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之绝代凶蟾(校对)第2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6/789

  八卦道人道:“若是一切如你所料,倒也无需老道再锦上添花了,不过,你是个聪明人,应该知道世事无常,老道可以答应你,如果事有不协,我可以保你安然回到巴蜀,不受任何损伤,如何?”
  这一下,杨戬的神情顿时认真了起来,他当然知道,世事无绝对,此次他原本就冒了极大的风险,可有了八卦道人这句话,他便有了一条十拿九稳的退路,可以说是极有诚意了。
  他不敢怠慢,恭恭敬敬地起身行礼道:“承蒙道长看重,晚辈感激不尽。”
  八卦道人点了点头,道:“无需多礼,还是坐着说话吧。”
  杨戬应了声是,又坐了回去,忍不住问道:“晚辈心中尚有一问,还请道长不吝告知,还不知道长为何会如此看重晚辈?”
  八卦道人叹了口气道:“这些你不问我也会说的,当年因为老道一念之差,给了西边大好的机会,时至今日,玉帝已经对他们日益看重,说不定再过些年,他们便要与你等同殿为臣了。”
  杨戬一听这话,也吃了一惊,皱眉道:“道长此言怕是有些耸人听闻了吧?那西边不过是些蛮夷之人,玉帝怎会许他们入朝?”
  八卦道人道:“你有所不知,那些蛮夷包藏祸心,多年来便一直在谋求进入中土的良机,不过一直不得要领罢了。四百年前,因为救驾有功,玉帝特许其中四人在中土建立道场,对那四个小辈,老道之前也并未在意。
  可不曾想,那四人的手段都有些不凡,这区区几百年里,那前往地府的冥府菩萨,已是将十殿阎罗架空了六人,如今大半地府都落入了他的掌握之中;那五台山中的文竹菩萨,借着紧邻大魏都城平城之便,在俗世间四处传佛,如今在俗世的影响力已不在道门之下;而那普陀山的望海菩萨,不但将那南海龙族收的服服帖帖,连现今四辅之一的南极长生都与她走得越来越近;也只有峨眉山里的那个普仙菩萨,因为紧邻灌江口,被你常年压制,才会无所作为。”
  杨戬顿时也是大惊失色,再次起身道:“若依道长所言,那些蛮夷果真是图谋不小,难道玉帝便如此听之任之?道长又为何不出面说明利害?”
  八卦道人轻叹一声,淡淡地道:“我若是出面,只怕会适得其反,你莫非看不出来,玉帝如此偏爱西边,原本也只是希望牵制我等罢了。帝王心术,不可测,不可测啊。”
  杨戬听了这话,顿时沉默了下来,半晌,才再次开口道:“无论如何,我杨戬堂堂七尺男儿,也绝不会与那些蛮夷之人为伍。”
  八卦道人点头道:“如此便是最好,你若是此次能升任四辅之一,统管南方之地,尚需谨记此言才是。”
  杨戬点了点道:“道长放心,驱除蛮夷之事,杨某义不容辞,道长既然不便出面,晚辈愿为道长马前卒。区区望海菩萨,杨某第一个就要赶她离开,看她到底能有多大的本事。”
  八卦道人眼中露出了欣慰的神色,连连点头,称赞不已。
  顿了顿,杨戬忽然想起一事,又道:“道长,不知您可听过东天?”
  八卦道人点头道:“自然是知道的。”
  杨戬道:“据闻东天与西天更是势不两立,不如日后晚辈找机会与他们联络一番,若是他们肯一同出手,谅那本去便是有天大的本事,也翻不出任何浪花。”
  “不可!”八卦道人摇了摇头,断然道:“东天西天,原本就是同源之水,二者如今不睦,也不过是他们的门内之争罢了,若是想行那驱虎吞狼之计,只怕反受其害。”
  杨戬顿时恍然大悟道:“道长所言极是,晚辈受教了。”
  
第四百六十二章
随州城
  随州,地处荆楚之地的咽喉要道,据传乃是炎帝神农故里,自古便为兵家必争之地。
  随州城中,有天下名渎长江和淮河交汇于此,附带着上百条小型的河流,共同打早了这一片物产丰饶的土地。城池虽然不算大,却足足有五万余人,而且大多生活富足,安居乐业,倒也着实算是一片福地。
  然而,常言道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这两条给随州带来富庶和安定的河流,有时却也往往会带来灾难和死亡,也就是世人常说的水患。
  似乎受到了某种诅咒一样,每隔三年的时间,长江与淮河都会在同一时间水位暴涨,稍有疏忽,便会酿成大祸,无数财富和生命都会被河水卷走,在随州城的历史上,这样的灾难已经发生了至少上百次之多了。
  更有民间传说,这淮河河水中隐藏着一个上古水妖,每次洪水来临之际,但凡落入水中的人都会被水妖吃掉,当然,没人见过这个水妖,因为见过的人都已经死了。
  为了对抗这只水妖,随州百姓曾想过无数的办法,沿河也修筑了无数的庙宇,龙王庙、河神庙、土地庙、玉皇庙等等,他们几乎拜过了所有能拜的神灵,却始终没有任何作用。直至有一天,不知是谁在河边修筑了一座菩萨庙,这件事才开始发生了改变。
  庙里供奉的到底是什么菩萨,已经不得而知,不过,自打供奉了这位菩萨之后,每当水患之时,人们便能看到天空中隐隐有金光洒下,落入水中的人,也时常有人能被救回来,死亡人数可谓大大降低了,所以,这位菩萨便成了随州城的守护神灵,被万民所敬仰。
  当然了,菩萨最多只能保护人命,那些被洪水卷走的粮食、牲畜、财物,他肯定是不管的,而这些东西,就只能靠人们自己的双手来保护了。
  当云翔和玉娥抵达随州城的时候,所看到的便是这样一副繁忙的景象。
  每条大大小小的河流旁边,都有无数百姓忙着加固河堤,预备沙袋,准备皮筏这样的事情,大家都显得从容而有序,这样的工作,他们也早就习惯了。
  玉娥抱怨道:“真是奇怪了,这个城里的人怎么都是光顾着修河,城里一点也不热闹。”
  云翔自然知道古代百姓与洪水的搏斗是多么的艰辛,便不无赞赏地道:“看来这个随州刺史杨祯也是个能吏啊,眼看汛期将至,便动员了全城的百姓前来修筑河道,这样的官员可不多见。”
  玉娥一听云翔夸赞杨祯,便也不无得意地道:“那可不是,你也不看看是谁给他牵的红线。”
  云翔顿时哭笑不得,道:“师姐,我夸的是他的能力,不是他的姻缘。”
  玉娥笑道:“那你可不知道了,这个杨祯啊,以前不过是个普通的官家公子哥罢了,就是因为我给他找了个贤惠又明理的娘子,平日里常常给他讲民间疾苦,他才能有今日这般成就的。不然的话,哪会有那么多姐妹夸我这红线牵得好?”
  这种事也只在故事里听过啊,云翔顿时对她刮目相看,忍不住赞道:“这样说来,小弟也有些佩服师姐的本事了。”
  玉娥闻言也是更加得意了,将头昂得高高的,脸上满是抑制不住的笑容,如同一只骄傲的孔雀。
  二人一路说说笑笑,漫步来到了随州刺史府外,正合计着该如何见到府中的刺史和刺史夫人,却见一个下人打扮的老者正捧着一只大木桶从府里急急忙忙地走了出来。
  云翔心中一动,忙走上前去拦住了老者道:“老人家,不知此处可是咱们随州刺史府?”
  老者此时显得有些匆忙,随手一指门上的牌匾道:“正是,这不牌子上写着吗?”
  云翔忙赔笑道:“那敢问刺史大人现下可在府中?”
  老者摇头道:“最近这段时候,正是三年大灾之期,刺史老爷哪有时间在府中待着?”
  “三年大灾之期?”云翔奇道:“老人家,这是什么意思?”
  老者摇摇头不耐烦地道:“外乡人,要打听消息去别处打听去,别在这里耽误老头子的时间,我这边正赶着去给老爷和夫人送饭,若是时间迟了,饿到了老爷和夫人,你可担待不起。”
  云翔一听这话,顿时眼睛一亮,连忙赔了个不是,便闪开了身形,放那老者匆匆离去了。而他则是带着玉娥不紧不慢地缀在了那老者的身后,既然两个正主都不在府中,想要见他们倒是更加容易了不少。
  跟着老者一路来到了淮河之畔,进入了一座不大的庙宇中,庙堂中正跪着两个人拜佛,一个是一身官服的男子,看上去相貌堂堂,气度不凡,另一个则是个富家打扮的女子,一身古代官家女子的雍容贵气,二人的身后,还站着四五个差役。
  看来,这两个人就是随州刺史杨祯和杨夫人了,他们这次大老远要来见的正主。
  果然,那老者恭恭敬敬地走上前去,从木桶中取出些饭菜,道:“老爷,夫人,老奴给你们送饭来了,还请先吃些东西吧。”
  杨祯点了点头,起身道:“送来的倒正是时候,我也是有些饿了,夫人,快起来一道吃些东西吧。”
  杨夫人却摇摇头道:“老爷莫非忘记了,我已经在菩萨面前许了愿,要斋戒三日,以求菩萨保佑我随州百姓安然度过三年之灾,如今才不过半日而已,又怎能用膳?这些膳食,还是老爷自己用吧。”
  杨祯闻言一愣,顿时露出了心疼的神色,叹道:“我是随州的父母官,却劳烦夫人替我斋戒祈愿,又让我于心何忍?这样吧,我这三日也不吃饭了,陪着夫人一道斋戒便是。”
  杨夫人忙摇头道:“那怎么行?老爷下午还要巡视河防,如此劳累,怎能不吃饭?若是老爷累病了,这城里的百姓还能指望谁?我一个妇道人家,也没什么别的本事,便也只能替老爷斋戒一番尽些心意了,还望老爷莫要任性。”
  一旁的随从也状,也纷纷上前相劝,杨祯无奈,便只得一人享用了饭食,还分了许多给旁边的随从。
  云翔看着这一幕,对这杨祯夫妇也是更加欣赏,默默点头称赞。
  玉娥则已是出声赞叹道:“师弟,你看他们俩这感情多好,我这次牵的红线,是不是特别好?我决定了,以后一定要继续努力,多牵出这样的红线,做广寒宫里最好的嫦娥。”
  云翔连忙出声附和,无意间一抬头,却正看到那庙的牌匾上写着“菩萨庙”三个大字。他再下意识地向着庙堂上那佛像看去,却见只是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僧,不是他想象中的望海。
  奇怪了,这是哪一位菩萨?好像根本不是他印象里的任何一个,这样没名气的菩萨,也有人供奉吗?真是奇怪了。
  
第四百六十三章
洪水
  杨祯吃过了饭,又陪着杨夫人说了会话,便带着两个随从出了庙宇,一路沿着河堤巡查去了。
  目送他离去之后,杨夫人便也再次跪到了菩萨像之前,取出一本佛经开始颂念。
  云翔心中默默叹了口气,面对水患,拜这样的野菩萨只怕也没什么用,不过这个年代的人,也只能如此了,不过是找一些心理安慰罢了。
  他回头一看,却见玉娥正津津有味地看着杨夫人诵经,便问道:“师姐,你不打算过去跟这个杨夫人聊几句?”
  玉娥白了他一眼道:“你没看人家正在办正事呢嘛?干嘛要去打扰人家?你别说,只是看着他们这两个人,我就觉得心里高兴呢。”
  云翔也是理解地点了点头,这可能是玉娥牵过最得意的一桩姻缘,此时在她眼里,杨祯和杨夫人是她最大的成就,现在那感觉,用她自己的话说,就好像看见了第一次辛辛苦苦炼制几年的丹药出炉,真是越看越喜欢。
  他想了想,道:“师姐,不然你在这继续看,我去别处逛逛?”
  玉娥不在意地摆了摆手道:“行吧,你去逛逛吧,我看她挺可怜的,就在这里陪着她了。”
  云翔点点头,便迈步也沿着河堤逛了过去。
  上一世,他也曾参加过两次抗洪抢险行动,如今看着这些在河边忙碌着的百姓,真是有点恍若隔世的感觉。也许他们那些原始的手段在后世看来真的不值一提,但放在这个时代看起来,已经是能够做到最好的了。
  前面遇上几个歇工的百姓,云翔便干脆凑上前去闲聊了起来,也终于弄清楚了所谓的三年大灾的由来。
  这倒是有些奇怪了,洪水这种东西本来就是听天由命,三年一次的规律也未免太蹊跷了,看来,这其中要么是有天庭的安排,要么是有其他神仙妖怪干预,也不知到底会是什么目的。
  至于那个传说中的水妖,他还真不怎么相信,借着洪水才能出来吃人,也就是当年第一次遇见海棠的那个水平,如果水妖真有他们说的那么厉害的话,随时可以上岸来抓人,谁又能挡得住?
  还有就是那个不知名的菩萨庙了,想必就是杨夫人参拜的那个,这倒是引起了他的兴趣,难道还真有这么一个菩萨来救世?那可是自己孤陋寡闻了。
  说起来,眼下也没什么大事,岁祭的时间还早,不妨留在这里多待上几天,看看能不能亲眼见识一下这个处处蹊跷的三年大灾究竟是怎么回事。
  心中这样想着,他便继续沿着河堤闲逛,只见前方围了一大群人,似乎是杨刺史在那里讲话,做些抢险动员什么的。
  大约是讲话已经到了结尾阶段,众人高呼一声,便各自散去,云翔百无聊赖地看着这番景象,忽然,一个熟悉的面孔一闪而过,让他顿时就是一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6/78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