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白垩纪(校对)第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555

  “刘姐我现在知道你为什么非要辞职了。”梁宇突然开口了。“你的想法我可以理解,但你把什么都揽到自己身上,这种做法我非常不赞同!问题的症结不在你说的这个地方,而在于,她们的心态根本就不适合这个世界的规则。我们团队里有很多人现在都还是这个样子,而这些人,如果没有一件血淋淋的事情让他们清醒过来,总有一天也会爆发出来。不是因为这个事情,也会是别的事情。老实说,现在是因为这样的事情而闹出来,对于团队来说反倒是个好事,因为这件事情的结果是我们可以承受的。能够因为一件我们可以承受的事情给大家一个教训,让大家把思想扭转过来,对于剩下的人都是好事。如果一直这样懵懵懂懂下去,未来某些人在一件大事上出问题,那就不是把他们三家人赶出去,而是整个团队存亡的问题了。牺牲他们三家人当然是很难承受的事情,但如果因为他们的牺牲而让我们剩下的所有人清醒过来,让剩下的十分之九的人能够更好地活下去,那他们的牺牲就是有意义,而且是必要的!”
  钱伟等人被刘雪梅的话哽得气有点不顺,但却不知道该怎么反驳,梁宇的话一下子让他们又找到了理由。
  “对,就是这个道理!”钱伟急忙说道。
  张晓舟皱了皱眉头。
  他没有想到刘雪梅能够说出那样一番话来,由她这个受害者,又是裁决庭的成员把这些话说出来,效果远远比张晓舟自己说出来要有力得多。
  这让他感觉事情正在向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但梁宇抢在他拍板定论之前说出这些话,让情况一下子又变得复杂了。
  他盯着梁宇的脸,突然觉得自己有些搞不清他究竟想干什么了。
第一百零二章
顾虑和理想
  刘雪梅在轻声地哭泣,已经没有办法再继续说下去。
  张晓舟看着自己身边的人,突然有些茫然,又有些无力。
  他从来都不敢奢望有人能够完全理解自己的想法,并且和自己想得完全一样。
  志同道合这种事情,他读书的时候还遇到过,但工作了以后,就再也没有遇到了。
  别说遇到,就是听也没有听说过。
  人越年轻,就越理想化,也更容易被别人的主张所影响,很容易就能因为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而聚合在一起。但人的年纪越大,经历的事情越多,思维也就越发固定。好听一点说叫有自己的想法,难听一点,叫做顽固保守。尤其是在结婚,生子,面对养育子女和赡养老人的双重压力之下,很少有人能够为了理想而努力,而付出。更多的时候,他们必须考虑一家老小的生活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往往是自己能够得到什么,会有什么样的风险。
  但张晓舟还是希望有人能够理解自己,哪怕只是理解一半也好。
  在这个完全陌生并且必定充满困难和危险的道路上行走,如果只靠自己一个人,将会非常艰难,而且也不可能走远。
  可他现在却感觉不到支持。
  并不是说人们不听从他的指令,事实上,有时候他甚至感觉到钱伟等人对于他太过于宽容了。即使是无法理解他的想法,甚至是有着完全相反的看法,他们还是会无条件地支持他。
  但他想要的不是这个。
  他希望他们能够理解他的想法,因为认同他的想法而支持他,而不是因为他们之间的关系,或者是因为盲目的信任。
  但他却没有机会,也没有办法去向他们阐述自己的想法。
  钱伟总是会说:我一定挺你!但其实两人之间的分歧已经越来越多。张晓舟能够清楚地感觉到,钱伟的不满在慢慢地累积着。他正在被梁宇的思维影响,并且越来越认同他的那套想法。
  现在搞民主这套不是自找麻烦吗?民众既麻烦又愚蠢,缺乏远见并且容易被别人影响,他们软弱,爱占小便宜而且经常会动摇,现在搞民主这套完全就是在浪费时间和资源,给自己做事人为的设置障碍,制造麻烦。
  在现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就应该独裁,或者是说,由少部分精英来对大多数人实施集体独裁。
  其他人,只要作为这个集体的一颗螺丝钉存在,老老实实地干活就可以了。
  梁宇的核心理念就是这一点,而且他也正在一步步地推动整个团队往这个方面发展着。
  这样做真的对吗?张晓舟觉得自己难以做出判断,但他好多次想要和钱伟认真谈谈这个问题,钱伟却总是以“你这家伙就是这么理想主义,根本不可能说服你”、“你的想法根本就行不通,但我们是兄弟,不想因为这个和你争论”的态度回避了谈话。
  作为副队长的他,一直都很好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但在他的想法里,很显然有着“等你碰个头破血流你自然就明白了,到时候我们再一起来唱这首only
you”这样的念头。
  其他人大致如此。
  刘玉成是促成这个团队的重要人物,他没有钱伟和梁宇那么激进,但他并不反对集体独裁,只是习惯性地担心人们的不满和反弹,希望能够以更加隐蔽和圆滑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让他看起来像是和张晓舟一伙的,可实际上,张晓舟和他谈过一次之后就发现他也根本就不喜欢全体成员表决这一套。他更像是一个政客,希望能够用一种圆滑的愚民政策来让大家跟着他们几个干,但他们是怎么想的,在他看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不要闹事,不要反对,而且愿意干活。
  梁宇的观点是要通过制度和对于外部环境的恐惧、生存压力来迫使人们努力做事,而刘玉成的观点是要通过哄的方式来让人们愿意干活。
  殊途同归。
  他们不约而同地把自己放在了凌驾于其他人之上的地位。
  张晓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对的,但这样的想法显然是有市场的,他也相信良好的制度能够营造出公平、公正的氛围,更好的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更有效率地分配资源和劳动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的效率。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认同,张晓舟接受梁宇加入管理团队,并且进一步接受了他所制定的那些制度。
  它们看上去的确很美。
  但张晓舟却总有一种顾虑,人们真的会甘心情愿地接受他们的统治吗?他们真的会心甘情愿地自觉遵守这些严苛的规定,忍受即将到来的繁重劳动,并且持之以恒吗?
  不管是以制度来压迫,或者是通过感情来哄骗,当你把自己凌驾在其他人之上,把他们视作机器上的零件,他们又会怎么来回报你呢?
  张晓舟其实很清楚,安澜大厦这个团队并没有真正的核心圈子,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形成一个相同的理念和愿景。刘玉成提议组成这个团队的初衷,只不过是大家一起搭伙,在张晓舟这个看起来很厉害的人的带领下,过上稍稍安稳一点的日子。
  人们加入这里是因为这里看上去可以提供安全和活下去的希望,而不是对这里的认同。团队现在看似稳定,其实是建立在他们还没有犯过很大的错误,没有遇到过真正的危险,而且一直都在不断地取得成功,不断地解决那些看似复杂的难题这个前提下。
  如果他们开始犯错误了呢?谁能保证自己永远都是正确的,永远都不会犯错?
  如果他们的某个重要决策被证明的错误的?如果团队必须面临艰难的时刻,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甚至是付出巨大的牺牲呢?如果他们无法再继续给予人们舒适安全的生活,甚至暂时看不到未来,人们还会相信他们,继续支持他们的统治吗?
  如果人们面临更好的选择,更有前途的团队,被他们视为螺丝钉和零件的人们,还会支持他们,和他们一起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努力吗?
  如果沐东村或者是康华医院这时候组织一支队伍过来抢夺他们的粮食,甚至是强行吞并他们,有多少人会和他们站在一起反抗?
  反正都是过日子而已,被合并到更大的地方生活质量也许会下降,但安全应该会更有保障。反正都是被统治,按照指令干活,在什么地方不是一样?
  张晓舟毫不怀疑,这些当初想要加入大团队而不得的人们,会欣然看到这样的结果。
  没有认同感的团队不会有凝聚力,也不可能成功。
  张晓舟始终坚信这一点。
  这不是民主或者是独裁的问题,民主国家有强大的,但烂起来简直没有下限,而独裁的国家也同样如此。在张晓舟看来,当前最重要的并不是如何去让人们服从,而是如何让人们真正把这里当作是值得自己去付出努力,贡献出知识和经验,甚至为之牺牲的地方。而不仅仅是一个能够给自己庇护和安全的容身之所。
  前者能够让人们乐意付出,能够忍受痛苦,主动克服困难。而后者,只会让他们继续被动地等待别人的指挥,等待别人来解决问题,为了自己的付出和回报而斤斤计较,总是觉得不公。
  世界上不可能有完美的制度,眼前的制度看起来的确已经很好了,但只要人们还是把自己和管理者分置于天枰的两端,他们就一定会想方设法找出制度的漏洞,并且谨慎地试探出管理者能够容忍的底线。
  张晓舟渴望听到的是管理团队对人们说出:让我们一起去做什么。而不是:你们必须得怎么怎么样去做。他希望看到人们说:我们还可以这样做,这样做更好,或者那样做也可以。而不是一次次地来问:你说我们应该怎么办?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
  凭借他一个人的努力不可能实现这个目标,凭借管理团队这么几个人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但他却找不到愿意认真听他的想法,并且愿意和他一起向着这个方向努力的人。
  这让他感到孤独,并且总有着强烈的无力感。
  “我们可以尽量多给他们一些粮食,甚至是给他们一些种子。”梁宇在继续说着。“他们三家人可以组成一个团队在周围寻找一幢建筑物依靠自己生存下来,不一定就会走上绝路。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他们必须离开!姑息他们,就是在鼓励人们继续挑战我们的底线!不借这次的机会让人们感到疼痛,他们就不会彻底清醒过来!未来我们就一定会面对更多这样的问题!”
  他的话让钱伟彻底兴奋了起来:“就是这个道理!刘姐,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你是一番好心,这我们都可以理解,但他们会理解吗?如果只是轻轻松松地把他们关上几天,对于他们来说根本就不疼不痒,他们根本就不会吸取教训,只会认为我们软弱可欺!”
  这让的态度让张晓舟简直没有办法忍受,但他刚刚想要说话,加入管理团队之后就很少发表任何任何意见的王牧林突然开口了。
  “我个人不是太赞同钱副队长和梁部长之前的说法。”他之前一直在翻看裁决庭的那份文件,这时候终于放了下来。
第一百零三章
缓冲
  王牧林说这些的话的时候,脸对着钱伟和梁宇的方向,但他的注意力其实一直放在张晓舟身上。
  张晓舟脸上的表情被他看得清清楚楚,这于是坚定了他的想法。
  “你们的看法有些偏颇了。”他于是说道。
  张晓舟的倾向其实很明显了,王牧林相信曾经作为企业中层干部的梁宇完全应该看得出来。人力资源干的一向就是帮老板补台的事情,但他非但没有帮忙补台,反而抢在张晓舟前面把刘雪梅好不容易扭转过来的氛围又拉了回来,他到底想干什么?
  逼宫吗?
  王牧林有些无法理解。
  虽然属于最晚加入安澜大厦的人之一,但他并没有花费多少时间就弄清楚了安澜大厦这个团队构成的根基。
  这一百多人之所以组成了现在这个集体,不是因为刘玉成善于交际,不是因为梁宇长于制度,更不是因为钱伟、老常或者是别的什么人。
  而是因为张晓舟这个人。
  一开始人们愿意在刘玉成的提议下组成这个团队,是因为张晓舟带领大家从那个几乎已经必死的困局中走了出来,杀死了那些盘踞在周围的速龙;是因为他通过外科手术救活了王蓁蓁和老常,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吴工他们加入是因为张晓舟带领大家从食品批发市场抢回了粮食;而自己这群人则是因为被张晓舟从必死的困局中救了出来。
  虽然那时候撬开变形的卷帘门救出他们的人里面还有钱伟,但他们十四个人里,没有一个人会把钱伟看作是救命恩人。理由很简单,如果没有张晓舟的组织、计划和鼓动,车队根本就不会有机会进入那个地方。
  这个团队几乎所有人加入的理由都和张晓舟有关,这也是虽然他其实并不擅长管理,人们却依然愿意听他指挥的原因。因为他过去的成功,人们愿意相信他能够继续这样成功下去。
  这就是安澜团队存在的根基。
  所以王牧林想不明白,梁宇的做法有什么意义?
  如果他对于张晓舟的政策或者是思路有意见,大可以在更加适合的时机单独找张晓舟说出自己的道理,设法说服他,绝不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故意跳出来改变风向,逼他服输。
  既然张晓舟是维系这个团队的核心,而且管理团队的所有人都是由他挑选并且组建起来的,那他们所有管理团队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就是维系好他这个核心的权威,查缺补漏,帮助他把事情做好,而不是唱反调放大问题,故意激化矛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5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