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佐之梦(校对)第2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0/264

  这样一个毫无忠诚的人,面对如今的形势,自然不会介意再改换一次门庭。他很快接受了秀吉的拉拢。向义周掀起了反旗。受他的影响,接下来的几天之中,仿佛是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似的,整个南山城的中小豪族纷纷背离足利义周,投入到了秀吉的麾下,在淀川阵地的军势中,也开始出现成规模的逃兵。
  到了这一步,无论是足利义周还是明智光秀,都知道人心已失,山城国估计是难以保住了。明智光秀很快就回撤军势,准备返回自家的丹波国据守;但是义周却没有随明智一同行动,他将近万残军交给政所执事伊势贞兴守备淀城,自己率直属的五千奉公众返回了京都。
  “义周已经放弃,准备和他的幕府一起覆灭,或许还准备拉上京都作为陪葬品。”我很快就做出了判断。
  虽然一直居于州本城,没有直接参与战事,但我却一直关注着形势的发展,这些战场上的情报,也源源不断的由津屋和伊贺众传递过来。秀吉的动作迅速和策略得当,足利义周的节节败退,明智光秀的回天乏术,都全部落入我的眼中,让我了然于心。发展到现在的态势,足利义周显然已经到了穷途末路,而明智光秀同样也没了多长时间。
  而随着形势的明朗,信景和景政这两天也来到了州本城。听到我的判断,信景立刻担心起了菜菜:“母亲大人在京都,不会有什么事情吧?”
  “明智光秀的性格,我还是有些了解的,大概不会为难菜菜;可是,义周决定破罐子破摔,京都马上就要陷入战乱,谁都不知道他会做出什么事情……”我思索着说道,心里也忍不住有些担忧。
  “那么,父亲大人,让我率本家精锐前往京都,营救母亲大人如何?”信景看了下首的竹中重治一眼,立刻向我要求道。
  “这也不是不可以,小股的精锐,比大军行动要方便得多。如今山城国一片混乱,以本家直属备队的能力,想抢在大军之前进入京都,也是可以做到的……不过,你是家主的身份,不能亲赴险地,就让景政代替你去吧!”
  “我愿意为父亲和兄长尽力。”他身边的景政很快表态。
  “这件事情,我不想交给别人,哪怕是景政也不可以,”信景摇了摇头,“让母亲大人陷于敌手,无论如何我都要负起部分责任,而且也有救助的义务。所以请务必让我亲自去做!”
  “也请让我一同前往。石谷母亲的事情,我和兄长一样也有责任和义务。”景政跟着要求道。
  “大殿,难得家主有此担当,就让他去吧!”竹中重治也替信景说话了,并且提出了具体的方案,“不妨让家主带上和泉的三重备前往……三重备是久战精锐,光次和一辉两人搭档,可谓是能攻能守,进入京都后依托着相国寺,就算是几倍数目的乱兵也能抵挡住。而且,他俩是三重殿的近侍出身,绝对会尽到最大的努力。”
  “好吧!”我点了点头。竹中重治说得不错,难得他有担当,也有现成的合适方案,让他锻炼一下也好。反正,他现在不过是顶着家督的名义,不一定非要拘于本家中枢:“那么,你俩尽快动身,有事多和宫田、城户两位商量!”
  “是。”两人一同领命道,转身离开了正厅。
  看着两人远去,我回头问竹中重治:“重治,刚才我似乎看见你向信景打了个眼色,然后信景就主动请命了。是吧?你和信景,倒是挺有默契。”
  “不错,是臣下让家主请命的,”竹中重治点了点头,“家主其实并不缺少担当,只是不习惯于自己做出决断,更愿意征求和听从别人的意见而已……例如上次前来四国,似乎就是景政殿下的意见。”
  “我知道景政的考虑,他是想加强和信景之间的关系。毕竟,和回到三重城比起来,暂时放弃自己的领地,护送信景远赴四国,那份情份将非常巨大啊!”我了然的笑了笑,“起初我确实很有些介意,不过想通之后,也就能够理解了,甚至还让我放下了心结。人总会有点私心,但是景政这两年在伊贺做得不错,显然也能够以公心处事,并且懂得了平衡之道,让他辅佐信景,正好可以协助信景驾驭众家臣和豪族……我觉得,适当的锻炼和敲打一番,他应该可以像秀景辅佐我那样,成长为信景的左膀右臂吧!”
  “也许有些唐突,”竹种重治摇了摇头说,“但是和秀景殿下相比,景政殿下还是很差了一些。”
  “现在看来,那当然是没办法比。但是,人总是会成长的啊!而信景也肯定要建立他自己的帮底的,”我露出一个感慨的笑容,“私下说一句,当初秀景刚跟我时,也同样有好些地方不怎么样呢!”
※※※
  我派出信景和景政的前一天,秀吉也得到了足利-明智联军有变的情报,很快就渡过了淀川展开追击。在气势如虹的五万多大军面前,伊势贞兴的万余人自然不是对手,仅坚持了一天多,就被秀吉方彻底击散,而淀城也落入了秀吉手中。至此,京都的南部门户已经向秀吉完全敞开。
  在这个时候,秀吉忽然停下了脚步。他把本阵前移到伏见指月山,然后在山麓召开军议,正式确定联军进攻京都的指挥序列。
  由于首先攻击足利义周的资历,以及成功调略南山城国、率军攻下淀城的大功,秀吉不出意外的担任了总大将之职。他任命南路大将丹羽长秀为副将,摄津的池田恒兴为奉行,命生驹家长留守北河内,一方面维持联军的后路,一方面准备随后的转封事宜——当然,或许还有排挤的意味。东路的筒井顺庆,则被他任命为先阵,率先向京都发动进攻。
  让外样作为先阵,是这个时代的通常做法。然而,如今足利义周失势,担任先阵就意味着很可能会首先进入京都,从而获得极大的荣誉和名望。筒井顺庆对此极为满意,很快就率军渡过鸭川,到达京都外围的十条。只不过,他似乎忘了,足利义周还有五千直属奉公众,不仅较为精锐,也对幕府十分忠诚。这些军势在九条的东寺和东福寺布下阵势,几乎让筒井顺庆吃了一场大败。好在关键的时候,足利方忽然出现混乱的苗头,主动放弃了九条的阵地,这才保住了筒井顺庆的颜面。
  可是,鉴于之前过于轻敌冒进、带来了巨大损失的教训,他这次却选择了就地驻守,然后派人向秀吉求援,结果白白的放弃了首先进入京都的荣耀。
  实际上,这时足利方已经得到消息,知道三重备由鸭川东岸的东山地区潜入,在五条桥方向突破防守,进入了京都的核心地带。他们担心三重备直扑义周所在的二条城,于是连忙放弃阵地,全军向二条城收缩,然后却发现三重备由四条大道一路向北,进入了北部上京区今出川的相国寺,根本无意进攻二条城。
  反应过来的义周和奉公众立刻大怒,将被迫放弃九条阵地、以致功亏一篑的郁闷全部发泄到三重备身上。他们全军开赴相国寺,对三重备展开激烈的报复性进攻,至于南面的筒井家如何,秀吉大军又如何,已经完全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
  由此也可以见到,此时义周差不多是失去了理智,也对战局完全失去了把握。然而,在义周而言,他能有什么办法呢?从他离开前线回到京都的那一刻,他就已经知道时日无多了,等到秀吉的大军过来,他根本无法抵抗,等待他的只会是灭亡的结局。甚至还不是作为幕府大将军而切腹,只是作为弑主的逆臣被处决。他现在的反抗,完全没有战略方面的考虑,只不过是蛮目的为了反抗而反抗,以维持最后的一丝尊严。
  即便是这点追求,却也不那么容易达到。面对依托相国寺的三重备,奉公众连续发动了好几轮进攻,却根本无法突破城户一辉组织的防线。眼看天色已晚,己方不断有人倒下,他们那股病态的高昂士气渐渐低落下去,终于被宫田光次趁夜组织的一次突袭彻底打退。
  到了这时候,奉公众的军心已经完全散了。他们既无法再组织起来,也无意回到二条城固守,而是变成了多支分散的乱兵,大肆在京都肆虐着,烧杀抢掠,无所不为,将大半个京都变成了人间地狱。都中遍布的熊熊烈火,即使在外围鸭川南岸的伏见指月山上也能看得分明。秀吉发现了这副乱象,当即率部分精锐连夜北进,以挽救濒临灭亡的京都。
  即使这样,京都也受到了极大的毁坏,大半个上京区几乎变成废墟,房屋和町众的损失,甚至超过了天文二十年(1551年)相国寺最后一次被烧毁时的那场动乱,仅次于当年应仁之乱的时候。不过,因为三重备的防御,这次相国寺却是幸存了下来,没有像前两次那样被烧成白地。
  十一月末,我应秀吉之邀进京,然后亲眼看见了这副惨状。而在相国寺的外围,聚集了大量流离失所的町众,他们不仅无处安身,而且还要面对寒冷的天气和缺衣少食的困境,正可谓是饥寒交迫。
  “三重殿夫人已经接纳了许多町众在相国寺内寄身,而且还在寺外施粥施衣。但是每天依然有不少人冻饿而死……”西笑承兑的师兄、相国寺林光院院主里居正秀双手合十,低声和我说道。
  我顿时陷入了沉默。这场大乱,我或许脱不了干系。如果我没有派三重备进入相国寺据守、并且击败奉公众的话,他们也许不会变成肆虐的乱兵,也不会给上京区带来如此大的灾难。
  然而,就算我没有击败他们,还有秀吉的大军啊!除非秀吉一战将之剿灭,否则乱兵还是会肆虐的,不在相国寺附近的上京区,也可能在二条城附近的中京区,或者是两方预定接战的城南下京区……涉及京都的战乱,向来都是这样的结果,之前的应仁之乱时是这样,天文法华之乱时是这样,细川和三好两家相争时也是这样。
  可以说,从义周决定破罐子破摔、甚至在他反叛信长时,这个结果就已经注定了的。
  想通了这件事,我的心情总算轻松了一点,然后吩咐里居正秀道:“请务必尽最大的力量挽救他们。物资和钱财方面若有不足,尽管找我的奉行山内一丰予以解决。”
  “阿弥陀佛,金吾殿下真可谓是菩萨心肠啊!”里居正秀恭维我说。
  “大师此言实不敢当!”我连忙逊谢道,“虽然是为了平叛的大义,但将普通町众卷入战火,总是我等武家之人的责任。能够为他们尽一份心力,也算是稍稍弥补了我等的过错。”
  里居正秀还想说什么,我却已经丢开了他,转而向出迎的信景问道:“你母亲还好吧?可曾受到什么伤害?”
  “那倒是没有,”信景紧皱着眉头回答,“只是,因为先前乱兵肆虐,给上京区造成了这么大的损失,母亲大人感到非常的内疚,总觉得是因为要营救她的原因才弄成这样的……她目前的精神很不好,人非常憔悴,却依然坚持着亲自操劳救助町众之事,我怎么劝都劝不住她。”
  “她这样可不行啊!”我也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还有一件事要禀报父亲大人,”另一边的景政继续说道,“足利义周失踪了。”
  “怎么,这六七天都没有找到他?”我感到十分奇怪。
  “是,”景政点了点头,“羽良殿下几乎将整个京都全翻了一遍,结果还是没有找到义周……或许,是逃往明智光秀的丹波国了吧!”
  “不会的,”我摇了摇头,“他之前既然选择留在京都,那么现在也绝对不会离开的。”
  “可是,他会躲在哪儿呢?”景政陷入了思索,“如果能把他捉住,将是本家的一大功劳啊!”
  “你刚才说,几乎将整个京都全翻了一遍……也就是说,还有地方没找过啰?”我想了想,向景政问道。
  “当然了,像天皇的禁里和各亲王的宫家,自然是不可能搜查的。可是,如今朝廷正忙于弥补之前的过错,连关白九条兼孝也被流放,总不至于还会袒护足利义周吧?”
  “本家的相国寺,已经搜查过了吗?”我问他说。
  “那当然是没有,”回答我的是信景,“可是,我们绝对没有收留义周的。”
  “你不收留,他就不能主动留么?”我微微露出一丝笑容,“我知道义周在哪里了……或许,他是在等我和他见最后一面吧!”
第二百五十八章
势如朝露(下)
  年初由我重建的相国寺,实际上只是这座寺院的主体部分。在主体之外,还有三座山外塔头,分别是北山的鹿苑寺(金阁寺)、东山的慈照寺(银阁寺)和万年山的真如寺。其中的鹿苑寺由足利义满开基,原本是一片规模不下于御所的山庄,又称北山庄、北山殿或北山第,是义满本人的施政中枢。在义满死后,这座山庄先后成为其子足利义嗣(鞍谷公方之祖)、其妻北山院日野康子的御所,他本人的舍利殿(金阁)则根据遗言辟为禅寺,又根据义满的法号鹿苑院取为现名。
  时至今日,当年的北山庄早已消亡,除作为义满舍利殿的金阁寺以外,其余的寝殿等全部被拆散,然后寄赠给了南禅寺及建仁寺。但鹿苑寺却一直存在着,并且是作为整个禅宗临济宗事实上的最高机关,可以统领五山之下的所有寺院。而当年义周还叫周嵩时,就是担任着鹿苑寺院主,并兼任管理临济宗诸寺的鹿苑僧録之职。
  按照原本的轨迹,义周在义辉将军去世那天,就应该被松永久秀指使着家臣平田和泉守诱出,然后被小姓杀害于前往二条御所的路上。可是,因为我的介入,义周被石谷赖辰救了下来,然后在鹿苑寺北区的不动山中躲藏了一天一夜,至次日凌晨一同前往三重城。
  这一段渊源,目前在京都只有我和义周清楚。所以,听说义周至今不见踪影,而我的相国寺本处及山外塔头都没有受到搜查,我立刻就想到,义周很可能又藏在当年避难的地方,一来是为了暂时保护自身的安全,二来是希望我能够找过去,向我交待一些身后之事。
  想到这一点,我草草的见过了菜菜,然后就带着信景、景政及百余名近侍直奔鹿苑寺而去。
  到达鹿苑寺外,我留下大部分近侍,然后撤出寺中驻扎的百余小军,只带着信景、景政、前田利长、前野景定等二十余亲信进入寺内,登上了北面的不动山。不动山虽说名字叫山,其实不过是方圆三四百米的小丘陵,上面原本建有大片的阁殿,在阁殿被拆掉寄赠出去后,就植上了树木,至今已有百多年,生长得郁郁葱葱。我按照石谷赖辰以前说明的方位,果然在掩映着的茂密枝叶之内,找到了一间不起眼的木房子。这座木房子由寺中的伐木杂役所建,如今早已荒废多时,显出了一些腐朽的迹象,但是我知道,足利义周很可能就躲在房子之中。
  “义周殿下可在?我是吉良宣景,还请出门一叙!”我在房子外面通报道。
  可是,一连叫了三遍,房门却没有任何动静。
  “主公,干脆破门进去吧!”前野景定提议说。
  “那就太不尊重了,”我摇了摇头,“即使到了如今这一步,义周殿下也应该有他的尊严。”
  话音刚落,房门果然自己打开了,走出来的却不是义周,而是一位略显狼狈的中年美妇。
  “真的是吉良金吾殿下吗?”她询问道,用目光在我们一行人身上过了一遍,然后向我点了点头,“果然是金吾殿下,我家殿下已经等了好几天……不过,实在不好意思,他现在没办法亲自出迎。”
  “是受伤了吗?”我一边问道,一边走上前去。身侧的前田利长跟上来,试图掩护住我,我却挥手斥退了他,直接走到了门前,然后就闻到了一股浓烈的酒气。
  “当晚过来的时候,他就带了不少酒,这几天一直借酒度日,醉了就睡上一整天……”义周夫人高屋殿轻声解释说。
  “去找一顶小驮来,”我转身吩咐前野景定,接着向高屋殿点了点头,“先去下面寺中住着如何?”
  “一切听凭金吾殿下安排。”高屋殿低头回答。
  “那么就这样。请两位暂时住在山下的不动堂中。”我作出了决定,吩咐前野景定领人用小驮抬着足利义周下山,并且轻声吩咐前田利长,“你去求见羽良殿下,就说已经找到义周了,我会负责处理他的事情。另外,感谢他这几天没有来相国寺搜查,并且放弃了捕获义周的大功。这番照顾的情谊,我心里会记得的。”
  “是。”前田利长露出恍然的表情,随即领命而去。
  我也下了不动山,住进寺内的本堂方丈之中。大半日之后的傍晚,负责警备不动堂的前野景定过来汇报:“足利殿下醒了过来,说想和主公见面。”
  “那么就过去吧!”我点头道,和前野景定一同来到了根本堂。足利义周就坐在正堂内,看见我过来,却没有任何迎接的动作,显得非常的疏懒。我也不以为意,直接在义周的对面坐下,并且吩咐不动堂的和尚取来铜暖炉和火取香炉。和尚将暖炉和香炉点燃,知趣的退了下去,正堂内很快弥漫着带着暖意的檀香味。
  足利义周微微抽了抽鼻子。
  “怎么样,还不坏吧?”我问道。
  “倒是令人怀念……这个地方,这种香味。”义周说道,声音十分低沉。
  我知道,他是想到了当年在这鹿苑寺担任院主的日子。
  “要酒吗?你在木屋的酒还有一点,现在要不要拿来?”我又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0/2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