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佐之梦(校对)第2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0/264

  我点了点头:“感谢大师为御前诊治,也解除了我的一大忧虑……听说大师曾著《启迪集》等医书,且得到天皇陛下御览,诏令策彦周良大师撰写序文,可见其书极为不凡。如果大师愿意,我将令人为大师刻版,将此书刊行天下,以弘扬大师的医泽和救济世人之愿,不知大师意下如何?”
  “公方殿好意,老衲就欣喜的接受了。”曲直濑道三面露笑容,低头向我致谢,“那么老衲师徒先行告辞。”
  “恩,周景,替我送送两位大师。”我对周景说道。
  “两位,请。”周景站起身来,诚心诚意的为两人送行。他们尽心为小夏治疗,周景也非常感激。
  我又看着小夏,在房里留了好一阵,才返回自己居住的方丈堂。路过正厅时,众家老依然还在,简妮特和景义却离开了。看在她这次阴差阳错的做了一桩好事,我不打算再追究她,于是挥挥手斥散了众家老,直接往方丈堂而去。
  晚间,小夏果然醒了,我过去看望她时,她第一句话就问我:“景六郎……景重是死了吧?”
  我唯有无语的点了点头,就看见她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小夏,你……节哀吧,毕竟人死不能复生,”我叹了口气,尽力安慰她,“景重是战死在战场上,而且表现得十分义气和勇武,为本家和自己赢得了极高的英名,整个四国都对他非常钦佩……朝廷还赠给他院殿号,追赠了从二位大纳言的官位,比现在的信景还高,可谓是备极哀荣。”
  小夏没有理我,依然伤心的哭着,我只好继续找话安慰她:
  “你放心,我已经和亲贞说了,让他的次子和明津结缘,过继给你继承上川家,所以你也不用担心家名的问题……”
  “名誉有什么用?哀荣有什么用?家名又有什么用?人都死了!”小夏嚎啕大哭,一把扯住我的衣袖,“我的孩子……他才那么点年纪啊!你把他还给我啊!”
  因为伤心过度,她的力气并不大,我只要一挣就能挣脱,然而我此时却无法做到。景重的事,虽然有我的错,却几乎没有什么人敢于指责,也只有身为母亲的小夏能这么质问我了。可是,我能有什么办法呢?我自己何尝不是满腹的后悔和伤心?如今听着小夏的哭声,我感到头都大了一圈,平时的从容和机智全然不见,双手也忍不住紧握起来,指甲几乎要将手心刺破,仿佛要找什么东西打上一顿才能解除心头的烦闷。
  小夏见我无言可对,似乎更加的伤心,几乎要再次哭倒在地上。我再也无法忍受了,扯落她的右手,大踏步的离开书院,返回方丈堂的厩舍牵出坐骑,借着清皎的月色奔出鹿苑寺,也不考虑什么方向,一径向前狂奔,只想离鹿苑寺越远越好。可是,无论如何,耳边却始终充盈着小夏哀哀的哭泣,那泣声并非是从夜风中传来,而是出于我自己的心中。
  路终于消失了,眼前出现了一座小山,我下马登上山顶,望着远处京都中星星点点的灯火发出一声叹息,然后无力的坐倒在地上。
  好一会儿之后,山下传来一声马嘶,一个人影往小山上而来,靠近到我的身边。
  “是周景吧!”我依然看着京都方向说道。
  “父亲大人,是我。”周景回答了一声,在我的身边坐下。
  “对于景重的事,你应该和你母亲一样,也对我怀着埋怨吧?”我叹着气说道。
  “这自然不能。我的性命和一切,都是父亲大人给的,”周景摇了摇头,顺势安慰我,“我想景重同样会这么认为……而且,他在战场上阵亡,也是武士的最好归宿之一,您完全没有必要为此自责。”
  “他那么小,能够知道什么?”我苦笑了一声,想起当日同赴讃岐时景重所说的那些天真话语,心里忍不住又是一痛,“本来就不该让他上战场的啊!”
  周景没有回答,显然也是这么认为。这是他的习惯,虽然向来非常谦冲,内心却十分高傲,从来不屑于作伪和粉饰,所以也不会说一些违心的巧言。
  “你知道吗?在最初离开土佐时,以及在织田家出仕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只是想着保全自己,保护家人,并且给家臣们一个前途,并没有想过争夺天下。因为我知道,想成为最顶端的那个人,将不得不做很多违心之事,而且那个位置坐得并不愉快,因为要承担极大的压力和责任,”我抬头望着天上的月亮,“想想织田太政,他少时放荡不羁,或许就是意识到成年后要背负的责任有多重吧?然后一路走来,他杀了亲弟弟,杀了妹婿,杀了女婿,流放了诸多家臣,所有人都在他面前战战兢兢,却没有一个人能够真心相处,甚至遭到亲生母亲的厌弃……还有秀吉,他从一介农夫成长为大名,经过了多少艰辛困苦?除了绞尽脑汁、兢兢业业的奉公外,有时候还要堵上自己的性命。这样的日子,难道就很有意思?……而我为了要保护自己,不辜负众臣的期望,又何尝不是用尽了心思?许多人只看见我屡战屡胜,感叹所谓的天命所归,哪知道我在内政和经济上做了多少工夫,又经过了多少谋划,甚至被迫作出种种妥协,才能够在战前即获得巨大战略优势,从而每战必克?”
  “父亲大人说得是。”周景点了点头。
  “不瞒你说,我确实有一些秘密手段,帮助我能够把握面前的态势……我也曾经认为,可以将一切都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可是,我终究不是神佛,所以到后来,事情往往就有些出乎意料,而景重之死,还有和景秀兵戎相见,则是我尤为痛惜的两件事情。”
  我再次叹了口气。
  “是谁!”周景忽然翻身站立,一把抓过左手边的太刀换到右手,然后扶着刀鞘抽出半截。
  “有什么动静吗?”看到周景的动作,我吃了一惊。
  周景没有回答,依然凝神戒备着。好一会过后,他才再次放下了太刀,坐下和我解释说:“刚才您叹气时,我似乎听到周围有一点动静。”
  “这么说来,”我回想着刚才的那番感叹,心中有了一丝明悟,“或许是景秀那个孩子吧!……没想到他居然真的在关注我,而且现在还留在京都。”
  “那么请您速速回转!”周景连忙催促,并且进一步建议道,“马上告诉秀兴,让他再次对景秀发出通缉令如何?”
  “那也不用,”我摇了摇头,“他跟踪我,或许是有些误会在其中……不过现在误会即使没有解除,也已经无关紧要了。既然他刚才没有出现,今后也永远不会在我面前出现的。”
第三百二十二章
畿内之冬(上)
  从大军越过南近江国,进入东海道开始,景政就不断派人回来,详细汇报征伐的进展情况。或许是由于第一次单独主持整个方面,主将信景和副将景政都非常谨慎,他们一丝不苟的沿着官道向前推进着,一直到达了骏河国,与驻于甲斐的东山道泷川一益方面取得联系。
  在军议的时候,景政提出了一个暗渡陈仓的计划,他建议信景就停在骏河,隔着箱根天险与北条家的小田原城对峙,同时征召伊势、尾张、三河、远江、骏河五国联军,作出要强行突破、包围小田原城的模样;另一方面,由岛津家久率麾下的部分力量前往甲斐,与泷川一益的东山道军团汇合,单独担当攻克上野国的任务。如此一来,有征伐主将和副将的卖力配合,肯定能够牵制北条家的主力,使攻略上野国的难度大减,确保在降雪之前完成预定目标。
  当然,信景和景政也并非无事可做,他们可以先摸清当地的地形,熟悉东海道诸藩和诸豪族,并且预先攻下一两座支城,为来年的正式征伐打下基础。毕竟,东山道崎岖难行,无法供太多的军势通过,如果是近二十万军势大举进攻小田原城,肯定要走东海道一线。在这份上,我方还有占据绝对优势的水军,可以在行军和补给方面予以配合。
  这个计划,不仅得到了信景的首肯,也让我非常欣赏。为此,我十分配合的将首席中老井伊宣直和大目付本多正纯派回国内,协助信景掌握东海道军团,另外还同意了景政的另一个提案,次年信景从上野方面起兵后,将主要负责转战关东各地,逐一拔除北条家驻守的各处据点,而小田原城外围就全部交给他,由他单独率东海道军团负责。
  九月月末,东海道军团集结完毕,在当年源赖朝与武田信义合兵的黄濑川边与畿内军团汇合,威胁箱根十城之一的山中城。这座城是小田原城最西面的支城,也是北条家防卫骏河的最重要据点,由不得北条氏政、北条氏直父子轻忽。因此,他们将玉绳北条家家主、北条纲成之孙北条氏胜派来(其父北条氏繁和长兄北条氏舜已死),率本部四千人进驻城中,防备我方进行突破,其余的韮山、下田、松井田、岩槻、钵形诸支城也另外部署了兵力,竭力加强各自的防御。
  显然,北条家是完全上当了。他们认为骏河这边有征伐主将和副将,有中老井伊宣直和大目付本多正纯,由宿将德川家康担任军奉行的职务,兵力方面也占优,甚至连“建业”、“武昌”两艘护卫舰也开了过来,不时在相模湾的海面上冲着小田原城发射几枚炮弹;而上野国方面,担当攻略的泷川一益、森长可、河尻秀隆、稻叶贞通、金森长近、穴山信君、真田昌幸等,或者是织田旧将,或者是武田降臣,只可能是负责侧翼牵制的工作。因此,他们将大部分力量都集中到了小田原城周围,上野国方面只留下了一个多次在上杉、北条两家之间荡秋千的北条高广坐镇。
  直到岛津家久和石谷宣政出现上野国,率津岛备、蟹江备、三重备、河内国人众会同进攻箕轮城,并且公布了他和泷川一益分掌上野国的消息,以此招降上野国众豪族,北条家才明白,上野国也是我方的重要目标。然而,这时候小田原城周边的防守态势已成,面前也的的确确有一支大军驻扎,他们不敢贸然改弦更张,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上野国诸城逐一陷落或降伏,看着众豪族纷纷倒向岛津、泷川两家的怀抱,看着关东其余地方的大名和豪族与负责调略的石谷宣政暗通款曲。
  到了这时,此次征伐的目标已经基本完成,可以挟胜解散军势。然而,信景却有点技痒,他发动大军包围了山中城,分出左中右三支军势,昼夜不停的轮番发起进攻。北条氏胜也随之将守军分成三部,分别针对正面和两侧的进攻,以免被我方三个方向调动得疲于应付。
  局势就这样暂时僵持了下来。好在天气尚未转冷,可以由着信景多练练手段,我也就没有怎么干涉他。
  京都方面却是出了一点事情,让我不得不提高了一些警惕。这件事情,起源于前田玄以报上来的僧位晋升名单,名单上列了近三十人的寺籍和法号,都是在前一段时间的寺格、寺领勘定中表现出色的僧人。他希望能够以这种方式对这些僧人进行奖励,并且给予他们一定的地位,方便他们与各寺交涉,更好的为寺社法度立法僧团和幕府奉行所效命。
  由于是从底层提拔的僧众,因此授予他们的僧位都不高,不过是法印(大僧正、僧正)、法眼(大僧都、少僧都)、法桥(大律师、律师)之下的凡僧僧位而已,而且大部分都是低阶修行位,授高阶传灯位的仅有寥寥五人。这样的凡僧僧位,连担任式部卿法印的前田玄以都能够直接决断,之所以送来让我过目,更多的是出于他的忠谨之心,表达不敢擅专之意。而我本来也只粗略的扫了一眼,就准备颔首同意,却突然在预授传灯位的五人名单中发现了一个非常特别的法号。
  大德寺总见院如水园清!
  据我所知,历史上拥有这一法号的,乃是退隐出家的黑田孝高,因此被敬称为黑田如水。那么如今这个如水园清,很可能就是他,因为播磨之战后,战场上并没有发现他的遗体,只是投诚的武士和足轻们纷纷传言,说他早已在姬路城陷落之前就已经阵亡。
  如果说法号还不足以为凭的话,寺籍则是另一大可疑之处。大德寺总见院,那是信长的菩提寺,由织田信雄担任住持。而织田信雄最后一次参战,是在秀吉的本阵担任副将之职,与作为秀吉军师的黑田孝高多有交接,收留黑田孝高是在情理之中。而黑田这么热心的赞助我的事业,肯定是另有图谋,否则信雄怎么会允许?他被我勒令出家后,一直怀恨在心,不可能允许寺僧为我效力。
  当然,关于这件事情,以黑田孝高的辩才,肯定能够对奉行所说得圆满,连他的身份,也可以遮掩过去,毕竟谁也不会想到他会“死而复生”,而且就隐藏在幕府的眼皮底下。我如果不是知道这个法号的来历,以我作为将军的身份,也绝对不会注意到一个即将授予凡僧僧位的底层僧人。
  “这个法号,倒是很有禅意啊!有道是‘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想必是有些来历呢,”我在“如水园清”四字顶端作了一个标注,把名单交还给前田玄以,命令他道:“立刻去调查一下此人!”
  “是。”前田玄以脸上有些诧异,领命却是毫不含糊。
  我微微点了点头。前田玄以是个精细的人,肯定能够做得非常圆满。以黑田孝高的身份和跛足的显著特征,一旦被寺社奉行所和目付组盯上,身份也不可能再隐藏得住。
  果然,两天以后,前田玄以再次来到鹿苑寺,向我报告道:“公方殿明鉴!寺僧如水园清,俗世身份乃朝敌秀吉昔日的谋主,据传早已阵亡,然而如今他却隐藏于下层僧众,这必是另有图谋……臣下未能及时发现,实感惶恐之至!”
  “这不怪你。你是寺社奉行,地位极高,公务繁忙,自然不会注意到一个普通的寺僧,”我心里暗地叫了一声侥幸,追问他道:“那么人捉住了吗?”
  “禀公方殿,此人自称出身纪伊国,因此负责与临济宗禅林寺方面的联络事务,如今正奉命在外,并不在寺中,”前田玄以躬身在地,娓娓的汇报下去,显然是作了一番详细的调查和斟酌,“纪伊国的佛寺以信奉真言宗、一向宗为主,临济宗寺院并不多,禅林寺也只不过是国中的三十三处观音灵场之一,影响力并不甚大。因此臣下认为,他的主要目标是根来寺、熊野三社这种拥有大量领地的寺社,想趁幕府削减寺社领地之机,煽动他们反抗幕府。另外,本愿寺显如虽然隐退,嫡子教如却还留在纪伊日高御坊,据说常怀重振一向宗之心……臣下斗胆,请公方殿迅速令纪州中纳言率军回镇,以防国中生乱!”
  “这倒不忙,”我微一思索,拒绝了他的提议,“纪州中纳言驻于佐和山城,是要镇抚北近江、南近江两地。这两地是秀吉昔日的重要根基,也曾长期在景秀麾下作战,如果贸然调离纪州中纳言,恐怕那些失意的武士会趁机掀起国人一揆,从而落入黑田孝高的算计之中。”
  “那该如何是好呢?”前田玄以毕竟不怎么长于军略,闻言立刻有点急了,“如今畿内空虚,东海道诸国军势都在骏河前线,北陆也由于天气无法出阵……”
  “还有四国军势。由他们渡海支援纪伊国并不困难,”我打断了前田玄以的话,“你现在立刻派人前去根来寺,和已经升任院主的专誉大师联络,请他尽力维持住事态,寺领的问题大可以慢慢斟酌,但如果闹到兵戎相见地步的话,对于双方都非常不好……熊野三社方面也要派人,他们和南部众豪族关系极深,我也会让秀景那边配合你的。”
  “那么黑田孝高呢?是否要发布缉令捉拿?”前田玄以请示道。
  “不用了。一旦我们动作起来,他那么聪明的人,怎么可能看不出形势?”我微微摇了摇头,在心里苦笑了一声。
  根来寺的问题,说来还是我太心软了一些。原本是念着当年他们帮助我平定杂贺众的情份,也念着专誉曾在信景出生时为他祈福的渊源,因此才迟迟没有像历史上的秀吉那样,集合整个畿内的力量强行压制根来寺,而是希望借着明年平定关东的巨大声威,兵不血刃的让他们解散僧兵,服从幕府寺社制度。事后,我将给予他们和高野山、教王护国寺相当的地位,担任新义真言宗(高野山和教王护国寺为古义真言宗)的总管长。
  好在纪伊国偏僻,国中险要地势颇多,根来寺僧兵也主要以当地豪族为主,除了保留寺领和治外法权以外,不会有什么政治上的诉求。因此,就算他们反叛,我也不必担心他们威胁幕府的地位,只不过是把我的部分力量牵制在那边。
  希望景秀不要跟着胡闹吧!他本人自不必说,手下现在还有好些死忠于羽良家的得力之人,如果也跟着在北近江起事,周景恐怕还要费一番手脚。一场国人一揆下来,生灵涂炭不说,对于幕府的声望也很有些打击。而且,发生了那样的事,我为了幕府法度着想,就只能下令将景秀处决,吊在京都六条河原边示众。
  这种情况,我实在不愿意见到。
※※※
  十一月中旬,根来寺驱逐了前田玄以的使者,正式向幕府掀起了反旗,旋即被细川真之、吉良亲贞的四国军势和留守的胜贺野元信围困。考虑到根来寺几百年经营,防御非常坚固,而且僧兵擅长铁炮,我没有让细川真之发起进攻,只是让他们在根来寺外围修建大量城呰和堑壕,消磨寺中的锐气,并防止僧兵扰乱纪伊国内。
  紧跟着他们的动作,山阴因幡、但马两国,畿内的北近江国同时发生了国人一揆。这两地的起事,同样和黑田孝高有关,历史上号称“黑田八虎”的井上之房、栗山利安、黑田利高、黑田利则、黑田直之、母里友信、后藤基次等,相继出现在乱党的行列。其中,井上之房、栗山利安两人是黑田家资深谱代,黑田利高、黑田利则、黑田直之三人是黑田孝高亲弟,母里友信的父亲曾我一信是黑田孝高之父几十年的与力家臣,后藤基次则是黑田家家臣后藤基国之子,从小由黑田孝高抚养。七人都是黑田家的亲信家臣,而且一直坚持跟随秀吉,并没有得到幕府的赦免,如今起兵反对幕府,正是情理之中。
  得到两地传来的消息,我立刻解除了秀兴的京都所司代职务,令他返回领国主持,与出云、石见的蒲生宣秀联合扑灭两国的一揆动乱;北近江方面,我听到主事者并非景秀,就没有送去任何命令,反正以周景的威望和能力,消灭那些顽固豪族武士并不困难。
  望着轩窗外面枯萎的藤蔓,我忽然想起,冬天的时候,似乎正是兴修各类工程、加固国政基础的好时节啊!
第三百二十三章
畿内之冬(中)
  或许我应该庆幸,提前发现了黑田孝高的潜伏。否则任由他徐徐谋划,等到明年畿内倾巢而出征伐关东时,再煽动畿内寺社势力和落魄武士大举发难,势必会给幕府带来难以承受的打击,轻则让我的关东征伐不得不半途而废,严重一些的话,或许连京都也会沦陷于敌。
  但如果只是根来寺一家起事,又只有因幡、但马、北近江三国的落魄武士仓促响应,景秀也置身事外,事情就不是很严重了,我只需要动用四国方面军团,就能够完全控制住事态,等到将这些叛乱的人全部镇压,畿内也就和谐了下来,即使还有少数图谋不轨者,也会因为前车之覆,无法再获得任何势力和民众的支持。
  我甚至还致书信景,让他务必攻下山中城,以战胜的姿态解散军势,从而打消北条家和关东诸豪的侥幸心态。对此信景也是心领神会,很快就回书应允,并且让上野国方面的岛津、泷川二人继续进军,南下侵入相邻的武藏国。随后石谷宣政展开调略,通过上野国金山城城主由良国繁,策反了国繁的义兄、武藏国北部忍城城主成田氏长,他也就成为了关东八家中安堵的第一家大名,与已故正室由良氏所生的十一岁长女甲斐姬,则继毛利家天满姬之后,成为了信景的第二位预定侧室。
  时隔不久,损失惨重的山中城守军也支持不住了,主将北条氏胜本欲切腹殉城,却被弟弟北条氏成以自家玉绳城需要守备的理由劝阻,于是主动放弃城池,返回小田原城向家主北条氏直汇报我方的军容。
  眼见在两条战线上都取得了战果,信景才下达撤军的命令,然后将山中城彻底拆毁,率近侍和直属朝明备前往信浓坐镇。东海道军势就地解散,各自返回领国,畿内军团由景政、井伊宣直带回,帮助镇压北近江的一揆叛乱。
  其实,这时候北近江的一揆差不多已经平息了,连为首的一柳弥三右卫门和姐夫加藤光泰都被周景捕获,送到京都六条河原一同处决。或许是想到了我的首次阵前讨,临刑前一天下午,我和秀景、蜂须贺正胜前往东福寺胜林院,破例探望了监禁在寺中的加藤光泰。
  大将军和两位幕府大老联袂探监,这是当初织田信雄被俘时都没有的待遇,整个寺中都被惊动了,连久不过问俗务的住持高岳令松都亲自前来陪同。他今年已经年近八旬,盛林院正是他三十年前创建的塔头别院,位于东福寺的鬼门位置,祭祀北方守护神昆沙门天,原意是用来镇压鬼门,如今被秀景拿来作了监牢,正如当年信长习惯于将死囚监禁在他信奉的法华宗大本山妙显寺中一般。
  这样的探视阵容,就算是一直和我方不对付的加藤光泰,也忍不住有些感激,表现得非常配合。直到我问他景秀的下落,他才闭口不答,显然是担心我因此对景秀不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0/2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