里边也始终有疑虑,不想军工发展太快。
  他就想着,大宋的火器能够领先于全世界便够了。至于往后,那任其自由发展更好。
  火器,终究是把双刃剑。
  但赵安仍然是开了眼界。
  以前在皇宫里,他可没怎么见过这些玩意。
  连连感慨,让得岳鹏等人的脸上都是笑容洋溢。
  不管是后勤部,还是装备部等,整个大营的情况让赵安极为满意。
  物品堆放整齐,有兵丁按时擦拭保养。宿舍里,兵丁们的被褥等等也是摆放得整整齐齐。
  虽说多年不曾打仗,但这军容,更胜从前。
第2375章
齐武烈突破
  中午,就在军营内的大食堂里吃饭。
  赵安还记得自己离开长沙时赵洞庭的一句叮嘱,坚持没有去和岳鹏他们吃小食堂,而是和兵丁们吃同样的伙食。
  三菜一汤。
  菜是土豆、鸡腿和辣椒炒肉。
  汤是排骨汤。
  白米饭管够。
  这就很不简单。
  若是以前,过年都没有这样的伙食。
  大宋是真富裕了。
  赵安以前没这么体验过生活,心里难免感慨,对自己老爹赵洞庭也不禁更为崇拜几分。
  就这么些年,能够让大宋发生这么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是常人连想都不敢想的。
  他知道,以前大多数人连肚子都填不饱。遇着灾年,那更是只有流离乞讨的命。
  鸡腿?
  猪排骨?
  哪有这些东西可以吃。
  谁能想象到,过些年,军营的食堂里都能吃上这样的伙食?
  以前的兵丁,也就勉强能填饱个肚子而已。
  自己父皇,当之无愧是千古一帝。
  他也不奢求着自己以后能够超越赵洞庭,只想着,以后莫要坠了父皇的名头便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74/253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