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白垩纪(校对)第3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1/555

  “并不是说只有在太阳地下干活才会中暑。”段宏解释道。“这段时间以来都没有下雨,温度一直很高,远山这边都有三十几度,你们那边在河谷里,温度更高,应该接近三十八九度了吧?如果是在河边那些石头上,我觉得温度说不定四十度都有了。在这样炎热的环境里长时间进行体力活动,本来就容易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据而造成出汗、极度口渴、乏力、头痛、恶心呕吐、体温高、低血压甚至是晕厥。这几天远山这边也出现过很多中暑的情况,但都是先兆和轻症中暑的症状,及时休息,补充水分,或者是通过物理手段降温,一般都会很快好起来。陶永波这个情况应该是因为他本身身体就不是很好,在高温环境当中长时间劳动而引发了身体的体温调节功能障碍,随后导致了身体内部脏器的衰竭。”
  “但我们马上就让他休息,还专门找人来照顾他,用湿毛巾给他降温了啊!”王永军说道。
  “那些方法对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的人有效,但对于他这种情况,只用湿毛巾降温是不够的。要是你们知道他是什么情况,把他全身泡在低温的水里降温,可能会有一点效果。但他的情况,那时候体内温度肯定已经很高了,有时候可能要用冰盐水灌肠或者是洗胃才能把体内温度降下来。别说是你们,就算是在我们这里也不一定有条件做得到。”
  “如果当时马上把他送回来会有救吗?”江晓华问道。
  “这个不好说。”段宏摇了摇头。“热射病的发病其实是很快的,致死率也很高。他能够坚持到晚上应该和王队长他们采取了一定的降温手段有关,如果把他送回来,路上应该没有降温的条件,也许半路上就死了。”
  江晓华点点头,把这一点记录了下来,并且拿给段宏看。
  “你刚刚说的这些话要作为证据保存下来,可以吗?”
  段宏点了点头:“没问题。”随后便在记录上签了字。
  王永军的心情有点不好,江晓华拍了拍的肩膀:“这是他自己身体不好,和你们无关。”
  虽然医院已经出了结果,但张晓舟还是坚持让段宏安排一名医生跟着王永军和江晓华一起到了盐矿那边去做进一步的确认,江晓华专门带了一个温度计到那边去,结果在中午最热的时候到盐池边建在岩石上的棚子里测了一下,地面温度竟然达到了七十度,而空气温度则达到了四十一度,人们熬盐的棚子里,虽然周围都有通风,但因为十多眼灶一字排开在不停地蒸发盐水,空气温度达到了四十五度!
  “你们这样不行!”江晓华马上说道。“必须停工!不然陶永波的死亡将只是一个开始!”
  “空气温度超过三十九度就不要再外出活动了。”随行的医生说道。“尽量呆在阴凉的地方,避免活动,多喝水。你们这个地方太危险了!高温高湿再加上重体力劳动,每个人都有患热射病的危险!”
  王永军、严烨和王哲等人面面相觑,他们也知道温度很高,但因为之前没有这个意识,也没有人带温度计过来,根本没想到温度会有这么夸张!
  棚子里的地面温度都到七十度,那不用想,外面那些在太阳暴晒之下的石头上,温度肯定有八十度了!
  “我们马上就把作息制度调整过来!”王永军马上说道。
  “山上那些人也一样。”江晓华说道。“我回去以后马上替你们向梁主任申请要温度计,你们一定要注意温度问题了!”
  随行过来的那个医生和王哲交流了一下,再一次确认了陶永波的死亡应该不是传染病,江晓华也把这些东西都记录了下来,甚至一个个找陶永波病发前的狱友录了口供,然后让他们一一签字。
  “江检察官。”王哲一脸的紧张不安。“这事情,不会算我们管理有问题吧?”
  “叫我的名字就行。”江晓华摇摇头。“这个事情应该扯不到你们头上,联盟那么多人就没有一个想起这个问题的,也没有给你们配温度计,怎么可能怪到你们头上?放心吧!”
  既然跑了一趟,医生干脆给他们普及了一下平时有可能出现的伤病的症状和处理办法,尤其给他们讲了出现热射病之后该怎么办,因为涉及到每个人自身的安危,所有人都听得非常认真。
  江晓华带着一大堆口供和证据回去,专门向张晓舟报告了这个事情,引起了他的高度重视。
  这样的危险不但存在于盐矿,所有在露天工作的人们都存在同样的问题,他马上把梁宇找来,要求他尽快给每个工作区域都配温度计,同时要求王牧林那边安排专人来负责这个事情。
  安排人这个倒是没关系,但联盟本身就没有多少温度计,好在以前每家每户都有体温计,虽然拿来测气温存在很多不便,最高读数只能到四十二度,但也足够给人们提醒了。
  宣教部马上就出了相关的内容,不但在所有宣传栏都贴了相关的内容,提醒人们注意高温下的防暑避暑,对于身边中暑的人要及时救治,采取措施,还专门派人到每个人多的点去宣传这个知识。就连邱岳的《远山周刊》也跟风报道了这个事情,提醒所有人注意。
  陶永波的死在未来也许会是一个麻烦,但在这个时候,却为避免更多的人中暑死亡而敲响了警钟。某种意义上来说,也被作为联盟历史的一部分记录了下来。
第五百六十五章
村落(一)
  “热成这样,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唐涛躺在自己的宿舍里,抬头看着门外树梢之间的天空,满心希望着能够看到一些云彩。但天空却像是被水刚刚洗过一样,放眼望去全是同样的蓝色,半点云彩都见不到。
  “你省点力气吧。”同宿舍的李橘同样是以一个大字的姿态躺在地板上,这样热的天气,不管是联盟还是国土学校都有强制停止一切工作休息的禁令,他们也乐得休息。一直要到午后三点以后,太阳的威力稍稍减弱一点儿,气温也稍稍回落一些,他们这个分队的队长才会又来组织他们出去干活。
  干活……干活……干活……以前的他们完全不可能想象得到,自己天之骄子的生涯之后,面临的会是这样的未来。
  虽然远山国土资源学校不是什么好大学,但他们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早知道花点钱去读个民办的三本也好。
  大多数国土学校的学生都会经常忍不住这样说,而不管之前在干什么,只要有一个人这么说,气氛就会迅速地低落到冰点。
  生活简直惨淡到了极点,尤其是在干旱开始之后。
  之前他们凭借这国土学校的那些土地,还可以说生活得不错,至少没有进行强体力劳动的需求。少部分人也许稍稍累一点,但大多数时候,要做的也不过是熬时间的工作。毕竟他们种植的番薯算是一种不太需要人照顾的庄稼,产量大,耐病旱,除了不能经常吃,吃多了放屁多,会泛酸水之外,几乎没什么太大的毛病。
  但干旱开始之后,那个本来得天独厚的地方便已经变成了一个失去所有希望的死地,除了个别老师和设备管理员还在留守,一支护校队还在学校南边的高速公路上做日常性的巡视和防范,防止有人去搞破坏,把宝贵的学术资料、教材和机器设备毁掉,大部分人都已经离开了那个地方。
  不走不行啊!
  一直以来,他们都觉得没有电是这个世界上最凄惨的事情,但等到干旱开始之后,他们才发现没有水比没有电还要糟糕一百倍!
  毕竟,没有电只是生活不便,尤其是很多以前的娱乐都没有办法了,可没有水,那可真的是要命了。
  他们也做过努力,但曾经让他们感到庆幸感到骄傲的那块土地却在干旱面前狠狠地打了他们耳光,所有人累死累活,弄上来的水也只是勉强够用,那些番薯再耐旱,也没有本事在连续一个多月将近两个月一滴雨不下,气温又极高的情况下存活下来。迫于无奈,他们只能把所有番薯都提前收了,然后在烈日下晒成薯干保存起来。而这些口味不怎么好的东西,也成了他们这段时间以来的主食。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万泽给他们做动员的时候是这样说的,虽然那时候听得蛮有道理,甚至说很有哲理,但现在想想,其实也只是说了一堆空洞无用的话而已。水运不上来,就只能我们去找有水的地方,这样的事情从古到今多得是,以前楼兰之类的西域古城,不就是因为没有水而自然消失了?根本就没有他们所说的那么高尚,那么热血沸腾。
  国土学校四千多人陆陆续续开辟了八个殖民点,北木城外五个,东木城外三个。李橘和唐涛所在的这个算是动工比较早的,位于城北联盟东木城和盐矿之间,距离东木城大概四公里,沿着道路往东再走两公里多就是国土学校建立的第一个殖民点,半坡,而再往前走两公里多,就是城北联盟盐矿的三岔口伐木营地。
  他们的这个殖民点被命名为龙首,这个名字的来源是因为这个位置路边曾经放置了一颗巨大的恐龙的脑袋,但这个龙的头骨现在已经被城北联盟的人运走,放在了东木城的城头上去作为装饰了。
  虽然龙首已经不在这里,但不管怎么说,龙首这个名字还是保存了下来。经过将近半个月的努力,他们也基本上建成了足够容纳两百多人居住的树屋。这个速度说起来和城北联盟的人之前建三岔口伐木营地的时间差不多,不过他们都去看过三岔口的那些树屋,老实说,两者之间的差距确实很大。
  龙首这边的树屋普遍比较小,通常只能像他们住的这个这样容纳两个人,稍稍放点个人的用品就挤得不行,外面有个小小的平台可以稍稍活动一下。而城北联盟三岔口伐木营地的那些树屋往往能住五六个人,还有会议室,仓库,食堂等许多功能,甚至还有浴室,大多数树屋之间还用吊桥连接了起来,虽然不能运货,但人走完全没有问题。
  三岔口那边的树屋其实和很多学生一开始时设想的那种类似于漫画和游戏中精灵族的树屋非常相似了,除了房子的样式稍稍显得难看,格格不入了一些,其他都还好。
  那时候他们也兴致勃勃地画了不少称得上是美轮美奂的树屋的设计图,决定要好好地弄出一个堪称经典和梦幻的高空村落来给联盟这些没有什么艺术细胞的人看看,让他们知道生活和艺术其实可以完美的结合起来。
  那些联盟派来帮助他们搞建设的人也不说什么,只是笑笑。
  现实很快就一次次地打了他们的脸,他们很快就意识到,好看背后往往意味着更多的付出和艰苦的努力,而这是他们所有人最大的软肋。
  他们的设计不得不一次次修改,一次次简化,最后彻底扔到一边不看,而他们最终做出来的东西,其实完全照搬了联盟的做法,甚至因为做工的问题,比他们做的那些还要更加粗糙一些。
  这样的差距真的有点让人丧气,不过学生们都自我安慰着,告诉自己这里反正只是暂时在干旱季节居住一下,以后肯定还要回学校去住,于是他们便更加没有什么心思把树屋搞得更好了。
  据说下一步他们的任务是继续伐木,然后在附近建窑烧炭,运送到盐矿那边去。一部分人也许要到西北方向的那个主要由商贸旅游系的学生组成的殖民点去帮忙,让他们能尽快住进去。而其他人则要在开辟出来的平地足够大之后,在周围的土地上继续修建城北联盟的那种塔楼,然后在周围种番薯,或者是种玉米。
  这样的规划听起来真让人觉得人生一片黯淡无光,虽然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其实本身就是出身农村,但从小到大却从来没有真正种过几天地,顶多就是农忙的时候稍稍帮家里一点儿忙。
  如果他们真的想种地,当初又何必费力读书考到省城来?
  “唐涛!李橘!打牌吗?”隔壁树屋的人突然问道。
  这或许是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之后最大的消遣了,当然也有人沉迷于三国杀和杀人游戏之类更复杂的桌游,甚至还有一些人沉迷于更加复杂的游戏王、跑团之类的桌游,但一方面那些桌游玩起来太费时间,另一方面现在的树屋太小没法容纳那么多人,那些游戏根本就玩不起来。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那些桌游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他们又没有能力复制一套出来。
  唐涛看了看李橘,他躺在地板上根本就没有半点想动的意思。
  “斗地主吗?”于是他问道。
  “随便!”
  “好吧!”唐涛于是说道,同时迅速地站了起来,沿着楼梯爬了下去。
第五百六十六章
村落(二)
  说服万泽愿意接受这样的方案费了很大的力气,而万泽说服国土学校的其他委员则费了更大的力气,但在天灾和人们的怨言当中,这样的举措最终推行了下去。
  联盟也有将近四千人加入了生产队,开始了离开远山的生活。不过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住在远山城里,只是每天要花费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步行到两座木城,然后从那里前往自己工作的塔楼。
  超过八十座塔楼在这样的生存压力下迅速地建设了起来,将近一千五百亩土地在它们的保护下,开垦出田垄,安装上遮阳网,然后播种下了新的种子。
  而在这些塔楼建设的过程中,更多的树木被砍倒,更多的土地被平整了出来。
  一些还活着的玉米苗和番薯苗被移栽到这些新开辟的土地上,远山城中原有的那些好不容易才开辟出来的土地被荒废了八成,那上面原有的支架和遮阳网都被拆下来移到了悬崖下的土地上,只有最靠近水泵的少数土地依然保存了下来。而这些土地的主人们也承受着比别人更多的辛劳,每天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取水上。
  国土学校在殖民点这件事情上却快了城北联盟一步,因为距离的关系,他们从一开始就只能考虑把人整体迁移到丛林里去。
  联盟当然不可能把自己开辟出来的土地移交给他们,这样的要求即便是国土学校里现在最惹人嫌的施远等人也不会提出来。联盟只是把自己之前勘测出来的成果与他们共享,帮助他们选择了几个最合适建设树屋的地点,然后尽自己最大的可能调出了一些熟练的伐木工和木匠,到每个点上去指导他们的工作。
  第一个殖民点半坡放在了三岔口伐木营地附近,这是因为那里已经积攒了很多可以用来搭建树屋的木材,在那个地方踏出这一步也可以得到伐木队最大限度的支持,甚至可以用一带一的方式,替国土学校快速培养出合格的伐木工和木匠。
  事实上,双方的人员在半坡营地仅仅是花费十天时间就建成了足够三百人居住的树屋,而且到最后这个营地都是国土学校八个殖民点中规模最大,树屋功能最齐全的一个。
  随后是龙首营地和其他营地,那些在半坡营地建设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学生们很快就分散到了各个殖民点去,开始带着自己的同学们干了起来。
  进度却并不算理想。
  老实说,联盟经过多次建设工作之后,对于修建树屋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也无私地把这些经验传授给了国土学校的人们,但大多数年轻人对于这样的工作却并不热衷。他们更喜欢扮演设计师、指挥者、技术员这样的角色,干一些动脑而不是动手的工作,而不是听从别人的指挥从事单调、枯燥而又费力,还容易受伤的体力劳动。
  他们的精力很旺盛,但却总是用来争论,用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不满。他们经常会有不同意见,但又缺乏说服同伴的口才和依据,最终往往会导致事情做到一半就不欢而散。
  但更加糟糕的却是那些吃瓜群众,他们厌恶这样的劳动,又懒得动脑筋,懒得动手,甚至懒得表达自己的想法,于是便木然地在旁边看热闹。有人站出来指挥,他们便笨手笨脚地做一点事情,但只要一有机会,他们便又回到自己之前所站的那个角落,看着别人忙碌,或者是干脆自己找点其他乐子。
  反正事情总会有人做的,不然的话,大家住哪里?难道一直住在这些漏风的帐篷里?
  即使是有一些人乐于工作,但也很快就会在其他人的懈怠下变得心理不平衡,慢慢也变得懈怠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1/5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