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之绝代凶蟾(校对)第4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2/789

  云翔也道:“不错,眼下龙族也是多事之秋,东海龙王也未必能腾出手来管那外孙,咱们还是要另想办法才是。”
  敖烈忙道:“云兄,你计谋多端,婕儿也时常提到你,说你是她最好的朋友,定要想办法救他们母子出来啊。”
  云翔点头道:“敖兄放心,五公主如此境地,我定会想方设法救他,只是那望海如今手中握着的,可不止五公主母子的性命,我也不得不谨慎行事,左右望海还给了你三年时间,三年之内,谅她也不敢为难五公主,我已有了计策,到时定然能逼她放人。”
  敖烈闻言大喜,忙道:“此话当真?”
  云翔咬牙道:“自然当真,我不但要逼她放人,还要将敖兄夫妇所受的苦楚万倍返还与她,让追悔莫及,方能解我心头之恨。对了,敖兄,你既然在紫竹林中生活了数十年,可否将其中的情况告知于我,日后行事之时也能方便许多。”
  敖烈连忙点头,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只可惜,他受困化龙池,平日里能接触到的地方也不大,所能够提供的情报也都极为有限,除了化龙池那一亩三分地,也就是禅院中那些不算隐秘之处。云翔的熟人之中,他也只是见过鱼妖海棠和鹦鹉妖英哥,对于那无支祁,却是从来也不曾见过。
  尽管如此,云翔还是将其一一记下,以备日后再上普陀山之时,能够多上几分把握。
  说完了这些,云翔又道:“敖兄,如今望海行事处处受我所制,前些日子也被我算计得手忙脚乱,只能放你出来向我示好。咱们虽然要对付她,眼下却也不可逼迫过甚,以免她铤而走险。为今之计,你不妨先替我做另一件事,若此事可成,以后行事之时把握也就更大了。”
  敖烈沉吟了片刻,点头道:“好,云兄弟,我敖烈两次受你救命之恩,自然也不敢有丝毫的忘记,只要你肯替我救出婕儿母子,我敖烈愿为唯你之命是从。”
  
第九百五十章
人曹司
  云翔原本以为,通过一次预料之外的刺杀行动,能够反逼得望海放出了敖烈,算是一次大获全胜。然而,随着事态的发展,他才幡然醒悟,一个敖烈就封了自己的口,其实是望海占了自己的便宜才对。
  这一次事件,其实真正触动最大的,还是当日目睹那一番神仙乱斗的一众凡人们。
  毕竟这种堪比后世魔幻电影的场面,对这个年代的人来说还是太过刺激了,虽然大家开始还在很兴奋地讨论着,但很快的,这种兴奋便慢慢淡化了,取而代之的,却是一种莫名的惊恐和慌乱。
  神仙原来是真的存在的,而且他们真的有着凡人无法匹敌的力量,更重要的是,他们似乎并没有传说中那般出尘脱俗的品格,居然还可以凭借着那些毁天灭地的力量去当刺客。
  于是,接下来的联想就变得顺理成章了:如果那些神仙要来杀我,我又该如何应对?
  人类需要神仙来崇拜,却不需要神仙降临世间,更不需要神仙干涉到他们现实的生活。
  于是,随着恐慌的情绪慢慢散播开来,舆论也开始转变了方向,各地文人纷纷上书,请朝廷务必彻查此事,给天下百姓一个说法。
  可他们却不知道,此时的朝廷,也正是人心浮动,尤其是当今的圣上,太宗李世民。
  作为当今大唐的第一人,太宗自然有着更广泛的消息渠道,他一早便知道,世间是有神仙鬼怪存在的,但他不敬鬼神,正是因为他知道,那些鬼神都是有规矩的,不敢直接干涉凡间之事,就算自己不敬,他们也奈何不得自己。可如今看来,事情似乎并不是他所想的那么简单。
  对任何一个皇帝来说,刺客都不会是一个美妙的词汇,可如今居然有法力高强的刺客拿着仙剑在他的头顶上挥舞,朝廷却只能袖手旁观。虽然这次刺客的目标不是凡人,可若是下次他们冲着自己或者是当朝大臣来,却又怎生得了?
  当内心有了惧意的皇帝,遇到了愈演愈烈的民意,一切都显得顺理成章了。
  一方面,他更加信任了胡宁、云翔这些靠得住的奇能异士,另一方面,他下令举行祭天大典,命魏征亲笔书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檄文,一方面是向天帝告状,另一方面,也是放低了姿态,请求天上那个朝廷的庇护。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圣明的皇帝之一,他是一个真正的聪明人,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硬,什么时候又该软。
  事实上,凡间对神仙的怨声四起,早已惊动了天庭,当怨气越积越多的时候,便会化作晦气,直上云霄,让天庭的灵气都弱了几分。这是三界间的规则,自有天机守护,便是玉帝也无法改变分毫。
  玉帝原本对太宗这个不敬天理伦常的皇帝并不喜爱,所以虽然早已知道了此事,却是故作不知,目的也不过是让凡人知道敬畏天地。
  而当魏征那一篇洋洋洒洒的檄文传上了天庭,其中不乏对玉帝曲意奉承之辞,三界之主胸中那一口气也终于顺了不少,便正好就坡下驴,召集了众天官商议此事。
  商议的结果其实也不出预料,此次当众行刺,早已触犯了天条,玉帝当即下旨,严查此事,给凡间百姓一个交代。
  于是,天庭那一众监察官也忙碌了起来,纷纷前往四方,探究此事到底是何人所为,有何幕后指使。
  天庭那监察官之长,其实也算赫赫有名的人物,正是千里眼与顺风耳,世间万事都难逃二人的耳目。
  不料,那一众天官探查了足足半个多月,结果却是让人大失所望。那十三个刺客,只不过是一个叫做沧海剑派的小门派之人,门中只有他们十三人,师承不详,毫无背景,人也早就魂消魄散,让天庭这一记重拳出击打在了空气上。
  当云翔从西天处得知了这个消息之时,心中却也不由得有些好笑。
  明眼人都知道,小剑派根本不可能出现十三个半步尊圣级高手,更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当刺客,而眼下却查不到任何线索,正是说明有人一早便处理干净了首尾,而且如今的天庭也确实腐朽不堪,便是玉帝的圣旨也敢阳奉阴违了。
  可想而知,若是此时云翔将那些人的身份告诉西天,东天不免要被玉帝狠狠责罚一番。
  不过,望海显然也提前得到了消息,特地让人送来了一封书信,却是敖婕写给敖烈的信笺,通篇都是讲自己对夫婿的思念之情的,云翔闻弦知雅意,只得息了心思,乖乖闭上了嘴。
  这个女人,做事总是如此滴水不漏,实在是让人不服都不行了。
  这个结果连云翔都糊弄不住,当然也糊弄不住堂堂的三界之主,玉帝自是大发雷霆,便要严惩千里眼、顺风耳,无奈有一众天官拼死求情,却也只得高高地拿起,轻轻地放下。
  不过,调查虽然没有结果,但该给的交代还是得给的。
  玉帝也知道这个结果糊弄不住天下百姓,便另外下了一道圣旨,日后长安城中为禁地,任何散仙以上高手都不得擅入,除非求得太宗的允许。
  另外,为了安定人心,玉帝想到了一个妙招,居然在凡间增设了个新的官署,唤作人曹司。封当朝宰相魏征为天命人曹官,大将军秦琼、尉迟恭为人曹司左右神将,监察凡间修道之士,并调拨三千天兵天将账下听用,对违令者有先斩后奏之权。
  如此一来,相当于让太宗手中掌握了一只天庭的军队,才彻底安抚住了凡间的怨气,百姓齐称玉帝仁慈,太宗圣明,算是皆大欢喜。
  云翔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是在太宗亲设的宴席之上,没想到玉帝居然用这种手段平息了凡间的怨念,倒也算是另辟蹊径了。
  封三个凡人做天庭的官,这种诡异的操作也足以说明,这位三界之主已经意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利早就被架空了,唯一值钱的,也就是那个名号罢了,下面的那些天官,恐怕已经使唤不动了。
  更让人意外的是,此次酒宴过后,云翔和胡宁各自又多了一个职务,云翔为人曹司副统领,胡宁则领了人曹司监察使一职。这两个职务到底有多少含金量姑且不提,但莫名其妙地居然做了天庭的官,却也着实让人始料不及。
  当然,得到职务的也不止他们二人,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程知节等十二人也都各自成了人曹司大大小小的官员,倒是谁也没落下,只等玉帝的批复。
  由此可见,太宗着实是个精明的掌权者,自然不可能任由这三千超脱世俗的天兵天将全部掌握在魏、秦、尉迟三人的手中,适当的分权,实在是不可避免。
  
第九百五十一章
一出好戏
  自打人曹司设立之后,整个中土顿时便消停了下来,各大势力都不肯再翻起丝毫浪花。倒不是所有人都顾忌那三千天兵天将,而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玉帝现在憋着一肚子的火气,谁敢跳出来撒欢,便会成为玉帝的出气筒,实在是殊为不值。
  安生日子没过多久,大唐却发生了另一件事情,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太上皇李渊重病,生命垂危。
  而这件事之所以引来了这么多的关注,原因也只有一个,就是所有人都想看看太宗会如何应对。
  当年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又杀了李家上下百余口,当时李渊便已落下了心病,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只得禅位于李世民。民间称之为禅位而不是传位,便足以见得大家对这皇位的来历是心知肚明。
  这些年来,太宗可谓励精图治,使得大唐日渐强盛,但公道自在人心,弑兄逼父这个污点,终究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而李渊的重病,却引得朝野再次回忆起了此事。
  有人传言,太上皇重病,其实是太宗下了毒,定要致太上皇于死地。
  当然,这个说法其实根本经不起推敲,如今大唐江山稳固,民心思定,太子李承乾也早已过了总角之年,就算太上皇再活一百年,也终究不可能改变什么。不过,天下愚民甚多,总有那别有用心之人,四处宣扬着太宗弑父之举,引得天下人议论纷纷。
  弑父和弑兄可不是一个概念,人身乃父母精血所赐,若是以子弑父,实与畜生无异。历朝历代,从来不乏那些为了皇位反目相向的兄弟,但若说弑父,可是从来不曾有过。世人都要看个清楚,那龙椅朝南而坐的,到底是人还是畜生。
  这件事虽然在朝中并未掀起多大的风浪,太宗却是极为在意,弑兄的罪名是他做的,他也甘愿背下,但那弑父的罪名他明明没做过,却是万万也不肯沾染上分毫。
  得知民间传闻已是愈演愈烈,太宗自是大为恼火,却也不愿做那甚于防川的自欺欺人之举,便只得求教于群臣。
  所谓世事无常,对于那生老病死之事,连魏征、长孙无忌等人也是束手无策,至于如何扭转民间的传言,也只是提出了些尽人事知天命的办法。
  不过,经过胡宁一番卜算之后,事情却又有了些转机,这次的卜算结果出人预料地清晰,李渊能够挺过这场大病,而且还能再活一年以上。同样地,云翔那贫乏的历史知识其实也佐证了这件事,他记得曾在一部电视剧中看过,李渊死时,李世民已经登基接近十年了,怎么也不可能是现在。
  胡宁便将此事报给了太宗,还顺势提出了一番计策,听得太宗大喜过望,当即下旨依计行事。
  于是,大唐朝一次规模最大的现场真人秀就这么开始了。
  首先是太宗在朝堂上听说了太上皇重病之后,当场失声痛哭,数次昏厥,然后当众高呼,愿以江山社稷换取父亲身体康泰。
  接下来,便是胡宁登场了,他告诉太宗,太上皇阳寿已尽,实为天命,可若是真的要救,倒也不是没有办法,只是需要施展逆天的法术,将太宗的阳寿转嫁与太上皇身上,而且他的十年阳寿,也只能换得太上皇多活一年。
  此话一出,群臣自是大惊失色,纷纷出言阻止,但太宗却力排众议,非要以自己的阳寿换取太上皇多活几年,当即下旨,让国师胡宁操办此事。
  最终,不但胡宁瞎忙活了一番,还找了宫中慈恩院中的一众僧人搭台,着实演了一番大戏。
  结果当然是太宗孝感动天,乔装改扮的云翔亲自踩着宝莲华座来到长安,代表佛祖为太上皇续上阳寿。太宗当场呕血三斗,元气大伤,而太上皇也在十天后慢慢痊愈。
  此事传出,天下无不称颂,都说太宗虽然弑兄夺位,实则是天下第一孝子,虽然也有明白人提出了一些质疑,但这些声音都被天下那悠悠之口淹没了。
  甚至于,还有不少文人写下了文章,一心为太宗开脱,只说那李建成、李元吉兄弟是何等昏聩残暴,如何如何迷惑太上皇,又如何如何坑害太宗,在他们口中,那玄武门之变竟然成了正义之举,好像那弑兄逼父也成了替天行道一般。
  这样的太宗,自然是深为百姓所喜,在朝廷的推波助澜之下,数月间,就成了说书人口中精彩绝伦的故事,戏子脸上浓妆艳抹的角色,成了大家争相传颂的“事实”。
  这个结果简直是意外之喜,太宗对胡宁与云翔大为赞赏,自此之后,更是宠信无比,言听计从。
  而就在此事结束一个月之后,又一个人来到国师府找上了胡宁,正是他的师兄袁守诚。
  袁守诚其实一直都在长安城,而且就在大安宫中,陪伴在太上皇李渊左右。这倒不是因为他忠心耿耿,而是他实在没地方可去了。
  他一直辅佐李渊,助他登上了皇位,建立了大唐,原本以为已是在试炼中大获全胜。可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师弟居然不肯服输,还另辟蹊径地找上秦王李世民,还助李世民造了自己老爹的反,登上了皇位。
  一开始,他自然是心有不甘,甚至于坚信胡宁这般做法纯属舞弊,可是,随着自己的占卜能力渐渐流失,他也知道,自己输了,真的输了。
  不过,胡宁那绝处逢生的经历也告诉他,他还应该坚持下去,他还有获胜的机会。
  这几年在李渊身边,他也谋划了不少计策,想要助李渊夺回皇位,只可惜,那些原本精妙无比的计策,结果都是如同蚍蜉撼树,根本无法掀起任何波澜,时间一长,甚至连李渊自己都慢慢放下了心思。
  此时他才真正知道,逆天而行,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更何况,他早已无法占卜出太多的结果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2/78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