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白垩纪(校对)第3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2/555

第五百三十一章
盐矿(五)
  “我们俩见过吗?”这个带路者的目光让严烨有些难受。
  “啊?没有没有!”对方急忙说道。
  此时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那眼卤泉之前已经被用手持式钻机扩大,水量变得比原先大得多,流出的卤水被引到了不远处的一个大水池里,因为没有水泥,这个水池实际上是用好几层塑料布铺在下面防止漏水。
  一些人正在打水,然后用扁担把水挑到加工的棚子那边。
  因为太热,很多人都裸着身子,只是在背上批了一层衣服垫着扁担。
  “现在最苦的就是这个活了。”那个带路的学生说道。“不过听说吴工他们正在想办法做脚踏式的水车,到时候就可以直接用水车把水提到高处,然后用水管直接引到炉灶那边的那个大池子里。不过现在没办法,暂时还只能这样。”
  严烨本来还在想着是不是能够对这个地方做点改进,听到他这么说,也就把念头打消了。
  比设计,联盟还真没几个人能够比得过吴建伟。
  严烨过去找人要了一根扁担和两个桶,试着挑了两桶卤水上去,虽然他的身体因为长期的锻炼在所有人当中应该算是不错的,但沿着山坡把这两桶卤水挑上去还是挺累的一件事情。
  王哲摇摇头,他自己知道自己的身体,没有去做同样的尝试。
  那个学生却对严烨这种做法深以为然,事实上,他们这些人虽然天天看着联盟的人挑水,却还从来都没有试过自己来一次。
  果然名人就是和他们不一样啊。他决定等回去以后,把这件事当做一个关于严烨的趣闻讲给其他人听。
  不过他也没有要学严烨的意思,只是带他们到了作为加工车间的棚子那边。侧面是一个很大的柴棚,里面堆满了大大小小各种形状的木头,有人正在把大块的木头劈成小块,然后用推车运过来,再把草木灰用车子运到棚子旁边的一个灰场去堆起来。
  制盐的过程其实很简单,过滤,浓缩,然后加入之前做好的碳酸钾反应,沉淀之后再一次过滤,最后大火蒸发结晶。
  很多步骤和之前严烨那个队自己做树皮粉的粉条时用的办法和很像,产量却要低得多,因为卤水里含有很多其他以他们现在的手段没有办法除去的物质,加热的时候气味很难闻,散发着一股怪异的酸味。
  最边上的一口锅正好已经到了最后冷却结晶的时候,严烨和王哲在旁边安静地看了整个过程,然后弄了一点成品尝尝,老实说,咸中微微地带着点苦,只能说,勉强能够接受吧。
  “感觉怎么样?”王永军这时候也从正面的围墙那边回来了,那边设置了两个岗哨,他在那边和哨兵聊了一下,顺便给他们带了点淡盐水和吃的东西过去。
  “比我想象的简单。”严烨说道。“这就是最后的工艺了吗?”
  “这个我不懂,但国土学校那边专门有个老师过来设计工艺流程,这应该是最简单也最有效率的做法了吧?”王永军说道。“他现在在午睡,一会儿等他醒了我再给你们介绍。”
  “午睡?”严烨微微有些不爽,人们都在干活,他在午睡?
  “你误会了。”王永军很快就看出了他在想什么。“你以为我们这个地方是像远山那边晚上休息的?那你可就搞错了。我们这里是二十四小时不停!现在这些人只是留守人员的三分之一,大多数人都去睡觉了,晚上再出来上工。许老师精神不怎么好,晚上睡不着,就主动负责夜班了。”
  “晚上睡不着?”王哲感觉有些奇怪,按照他的看法,白天这么热,应该是白天睡不着才对,晚上再怎么说也要凉快一点,更容易入睡吧?
  王永军笑笑没说话,严烨愣了一下,才想起自己曾经在这里度过的那个夜晚,于是也笑了起来,只有王哲依然不明究理。
  等到吃完晚饭,天渐渐黑下来,他才明白,为什么王永军说晚上睡不着。
  此起彼伏的叫声从入夜之后就没有停过,后半夜尤其如此。
  严烨和王哲都被吵得睡不着,干脆起来到正面围墙的岗哨那里,在最近的地方感受这些白垩纪巨兽的存在。
  严烨回头看看,加工车间那边的火光被山梁挡住,基本上看不到。
  巨兽们在相互挤来挤去,有时候甚至会撞在放在最前面的鹿角上,它们集体到来或者是集体离开的时候,在岗哨这里甚至能够感觉到大地的微微颤动。
  “它们会尝试攻击我们设下的这些障碍吗?”王哲问道。
  “一开始的时候会,有两次那些三角龙撞坏了两排鹿角,吓得我们都准备点火驱赶它们了,不过好在它们最后还是找到有盐水的地方,就停下了。”哨兵说道。“现在它们基本上都知道新的盐水池在什么地方,不会还非要进来了。”
  “每天都有这么多恐龙过来吗?”严烨问道。
  “也不是,今天算稍多一点的,有些天比这个还多,但大多数时候没那么多。”
  “不同的种类之间会打架吗?”严烨继续问道。
  “打过几次,不过应该没往死里打。有一天晚上有几条肉食龙过来了,让它们乱了大半个晚上,不过没往我们这边跑,应该是知道过不来。”
  严烨没有再问问题,而是看着黑暗中那些巨大的身影,默默地思考着。
  王永军想弄几条恐龙给大家开开荤,振奋一下士气,这他在来的路上就和严烨说过了。不管他怎么美化,盐矿这里的条件远远差于远山都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如果没有这点差别,大多数人也许根本就坚持不下去。
  严烨在看过了现场的条件之后,完全赞同他的这种想法。
  张晓舟也同意他们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狩猎,但他也反复强调,必须保障人员的安全,保障盐矿的安全,不能有半点闪失。
  这一点对于严烨来说是个好消息,但怎么在这么多恐龙当中狩猎,确实也是个技术活,搞得不好,造成严重的骚乱威胁到盐矿的安全那就得不偿失了。这样的罪名他们谁都承担不了。
  陷阱不能设在这附近,也许必须设到那边的丛林里去?
  但这么大的猎物,张四海之前给他们设计的那些套索多半用不上,被它们一下就挣脱了,树枝的弹力对付体重不超过一百公斤的中型恐龙有用,但对于这些庞然大物来说,多半就像是用橡皮筋去抓大象那样可笑。
  也许只能用之前狩猎暴龙的那些夹子?
  严烨一边这样想着,一边听着那由白垩纪原住民演奏的交响乐,慢慢地和王哲一起向营房走去。
第五百三十二章
法庭(一)
  “我冤枉!我冤枉啊!”张元康在台上拼命地大声叫道,让裁决庭的审判几乎没有办法继续下去。
  人们在台下低声地议论着,这样的情况从安澜大厦裁决庭第一次运作开始还从来都没有出现过,以往只要把所有证据摆在被告席前,那些人就会无奈认罪,哪怕有意见,也只是对自己被判的惩罚感到不满,从不会对罪行本身有太大的分歧。
  这也是江晓华一个之前从来都没有接触过法律的年轻人,敢于一直在裁决庭干下去,并且越来越有信心的原因。
  但今天,张元康这样完全不讲道理的人站在被告席上,怎么也不肯正视自己的错误,这让江晓华有些狼狈。
  该怎么办?
  明明所有证据都已经摆在他面前,但他就是不认,你该怎么办?
  正当他心里的火气慢慢变大,准备让台下维持秩序的民兵上台把张元康强行带走然后宣布裁决庭的结果时,台下突然有人高高地举起手,要求发言。
  江晓华认识这个人,他自称在以前的那个世界是一名律师,专攻民事诉讼这一块的案子。
  在联盟裁决庭刚刚开始运作的时候,江晓华也曾经在梁宇的人力资源清册里找到他和其他几个律师的名字,专程找上门去,希望能够请他们一起来完善联盟的法律体系。
  但老常在他去找他们之前却让他提前做好准备,不要报以太大的希望。
  这一度让江晓华有些不解,但真正和他们谈过之后,他才意识到老常的话并非无的放矢。
  他们对于法律的认识肯定要比江晓华,甚至比联盟的其他人都要深刻得多,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有一种令人厌恶的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在和他们的谈话过程中,江晓华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他们所推崇的,根本就和张晓舟希望的南辕北辙。
  而最根本的分歧就在于,他们认为法律至上,程序至上。
  按照他们的想法,联盟的法律事务应当交给他们这些专业人士来全权处理,包括法律的修订,颁布,执行。联盟法庭应当与联盟行政平级,甚至略高于行政,而他们则分别担任大法官,检察官,辩护人等职位,拥有独立调查、抓捕和审判的权力。联盟的陪审团制度很好,应当延续,但陪审团的责任应当只限于在法官和检察官的帮助下判断被告是否有罪,无罪则当庭释放,有罪,则由法官按照相关的法律条文和判例来进行宣判。
  “司法必须独立,不受行政的干扰,这样才能保证法律的公平和公正。”
  这是他们最喜欢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另外一句话则是:“专业的事情应该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但江晓华认为在当前的这种情况下,法律高于行政这样的想法并不适用。对于联盟来说,最迫切的问题是解决人们的衣食住行,保证他们的安全,把所有人的心拧成一股绳,集中解决生存悠关的那些事情。在这种前提下,法律当然应该从属于行政之下,为联盟的发展服务,保驾护航。
  在这一点上,他们发生了严重的分歧,但并没有因此而闹翻。
  真正让他与这些人分道扬镳还是因为,他们在一起修订那些法律条文的时候,这些人往往不是把问题简单化,而是让它们更加复杂。
  江晓华对此非常不能理解,在他看来,在联盟现在这种现状下,过于复杂的法律根本就不适用,人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研究那么多的法律条文,约法三章这样的做法其实是最好的。
  把最根本的东西规定下来,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做了之后要面临什么样的惩罚,就像安澜大厦最初时的公约那样,简单易懂,这应该才是最好的。
  说到底,他们现在不过是一个几千人的单位,他们根本就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更没有必要去把以前那个世界的法律一条条翻出来,讨论它们是不是适用于白垩纪的联盟,如果不适用,应该怎么改。
  在江晓华看来,未来等联盟的人口慢慢增加到几万,几十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之后,再来订立如此严密的法律条文也不迟。
  在现在这个阶段就罗列太多、太细、太过于繁琐的法律条文,因为人们根本就不可能把这么多的条文一一去看,去记,去背。这些条款规定出来,除了他们这些编写者知道是什么内容,有什么规定,违反之后要面临什么样的惩罚,别的人根本就不会知道。
  大多数人对此一无所知,它们也根本就起不到规范和约束人们日常行为的目的,那花这么多功夫去搞这些东西出来又有什么意义呢?
  他们却对此讳莫如深,三缄其口,最后在江晓华的强烈反对之下才小心翼翼拐弯抹角地告诉江晓华,民众本来就没有必要知道这么多法律条文,法律上的事情,有他们这些专业人士处理就行了。
  这样最大的好处和便利就在于,如果他们想要宣布一个人犯罪,只需要把相关的法律条文翻找出来套上去就行,而他们如果不想让他犯罪,只需要暂时忘记这个条文,或者是做出另外一种解释就行。反正法律条文这么多,这么复杂,大多数人根本也不可能知道其中的奥妙,有遗漏或者是不同的人对同一条法律条文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一样的理解,这完全正常。
  他们的话当然不会说得这么明显这么露骨,但江晓华却从他们的暗示当中渐渐弄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到最后甚至告诉江晓华,这就是法律界的潜规则。法律的事情外人搞不懂,也没有必要让他们搞懂,只需要法官、检察官、公诉人和律师明白其中的规则,懂得这套体系运行的规则就行了。
  原来这就是他们所谓的“专业的事情应该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原来这就是他们所谓的“司法必须独立,不受行政的干扰,这样才能保证法律的公平和公正”!
  江晓华对此忍无可忍,终于和他们这些人彻底翻脸,并且请他们从哪儿来回哪去。他把自己和他们一起耗费了许多时间搞出来的那些东西全都扔到了仓库里,重新拿起了安澜大厦的公约,并以此为基础扩充一些条款,作为裁决庭行事的基本原则。
  这样的东西当然很粗疏,但好处是,大家都看得懂,记得住,裁决庭更多的时候是根据大多人的道德标准和事件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一个人是不是有罪,然后再去翻以前那个世界的法律条文作为具体判罚尺度的参考。
  这样做当然存在很大的问题,裁决庭的成员因为都是随机抽取的,每个人的道德水平,文化水平和三观都不相同,对于同一个事件的看法因为不同的立场很有可能会南辕北辙,标准不一,但好在,有他这个裁决庭的召集人在其中把握尺度,面对联盟这样一个几千人规模的组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严重的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2/5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