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老子是皇帝(校对)第8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6/2534

  直到后来将这士卒叫到近前询问才知道,这士卒其实并非是领军之才。他的几套战略,都是城中另有人教的。
  而那人,就是靖州城内的教书先生,刘诸温。
  士卒之所以能认识刘诸温,还是因为两人是远亲。张珏率领着大军坐镇靖州以后,他常常去刘诸温家中拜会。
  后来张珏弄出这套演戏的法子,他也跟刘诸温说了。没想,刘诸温教他几套战术,竟是让他逢战必胜。
  而张珏得知城内竟有如此贤才之后,自是亲自前往私塾拜访。几番讨教试探,最终得以发现,刘诸温并非是纸上谈兵之人。
  他家中兵书无数,对领军、训兵、行军打仗等,都有极深的见解。
  张珏请刘诸温出山。
  却没想,刘诸温只说,他不愿做个参谋,更不愿意做个杂牌将军。
  张珏这时已经被他折服,也算是下狠心,直接呈书赵洞庭,要提拔这刘诸温为天闲军都指挥使。
  赵洞庭对张珏自是信任万分,没有太当回事,也就直接答应。
  如此,刘诸温便一举成了天闲军的都指挥使。在镇西军区中,地位仅仅在张珏等数人之下。
  他的经历,在军中几乎已经成为传奇了。
  而其后,他训练士卒等等,也果真没有让张珏等人失望。只待真正上战场厮杀,立下军功,便不出意外可以坐稳指挥使之职。
  之前自杞之战,由张红伟领头。自杞轻易被攻破,刘诸温没有什么过人表现。
  而后来的特磨道之战,他便是可谓是崭露头角了。
  那一战,特磨道内乱军以挟持百姓的老套法子遏制天机、天闲两军的强大火力。
  张红伟本也是打算用特种士卒作为攻城主力,破开特磨道城门。而刘诸温在这种时刻下,却是发表了不同的看法。
  其后,特磨道外炮火连天。
  天机、天闲两军好似在城外军演。
  热气球、掷弹筒、投炮车都被推到军前,也不攻打特磨道城门,就是对着空地乱轰。
  只如此,竟是让得特磨道内士卒土崩瓦解。守将老老实实出城投降。
  那些炮火的威力,实在是将他们吓坏了。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刘诸温此举,可以说是彻底展现了他在军事上的才能。
  士卒出身的张红伟虽然这些年来苦读兵书,也非吴下阿蒙,但不得不甘拜下风。
  自那以后,他便将天闲军的指挥权重新交给了刘诸温。
  哪怕眼下,他和刘诸温同时出阵。他也没有要说话的打算,而是向着刘诸温看去。
  显然,他是打算将主要指挥权交给刘诸温。
  刘诸温面貌儒雅,颔下续须,穿着墨色甲胄,带着鲜红色披风。看起来,却仍是像个教书匠。
  他没修过武道,见到张红伟眼神,对着城头高喝:“广王殿下何在!”
  声音远远算不得浩浩荡荡,但这话,却是让得城头上赵良才等人都懵了。
  广王殿下?
  什么狗屁广王殿下?
  赵良才愣是没能琢磨出来刘诸温的意图,只道:“什么广王殿下!你们大宋王爷,怎会在我们秀山郡?”
  刘诸温却道:“我朝得到线报,邕州作乱的广王已经逃到此城。若不交人,休怪我等攻城!”
  喊完,便挥手。
  有士卒扛着掷弹筒、推着投炮车等上前。
  张红伟眼中露出异彩,这刻心中可是大大赞了声好。
  赵良才在城头上也是回过味来,忍不住低骂:“草他娘的,好狡猾的宋贼!”
  大宋攻大理本是师出无名,但在刘诸温这几句话下,却在霎时间就变得师出有名了。
  这未必能乱城内大理军心,但是,却绝对能让得大宋禁军的军心变得更为凝聚。
  赵昺在邕州造反是天下皆知的事情,但他已经授首的事情却并未传开。此时大军到得城下,将士们少不得要将这国之大害给擒回去。
  师出有名和师出无名,两种情况,看似没有什么大碍。但实际上,士气却是截然不同的。
  但赵良才却也知道,自己此时就算再做辩驳,也没什么用了。
  大宋的士卒显然会相信刘诸温的话,而不会相信他这个敌军主将的。
  他狠狠拍了拍墙垛,骂道:“大宋狗贼,要攻就攻便是。又何必找这些莫须有的由头。”
  有三万大军在城内,虽然没有做好万全准备,但他显然还是有着不少底气。
  大宋有火器,他们大理也有。
  此时此刻,城头上就摆着不少投炮车。论投炮车威力,他们大理的投炮车,未必就在宋军之下。
  刘诸温看向张红伟。
  张红伟轻轻点头。
  然后,大军竟是就此徐徐退去。
  城头上赵良才及众将傻傻看着,有些摸不着头脑。
  饶是这军中有鬼谷学宫出来的兵家才子,此时,也同样无法推测出刘诸温和张红伟的意图。
  莫非他们这是打算打持久战?
  可这岂不是自取灭亡?
  赵良才在得知大宋禁军向着秀山郡来的时候,就已经传信向姜夔求援。想必,这时候国舅爷的援军都已经在路上了。
  宋国区区两万禁军,若是敢在城外多留,等到援军赶到,他们完全可以出城反扑,将大宋禁军尽皆覆灭。
  甚至,如果不是拿捏不清宋军斤两。赵良才这个时候就已经率兵攻伐宋军了。
  三万对两万,本就没必要依仗城墙之利。
  他守城,只为万全。
  不多时后,城外,忽有炊烟袅袅升起。
  在城头上已经可以看到城外宋军有营扎起,此时俨然已经在空地上开始造饭。
  赵良才没有下城头,看着这幕,嘴角露出冷笑,“看来这些宋军是打败元军之后狂妄自大了,呵,真是寻死。”
  有将领立时道:“总管,要不咱们这就率领大军去攻营?”
  赵良才却是摇头,“不可,宋军这也有可能就是诱我们出城,我们不可轻易中计。哼,只要守住这秀山城,等到国舅援军赶到,咱们便是稳操胜券了,不急于这一时。你们且先在这看着,本总管先回府去。”
  说罢,他便径直向着城头下走去。
  很显然,养尊处优的总管大人,并不愿意长时间呆在这城头上吹冷风。
  他或许并未发现,在他以为宋军这是在小瞧他们的同时,他自己心里,也在下意识地将宋军给看轻了。
第734章
攻破秀山(上)
  当城外炊烟尽时,大宋禁军又有动静。
  两万禁军分成两部分,一部仍是向着秀山郡东门进军,而另一部,则是向着秀山郡南门绕去。
  城头上有大理将领见得此状,连忙差人到城内深处去向赵良才禀报。
  宋军这显然是想分成两部分攻城,而他们的主要防御力量,却都集中在这东门之上。
  虽然宋军总共不过两万,但却也有从南门破城的可能。
  而只要城门被破,想要再将宋军驱逐出去,可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赵良才匆匆从府邸驰马跑到城墙下头,屁颠屁颠跑上城头。
  然后看到城外南面宋军已经距离城下不是很远,慌忙调兵遣将,重新布置城内兵力,让将领率军赶往南城门驰援。
  宋军在邕州境内摧枯拉朽,这点赵良才是有耳闻的。是以,他虽然轻视宋军攻城方阵,但其实也并不敢怠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6/253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