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之绝代凶蟾(校对)第7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0/789

  “哼!”东华帝君冷哼一声,淡淡地道:“有何不妥之处?”
  寿星道:“师尊有所不知,单单是炼制十转金丹,时间便需三年之久,而炼制九转金丹的时间也需一年,如果想在五年内炼制出十转金丹,弟子必须立刻开炉,将那欠缺的两百多枚九转金丹炼制出来,方才有一丝可能……”
  东华帝君不耐烦地打断道:“那还废话什么?你立刻开炉便是。”
  寿星苦笑摇头道:“师尊,弟子便是有心开炉,一时间却也凑不齐如此之多的材料啊。”
  东华帝君沉吟道:“我记得那九转金丹的丹法之上,需得纯阳童男与纯阴童女各一人,你派人去那比丘国收集材料足有二十年了吧,难道仍未收集齐全?”
  寿星道:“启禀师尊,那比丘国虽然人口众多,可若要找到这纯阳童男与纯阴童女,也并非容易之事,弟子所派之人已然身居国丈之位,却仍需小心寻访,每年收集个二三十人已属不易,再多的话,只怕会惊动了旁人。”
  东华帝君冷声道:“都到这个时候了,又哪来的许多顾忌?你传令下去,限期一个月内,必须将那剩下的童男童女尽数凑齐,一个月后,你便开炉炼丹,不得延误。便是有天大的事情,本座替他担着便是。”
  “这……”寿星本想开口再劝,可见师傅神色冰冷,显然已是没有商量的余地,只得道:“除了那童男童女之外,炼制九转金丹尚需许多蟠桃,库存之数也是远远不足,却不知如何是好?”
  东华帝君道:“到底欠缺了多少,你只管立下清单便是,一个月内,我自会给你弄来。”
  寿星自然对这些蟠桃的来历心知肚明,便提醒道:“师尊,这蟠桃的数量怕是不小,而且还都是些九千年大蟠桃,若是一个月内少了如此之多,恐怕师娘那边会有些为难啊。”
  东华帝君摇头道:“无妨,瑶儿深明大义,当知轻重缓急,这等危急时刻,自会全力助我。”
  寿星只得道:“弟子遵命,这便下去安排就是。”
  东华帝君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又转头看向了一旁的福星与禄星,道:“事出紧急,你二人也莫要闲着,都去寻找其余欠缺的材料,一年之内,无论如何都要将其完全凑齐,待得十转金丹大成之日,方为我东华岛永享太平之时。”
  福、禄二星也连忙躬身道:“弟子遵命。”
  东华帝君摆了摆手,三星连忙起身告辞,战战兢兢地离开了。
  出了大殿,寿星忍不住长叹道:“看来,这些年连番受挫,让师尊对东天的前途多有忧心,才会如此着急炼制那十转金丹啊。”
  福星苦笑道:“谁说不是呢?这下可好了,一年时间,要想凑齐所缺的那三件宝物,又谈何容易啊!”
  一旁的禄星也是面露忧虑之色,认同地点了点头。
  寿星道:“事已至此,你我皆需用心办事,以报师尊的大恩。事不宜迟,我这便去比丘国安排那童男童女之事,你们也当尽力而为。”
  说完,他朝着另外二人拱了拱手,便匆匆驾云离去了。剩下的福星与禄星略微商议了一番,也各自往不同的方向匆匆离去。
  与此同时,黄眉菩萨率领着十余位菩萨,小心翼翼地捧着那尊国师王菩萨的塑像寻踪而行,只是他却不知,他所行进的方向,竟是与那寿星所去的方向不谋而合,只是速度有快有慢而已。
  在这危急的关头,整个东天都如同一部全力开动的机器,朝着不可知的方向行驶而去。此时没人知道,这又会给三界中带来怎样的一场腥风血雨。
  而在这同样的时间里,西行之路上的玄奘师徒,却才刚刚抵达了祭赛国的国都,听着那国王仍在抱怨着国宝法珠丢失之事。玄奘有心助国王寻回那宝珠,悟空与八戒却只能相视苦笑,他们已然猜到了国王口中那宝珠的下落,口中虽然应着,心里却知道终究不会有什么结果。
  果然,三日后,师徒四人怏怏地离开了祭赛国,而他们的前方,乃是西域仅次于乌鸡国的另一个大国,正是唤作比丘国。
  
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失婴
  比丘国中,有一座大城,唤作泥婆(尼泊)城,而此时泥婆城的城门外,一个老僧与一个青年男子仰头看着城楼上的牌匾,正自商议着什么。
  那老僧生得慈眉善目,身形瘦削,身着一件朴素的僧袍,看似寻常,可只要稍一靠近,便能感觉到心中一阵祥和,显然是位得道高僧。而那青年男子样貌俊朗,一袭白衣,俨然像是个远游的富家公子。这个奇怪的组合,让路人都不禁投来了些好奇的眼光。
  青年打量了那城楼半晌,道:“师傅,这泥婆城已是属于比丘国的地界了,也算是咱们此番远行的目的地所在了吧。”
  老僧点头道:“殿下所言极是,泥婆城乃是比丘国第二大城,人丁兴盛,咱们自当进去好好调查一番。”
  青年苦笑道:“师傅,说过许多次了,如今我已不再是什么小张太子,你也无需再称我为殿下,只管像以前一般叫我天爵便是了,若是让别人听到了,恐怕还会惹来麻烦。”
  老僧沉吟了半晌,终于长叹一声,道:“也罢,依你便是。天爵,听说这几年来比丘国中常有小儿丢失之事,为师毕竟是出家人,自然不能视而不见,此番带你前来调查此事,终须查个水落石出,还百姓一个公道,方不违我佛门慈悲之本心。”
  原来,这二人不是别人,正是离开了天庭的小张太子沙天爵与国师王菩萨。
  沙天爵点头道:“师傅说的是,咱们师徒自打离开了天庭这些日子,整日里为天下苍生而奔波,弟子倒觉得神清气爽,比做那个莫名其妙的太子快活上百倍。”
  老僧笑道:“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徒儿能有此番心境,已入得大福之门,为师心中甚慰。”
  沙天爵忙行礼道:“一切还要对亏师傅教导有方。”
  于是,师徒二人便也不再多言,并肩迈步入城而去。
  入得城门,果然见得城中百姓熙熙攘攘,比起大唐的一些中等城镇也不遑多让,忙忙碌碌间,倒是一派繁荣的景象。只不过,以师徒二人的洞察力,却还是发现百姓的眼底隐隐藏着一丝惶恐之情,显然,这一切并不像看起来那般和谐。
  二人正准备寻找一处驿馆先住下,却忽然听得身后忽然传来一声哭喊道:“相公啊,你可回来了。”
  话音刚落,便见得一道黑影飞扑而来,所扑的目标不是别人,正是一袭白衣的沙天爵。
  有人暗算?
  沙天爵心中一惊,反手便要一掌拍出,不料,一旁的国师王菩萨却忽然伸手拉住了他的胳膊,将这一招挡了下来,任由那道黑影扑入了他的怀中。
  “师傅?”沙天爵一脸不解地看向国师王菩萨,却见对方微微一摇头,朝着他的怀中一指。
  他这才顾得上看清来人的样貌,只见那人是个年轻少妇,大约三十岁上下,倒也有几分姿色。只是这女子怕是有些不修边幅,不但未曾梳妆,甚至于蓬头垢面,一身罗裙本来也算颇为华美,只是上面也散落着大量的污渍油腻,看上去简直与乞丐无异。
  那女子此时仰头看着沙天爵,双眼中的泪水却是滚滚而下,仍是不断重复道:“相公,只可惜你回来得太迟了,妾身对不起你啊。”
  沙天爵一愣,见周围百姓纷纷驻足观瞧,连忙开口解释道:“我可不认识此人,大家千万莫要误会。”
  百姓中有人道:“这赵家婆娘是个疯子,经常会错认别人是他家相公,公子是外来之人,千万莫要责怪才好。”
  沙天爵这才恍然大悟,伸手想将那女疯子推开,只是她双臂抱得极紧,使力大了又怕伤到她,却也只得作罢。
  只听得百姓中又有人叹道:“说起来,这赵家婆娘也是个可怜人,她夫家常年在外走商,独自在城里养育幼子,虽然人丁不旺,却也算是城里的富户。
  只可惜,就在八年前,她的夫家在祭赛国摊上了官司,从此再也没有回来,家境便是一落千丈。谁曾想,祸不单行,才不过半年,她家那三岁的孩儿又被歹人抓了去,她苦寻无果,慢慢就成了疯子。
  这些年间,她整日里守在城门口,看见与她相公一般身着白衣的年轻男子进城,就会又扑又抱,喊人家相公。遇到心善的,让她闹上一会,闹累了也就睡过去了,遇到脾气差些的,免不了一顿毒打,我看这位公子也算是心善之人,便等她哭累了再走吧。”
  听得这女子的遭遇,任谁都要生出恻隐之心,只不过,沙天爵与国师王菩萨的注意力却被另一件事吸引了去,丢失的孩子!
  国师王菩萨道:“阿弥陀佛,这女施主身世如此可怜,着实让人唏嘘。只是三岁孩童在城中丢失,莫非官府也不曾出面调查吗?”
  百姓道:“大师有所不知,我比丘国这些年常有孩童丢失之事,官府也曾派人查过,只是始终没有个结果,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大家各自看好自家孩儿,各安天命便是。更何况,这赵家娘子口口声声说,是亲眼看见她家孩子被妖怪擒了去,官府管的是匪寇,可管不着妖怪,便是想查也无从查起啊。”
  “妖怪?”国师王菩萨双眼一亮,正要再仔细询问,却听得那赵家娘子忽然大哭道:“相公啊,妾身没用,眼睁睁看着妖怪将宝儿抓了去,却偏偏追不上它,你要怪,就怪妾身好了。”
  沙天爵心念一动,柔声道:“娘子,你说你亲眼看见妖怪,却不知可看清了那妖怪到底是何样貌?”
  赵家娘子一听这话,脸上却浮现起了惊恐之色,大叫道:“蛇,好多大蛇,比我腰还要粗,一下就将宝儿卷了去。我本想去追,却不小心摔了一跤,爬起来就再也找不到了。”
  国师王菩萨皱了皱眉,问道:“各位百姓,可曾听说过这附近有蛇妖作乱?”
  百姓道:“大师莫信这疯婆娘的话,咱们比丘国天气又干又热,蛇都是生得又小又毒,哪来的什么大蛇?若真有大蛇,官府也不会如此毫无头绪了。”
  师徒二人面面相觑,脸上却更加疑惑,却听得那赵家娘子又胡言乱语了不少话,最后哭累了,方才沉沉睡去。
  沙天爵这才将那女子放在了一旁,又取了些钱财递给周围百姓,嘱他们照料这疯女人一二,才与国师王菩萨一同离去了。
  
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线索
  师徒二人找了间驿馆住下,再谈起赵家娘子之事,都不禁义愤填膺。
  沙天爵怒道:“师傅,妖族吃人,本属寻常之事,若只是偶尔抓些路人果腹,我倒也懒得理他。可这群妖怪专抓幼童,还敢进城中大肆害人,当真是猖狂至极,咱们定不可饶了他才是。”
  国师王菩萨点头道:“阿弥陀佛,天爵所言极是,此等恶妖,早已泯灭了最后的善根,唯有施展除魔手段,方能保得一方百姓安康。只不过,你我初来乍到,要如何寻得这些妖怪的巢穴,却还得好好打探一番消息才是。”
  沙天爵点头称是,师徒二人便先行歇息了一晚。
  次日一早,二人刚刚起床,便听得外面街面之上吵吵嚷嚷,已然闹作了一团。国师王菩萨心中顿时生出了些不妙的感觉,连忙唤来了驿馆的小二,问道:“小施主,不知下面出了何事,为何一大早便如此吵闹?”
  那小二苦着脸道:“我泥婆城中的确是出了大事,昨天夜里,城中有三十五个孩童都不见了踪影,那些孩子家中父母难免上街吵闹寻人,打扰了客官休息,还望客官莫怪。”
  “三十五个孩童?”二人齐齐吃了一惊,道:“一晚之间竟然丢了如此之多?”
  小二道:“谁说不是呢?虽然城里以往也常有孩童丢失,可一年里也就丢个十来人罢了,如今一夜间便丢了三十五个,任谁也无法接受啊。不说别人,就说我家掌柜,昨晚他家的女儿也不见了,眼下也跟着满城四处寻找呢。”
  沙天爵愕然道:“你家掌柜也丢了孩子?可曾见看清是如何丢的?”
  小二摇头道:“那倒没有,一觉睡起来,孩子就不见了。说来也奇怪,他家四个孩儿,全都睡在一个屋,结果却只有那个女儿不见了,另外三个孩子却安然无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沙天爵狐疑道:“四个孩子,却只丢了一个女儿,这又是为何?莫非那妖怪只抓女孩,不抓男孩?也不对啊,那赵家娘子丢失的孩儿好像就是儿子。”
  小二一听这话,却是来了精神,忙道:“原来公子也知道赵家娘子之事,不错,现在满城都说是妖怪在抓人,而且男女都抓,只不过有的家里丢了男孩,有的家里丢了女孩,都是运气使然罢了。”
  国师王菩萨神色一动,忙问道:“小施主,不知你家掌柜的女儿年龄几何?其余孩子又是年龄几何?”
  小二看这老和尚颇有些道行,也是知无不言,便答道:“启禀大师,我家掌柜四个孩儿,大儿子年方十岁,二女儿刚过七岁,三女儿年仅四岁,小儿子却只有两岁。如今丢失的,就是那不足四岁的三女儿。”
  国师王菩萨沉吟道:“若依修道典籍而论,初生婴孩中,不足五岁者灵气最足,称作先天童子;五岁至十二岁者,灵气由先天转为后天,为后天童子;过了十二岁,先天灵气便尽数散去,便不再算作童子。这妖怪抓去的,莫非都是五岁以下的先天童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0/78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