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佐之梦(校对)第2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6/264

  作为幕府的统治核心,家老众基本上都属于国持大名,即使领地不到二十万石,也会特赐国持大名的家格。领地最多的自然是御门三家,分别是秀景的京兆家、周景的金吾家和义景的武卫家,京兆家领播磨、但马两国五十六万石,护山阴、山阳两道,如室町幕府的足利直义般享副将军格,但是没有继承宗家的名份;金吾家领纪伊国,领地五十五万五千石,护南海道,可以继承宗家,但是熊野东部的南牟娄、北牟娄两郡,连同三鬼家一起划给九鬼嘉隆,以十万石大名的身份统领熊野海援队;京兆家领越前国除敦贺外的五十九万石,护北陆道,同样能够继承宗家,敦贺的八万石交给安宅信康,特赐准国持大名格,率若狭海援队。这三家大名除现有官职外,视家主资历叙正三位或从二位官阶,兼任中纳言或大纳言之职。
  接下来是连枝七家。七家中为首的自然是身为继任正室於加之子的仁木景政,领伊贺和伊势北半国三十七万石,世职伊势守,称为势州家;其次是领丰后、筑后两国的大友景义,世职筑后守,称筑州家,这两国的领地超过七十万石,因此我将筑后国的十五万石高桥家和十万石立花家分立,作为幕府的直属准国持谱代大名,从而将其直领降低到五十万石以下,以示和御门家的区别;同样格式的还有领美浓国、世职美浓守、称为浓州家的养子织田吉法师景信,我将国中的十万石交给了稻叶一铁,列为幕府谱代,他在池田恒兴出征时留守岐阜城,为泷川一益平定美浓立下了极大的功绩;然后是身为养子、预定迎娶秀景嫡女的宇喜多景家,我赐予他备前、美作两国,但是同样将美作的三浦家胜单列,将其领地降到五十万石以下,同时领美作守世职,称作州家;阿波、讃岐两国三十六万石依然是细川景之,世职是阿波细川家的讃岐守,称讃州家,他的身份现在已经可以公开,之后不仅不需要忌讳,反而会成为家族的荣幸,正如九州的大友和岛津两家总是自称自家先祖是源赖朝的落胤(私生子)一般;再就是井伊宣直,我不仅将他家井伊谷所在的远江国赐下,另外还加上骏河半国,领地合计三十六万石,世职骏河守,称骏州家,其余的骏河东半国交给本多正信、正纯父子,赐十万石准国持谱代大名格;最后是小夏的上川家,以景重的身份,原本该是仅次于景政的,然而他不幸战没,这一家就只能由养子继承了,我思考一番后,选择了吉良亲贞的次子,为他改幼名为景七郎,和景重的同胞姐姐明津定下婚约,然后继承土佐国和南伊予的三十万石领地,世职定为伊予守,称予州家,而吉良亲贞则从周景配下脱离,转封土佐西部的中村城,和东部的长宗我部赖亲一起担任景七郎的后见役。
  连枝七家的身份,比照御门家低一等,除现有官职外,视家主资历叙正四位或从三位官阶,兼任少纳言或中纳言之职,而已故的景重则格外追封,称为土佐大纳言。
  奉行七家,最终确定是竹中重治、石谷宣政、蒲生宣秀、山内一丰(无子女,以弟弟康丰为嗣)、浅野长政、前田玄以和藤堂高虎诸人。竹中重治预定领关东常陆半国二十九万石,世职中务少辅或中务大辅,目前负责中枢;石谷宣政领河内国二十五万石,担任宫内少辅,已隐退的石谷赖辰担任宫内大辅,作为信景的代表负责和朝廷接洽;蒲生宣秀转封出云和石见两国,领地二十九万石,担任兵部大辅,负责石见银山的事务,并且协助秀景监察山阴、山阳方面;山内一丰领长门国二十七万石,将岛津义弘和大内景弘分别挤到备中国和周防国,和弟弟山内康丰分别担任民部大辅和民部少辅,依然负责钱座的事务;浅野长政预定封越后半国二十万石,担任大藏大辅,本人作为信景的代表担任泉州奉行,依然配属在秀景属下主持勘合贸易(今后主持佐渡金矿的开发);前田玄以领九州丰前一国,因为不到二十万石,特赐国持大名格,在五中老之下担任寺社奉行,赐式部卿法印大和尚位,世职为式部少辅或式部大辅;藤堂高虎预定封常陆二十四万石,担任刑部大辅,主持江户城的建造。这七家的官阶定为从五位上或正四位下,但是一旦担任大老和中老,则晋升为从三位,担任参议之职,从而得到觐见天皇、参与朝政的资格。
第三百一十五章
幕府之制(下)
  统领七家和奉行七家一样,官阶依然定为从五位上或正四位下,世职为中枢各省下属寮司的主官。第一家是蜂须贺景胜,担任中务省内藏头,领加贺一国三十六万石,协助宗家掌握北陆;第二家是身为养子的佐竹宣秀,任宫内省主殿头,领陆奥国三十五万石,遮护关东东部地区,监控预定转封到陆奥的各家外样大名;第三家是前田利家,任民部省主计头,领南肥后二十八万石,与北肥后二十五万石佐胁良之重点监控萨摩岛津家;第四家是岩松经定,担任中务省内匠头,领能登国二十一万石,统率定海舰队,掌握北陆道海域;第五家是岛津家久,担任兵部省右马头,领地从北肥后转封上野东部半国,遮护关东北部地区,石高依然是二十五万石;第六家是泷川一益,担任民部省主税头,领地是预先许诺的上野西部半国二十五万石,遮护甲信地区;第七家是宫田光次,担任治部省玄蕃头,领地为相模国二十余万石,遮护关东西部地区。这七家除世职以外,还兼任宫内侍从,并且有资格担任各支直属备队的统领。而正担任大老之职的蜂须贺正胜,除转任世职内藏头外,还叙任从三位右近卫中将之职,称三位头中将(与参议中将同格),从此也作为统领七家的定例。
  除了这七家,还有三家可称为准统领家,分别是北肥后的佐胁良之,与佐佐成政分领越中的城户一辉,以及统领安澜分舰队的二见光成。佐胁良之只有一女,与兄长前田利家的次子定下婚约,作为自己的婿养子继承家督,城户一辉同样无嗣,过继妹妹与宫田光次的次子,因此他们都不能入选,以免影响七家之内的平衡;二见光成落选,除了他的资历不如岩松经定外,还有对他本人心性方面的顾虑,以他那种不顾一切向上爬的性格,如果成为核心家族之一,也有可能对体系造成相当的破坏。不过,他们同样是谱代国持大名,也同样兼任从五位下侍从,世职分别是中务省缝殿头、图书头和式部省大学头。
  除了这些家族以外,谱代国持大名还有伊势南半国的长野秀藤(长野藤敦婿养子,秀景次子),丹波国筒井顺庆,尾张国生驹家长,尾张国织田信重(信包嫡子),预定转封越后、与浅野长政分领其国的丹羽长重,安堵越中半国的佐佐成政,安堵甲斐一国的河尻秀隆,安堵北信浓的森长可,赐封南信浓的坪内利定,转封备中的岛津义弘,拜领通字、接受赐婚的备后小早川景元(隆景养子),由我恢复家名的周防国大内景弘,从日向国转封大隅国、领地增加了五万石的蜂屋赖隆。这类大名合计是十三家,除长野、筒井稍多两家外,领地基本都在二十万石上下,地位等同于室町时代的守护大名,准许使用守护大名专用的涂舆、白伞袋、毛氈鞍覆等仪仗。
  然后就是十家谱代准国持大名。分别是筑后十五万石高桥家,赐封日向十四万石的服部家,筑后十万石立花家,美浓十万石稻叶家,摄津之战后加增平户四万石、担任平户奉行的锅岛家(另外十一万石加增给对马、壹岐的二见光成)。此外,领越后敦贺八万石、率若狭海援队的安宅家,领尾张知多半岛八万石、率伊势海援队的佐治家,领熊野东部山地两郡及志摩国八万石、率熊野海援队的九鬼家,赐封伊豆国八万石、率相模海援队的前野长康,转封骏河半国八万石的本多正信、正纯父子,虽然领地不到十万石,也都特赐准国持格,地位等同于室町时代的守护代,准许使用守护代专用的涂舆、唐伞袋、毛氈鞍覆等仪仗。
  这五十家谱代大名,也就是未来幕府的统治基础。他们的领地合计达到一千两百万石,占到了整个日本总石高的六成左右(秀吉的庆长检地数据是一千八百六十九万七千二百四十二石,但是他的控制力度严重不够,有很多隐瞒石高的事情,例如长宗我部家的土佐实高二十万,报上去的还不到十万石,因此此处以两千万计)。其余的部分,宗家占据了畿内的山城、大和、摄津、和泉、南近江、北近江、若狭等国的两百多万石,除南近江叶栗郡山冈景隆、甲贺郡山冈景宗(景隆嫡子,因功另立一家),安堵的摄津岛上郡高山重友、倒下郡中川清秀领地达到五万石外,只封了一些五万石以下的准城主大名和一千石以上的大身旗本武士,大部分都属于宗家的直领;预定占据的关东诸国中,武藏、下野、上総、下総等四十万石以上的大国,同样不准备分封十万石以上的国持或准国持大名,除城主级大名、大小旗本武士所领外,大部分领地同样是归于宗家;再加上四国伊予今治直领、濑户内海淡路州本城直领和九州筑前天神山城直领,宗家直接掌握着近四百万石领地,另外还有勘合贸易、金银矿、钱座等大宗收入,足以保证能够维持幕府的权威。
  外样方面,国持级大名有萨摩岛津家,安芸毛利家,三河德川家,预定的有陆奥伊达家,出羽最上家,以及准备转封到东北的上杉、佐竹两家。准国持级大名,目前安堵的只有丹后细川家,预定分封的则是羽良景秀,尽管有宁宁的分辩和求恳,但鉴于他在摄津之战后依然选择跟随秀吉的这种立场,我已经将他排除出谱代的行列,只允许他作为因幡国的外样准国持级大名,将羽良家的家名延续下去;此外,愿意降伏的关东八屋形家(最大的佐竹家除外)和东北地区诸大名,也同样预定为准国持格,而且同样是丢到东北地区,不会放到关东核心地带,而等到局势完全平定,甚至连丹后细川家都要转封出畿内。
  陆奥五十四郡,庆长年间检地数据是一百六十七万多石的表高,出羽十二郡,表高三十二万,两国合计超过两百万石,而且瞒报十分严重。后来德川幕府按这个表高数据转封大名时,佐竹家安堵领地二十万石,实高却是四十万以上;上杉家表高三十万石,实高达到五十一万石,即使开发新田,短时间内也无法达到这个几近翻倍的程度(元和年间幕府曾试图再次检地,岛原藩为讨幕府欢心,以四万石的领地申报为十万石,结果引发岛原之乱,于是检地中止;后来幕府和诸藩财政恶化,再次准备检地以增加课税,结果被农民一揆阻止)。
  如今我把幕府设在关东,可以想见,对东北的监察和控制力度将大大加强,因此检出的石高肯定更多。这么大一块地方,用来安排诸外样大名是绝对够用的。
※※※
  秀景征伐播磨国,并没有花费多少时间。经过摄津之战,畿内的豪族自然是不可能再跟随秀吉了,而一同逃回的播磨国诸豪族,也仿佛机灵的猢狲一般,纷纷放弃了羽良家这棵曾经无比茂盛、如今却即将倒下的大树。秀吉虽然长于调略,姬路城也是难得的坚城,然而顶着朝敌的名头,失去畿内根基,又失去播磨国豪族的支持,他能有什么办法?在数万得胜之师的面前,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微不足道的。尽管他曾经统领畿内,压服包括德川家康在内的织田家旧臣,但是失去支撑这一高度的实力,结果只能是摔得比其余毛利家之类的大名更惨,而且毫无翻身的余地。
  哪怕是人称第六天魔王的织田信长,在本能寺同样只能选择葬身于火海之中。因为他知道,作为天下人,一旦陷入了绝境,是不可能再幸免的。权力之路,本来就是一条通往悬崖的险峻大道,一旦到了最高处,也就失去了腾挪的余地,结果要么是扎下根基,要么就是落入万丈深渊。
  “姬路城的天守阁彻底烧掉了,秀吉夫妇和大部分近侍事先已经自尽……不过,本家倒是在烧掉前攻了进去,取得了秀吉夫妇等人的首级,然后安全的带了出来,”秀景脸上有些不忍,“是否要依照处置朝敌的惯例,送往京都御所外的一条戻桥曝晒示众呢?”
  “算了吧!毕竟是弥夜的姐姐和姐夫,又曾经是多年的同僚,”我摇了摇头,“朝廷若要问起,就说已经在天守阁的大火中全部火化了!”
  “是。”秀景立刻回答道。
  “那么,”我微一沉吟,“景秀呢?也自尽了吗?”
  “没有发现景秀,”秀景的脸色十分平静,“听降伏的豪族们说,在返回播磨的路上,景秀就已经暗中离开了队伍……还有幸存的近侍说,是宁宁夫人让他向我投降。”
  “可是他并没有来找你,是吧?”我立刻猜到了结果,“果然是个倔强的家伙!”
  “正是。”秀景点了点头。
  “这样吧!”我略一思索,很快吩咐秀景,“马上在畿内发布公文,宽恕秀吉方出身尾张、美浓和近江的武士,允许他们重新出仕于织田家旧臣出身的诸家大名……另外发布通缉令,任何能够捕获景秀的武士和豪族,包括原秀吉方的人,都可以获赏一万石领地,但是绝不允许伤害景秀的性命!”
  “兄长还想着收伏此人么?”秀景问我道,脸上刻意摆出了一副冷漠的神情。
  “毕竟是和秀兴同样的血脉,而且还有宁宁的嘱托啊!”我微微一笑,“既然他选择了离开秀吉,那么也该回到本家了……身为双生子,又被送到羽良家,这都不是他能选择的,自然也不是他的错。”
  “既然兄长决定了,我这就去办,”秀景终于叹了口气,向我低了低头,“我知道,这是兄长在考虑我的心情……总之是非常感激。”
  “何必如此,”我呵呵笑着,拿出了一纸诏令交给他,“这是朝廷刚送过来的。除了晋升我为从一位左大臣之职外,还因为讨平朝敌之功,晋升你为从二位大纳言、参议……真是可喜可贺啊,播州大纳言殿下!”
  “兄长说笑了。”秀景也忍不住一笑,“那么家主呢?”
  “和周景、义景一样,都是晋升为正三位中纳言,另加参议左中将。”我回答道。
  “这不合适吧?”秀景皱起了眉头,“毕竟是家主啊!”
  “虽然已经继任宗家家主,但现在幕府即将立下,自然要按照幕府体制来,”我笑着回答,“宗家的羽林家家主之位,是要提前交给嗣子,以保证其名份的。但是朝廷的官职,则是要按照资历和家格授予……这也是朝廷的惯例,包括五摄家和室町朝的大将军都没有例外。而以他的资历,现在授予更高的官位还早了些,兼任参议左中将,已经给了他参与幕府中枢和朝政的名份啊。”
  “原来如此,”秀景释然了,“有制度可依,一切依照制度来,的确是长远之道。”
  “另外还有一件事,想征求一下你这个首席大老的意见,”我拿出另外一张状纸,“这是我拟定的新任中老名单,你看是否合适?”
  秀景接过去看了几眼,又仔细思索了一会,把状纸还给我:“小早川隆景殿下才能出众,足以胜任中老之职,而且换上他,还可以拉拢新降伏的诸家大名,我对此十分认同……不过,为什么撤下景政,由宣直代替他担任首席中老呢?这场战事前,他为本家囤积军粮,掌握各地的情报,做得十分出色,此战中也颇立下了一些功劳,完全可以连任的。”
  “连枝众有七家,名额只有一个,不能连任很正常。”我随意的说道。
  “话虽如此……”秀景沉吟着,忽然像下定了什么决心似的,俯身向我说道,“臣下曾经负责情报事务,可能比其他人更加敏感点……看如今的情形,兄长似乎对景政有所不满,其中的原因臣下不敢妄言。但是,如今关东未平,依然需要上下紧密同心,希望兄长不要以个人的好恶影响政务。”
  “你误会了,我并不是因为喜爱宣直,才让他接任首席中老的,”我解释道,“正如你所言,如今关东未平,需要马上予以征伐,而摄津之战前景政做得也的确很不错。因此,我准备让他担任北条征伐的副将,依然负责大军的军粮和情报方面事务!”
第三百一十六章
定居京都(上)
  得到了我的开解,秀景疑虑尽去,满意的离开了鹿苑寺。然而,事实究竟如何,是否杂有某些私下的考虑,恐怕我自己也难以说清。
  通过前两次的教训,我也明白了,景政倒是很愿意听我的话,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而他就是改不了这种性格。这其中的根源,或许是因为小时候所受的压抑太过吧,对此我必须承认是自己的疏忽。可是,当时我忙于征战,很多时候甚至都不在三重城,哪能顾及到孩子们之间的这些心思?
  私心过重,固然是不合适的;然而人非圣贤,谁能真正做到大公无私呢?就连我当初在织田家时,不也是为自己考虑了很多么?
  我决定先揭过这一页。眼下,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我去做。
  由于朝敌秀吉已经伏诛,正式继任将军之事也提上了日程。为此,我指定时任京都所司代的秀兴负责,由配下的五十多家大名分段普请石垣和城堀,重新将二条城修缮和装饰了一遍,作为接受将军宣下的官邸。
  这座城原本是足利义辉、足利义昭的居城,义昭失势后由织田信长修缮,送给太子诚仁亲王当做御所,然而两年前的本能寺事变时,信忠依托此城抵御畠山义周(他手下是信长直属南近江众,不方便对付信长,故将本能寺交给光秀的丹波众去对付),城池遭到兵火,损毁得十分严重,诚仁亲王和诸公卿当时避出城外,退往正亲町天皇的京都御所,之后就一直没有再搬回来,于是城池一直空着,也没有怎么修缮。尽管秀吉一度占据京都,却忙于修建伏见城,忙于对付信孝和柴田胜家,没有多余的资金和精力。这一点也是朝廷和公家对秀吉不满的地方,从他占据京都近两年,一直没有晋升官阶和官职就可见此情状。
  如今幕府再立,二条城作为京都唯一的城池,自然是收归武家,如同当初室町时期的制度。这一点,我方已经和诚仁亲王沟通过,并且得到了他的同意。
  按照原本的历史,德川家康接受将军宣下,末代将军德川庆喜奉还大政于朝廷,都是在这座城中。不过,德川幕府时期的诸位将军,是居住于江户,难得上京一回,平时都不会住在这里;而室町时代的将军,除了末期的义辉和义昭外,通常都居于足利家的花之御所中,其中的足利义满和足利义政,甚至还另外修建了规模不下于京都御所的北山山庄和东山山庄。
  而我也不打算住在这座城里。在吉良城馆安居了两年,我已经习惯于那种庭院式的雅致居所。因此,我将二条城交给秀景管理,由三大老、五中老以及以勘定奉行、城町奉行、寺社奉行为首的诸奉行进驻办公,代我处理日常政务。几支护卫的直属备队,都留在了伏见城那边,由蜂须贺景胜、佐竹宣秀、前田利家三人统率。
  此时今治城的於加、冬姬已经来到京都,我把她们及大群的侍女、随从都安排在相国寺,另外还把义景的正室日野繁子和侧室海若姬从州本城接来,也安置在相国寺中,而信景和义景,自然也是在相国寺下榻了。
  吉良亲贞从和歌山城过来,护送着周景的正室畠山明子。我本来也打算把她安排在相国寺,但是她却私下和我说,想住到别院的鹿苑寺去,以便祭祀她自尽的父亲和母亲。
  “虽然背着篡逆之名,但毕竟是我的父母。而且我知道,两位的最期和身后之事,都是您一手操持……也正因为是您,我才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她向我恳求说。
  “那么你就住过去好了,这也是为人子女的尽孝之道啊。”我很快答应了她的要求。
  然后,我为小夏收养了吉良亲贞的次子新次郎,作为连枝众上川家的继嗣。当初覆灭长宗我部家,我曾经想让这个孩子继承,结果吉良亲贞拒绝了,说不想背上谋夺兄长家业的名声。而这一次,他自然不会有什么顾虑,很快答应了我的要求,并且奉命前去吉良城馆迎护小夏前来京都。
  另外我还吩咐吉良亲贞,让他将宝心院也接过来。无论如何,她的身份是大将军的生身母亲,既然名义上的父亲吉良宣直已经追赠正二位内大臣之位,也不能忽略这位尚在人世的大御所……虽然我知道,按照她的性格和身体状况,大概是不愿再离开自家的菩提寺的。
  德姬也带着三岁的养子织田景信上洛了,担任护卫的是泷川一益、稻叶贞通、织田信丰(信长四男,历史上为秀吉养子)、远藤庆隆(山内一丰义弟)、百百纲家五人,其中泷川一益是宗家派驻连枝家的代理,担任景信的后见,也是北条征伐的预定先阵主将,其余四人和先期上洛普请二条城的木造长政,都是美浓岐阜藩的准城主支藩,担任景信的五大辅佐家老。我把她母子俩安排在上京区紫野的大德寺总见院,那里供奉着信长、信忠的神位,另外还有养华院(浓姬)的供养塔,由勒令出家的信雄担任住持。上次他在摄津之战中战败被俘,我饶过了他的性命,安排在此地出家,为信长、信忠守护灵位。
  景信作为织田家现任家督,上京参与将军宣下贺仪,这是非常重要的安排,代表着天下的霸权正式由织田家向吉良家过渡。这样的重要使命,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未免是太过于沉重了,而他也根本无法理解这其中的含义。然而,这或许是他的幸运之处,否则的话,背着那么敏感的身份,他的结局不会比信孝好上多少。
  但我没有想到的是,丰后府内城的简妮特也带着八岁的景义来到了京都。这实在非常的反常,因为在摄津之战和播磨之战后,我虽然令安宅信康将中九州三国军势由尼崎港送回国内,预定转封的肥后岛津家久、大友家的几位重臣却都留在秀景身边。那么,没有家中重臣护送,简妮特和景义母子怎么能够离开居城?就算那些重臣也回去了,不是接到我的命令,他们也绝不敢贸然带着大御台和年幼的家主上洛。
  不过,看见随侍的安宅信康、安宅清康兄弟,还没等他们自己汇报,我就立刻猜到了其中的缘由。这肯定是简妮特自己任性,强行登船要求安宅兄弟送她来的。面对简妮特的这种任性行为,安宅兄弟没办法阻止,当初在淡路的时候,他俩不时来州本城晋见,也见识过这位“州本殿”的飞扬性格和跋扈威风。
  这位如今的府内大御台气色很好,显然是在府内城做足了威势,而且还随着我本人地位的上升而水涨船高。她来到鹿苑寺,立刻就率大群的侍女们占据了金阁附近的大书院。这里紧邻镜湖池和金阁,风景尤佳,而且馆舍也是极好,是整个鹿苑寺最舒适的居所。选择这里入住,足以见得她品味不差,然而这大书院却是我和畠山明子特意留出来,供小夏疗养之用的。
  看见她如此利落干脆,我简直怀疑起来,她是不是天生和小夏犯冲?以前在府内城、今治城排挤小夏,现在来了京都也还抢她的住处。
  “你怎么就来了?还抢了这处居所,也不和我说一声?”我很有些无奈的问道。
  “整个鹿苑寺就这里空着啊!”简妮特很无辜的回答。
  这倒是真的,因为我原本就没给她准备位置。除了我和寺社诸奉行的治所、周景夫妇和小夏的两处居所、还有近侍们的驻地外,这座鹿苑寺已经没有了别的空间。
  “我问你怎么就来了!”我提高了声音,“为什么没有我的允许就私自带着景义上洛?”
  “殿下不是要担任幕府大将军了吗?”简妮特奇怪的望着我,“这样的事情,连露娜(冬津)都随冬姬夫人来了,妾身和鲁伊(景义)自然不能错过啊……不瞒殿下说,原本妾身还担心赶不及呢,好在安宅家的船很快……”
  “有你的义统兄长在,就足以代表大友家的立场了。”我有点不耐烦的打断了她。
  “可是,妾身是殿下的侧室,鲁伊还是殿下的孩子啊!”简妮特眨了眨眼,委屈的分辩道。
  这句话说得我哑口无言。的确,景义也是我的孩子,此刻他正紧挨在母亲身边,瞪着乌黑的眼珠,怯生生的看着面前这个许久未见、面色不虞的父亲,秀气的面容上既有一些孺慕,也有一些惊慌。这副模样,让我忍不住心软了,毕竟也是自己的骨肉,年龄和刚过世的景重只差了两年。
  正经说起来,他虽然是近五十万石的大名,但年龄还小,无法参与家中政务,自然也说不上什么气概,再摊上个强势和溺爱的母亲,有这么天真和温顺的表情乃是理所当然。这也是我原本的初衷,不求他出人头地,只要他舒适就好,或者干脆像关原战前的秀赖一般,即使没有父亲照顾,也能在母亲的溺爱、大堆侍女和家臣们的呵护下长大,按部就班的拜领官职,平平安安的了此一生……可是,作为他父亲的我,毕竟还在人世,就这么把他丢开,也的确太不负责任了些。
  “也好,既然来了京都,就在这里住下吧!”我点了点头,“不过,简妮特,你要把居所让出一半来,小夏马上也要进京了。”
  “让出一半?”简妮特眨了眨眼睛,显然是很不愿意,“妾身有这么多侍女和行李……”
  “谁让你带那么多人的啊?真要参加贺仪,只需要带少数关键的人就够了,”我摇了摇头,“还有那么多行李……你当是搬家还是怎么的?”
  听了这句质问,简妮特居然点了点头,一双眼睛亮晶晶的望了过来:“殿下真聪明!妾身还没说就猜到了……府内城虽然也还好,但肯定比不上京都的雅致和繁华啊!”
  这一下,我彻底没了脾气。
  “那么,就委屈你简妮特夫人先住这里如何?”我叹了口气,“等到东山第建成,就为你安排更富丽更宽敞的住处。”
  “东山第?在哪儿?”简妮特连忙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6/2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