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之绝代凶蟾(校对)第5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1/789

  望海随手接过了那东西,却是一道唐王的圣旨,她连忙打开一看,顿时脸色一变,惊道:“唐王要求取西天的大乘真经传遍三界?还要我将这道旨意送往西天?”
  云翔道:“你现在要想的,是该如何与东天交代才对吧?这道圣旨,你是送,还是不送呢?这就是我给你的第一个惩罚。”
  望海神色数变,盯着那道圣旨,半天也说不出话来。
  云翔继续道:“你难道就不想知道,我给你的第二个惩罚是什么?”
  望海浑身一震,抬起头来冷冷地看着云翔,半晌才道:“说。”
  云翔道:“除了圣旨以外,其实唐王还有一道口谕,只是未曾正式宣布罢了。为了向佛祖表示诚心,唐王还打算派一个人亲自前往西天求取真经,你不妨猜一猜,这个人会是谁?”
  望海沉吟了半晌,惊道:“难道是金蝉子?”
  云翔抚掌大笑道:“菩萨果然料事如神。”
  望海的神色已是更加冷峻,道:“你真要将金蝉子送去西天?”
  云翔笑道:“唐王已经认了金蝉子为弟,决意让他前往西天取经,这个惩罚,你觉得分量如何?我说了,若不是你贸然行事,事情原本不会这么快发生的。”
  望海冷声道:“你以为金蝉子真的能安然离开长安城半步?你以为,只凭这道圣旨就能护得住他?”
  云翔摇头道:“区区一道圣旨当然护不住他,不过,若是多上几道呢?”
  望海疑惑道:“此话何意?”
  云翔随手一指那道圣旨,道:“这道圣旨,一式四份,你手中只是一份,你可知道另外三份去了何处?”
  望海沉吟道:“护国菩萨并未我一人,另外两份,恐怕已然送到了文竹、普仙二人的手中吧?至于那第三份……”说到这,她忽然闭了嘴,紧紧皱起了眉头,似乎陷入了沉思之中。
  云翔笑道:“给你点提示,你可还记得我的官职?”
  望海脱口而出道:“人曹司?你是说,那道圣旨送去了……”
  云翔点头道:“不错,有了人曹司,玉帝与唐王便有了通信的渠道,你说,如果玉帝也下上一道旨意,让金蝉子前往西天取经,东天敢不敢派人阻拦呢?”
  望海霍然抬起头来,冷声道:“云翔,西天到底给了你什么好处,竟让你如此尽心竭力?”
  云翔淡淡地道:“倒也没有什么好处,只不过看来看去,如今这三界之中,也只有西天看起来最顺眼,我自然就会与他们结盟了。而你……”
  他忽然伸手指着望海,肃然道:“你夹在东天与西天之间,以后恐怕有的是苦头吃,若是聪明的话,你便乖乖放了我的人,置身事外,我倒也有办法保你一条性命,否则的话,我怕你这多年苦修,都难免要毁于一旦。”
  望海冷哼一声,猛然手捏兰花指轻轻一弹,二人手指相交,都向后飞出了几步,同时她也恢复了镇定,冷冷地道:“云翔,我承认,你的智计乃我生平仅见,不过,我望海也绝非软弱可欺之人,你能赢我一次两次,却不代表能一直赢下去,下一次是谁赢谁输,尚数难言,若想我俯首认输,你却是白日做梦。”
  云翔也早料到了对方不会如此容易就范,只得叹了口气,道:“也罢,那我便多陪你过上几招,只希望下一次,你可不要误了自己的性命。”
  说完,他站起身来,便朝着门外走去。可才走到门口,他却又返身走了回来,再次坐了回去。
  望海皱眉道:“还有何事?”
  云翔似笑非笑地道:“有些累了,你这里清净,想在你这多歇一会,不过,你恐怕就需要立刻离开了吧?”
  说着,他指了指对方手中的那道圣旨,道:“就算你不急着将这个送回西天,难道还不赶着去给东天报个信吗?你走了,我便打算在此眯上一会,也享受一下护国菩萨的待遇。”
  说着,他又拉过一个蒲团,竟是真的躺了下去,便好像要睡去一般。
  望海恨恨地瞪了他许久,终究无可奈何,飘身便离开了厢房。
  
第一千零九章
佛门之本
  太宗下旨要派人前往西天求取大乘真经,这个消息很快便已传遍了三界。
  如此一来,无疑是代表大唐在东西天之争里选好了队站,便如同一记耳光直接打在了东天的脸上,大家都是议论纷纷,只等着看东天如何应对的好戏。
  然而,很快地,又一个消息传了出来,让所有等着看戏的人都乖乖闭上了嘴。原来,玉帝见到太宗的圣旨之后,居然作出了回应,也下了一道圣旨,称这取经之事为教化万民之义举,天庭应当大力支持。
  如此一来,就相当于这位三界之主也在公然支持西天了,影响力不可谓不大,所有人都明白,有了玉帝这番表态,西传佛教在中土的兴盛已是不可避免,甚至于进入天庭,也不是不可能了。
  东来佛祖自然对玉帝这偏袒之举颇为不满,便借小张太子之口劝谏玉帝,然而,早有准备的玉帝将事情全都推到了唐王的头上,车轱辘话说了一堆,来来回回也只有一个意思,就是尊重人界自己的选择,使得小张太子也只能郁郁而回。
  当然了,此事最大的受益者,无疑便是西天了。
  有了唐王的邀约,玉帝的背书,取经之事已是板上钉钉,谁也无法再反对,本去佛祖自是大喜过望。他当即便让望海菩萨传信给唐王,只需派遣金蝉子来到西天大雷音寺,便会将大乘佛法倾囊相授,一来二去,便将事情彻底敲定了下来,剩下的,就是两边各自做好准备工作了。
  然而,谁都没想到,这两边的筹备工作,其实都不算太顺利。
  先说西天这边,按照原本与云翔的谋划,金蝉子这次一路西行而来,不但要确保万无一失,而且声势越大越好,最好声势大到东天与道门都难以接受,派人前来阻拦,西天则可以趁机合理合法地剪除掉他们的羽翼,为日后西佛东进做足准备。
  如今有了唐王和玉帝的旨意,声势其实已经不小了,那么,现在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保证金蝉子能够成功应对路途上的阻隔。
  按照本去佛祖原本的意思,是从西天选出五位修为较高的佛陀作为金蝉子的向导,一路保他前来灵山中拜佛求经。
  不过,这么多的佛陀进入中土,必然要从玉帝那里请旨,而当奏疏送上了天庭之后,很快就被天庭中那些最擅咬文嚼字的天官找到了破绽,直接驳斥了回来。
  道理很简单,既然唐王是派了金蝉子来取经,整只队伍必须以金蝉子为主,如果派了那些高等神佛去接人,谁是主,谁是次,就未免掺杂不清了。
  所以,派入中土之人,地位必须低于金蝉子,参考金蝉子虽无果位在身,却是本去的弟子,无功无德,地位最多也处于大职正果与职正果之间,派去的护卫最多也只能是个职正果位。
  职正果位,其实也就是那些低等的菩萨和高等的罗汉,派他们去守护,难免让本去佛祖有些担忧,不过若是严加筛选,倒也着实能选出几个高手。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才是真正让本去佛祖彻底乱了阵脚。
  事情很诡异,不知从哪里忽然传出了流言,很快便在灵山城中传得人尽皆知,说佛门真祖阿弥陀佛就在东天,对于这取经之事极为不满,随时有可能亲自出手干涉,如此一来,顿时让所有人心中都打起了鼓。
  要知道,按照大雷音寺的官方说法,阿弥陀佛本就是佛门的真正创立者,燃灯、药师二佛是他的随身护法,本去佛祖却是他的弟子。
  上古之时,有域外天魔祸乱人间,阿弥陀佛以一己之力剿灭天魔,却神魂受损,伤势极重,便将佛门兴复的大业托付给了本去佛祖,又命二位随身护法辅佐于他,自己则飘然而去,寻了一隐秘之地疗伤,至今不知所踪。
  本去佛祖如今虽然身为西天之主,却始终以师长之礼待燃灯、药师二佛,其实也正是因为顾念师尊的缘故。
  当然,任何上古之事流传下来,都不会只有一个版本,民间流传的,其实还有一个版本。
  在这个民间的版本之中,当年阿弥陀佛剿除域外天魔之后,受伤本来并不是如何沉重,弟子本去却勾结了两位贴身护法突然倒戈相向,出手暗算,将阿弥陀佛打入了大寂灭之境无法离开,然后趁机夺取了佛门大权。
  这两个版本的传言,其实都是说得有鼻子有眼,让人难辨真伪。不过,就事实而言,佛门能有今日的规模,确实是本去佛祖一手建立而起的,功劳也是实实在在,所以,大多数人还是相信本去佛祖亲口所说的那个版本。
  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阿弥陀佛的传言忽然再次出现,无疑是让所有人都再次生出了疑心。
  而更重要的是,这次又出现了新的证据,说五百年前那妖王齐天大圣孙悟空,实则也是阿弥陀佛的弟子,本去佛祖明知此事,还出手镇压,也正是怕当年的丑事流传出来。
  如此一来,西天之人都是对这取经之事避而远之,生怕一不小心就牵扯进了前后两任佛祖的争端之中,若是站错了队,那可就一失足成千古恨了。
  本去佛祖原本甄选出了好几位职正果的高手前往中土,结果那些弟子不是百般推脱,就是干脆走火入魔难以成行,几个月下来,却是一个合适的人选也没有找到。
  佛祖自是勃然大怒,最后终于发了狠心,要从佛门以外遴选几人保护玄奘,事成之后,西天便授以职正果之位。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消息很快就传遍了三界,自有无数人主动联系上了佛门,甘愿参与此事。这其中,又以妖族居多,毕竟,妖族在三界中的地位最低,若是能一举取得西天职正果之位,便算得是一举翻身了。
  当然,职正果毕竟是西天的高级神佛,名额也是极为有限的,这成百上千自告奋勇的妖族,自然需要细细挑选一番才成。
  众神佛商议之后,便派遣心思最为细腻的望海菩萨前往各处考察,从这些妖族中挑选背景干净、修为不俗之人,为佛门办成此大事。
  然而,没有多少人知道,在佛祖的心目中,取经之事早已有了一个最合适的主事之人,如今所选的,也不过是为了找些人手来辅助此人罢了。只是眼下的时机并不成熟,佛祖秘而不发,其实也是在进行着最后的权衡。
  这个人选,当然不是别人,应数西天最亲密的盟友,修为名震三界,智计天衣无缝,甚至曾大闹天宫的云蟾大圣云翔无疑了。
  
第一千零一十章
血书
  说完了西天遇到的麻烦,就不得不提一下大唐这边出现的新问题了。
  贞观十年正月十五,朝中举行庆典,太宗李世民当众宣布,封和尚玄奘为唐王御弟,并下旨派遣玄奘前往西天大雷音寺求取大乘真经。
  与此同时,望海菩萨亲来庆贺,并送上本去佛祖亲赐的法宝锦斓袈裟、九环锡杖,算是代行了收徒之礼,自此以后,玄奘的地位水涨船高,被称为大唐第一圣僧。
  其实,按照太宗的意思,原本是打算收这玄奘为义子的,毕竟,两人的年龄差了将近二十岁,像是父子远胜过兄弟。
  不过,这个意图却被望海菩萨劝阻了,原因也很简单,玄奘如今算是佛祖的弟子,若是做了李世民的干儿子,显得佛祖与李世民平起平坐,殊为不敬,还是将玄奘收作御弟为宜。
  若是往前推个几年,这个要求无疑会被太宗皇帝当场拒绝,毕竟,以这位皇帝的习性,最多也只肯认玉帝为兄,想让他自认矮了佛祖一辈,简直就是逼他杀人。
  不过,这些年经历了太多的鬼神之事,也让这位初生牛犊的皇帝谦恭了不少,尤其是有了地府那段经历之后,那大乘真经早就成了他势在必得之物,为此自承晚辈,倒也并不是不能接受。
  都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作为天下最大帝国的皇帝,无疑正是俊杰中的俊杰。
  圣旨一下,取经之事就算是提上了日程,按照计划,招收护卫,准备好行装和盘缠,最多两三个月就能完成,最迟四月份春夏之交,取经团就可以自长安城出发,一路西行了。
  然而,就在当晚玄奘回禅房之后,却赫然发现床头多出了一封书信,打乱了所有人原本的计划。
  这书信乃是一封血书,上面记载的却赫然是他的身世。按照书中所述,他本名陈祎,父亲乃是当年的状元陈光蕊,母亲乃是郧国公之女殷娇。
  当年,父母新婚不久,父亲便携有孕在身的母亲前往江州赴任,只是途中被恶贼刘洪害了性命。那刘洪甚是大胆,冒陈光蕊之名当上了江州知府,还霸占了其母殷小姐。
  殷小姐生下孩儿之后,恐为贼人所害,便将他丢入江中,又断去脚上小指为记,特留此血书为证。只是不知,这血书又为何多年不曾出现,反倒在这个节骨眼上出现在了玄奘的床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1/78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