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佐之梦(校对)第2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5/264

  “唔,”我故意皱起了眉头,“这恐怕是不可能的。”
  “怎么不可能?”景重惊讶的问道。然后,他忽然想起了什么,连忙点了点头:“对了,我不可能和您一样厉害。能够和您一样厉害的,只有信景兄长……哎,算啦!那我就比您差一点点好了!”
  他认真的点了点头,脸上的表情非常严肃,似乎是在向神佛明誓一样。
  “这恐怕也不可能。”我依然泼他的冷水道。
  “啊?父亲大人,这也不允许吗?”景重为难的看着我,表情非常失望。
  “不是不允许,而是没有条件啊!”我终于忍不住大笑起来,“要想像我这样,必须打上一二十年的仗才行。可是,天下很快就要平定了,哪来那么多仗让你打呢?”
  “原来是这么回事……那就没办法了!”景重叹了口气,“真是,枉我还那么认真的练习骑马和剑术,想赶上父亲大人来着。”
  “这不是很好吗?”我微微一笑,“不用打仗,大家就能过上平安的日子,而你也可以快快乐乐的和母亲一起生活,不用像你的几位兄长那样到处征战啊!”
  “不好,而且很不公平,”景重认真的摇了摇头,“为什么我不能像周景兄长那样,早几年就出生呢?看他现在,都被大家说成是平定北九州、在家中仅次于您和秀景叔父的名将了!”
  说完这句话,他开始闷闷不了起来,连我几次叫他都没有回应。
  “好了,景六郎,”我叫着他的小名道,“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整个家中只有你信景兄长和秀景叔父知道哦!连周景都不知道的。”
  “是吗!”这下景政终于感兴趣了,连忙驭着战马靠了过来,“是什么秘密?”
  “想听吗?”我故意问道。
  “想听!”景政连连点头。
  “那么就换过来吧!”我拍了拍马鞍的前部,“我悄悄的和你说。”
  “那多难堪啊!”景政俯身抱紧自己的马鞍,生怕我像以前那样将他拎过去,“我已经元服了!是堂堂正正的半国守护武将了!”
  “可是,这样一个秘密,是不方便公开说的,”我往身后瞟了瞟,前田利长、藤堂高虎、长宗我部赖亲等人立刻配合我的话语,笑着和我父子俩拉开了距离,“所以呢,要听的话,就只能换过来,让我在你的耳朵边说。”
  “……那好吧。”景重犹豫了一会,终于决定舍弃守护武将的尊严,以换取这个连周景都不知道的绝大秘密。他放开抱着马鞍的双手,任由我把他拎到了身前。
  “现在可以说了吧!”他迫不及待的说。
  “恩,可以说了”我点了点头,凑到他的耳边小声说道,“其实除了信景、周景、义景和景政以外,你还有一位亲兄长……”
  “啊!”景重果然忍不住惊叫了起来。
  “怎么样,这是个大秘密吧?”我笑着说道。
  “真的是大秘密!”他回头望了望我,乌黑的眼睛瞪得大大的。
  “所以,你要替我保密啊!特别是不要让你母亲知道。”我故意用严肃而神秘的语气说。
  “恩,”景重连连点头,忍不住也压低了声音,“我明白……要是母亲大人知道,肯定又要和您赌气了。”
  “真聪明!”我半真半假的赞道。
  其实,这件事情,小夏肯定听到过一点风声。当初我接到细川真之的来信时,是住在淡路的养宜馆,而小夏后来在养宜馆很住过一段时间,说不定能够从馆中的侍女仆人口中听到什么;或者退一步说,她现在就算真的不知道,过一阵恐怕还是会明白过来的。不过,经历了那么多事情,她现在倒不至于因为这件事情和我生气。
  “您放心,我绝对不会说的,”景重笑着说,却转而问我道,“不过,为什么要和我说这件事情呢?”
  “因为这次出阵,也有他的份啊!”我微微一笑,“之前我已经给胜瑞殿下去信,让他将孩子带到宇多津港,我将在那儿替他元服,然后由他和你一起担任胜瑞殿下的副将……所以,像刚才那样垂头丧气、闷闷不乐是不行的,一定要打起精神来,不然就会输给你那位大不了几个月的兄长啊!”
  “明白了!”景重认真的点了点头,“我一定振作精神,不会让父亲大人失望的!”
  “唔,这样才对!”我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
  自本家入主四国岛以来,整个岛上都繁荣了很多,前几年的时候,我颁下“四国普请令”,让诸国在国中修建官道,将四国紧紧联接了起来。整条官道的主干部分,因为大致是沿着佛家“四国遍路”巡礼(日本佛家第一巡礼)的路线,在民间被称为“遍路道”或者“吉良道”,从发心道场阿波国到修行道场土佐国,然后再到菩提道场伊予国,最终到达涅槃道场讃岐国,也就是日本佛家第一人、真言宗开基之祖弘法大师空海出生之地。
  我想,有了这条“遍路道”,至少那些巡礼的僧人和信众是轻松多了。不知道那些巡礼的僧人信众们,会不会因为失去了原本的修行价值而介意呢?反正,四国之间的繁荣离不开这条官道,我在领内的军事调动也变得极为快捷。
  沿官道越过四国中央山脉,八千土佐军势很快到达宇多津港,和其余三国的军势汇合。在海港南面的宇多津城中,我按照约定为细川六郎元服,取名细川六郎景之。原本我曾经打算按照家中的习惯,为他冠上预定的“景五郎”通名,不过考虑到细川真之的感受,我放弃了这个打算,依然让他保持着阿波细川家历代相传的“六郎”通名。至于赐予他“景”字,倒没什么问题,反正按照我的赐名习惯,像细川家、大内家这样的非亲缘家族,和极为亲近的仁木、上川两连枝家及嫡女女婿蜂须贺景胜一样,都是赐予下字“景”为上字(当然意义有些不同,前者是作为我名字的下字,后者是作为吉良家的新通字),反倒是像井伊宣直、石谷宣政、蒲生宣秀这样的养子、外甥或庶女女婿赐予上字“宣”,以示和本家的亲缘。所以,在知情人看来,细川景之是和仁木、上川一样的连枝家;而在我正式宣布细川家的家格前,大部分人都只会以为他是像其余有力家臣一样,拜领我的下字而已。
  趁着这个机会,我将讃岐国封给了细川真之,以奖励他这些年来的忠诚奉公。这样一来,细川家的领地就超过了三十万石,也正好和我预定给连枝家的领地规模相符。
  作为东土佐守护和土佐国军势的大将,景重也自然参加了仪式,而且理所当然的坐在了最前一排。当我拿起乌帽,替细川景之戴到头上,并且出示写有“景之”两汉字的判纸时,他神秘的偷笑着,不住的向我挤眉弄眼,让我差点也忍俊不禁,只好更加严肃的板起面容,完成了整个加冠和命名仪式。
  因为知道细川景之的真实血缘,景重和他特别的亲近,而景之也很快和这个“在仪式上向他挤眉弄眼”的孩子混得烂熟。毕竟,整个出征军势中,只有他们两个孩子,而且都居于高位,也同样要进行初阵。
  做完这件事,我也差不多要返回土佐了。临行之前,我把细川真之请来,拜托他好好照顾两个孩子,并且找个合适的机会让两人亲自上阵体验一下,以完成各自的初阵。
  “这是臣下的分内之事,”细川真之承诺道。因为接受了我的赐封,他正式成为本家的国持重臣,也就改变了作为与力和附庸时的称呼:“不过,如果战事激烈,为了他俩的安全,只好就放弃让他们进行初阵的计划了。”
  “你决定就行。不过依我来看,你们经历的战事不会很多,也不会很剧烈,”我随意的说道,无论是语气还是心情都非常的轻松,“毕竟,无论是吉川家还是宇喜多家都知道,他们不过是我和筑前守在台前的代理而已,真正的战事走向,要由我和筑前守来决定。如果我先压服了毛利家,吉川元春自然不得不先行退回,等待筑前守出阵;而如果筑前守出阵了,他们就会顺势归至麾下,美作国的争端,也将由幕后的吉良、羽良两方进行博弈来决定,或者就干脆各归其主,展开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决战……宇喜多家的立场,也和吉川家差不多,而你们更是站在宇喜多家身后,自然不会遇到什么大的战事。”
  “殿下这么说,自然是没什么问题。”细川真之点头道。他跟随我近十年,从来都没见过错判过形势,对于我的判断,他简直是达到了盲从的程度,比对他自己的判断还要信任得多。
  “那么,就祝你……一路顺风吧!”我笑着对他说。
  既然不会发生什么战事,那么就没必要“武运长久”,只需要“一路顺风”就可以了!
  我心里这样想到。
  差不多在我前来宇多津港的时候,长门国的岛津义弘、山内康丰接到了我的命令书。他们很快就集结好军势,奉命向周防国发动了攻势。毛利家守备周防国的吉川经家自然不甘示弱,立刻以山口高岭城为据点展开了反击。双方在边境大打出手,吉川经家不敌岛津义弘,战线渐渐向周防国内部移去,而在两方的背后,是急速赶来的中九州三国军势和毛利家援军。
  可是,小早川隆景却没有像我预料的那样保持观望,而是率领備后、備中两国国众,跟着毛利辉元一同出阵了。另外,他还送来了一封措辞极为强烈的抗议信件,向我表示毛利家以及他个人的强烈不满:
  “在下说服家主作出让步,并且努力维持和吉良家之间的盟约,是因为信任太常公的品格。可是,太常公的部众却屡次挑衅,如今更是以这等牵强无赖的借口侵凌本家,即便能够统一天下,又何以令诸藩心悦诚服,并且垂范后世呢?希望太常公能够及时止步,结束对本家的进一步侵凌,否则的话,本家只好统一立场,以百万一心的无上决心和意志对抗太常公,并且向筑前守殿下寻求公道……将来的形势如何,就在太常公如今的一念之间。还请太常公务必三思,慎重考虑一下本家及在下的立场为要。”
  放下书信,我忍不住皱起了眉头。或许,这一次真的有些过分了。毛利家和本家之间,毕竟有一份和睦的盟约,而且一直非常克制,没有丝毫违背之处,就算是吉川元春支援秀吉,那也是在盟约的框架内,因为羽良家和本家还是同盟……而如今秀吉即将结束东线战事,两家决战的时刻很可能马上到来,如果他们真的彻底投靠羽良家,死命的牵制本家军力,势必会打乱我的计划,给局势带来极大的变数。特别是和秀吉联姻的德川家康,说不定也会跟随羽良家,那样我的局面就十分的为难了。
  小早川隆景在信中的言语,并不是虚言威胁,以我对他的了解,这一点可以确信。他虽然十分顾全大局,却也不乏强硬的立场和决心,当初逼反備中三村家,集十万军势平定兵乱,就是由他一力推行的动作。而在原本的历史上,秀吉曾经试图将秀秋塞给毛利家作为养子,取代当时的养嗣子毛利秀元,结果小早川隆景主动隐退,将自家的家业让给毫无血缘关系的秀秋,从而保证了宗家的血脉……由此可见,他为了毛利宗家,什么都干得出来,包括损伤自己的名誉和信望,包括舍弃自己的权力和家业。在这种决断面前,一个身为人质的小早川景元又算得了什么呢?
  我不能出尔反尔的放弃周防国攻略,那将会严重影响我的信望和即将决战的锐气;但我也不能真的和整个毛利家死磕到底,毕竟短时间内覆灭毛利家很不现实,而如果我在山阳被他们缠住,不得不分散相当一部分的力量,则势必会让我失去对形势的把握,以及和羽良家决战的主动权。
  看来,本家必须改变一下做法才行……
第二百九十七章
云随风动(下)
  小早川隆景这样抗议,显然是摸清了我的行事套路,认为我向来求稳,而且重视名声,会懂得取舍和权衡,那么本家就彻底颠覆以往我主政时的风格,纯以至刚的手法压服他们让步。
  在原本的历史上,秀吉只有两万军势和宇喜多家的一万援军,就能逼得毛利家让出五国,而且令清水宗治切腹以谢,难道这四国、九州、備前的十四万军势和两万余水军做不到那种程度?他们这四面进逼的态势,可比秀吉水淹高松城更加有利的,完全有可能迅速攻下外围的周防和石见两国,直取毛利家的吉田郡山城,然后分兵瓦解其防御和统治体系。
  这时候,信景的名义就很有用了。他在九州检地,毫不妥协的逼反了好几家大豪族,并彻底的消灭了他们。这样的行事风格,总会让毛利家忌惮几分吧?
  我叫来前田利长、本多正纯、佐竹景直(幸若丸,佐竹义秀的嫡子、佐竹宣秀的弟弟,历史上的元亲女婿佐竹亲直),让他们分别前往长门国、宇多津港和淡路国义景处,传达我的新命令:
  “北九州军势全力攻入石见国,中九州军势和长门众全力进攻周防国,两方要拿出最大的力量,不惜代价的迅速击破当面之敌,然后在毛利宗家的安芸国本处领地内汇合!宇多津港的南九州军势结束观望,攻入穗井田元清和清水宗治的備中国,并转告美作的细川殿下加强进攻,尽快将吉川家赶出国内!水军方面,义景和岩松大人前往安芸国,攻击毛利宗家的广岛(秀吉时代百万石毛利家的居城),牵制毛利家的主力;并传令二见光成攻击石见银山等沿海要处,逼迫吉川元春分兵……另外,犬千代把我的赤节金钺马印带去给家主,让他带着马印亲自下到阵前,将小早川景元送还给小早川家;之后的所有战事,也都由他和上総介(竹中)、上野介(蜂须贺)两位临阵决断!”
  “是!”众人分别领命而去。
  这样应该差不多了……我满意的走出了书房。
  与此同时,东海方面的景政也派人送来信件,向我汇报武田征伐联军的进展。
  “武田胜赖已经和家督武田信胜逃出了新府城,目前不知所踪,联军正在新府城周边大肆搜查;森长可率领着配下军势,和德川家的三河国援军一起进入北信浓,包围住了北信浓的真田家;因为大势已定,羽良景秀率本家军势离开了前线,目前正在返回北近江的路上。”
  关于羽良景秀,他还说起了另外一则情报。上次景秀攻略武田信廉的大岛城时,武田信玄的嫡女、织田信忠的未婚妻松姬正在城内,之后成为了景秀的俘虏。对于这位织田家的御台所夫人(信长和信玄都没有取消婚约,织田信忠的正室之位一直为松姬留着,因此她是小家督的嫡母;历史上在本能寺之前,信忠曾经派人去迎娶松姬,可惜却不幸在事变中遇难,之后松姬出家,为灭亡的武田一门和亡夫信忠祈福),景秀不敢怠慢,将她和侍女留在本阵之中照顾,后来俘虏仁科盛信两岁的女儿小督姬(母亲是武田信廉的女儿),就交给了她照顾。
  结果,整个东海道流言四起,说秀吉已经传下命令,让景秀迎娶松姬,然后继承武田家的家名。鉴于景秀身上的香宗我部家血脉(秀景的父亲是香宗我部家嗣子,被长宗我部家设计谋害,以元亲的弟弟亲泰继承家名和家业),而香宗我部家是武田家的支族(一直使用武田菱为家纹),再结合之前让景秀继承别家的说法,这则流言很是蒙骗了不少人。甚至连德川家康都有点怀疑了,特地派人前往伏见城晋见秀吉,道歉说之前自作主张,让穴山信君的孩子继承了武田家家名,如果筑前守殿下另有安排,他将努力补救云云,以此来试探秀吉的心思。
  “羽良景秀现在一定非常苦闷吧!”景政在信中写道,字里行间不乏幸灾乐祸之意,“传出这样的流言,而筑前守殿下也没有澄清,想必他会明白,已经不可能继承羽良家的家业了,那么他肯定会投向本家吧!”
  我很清楚的知道,这则流言肯定是景政散播的。上次为了揭露秀吉准备立秀次为继嗣的心思,我让景政参与津屋情报系统,以取代目前在九州的石谷赖辰。而这么大范围的流言,也只有津屋的情报网络和他配下的甲贺组结合才能散播。
  可是,对于他这种乐观的说法,我却不能苟同。流言之所以为流言,就是因为他只能取信于不明争相的群众,当事人和知情者都不会相信,自然也谈不上因此而转变态度。例如我上次说秀吉想立秀次,这正是秀吉真正的想法,因此他不方便作出表态来澄清;可是,说景秀要娶松姬继承武田家家名的流言,景秀自己肯定不会相信的,而且他肯定能猜出流言是由本家散播。有这样的认知,再加上我之前曾经保证过他和千手姬婚约,他不但不会更加倾向于本家,反而会因为流言的困扰而心生反感,甚至会怀疑我作出那番保证时的诚意。
  如果说,我上一次是逼迫秀吉表态,让他要么正式立景秀为继嗣(这显然不可能的),要么向天下默认放弃景秀的想法,那么这个流言就是在逼迫景秀表态。景秀若是对羽良家的继嗣位置还有想法(这简直是一定的),他就必须澄清流言,或者做点什么来争取秀吉的认同。所以,这个流言除了干扰羽良家以外,或许会让景秀作出什么不利于本家的抉择。
  不知道景政这样做时,是没有考虑周全,还是有意为之,以阻止景秀投向本家?这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我曾经和他透露过,准备将景秀定为连枝家,而这对于他是很有些妨害的,他也绝对有排斥景秀的动机。
  按照《吉良家永贞暂定诸法度》,御门家、连枝家、统领家和奉行家这四类家格的宗家家老众中,每一类家格只有一人能够秉政,以防止某一类家族影响过大,导致亲藩和谱代失衡、或者奉行派和武断派争权的危机。如今天下即将平定,一切都要很快走上正轨,法度肯定会得到严格的执行,也就是说,他想要主政中枢的话,首先必须和其余的连枝家竞争,而如果景秀也成为连枝家,以他的能力、威望,所代表的羽良系势力,以及我对他表现出来的看重,显然是除了井伊宣直以外的另一个强大对手。
  我叹了口气。真要这样的话,那就是景政第二次私心自用了,再加上最初在伊贺国的作为,已经是接近了我的底线。不错,差不多的问题,我都能想到办法解决,甚至可能利用起来作一番文章,以争取更多的利益。但我总不能一直替他善后,一直这样纵容他,否则就不是给他成长的机会,而是姑息养奸。他的能力越强,声势越盛,之后的妨碍就越大。
  当然,我并不担心他会危及信景的地位,经过长门征伐和九州检地,信景的地位已经完全稳固了下来,景政作为连枝家和信景最信任的兄弟(因为天然的无威胁),只能是恭谨奉从,协助他掌握和治理本家。因此,我才会屡次悉心施教,安排他救援信景,独立负责东海道方面,也内定让他作为第二代的辅弼,为此甚至压制嫡次子义景(至今仅封淡路一国),雪藏极得人望的周景,只为了让他在家中出头。可是,他却两次自作主张,还改变我的既定方针,这不能不让我有所怀疑,等到他秉政之后,是否会破坏我定下的诸般法度,甚至像室町后期的管领细川家一样,将幕府和大将军架空?
  真是,我前一阵才对秀景表示说,幕府方面不会有什么问题,他现在就给我来了这么一手,自以为隐蔽的为自身将来的地位打埋伏……这如何能让人放心?
  好在他除了这一点外,对于交代的事务都做得很好,以至于还有余力闹那些幺蛾子。无论是东海道方面,还是津屋的情报方面,目前都离不开他。那么,就等到结束这场战事,再好好的教训他一阵吧。
  我这样想着,很快就拟定了对景政的回复:“景秀方面,不宜再多生枝节;事已至此,望加强伊势的防卫力量,并加强对筒井、生驹两家的把握,以防发生意外,影响本家的总体方针。另外,家主已有子嗣之望,你与家主同龄,也应留心此事,若有心仪,可速速告知于我。”
  ——既然他有空闹些别的,那么就让他操心自家的婚事吧!
※※※
  我没有想到,才向景政发出信件,东海道那边就出了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5/2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