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老子是皇帝(校对)第4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3/2534

  赵洞庭脸皮厚,也没觉得自己不擅长作画有什么丢脸的,直接将自己画的国旗递给郑之因,道:“朕有意在军旗以外设立国旗,国内府衙、银行、学府等地都必须高悬国旗以示民众。只是朕不擅长作画,召你们来,就是将这国旗设计设计,作为我大宋国旗,总不能坠了我大宋的颜面。”
  郑之因接过画,打开,嘴角微不可察地抽搐。
  在这人人用毛笔的年代,怕是连扎着牛角辫的稚童都能比赵洞庭画得好看。
  他这表情,却是被赵洞庭捕捉道,可以沉声道:“郑大人可是觉得朕画得不好?”
  才刚刚站起身的众画师们听到他语气深沉,又忙不迭跪下去了。
  郑之因努力昧着良心说了句,“皇上画作天马行空,颇具新奇,乃是佳作。”
  “哈哈。”
  赵洞庭笑出声来,“行了,朕的功底朕自己知道,逗你们玩的。你们下去吧,两日内各自模仿出数副画作出来,龙、算盘、书、镰刀、麦穗之根本不能改变,到时候朕再从你们的画作中择出最合朕心意的,赐予重赏。你们这便下去吧!”
  “臣等领命!”
  以郑之因为首的众画师躬身退出屋去。
  赵洞庭嘴角带着笑,喃喃自语,“权利……真是个好东西啊……”
  如果他不是皇帝,大概刚刚郑之因这等爱画之人能骂他个狗血淋头吧?
  就那鸡踏雪似的鬼画符,能称是佳作?
  瞎子会这么说还差不多。
  经历刚刚这小插曲,倒是让得赵洞庭原本些微凝重的心情突然缓解不少。
  莫说赵昺到底是怎样想的还犹未可知,就算他是真想拥兵自重,赵洞庭也觉得自己能够接受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利字中,显然也包含着“权”这个字。
第385章
黄华归宋
  其后,赵洞庭又叫人宣来宫廷内的乐师们,让他们着手编曲国歌。
  这是提高百姓们爱国之心最为直接的办法。
  虽然现在大宋境内连广南西路之地都没有彻底掌握下来,但赵洞庭以后势必是要在全国推行义务教育的。到时候,学生们每日上课前都要在国旗下高唱国歌,等长大,心中或多或少都有爱国之心吧?
  过两日。
  郑之因带着画师们率先将国旗画作呈到赵洞庭书案上。
  赵洞庭细细看过,多是大同小异。不过郑之因的画作却着实符合他的心意。
  在算盘、麦穗等外头,郑之因特意画上边框,是那种花边纹的,金色,显得是威严。
  这让得整个画作都充斥着高大上的气息。
  赵洞庭当即拍板,“就是这副了。”
  其后,少不得要赏郑之因些华夏币。
  大年刚过,海康县的百姓们已经最先接纳这种新发行的纸币了。
  民坊间,用华夏币交易的百姓、商人越来越多。
  大年热闹的气氛仍在持续,不见稍减。
  又过数日,赵洞庭拍板将国歌也定下,并且着人在各地民坊间传唱。
  国歌歌词由他亲自谱写,很是简单,和前世的国歌有些相似。
  赵昺出发去了邕州,仅带着数百士卒。
  赵洞庭亲自送到城门口,又目送赵昺车辇远去,眼神难免有些凝重。
  经过吴连英的查探,竟是都没能查出来赵昺这些时日和谁有过过多的接触。
  难道真的只是赵昺初生牛犊不怕虎?
  赵昺的离开,并没有在朝中掀起什么波动。
  他是亲王,掌权是早晚的事。如今只不过是稍微提前两年而已。
  而且,邕州不过巴掌大的地方,在众臣看来,赵洞庭也只是想让赵昺下去历练历练。
  皇上自己就是在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给弟弟的任务艰巨些,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不是?
  出正月十五。
  过年的气氛过去,海康县终于渐渐恢复以往的平静。
  而在这时,从福建路那边也传来让宋朝君臣极为振奋的消息。
  建宁路管军总管黄华终于宣布抗元归宋了。
  他建立“头陀军”,军民共计数十万,在建州数县竖起大宋军旗。
  虽然福建仍有元将高兴持重兵把守,但起码大宋的星星之火已经开始在那里放出光华。
  赵洞庭还记得史书上有写过,黄华建立头陀军以后,在铅山败于元将高兴之手,而后自焚。
  这让得他有些担心,在得知这个消息以后,便将许夫人请到了自己的寝宫院子里。
  许夫人现在整日都面带微笑,算是完全沉浸在和洪无天的爱恋当中了。
  这辈子都没谈过恋爱的两人,如今初尝这般滋味,简直比寻常年轻情侣还要更为腻歪。
  哪怕是来见赵洞庭,许夫人也拽着洪无天来了。
  在院中,三人分坐在梨树下。
  许夫人问道:“不知皇上宣老身何事?”
  赵洞庭道:“黄华将军已归宋的事,夫人应该听到消息了吧?”
  许夫人脸上并无波动,显然已经知晓,“这件事老身确已得到消息,这是大好事。”
  说着她微微沉吟,“皇上莫非是对黄将军不放心?老身直言,黄将军此前虽投元,但老身熟知他的秉性,将大宋看得比自己性命还要更为重要,当初降元只不过是为保存实力的无奈之举,老身敢以性命担保,黄将军绝对不会负皇上信任。”
  “不不不,不是这个。”
  赵洞庭笑着摆手道:“朕此前也听夫人你提及过黄将军,对他,朕自然是信任的。朕请你来,只是想问问,在福建路的那位元将高兴,本事如何?”
  许夫人脸色微微凝重,给出四个字的评价,“能征善战。”
  “黄将军可能胜?”赵洞庭又问。
  许夫人迟疑道:“这点,老身确实不敢断言。”
  当下,她的眉头也是深锁起来。
  这些天沉浸在爱河里不能自拔,她还真没想过这事。
  黄华虽然在福建路再竖宋旗,但终究还只是孤军而已。随时有被覆灭的危险。
  福建沿海,距离南宋前都城临安又不远,元朝在那里布置的力量还是相当浑厚的。
  头陀军军民虽有数十万,但真正的军卒,怕是连五万都不到。
  黄华又是起义军出身,行军打仗多用的是野路子,面对高兴,客观而论的话,怕是真的胜算不大。
  如此,刚刚在福建兴起的力量岂不得又被压制下去?
  大宋现在力量薄弱,还没来得及稳固广南西路,手要伸到福建去,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做到的事。
  沉默过后,许夫人道:“皇上是想让老身率领畲民援助黄将军?”
  她作为畲民领袖,能够在元朝打压下生存下来,自然也是心思剔透之辈。
  大宋兵力不足,距离福建又路途遥远,怕是不可能派兵去帮助黄华。能依靠的,只有他们畲民。
  赵洞庭点头,“朕确有此意。只是打仗势必会有将士折损……”
  许夫人道:“为国捐躯,乃是为民本份。老身这就赶往福建,协助黄将军对付高兴。”
  “不。”
  赵洞庭却是又摇头,“朕并非是这个意思。夫人和黄将军都是能人,但各自为政尚且不如齐心协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3/253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