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之绝代凶蟾(校对)第4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4/789

  佛祖叹道:“本座早就下了决心,只是那计谋究竟该如何开始,还要劳烦施主再为本座细细谋划一番。”
  云翔失笑道:“佛祖说笑了,既然定下了大略,西天人才济济,又何须云某越俎代庖?”
  佛祖看了看一旁的智慧胜佛,叹道:“智慧胜佛已经告诉本座了,如今即便是大职正果中,恐怕也不乏与东天互通消息之人,更遑论其他人了,这等大事,又哪敢轻信旁人?”
  云翔奇道:“莫非佛祖不打算将那私通东天之人找出来?”
  佛祖摇头道:“人心鬼蜮,又哪是朝夕间便能查出的?倒不如先专心对付东天,待得西天恢复强盛之时,那些人自会回心转意。”
  云翔听得这话,也不由得暗暗佩服,赞道:“佛祖真是大智慧啊。既然如此,在下却之不恭,便为佛祖好好谋划一番便是。在下以为,那大乘真经之事,眼下已然可以着手布局了,不如先……”
  随着云翔将心中的计划娓娓道来,佛祖与智慧胜佛也不时从旁商议补充着,三人足足商议了近四个时辰方才结束。
  待得云翔离去,佛祖方才再次转向了智慧胜佛,道:“智慧胜佛,你可是觉得这云翔当真可靠吗?”
  智慧胜佛沉吟道:“至少现在,他还应该是一心为我西天谋划的,至于以后,弟子也不敢妄下论断了。”
  佛祖点头道:“那好,你便安排下去,依计行事,趁着金蝉子还年幼,需早做准备为好。”
  智慧胜佛称了声是,便躬身离去了,只留佛祖坐于大殿之中,神色阴晴不定,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第九百一十五章
疑心
  云翔虽然躲进了灵山城,可东天那边搜寻金蝉子的行动又持续了整整一年,方才渐渐平息了下来。
  毕竟,在中土这么大张旗鼓的搜索行动,难免会牵动道门那敏感的神经,如果仅仅是为了对付西天,他们还能够暂且忍耐,可如今西天已然不再派人前往中土,他们这么无休无止地折腾下去,任谁都会疑神疑鬼。
  中土,终归还是道门的地盘。
  最终,东天也不得不接受一个结果,那就是玄奘真的已经被云翔送到了本去佛祖的手中,他们这一阵确实是输了,大多数人马也都陆续返回了东来岛,中土也终于再次安定了下来。
  不过,这一次的安定,也并没有持续太久,两年后,另外一件事情再次震惊了天下,让整个中土又再次骚动不安了起来。
  说起这件大事,源头并不是三界中的哪一方势力,而是人界。
  长安城中,战功赫赫的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亲手射杀了他的亲哥哥太子李建成,又有属下大将尉迟恭,阵斩齐王李元吉,其后率大军入朝,逼得唐王李渊禅位,一时间,天下哗然。
  杀兄逼父,是为大逆不道,而这大逆不道之人,居然还要成为大唐之主,消息一传出去,不但是人间议论纷纷,便是三界也为之侧目。
  按理说来,这些人世间的朝代更迭,争权夺位,原本不会引来诸天神佛们的注意,毕竟,他们的职责只是守护人间的运转秩序,并不会在意那一家一姓之事,然而,在有心人的刻意安排之下,一个传言在天庭慢慢流传开来。
  秦王李世民身为李渊之子,恃武逼宫,细细想来,与当初外甥杨戬逼宫玉帝,又是何其相似?难道说,人间发生的事,其实是在预示着什么?细思恐极,细思恐极啊!
  当然,两件事情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人间的李世民成功了,而天庭的杨戬却失败了。不过,莫要忘记了,如今玉帝可还有一位小张太子呢,这位太子的背后可是东天,随着东天日渐势大,你说,会不会……
  这种有关皇家秘闻的谣言,可不仅仅是在人界广为流传,便是在天庭,也是一众仙官喜闻乐见的,于是乎,随着谣言越传越广,终于传到了玉帝的耳中。
  这些年来,玉帝过得很不舒服。
  当年云翔大闹天庭,无疑是在这位三界之主的脸上抽了一耳光,使得他颜面大损,然而,真正最让他感到挫败的,还是天庭如今的形势。
  众所周知,数百年来,玉帝一直希望制衡道门三清,所以曾着力扶持西天,甚至一度取得了成功。
  可谁也没想到,忽然之间,火焰山平天大圣谋逆,还将佛门打得一败涂地,虽然传言有道门参与其中,却也让他看出了西天的外强中干,相较于自己的期望,着实有些不堪大用。
  于是,他便改换了策略,将注意力集中在了火焰山一战中展示出了卓越实力的东天之上,再加上小张太子那一重关系,刻意扶持之下,也使得东天日渐强盛了起来。
  眼见种子已然生根发芽,他便听从太白金星的建议,刻意引起了几件事端,想要引得东天与道门相争,借以达到二者互相制衡的效果。
  然而,很快的,更让他失望的事情发生了,东天似乎是对道门多有忌惮,事事忍让,不但没有发生什么争执,反倒是显得颇为和睦。
  如此一来,玉帝顿时陷入了更加尴尬的境地,花了几十年辛辛苦苦地将东天扶持起来,结果不但没有制衡道门,反倒是制衡了他自己。而更尴尬的是,他又不得不继续加大对东天的扶持力度,毕竟,除了东天,他也没什么更多的指望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关于下界的谣言传到了他的耳中。
  刚刚听到这谣言之时,他自然是龙颜大怒,中土向来以忠孝为先,像李世民这等忤逆之人,又怎能称帝?尤其是,那谣言将这件事联系到了他的身上,更是让他感同身受,当即下令太白金星,准备下旨干预凡间的帝王之事。
  不过,这个决定很快就被太白金星劝阻了,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李世民行事实在狠毒,将他李家一门的男丁屠戮一空,除了他自己之外,只剩下了他不敢动手的亲生父亲,年过六旬、寿数所剩无几的李渊了。
  如果玉帝下旨废掉了李世民,李家无人继位,大唐的国祚也会就此断绝,刚刚平定下来的人间极有可能将再次陷入战乱之中,到了那时,流离失所的百姓可就全是天庭一手造成的,那漫天怨气,便是玉帝也不敢承担。
  最终,玉帝也只得放弃了这个极为危险的念头,任由人间自己折腾去了。
  然而,当冷静下来之后,他也终于开始留意到了那个谣言最关键的内容,也就是小张太子的部分。
  不错,当年一时欣喜,将失散多年的儿子立为了太子,可如今看来,着实是有些鲁莽了。
  小张太子背靠东天,如果东天继续强大下去,会不会真的有什么想法?更重要的是,如果东天与道门真的达成了某种默契,那么,这种默契会不会与小张太子有关?
  所谓帝王之心,神鬼莫测,猜疑的念头一旦产生,便不可能自己消失。
  接下来的日子里,玉帝只觉得坐如针毡,似乎随时都会有天大的危险临头一般,最终,他还是将自己的担忧告诉了太白金星,与他商议了起来。
  太白金星伴随玉帝多年,当然知道仅凭劝说是不可能让他安心的,冥思苦想之下,终于想出了一个应对之策。
  既然东天不肯与道门争,那就再扶持一家势力进来,给这三界中再增加些变数,且看他们是否还能如此一片和气。
  于是,经过了几十年的疏远之后,玉帝终于再次将自己的注意力投向了三界中最后那一家强大的势力——西天。
  商议多日,玉帝也终于确定了自己的心思,便传来了本已是日渐失宠的托塔天王李靖,一见面便沉声问道:“李靖,听说你的长子金吒,英武不凡,如今为西天的前部护法,不知可有此事?”
  李靖心中不解,也只得小心翼翼地回道:“回禀陛下,确有此事。”
  玉帝点了点头,淡淡地道:“如此甚好,朕向来最喜见天下豪杰,不如你回头带他来见朕一见吧?”
  李靖连忙领命,却听得玉帝又补上了一句:“此事不过是朕心血来潮,你切不可四处传扬,若是朕听到了什么风声,你以后也就不用在天庭待了。”
  李靖心中一凛,再次称是,方才转身离去了。
  
第九百一十六章
又见胡宁
  灵山城,大雷音寺。
  当佛祖与智慧胜佛听完前部护法金吒带回来的话,眼中都闪过了惊喜之色。
  直至金吒离开之后,佛祖方才叹道:“没想到,区区几句谣言,便能真的换来玉帝的主动示好,简直与那云翔的预料一般无二,实在是令人惊叹。那云翔虽是妖族之身,但对于人性的了解,尚在本座之上啊。”
  智慧胜佛也由衷赞道:“云施主计谋如此不凡,能得他之助,实在是我西天之幸,更是佛祖之德啊。”
  佛祖点了点头,又道:“他如此诡计多端,我西天日后与他相处,也要多多提防,以免也被他算计了进去才是。对了,如今玉帝主动示好,你以为该当如何应对?”
  智慧胜佛道:“关于此事,云施主离开前,曾与我专门商议此事,依他之见,如今时机未到,佛祖不宜太过积极,只需托金吒带上一封书信回去,赞颂一番玉帝的功德也就是了,其余事情,倒是不必多提。”
  佛祖皱眉道:“哦?玉帝主动托人示好,如此冷淡应对,岂不是寒了圣心?”
  智慧胜佛道:“弟子之前也曾有此问,云施主却说,如今玉帝示好,并非是我西天有什么功劳,实则也是无奈之举,若是太过积极,难免惹人生疑,倒不如冷淡一些,才能让玉帝更加看重。”
  佛祖沉吟了片刻,方才道:“倒也有些道理,那你便替我写上书信一封,让金吒带回去便是了,且看看玉帝的反应再说。”
  智慧胜佛连忙应了命,又问道:“佛祖,此事可需要让人给云翔带个消息?”
  佛祖想了想,摇头道:“不必,既然一切如他所料,那也就无需多说了。只希望,他此次单独前往中土办事,也能够如此妥帖才好。”
  智慧胜佛合十行礼道:“一切自当如我佛所愿。”
  长安城,大兴宫。
  此宫为大隋初年所建,一直是隋朝的皇宫,后来唐高祖李渊称帝,仍是沿用此宫殿,而如今,这宫殿已然再次换了主人,正是后世称颂的中兴之帝唐太宗李世民。
  大兴宫中的两仪殿,乃是皇宫内朝,是帝王与宗人集议及退接大夫之处,非亲信不得入内,而此时的太宗李世民,正在这两仪殿内接见一位重要的人物。
  只见太宗端坐于龙椅之上,一脸谦逊地道:“胡先生,朕能有今日,先生当居首功,如今大业已成,朕拟请先生入朝为右相,魏征为左相,共享荣华富贵,先生以为如何?”
  坐在太宗对面的,却正是多年不见的胡宁,他如今看上去已是成熟了不少,却也还是不到三十岁的样子,不过太宗却知道,胡宁乃修仙之人,早已超脱了岁月,所以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胡宁此时却尽是一番高人做派,只是淡淡地道:“陛下好意,微臣心领了,只是臣并非俗世之人,虽一心辅佐陛下成就大业,却实在无心入朝为官,还请陛下恕罪。”
  太宗面露失望之色,叹道:“若无先生之助,朕日后行事之时又如何能够安心?既然先生无意世俗之位,朕愿以国师之位相托,只求先生留在宫中,如何?”
  胡宁叹了口气,起身行了一礼道:“陛下雄才大略,文有魏征、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诸人谋划,武有秦琼、尉迟恭、程知节众将辅佐,中兴大唐不过易如反掌罢了,臣却已是多余的了,还请陛下放臣离开宫中,远离世俗之事。”
  太宗无奈道:“既然先生心意已决,朕自当答允,还请先生保重身体,得空便回来见朕。”
  胡宁应了声是,又恭恭敬敬地再行一礼,方才转身离去了。
  出了两仪殿,胡宁一路便朝着宫外走去,心中正合计着该如何找来师兄袁守诚结束试炼,忽然听得墙角暗处传来一声轻笑道:“好家伙,大唐国师都不肯当啊,宁儿,你这可是真的出息了啊?”
  胡宁一愣,脸上已现出了惊喜之色,口中低呼了一声“云叔叔”,便连忙循声看去,便见到了那张似笑非笑的脸庞。
  他忙道:“云叔叔,你怎的进宫来寻我了?我这便随你离去。”说着,他大步朝着云翔跑了过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4/78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