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佐之梦(校对)第2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8/264

  磐城国比较复杂,是相马、田村、二阶堂、岩城、石川等小大名的领地,几家小大名间时而联合,时而敌对,又各自引外围的伊达、芦名、佐竹为后援。例如相马家就曾以伊达家为后援,前任家主相马显胤,娶了伊达植宗的长女屋形御前为正室,在天文之乱中是植宗方第一活跃人物(身高一米八,使八倍重的大铁军扇指挥军势),然而植宗隐居后,两家之间矛盾逐渐激化,现家主相马盛胤虽然和伊达辉宗是表兄弟,却因为伊具郡周边领地多次挑战伊达家;伊达家为了拉拢同样与相马家存在领地争端的田村家,特地为嫡子政宗娶田村清显(母亲同样是伊达植宗的女儿)之女爱姬为正室,意图利用田村家压服相马盛胤,然而田村清显的正室,却又是相马盛胤的妹妹。
  另外的二阶堂家,是以芦名家为后盾,现家主二阶堂盛义,虽然迎娶了伊达晴宗的女儿阿南姬为正室,却一直向芦名家输诚,利用他们的力量对抗伊达、田村联合,他的嫡长子二阶堂平四郎,原本在芦名家担任人质,却因为芦名家嫡子盛兴意外身故,被芦名盛氏收为养子,也就是如今芦名家家主芦名盛隆。
  最南端的岩城家,之前在重隆时代受到伊达家压迫,被迫将女儿久保姬嫁给伊达晴宗,并奉迎晴宗长子继承家业,是为上代家主岩城亲隆(伊达辉宗嫡亲兄长),同时亲隆还娶了佐竹义重的妹妹,结连佐竹家入侵田村、石川两家,在他死后,家中甚至和下野守护宇都宫家一样,由佐竹家出身的御台夫人代行家主之务,然而他的嫡子常隆比宇都宫国纲年长,因此前几年就收回了家业,同时娶二阶堂盛义的女儿为正室,不再一面倒的支持佐竹家,才没有参与之前佐竹、宇都宫和结城联盟,这次也没有跟随佐竹家对抗幕府。
  总之,如果说陆奥、陆中、陆前、出羽诸势力是战国中的小战国,磐城国就是陆奥中的小陆奥,国中的诸家小大名间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领地争端,因此检地和安堵必须格外慎重。好在这些小大名领地都不多,最大的也不到十万石,幕府完全可以强制仲裁,然后在磐城和岩代两国中安排一个佐竹宣秀担任磐城国国持大名。
  磐城国东面的岩代国,也就是俗称的会津地区,历史上蒲生氏乡入封时,安堵领地是四十二万石,后来经过检地和向周边扩展,达到九十二万石的巨大规模。目前这片领地的最强大势力,是若松的芦名家,另外还有畠山家嫡流的安达郡二本松家等。前些年芦名盛氏在世的时候,几乎控制了整个会津,达到与伊达家分庭抗礼的程度,还曾经趁着上杉家御馆之乱入侵越后国,只可惜家中嫡子芦名盛兴(当时已继任家督)早死,除此外别无继承人,芦名盛氏收养了深为喜爱的二阶堂平四郎盛隆继承家业。然而,芦名盛隆原本是二阶堂家质子的身份,与芦名盛氏、盛兴的亲缘,乃是来自于宿敌伊达家,盛隆的母亲和盛兴的正室,都是伊达晴宗的女儿,这样的亲缘,自然无法获得众家臣的认同,也受到了向来与芦名宗家不和的猪苗代家等亲族大力抵制,因此盛氏死后,芦名盛隆根本无法统辖全领,势力很快就衰落了下去。更严重的是,芦名盛隆为了和伊达家和解,没有按照芦名盛氏的遗嘱迎娶芦名盛兴的女儿(另一个原因是她太小,到目前也只有十余岁,盛隆等不起她长大),而是娶了伊达晴宗的小女儿、辉宗的养女彦姬为正室(血缘上是他母亲阿南姬的妹妹,也就是他的亲姨母),这更受到了家臣们的一致诟病。如今他自己也已经病重,还没有生出正统的继承人,只好仿造养父芦名盛氏的先例,准备收养佐竹义重的嫡次子德寿丸(历史上的芦名义广),而德寿丸虽然过继给盛氏的女儿(嫁给豪族结城义亲),他们的主要亲缘,却还是来自于伊达家,盛隆的母亲和德寿丸的母亲,都是伊达晴宗的女儿。
  可以想见,如果不是幕府东征,以芦名盛隆那点可怜的威望,一旦由德寿丸继承家业,即使佐竹家再卖力的支持,整个芦名家也会由于家督名分不够、无法服众而分崩离析,最终不是如历史上那样被打了鸡血的伊达政宗灭掉,就是成为常陆佐竹家的附庸。
  当然,如今佐竹家失势,出自佐竹家的德寿丸肯定无法再继承芦名家。仗着这一点,竹中重治以盛隆血统不正、病重绝嗣为由,命令芦名盛隆隐居,然后由针生盛秋迎娶芦名盛兴的女儿,继承了芦名家的家业。针生盛秋的父亲针生盛幸,乃是芦名家第十四代家主盛滋的唯一儿子,只因为不是正室所生,而且出生时盛滋已经将家督之位让给弟弟盛舜(芦名盛氏之父),是隐退的身份,因此无法继承家业,由盛舜另封到耶麻郡针生地方,长大后即使用“针生”作为苗字。如今盛舜那一支断绝,按照亲疏道理该由盛秋来继承,历史上芦名宗家灭绝后(1653年芦名义广之孙千鹤丸夭折),也是他这一支再兴“芦名”家家名的。
  芦名盛秋安堵的领地,自然不会是会津的所有地方,半从属于芦名家的二本松等家、长期试图独立的支族猪苗代家、被芦名家灭掉并继承的新宫家、甚至支持芦名盛隆的支族金上家(家主金上盛备人称“芦名执权”),都由竹中重治做主,从芦名家独立了出来,成为一个个小大名,只给宗家留下了大约十万石领地。另外,竹中重治还把佐竹家转封过来,减封到二十万石(相当于目前佐竹家名下的一半领地),担任岩代国的外样国持大名。
  出羽国地方,表高是三十多万石,经过竹中重治的仔细勘查,最终检出五十七万石领地(关原之战后最上家加封到的石高),其中最大的势力自然是南出羽的最上家,获得剥夺自伊达家的置赐半郡米泽地方后,领地达到了二十四万石(小田原征伐时秀吉安堵的领地)。于是竹中重治将这一国从中划开,南部的最上家领地为羽前国(与伊达家陆前国对应),北部包括安东家旧领在内的三十三万石整合成羽后国,转封给越后的上杉家。对于这个决定,最上家自然乐意,上杉景胜也选择了服从,反正他现在能够控制的,也就是越后国大部分,石高和羽后国差不多,而且对统辖领内诸强力豪族极为头痛。当初在上杉谦信时代,尚且多次遇到叛乱,何况是御馆之乱后刚继承家督的他呢?去年的时候,本庄繁长等豪族就刚刚叛乱过一次。
  这样一梳理,整个东北地方变得井井有条,总算结束了层出不穷的纷争。那些野心家或许会心怀遗憾,例如还没有继承家督的伊达政宗,或许会暗自叹息晚生了多少多少年之类,然而对于大多数的小大名和中小豪族们而言,能够从此避免战争,这无疑是一件幸事。要知道,整个室町时期,东北地方都战乱不断,尤其是近百年来,由于幕府衰落,此地更是乱到了极点,许多家族的接连几代家主全部死于战事,连祭日都差不了多少,都是在五六月间或八九月间的农闲出阵期间。甚至连磐城国的相马、二阶堂等小大名,虽然被幕府强制定下地界,总觉得离自己的诉求差了些儿,但内心深处也会隐隐感到庆幸吧!
  从终结战乱这方面考虑,实际主持这件事的竹中重治可谓是功德无量,而信景也因为此事威望大增。只可惜,我的不详预感变成了现实,竹中重治因为受寒和劳累,于次年初春时病倒,不久就病逝于小田原城二之丸。
  在东山御所看完信景转来的竹中遗折,我忍不住潸然泪下。尽管他在遗折中说,自己能够做完这件事情,就算付出性命也会甘之如饴,请我过于不必介怀;他甚至还用开玩笑的口气说道,如今京都的樱花想必已经盛开,不能陪太政公观赏,实在是一件憾事,好在他向来受不了花粉近身,在他自己而言或许是少了一番磨折。
  平静了一下心情,我召来信景的信使,向他询问道:“竹中中纳言是如何病倒的?”
  “禀大御所,竹中大人是在亲自前往羽后国勘查时受了风寒,然后又带着羽后国领地分限帐、国中武士名录、还有众豪族交给幕府的血誓,强撑着翻越上野国雪山,亲自前往还没化雪的春日山城劝说上杉越后守,回来的路上就已经难以支撑……上杉越后守也非常感佩,亲自出席了竹中大人的葬仪,并为羽后国检地的结果向竹中大人的英灵致谢。”
  “重治……真是可惜了,”我叹息了一声,“为什么不早早告知?否则的话,我至少还能见他最后一面,也能够出席他的葬仪啊。”
  “回大御所,这也是竹中大人的交代,”信使深深的低下头去,“竹中大人说,以大御所的仁厚,知道他病倒,很可能会赶赴关东探视。然而关东尚有余寒,实在不敢劳动大御所千里迢迢前往……因为有这番交代,公方殿、众位大老、中老和目付方才暂时压住了消息,还请大御所务必原谅!”
第三百三十五章
国策之争(中)
  “这样么,”我微微点了点头,“既然是重治本人的意思,我自然不会计较。”
  “是……那么臣下就此告退,不打扰大御所荣养了。”使者躬身说道,就要退出正厅。
  这使者的态度很从容啊……我心里暗自赞了一句。要知道,一般的家臣,在我面前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唯唯诺诺的意思,甚至连信景、景政都不例外。然而,这个使者从容告退的神气,却是和一般外样大名差不了什么,态度中既不失恭敬,又含着一些矜持。
  我忽然想起,刚才侍女替他通名时,似乎说的是“斯波民部大人”。我原以为,这或许是信景下赐给他的苗字,毕竟管领斯波家早已灭亡多年了,连末代家主斯波义银都把苗字改成了“津川”,和他的三个儿子出仕于女婿织田信重,于是也就没怎么在乎。但如今从气质上来看,这个人倒像是颇有些来头。
  “等一下,”我叫住了这个使者,“听你的苗字是‘斯波’,不知道是何出身?在幕府中居何职务?”
  “回大御所,臣下出身于陆奥,是高水寺斯波家的家主,目前是高家旗本的身份,担任公方殿的仪典指导,并负责和大御所及京都奉行所的联络事宜。”
  “唔。”我点了点头,明白了这个人的身份。高水寺斯波家,是斯波家的旁系,领有陆奥国的斯波郡。这一郡非常特殊,乃是二代源氏栋梁源赖义奉命征讨陆奥时所得,后来分封到了足利家手上。传到足利泰氏时,他娶名越北条家之女为正室,生下嫡长子足利家氏,然而这时北条家内部发生争斗,执权北条时赖为了控制足利家,强令泰氏与正室离缘,改娶自己的妹妹,家氏也因此失去继承权,被封到陆奥斯波郡,成为斯波家之祖。鉴于这番缘故,斯波家在足利一门中地位极高,在足利高氏起兵时,斯波家家主斯波高经几乎可以和他分庭抗礼,也是幕府的首席创业元勋。
  而高水寺斯波家家祖斯波家长,情形与足利家氏在足利家的遭遇极为相若。他同样是家中的嫡长子,曾担任关东执事、奥州总大将,只因为弟弟斯波义将受到父亲斯波高经偏爱,于十三岁就被推荐为幕府初代管领,他才失去了宗家继承权,并留守于发祥地,传下高水寺斯波家一脉。这一脉由于留守斯波郡,在整个斯波一门中都具有极高的地位,甚至号称“斯波御所”,仅次于斯波宗家,与家长的另一个弟弟大崎家兼(最上兼赖之父)传下的奥州管领大崎家同格。
  在我面前的这人,名叫斯波诠直,是大名高水寺斯波家的最后家主,也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只可惜游兴过重,平时对政务并不怎么上心,斯波郡在后世改名为紫波郡,就是他的创意,因为他在郡内北上川游览时,发现川底的赤石在阳光照射下散发着紫色的光芒,连河上的波光都变成了紫色,觉得这是吉祥之兆,所以就把郡名改成了“紫波”。不过,再大的吉兆,也挽救不了高水寺斯波家的厄运,尽管他在历史上曾经趁着南部家内乱,收回了自家的所有领地,还一度侵入南部家的岩手郡本领,算是末几代家主中难得的英才,可是终究免不了被南部家吞掉家业。
  在如今这个时代,因为我的原因,历史已经发生了改变。南部家的内乱,本该于去年南部晴政死后、因为南部信直(晴政侄儿兼女婿、曾为家中养嗣子)派人刺杀幼家主南部晴继而引发,之后令南部家混乱上好一阵子,可是在我这个年代,南部晴政死时,信景即将结束九州检地,秀吉正联合北条、上杉讨伐武田,天下已经进入了统一的前夕,这样的情况下,南部利直自然不敢起事,否则等到中枢征伐关东,整个南部家都会被中枢除封。于是,他只好承认了幼家主,作为后见辅佐他整合领地,并加快了吞并周边小大名的步伐,从而得以统一整个陆中地区。
  南部信直是个聪明人,考虑得极有道理,这一点,从东北地区最北端津轻家的遭遇可以看出来。津轻家家主津轻为信,身为南部家旧臣,不仅悍然掀起反旗,还接连攻杀了附近许多小豪族,南部晴政的弟弟、南部信直的生父石川高信,北畠显家传下来的浪冈御所,都是覆灭在津轻为信手中,甚至在信景向东北发出御内书时,这个家伙还不收敛,反而趁着南部家驰援常陆时趁火打劫。结果竹中重治一到东北,立刻令伊达、南部、最上、安东等家联合,彻底灭掉了津轻为信,把他的领地转封给安东家。
  可以想见,如果南部信直之前谋刺了幼家主,引发家中内乱,不仅他本人会受到幕府讨伐,南部家也会因为绝嗣而分崩离析。然而他这样一收敛,南部家是安稳了,他自己也因为功劳,成为家中领三万石的首席家老支藩,高水寺斯波家却失去了振作的机会,比历史上少了三四年的蹦跶……
  我收回了思绪,看着面前的斯波诠直,淡淡地说道:“你是高水寺斯波家的人?是家名灭绝后,出仕于幕府的么?”
  “大御所明鉴,”斯波诠直回道,声音变得恭敬起来,“多亏了公方殿的好意,臣下才得以重建家业,成为领数千石领地的高家大身旗本,并参与幕府中枢事务。臣下受如此厚恩,定当忠心不二,竭诚为幕府和公方殿效忠。”
  信景的好意么?我心中不禁莞尔。他大概不知道,高家的创建,乃是我的意见吧?不过,当时我只是顺口和信景一提,并没有写入正式的《吉良幕府永贞法度》之中,他将自己的际遇归于信景的好意,也是在情理之中。
  “难得你有这番觉悟,我十分欣慰,”我笑着合拢折扇,丢到了他的面前,“这个就赏给你吧……上面的扇绘,乃是狩野永德大师的亲笔,画风极佳,非市面上等闲可以买到的。”
  “感谢大御所厚赐!”斯波诠直拾起折扇,双手顶举着退出了正厅。
※※※
  直到许久之后,我才明白高家旗本的地位有多高,而斯波诠直为什么对信景如此感恩戴德。信景的高家旗本制度,并非如我对他所说的,只是作为幕府的一项善举,恢复那些灭门的高门武家,让他们从事一些礼仪性质的活动,例如接待各地大名,教导他们觐见仪式,替将军代参伊势神宫、石清水八幡宫、鹤冈八幡宫、永贞神社、种间寺、忘忧院等,而是作为将军本人的实际代表,替将军出使朝廷和各藩,传达将军本人的旨意,必要时甚至可以作为仲裁者,调解各大名之间的争端。而且,这些高家旗本,虽然领地不过数千石,在官阶和身格上却接近于准国持大名,比数万石领地的城主级大名还高一些。例如那个斯波诠直,就是朝廷的从四位下民部大辅,在所有的谱代大名中都属于上层位阶。
  设立这样的制度,完全就是在和大老、中老们争权啊。
  不仅如此,在接下来的三四年内,信景陆续设立了另三项机构,第一项是右笔方,由饱学多闻的僧侣或浪人武士充任,相当于汉武帝最初设置的尚书台,众右笔就相当于尚书台的郎官,用来执掌枢密,制约众大老和中老,或者绕过他们处理中枢事务;第二项是奏者方,由关东各小大名家的世子们充任,驻于表之间和奥之间的中庭,凡中老以下职司觐见将军,必须先由他们通报,将军有指示给众大老和中老,也由他们负责传达;第三项是书院番和御庭番,前者负责将军的日常防卫,后者为将军收集情报,从而将常设备和目付组撇开,可以绕过众大老、中老调动数百名精锐武士。
  这三项机构中,奏者方在室町时代就已经存在,我觐见义辉将军后,义兄石谷赖辰很快就由御诘众(有面见将军对话的资格)提拔进了奏者方(有引荐人面见将军的资格);而右笔方更是普遍,战国时代的许多大名家中都有设置,例如村井贞胜、武井夕庵就都担任过信长的右笔。因此信景的这两项举措显得非常平常,最初也没有引起众人的太大关注。直到设立书院番时,由于涉及到六番共四百八十名番武士,首席大目付石谷宣政才觉得事情严重,连忙派人向我通传。
  看着前来通报的陌生武士,我立刻想念起服部正成来,如果他还担任着大目付,肯定能够预先察觉,然后提醒石谷宣政吧。只可惜他由于年岁渐老,多年辛劳积下不少暗伤,已经于前两年辞职归藩隐居,而少了他的坐镇,目付组的办事效率很是低了不少,主持的石谷宣政和继任大目付的服部正就,都实在是欠缺历练,远不如前辈那么老到。
  然后我又怀念起竹中重治。如果是竹中重治还在,以他的资历、威望和才能,还有信景对他的信任和依赖,完全可以弥合将军和众大老、中老之间的分歧,不至于闹到现在这样。一方面,秀景觉得信景任用私人和中枢争权,破坏了幕府的法度,多次向信景谏言,有一次甚至直闯奥之间,当众驱赶被信景乳母中纳言局招来护卫信景的平野长时、长景兄弟,因为他们虽然是中纳言局之子,是平野长泰的亲兄长,却并非从小侍奉的谱代家臣,没资格觐见将军;另一方面,信景则觉得秀景倚仗资历和叔父身份,对他的行事指手画脚,还总拿大御所和幕府法度压迫他,损害了他作为将军的威严,从而连带着对整个中枢都看不惯,更起劲的和大老、中老抗争。
  我有些不明白,怎么就落到这个地步了呢?在我的印象中,信景是一个非常温和的人,从小到大,都很少违背我和几位辅佐家老的意见。或许,是秀景管得太多太严,让的逆反心理发作了?他现在毕竟已经不是往日的嗣子身份,而是统领整个天下的幕府将军,还统帅近三十万军势平定了东国,有他自己的威严和强烈的自尊。
  不过在我看来,这些都不是什么大事。信景设置的那些机构,都仅仅是在自己的居城之内,而且职权也已经到了尽头。那些人毕竟不是幕府谱代家老众,甚至都不是大名的身份,也没有什么领地和军力,影响力非常有限,真正管理并处置整个天下和日常政务的,终究还是众大老、中老和他们支配的诸多奉行。等到信景掌权时间一长,这些机构自然会彻底为他所用,他也不必再弄那些小花招。
  老臣和新君争权,皇权和相权相争,这样的戏码,别说在日本,就是在极度集权的中国,几千年间不知道上演过多少次。拿最近的两朝来说,明代诸帝争不过内阁,纷纷躲进深宫,玩妃嫔的玩妃嫔,玩木头的玩木头,照样天下大治;清朝几个酋长宵衣旰食,凡事亲力亲为,废议政王大臣会议,废内阁,设完全独裁的军机处,倒是给自己挣了“勤政”的好名声,颇是迷惑了些后世的遗老,可是实际结果怎么样?越忙越乱的有木有?圣母皇太后是否吉祥?倒是载湉年龄还小、兰儿手腕尚嫩时,由众臣勉强折腾出了个“同治中兴”。
  当然,在统治者本人而言,这无疑是十分难受的,即使都是些小事,日积月累下来,也会积聚起强烈的不满,从而以各种方式爆发出来,大明如今的万历帝和他的帝师兼首辅张居正,就是一对现成的例子。在这上面,秀景实在是过于死板了些,也琐屑了些,毕竟他是长期担任辅助工作的人,我的本意是让他抓大放小,他却弄成了防微杜渐,任何小事都不放过,犹如一个严厉的管家婆似的。
  “书院番设就设了吧,也就四百多武士而已。前些年稍有点出息的大名,哪个不是几百马廻众武士?”我释然的笑了笑,“你替我带封信给大纳言,让他不用太过严厉,平野家那两个孩子,不妨给个千来石领地和谱代旗本身份,放到信景的身边,也不是什么大事,偶尔法外施恩也是允许的嘛!……如果我没猜错,公方肯定向大纳言提了这件事情,然后被大纳言以寸功未立、身份不合等类似理由否决了吧?也难怪公方会感到不满,他毕竟是幕府的首领,不是小孩子了啊!”
第三百三十六章
国策之争(下)
  奥之间和表之间的争端,就此告下一个段落。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特地关注了一阵,发现两方之间的态度很有些缓和,于是就放下了心来。而这件事情,让我也颇有感触,或许我不该再贸然干预幕府的事情,否则对信景而言,就是一尊时刻要顶在头上的神像,偶尔还睁开眼来严厉的审查他,这样的日子久了,任谁都肯定会觉得烦累。
  那么我就彻底闲下来,在这里安度晚年好了。反正,我也有自己的兴趣和快乐。
  不知道是事实还是错觉,我发现夏津长得越来越像她的祖母小夏,虽然年纪很小,性格爱好方面却很有些像小夏靠拢的苗头,一样是率真可爱,也很不愿意留住京都,最喜欢我带着她在山间游玩,或者跟着侍从们抓野兔、野鸡之类。我偶尔兴起,让人替她作了一套小弓箭,她很快就玩熟悉了,而且显现出极高的天赋来。
  如此种种,让我这个实际上不信神佛的人也忍不住想,她这么像小夏,又这么亲近我,事事都可心可意,难道是小夏看到我孤单,特地转世前来承欢膝下、娱我老年的么?
  算算时间,我退任已经有四五年了,如今年近五旬,按照这个时代的高寿,大概还有十几二十年可活。算算这辈子,我经历和主持过很多大事,也遇见和造就了很多名声显赫的人,其中既有成就大业、生杀予夺的辉煌,却也不乏痛失至亲、愧对至爱的悲哀。或许,这就是实实在在的乱世人生吧!而经历了这么多,我可以说是彻底看开了,因此和一般留恋权势的人不同,我并不期望能够长命百岁,只希望能够如秋叶般自然的离开。
  只要再给我十年,让我看见夏津长大成人,获得一个美满的归宿,那么我就可以彻底瞑目了……看着练武场中活泼的夏津,我忍不住这样想到。
  夏津正在和直虎玩羽根突球,这是一种风行于女孩之间的游戏,原本起源于平安时代的祭礼,一直流传到现代。游戏中所用的板,叫做羽子板,上面绘着见立的蜻蜓,挥舞的时候就象征是在驱赶蚊虫(羽根即是蚊虫的意思),从而驱逐蚊子带来的疫病;游戏所用的球,叫做“无患子”,意为祈祷女孩子无病无灾的长大,和男子间的蹴鞠一样,都是在公家间很流行的玩意(室町时代风俗)。
  在夏津两三岁的时候,我偶尔回京都,看见日野家的次女日野辉子(历史上本该嫁后阳成天皇为权典侍,但如今正亲町天皇和诚仁亲王都在,而且因为永贞年号为我所立,不好贸然让位改元)在玩,出于善祝善祷的想法,也给夏津准备了一套。结果这件事不知道怎么流传出去,倒在武家中形成了一种风潮,凡是谁的家中有女儿出生,必定会替她准备一枚“无患子”,而亲友则以羽子板相赠(江户时代武家风俗)。
  夏津偶尔一回头,发现我正在廊下含笑看着,立刻欢呼着叫道:“父亲大人也来玩呀!”
  “啊,这个么,是女孩子的游戏,”我笑着摇了摇头,“所以我就不玩了,你好好和母亲大人玩吧!”
  “有什么关系,这又没有外人,既然夏津相邀,殿下就陪她一会啊!”直虎也笑了起来,“说句不恭敬的话,殿下还不一定是夏津的对手呢!”
  “怎么可能!”我连忙作势瞪起了眼睛。其实,我也早想陪夏津玩一会了,只是因为拉不下面子才没有付诸行动,而直虎的揶揄,正好给了我一个台阶:“那么我就勉为其难玩一会吧,省得你说我还不如四五岁的小女孩!”
  “那么殿下要小心了啊!”直虎把羽子板递给我,同时替夏津鼓气道,“夏津要努力,打败了你父亲大人,你就是全天下最厉害的人了!”
  “哦哦!”夏津挥起小手,“我一定会努力的!”
  事实上,她的确差点做到了。约定的五局之中,前四局她胜了两局,第五局也打得顺风顺水,我看见情况不妙,连忙使了个障眼法,偷偷将打过来的无患子球收进袖子中,然后东张西望了一番,用很惋惜的语气说道:“哎呀,夏津你看,把球都打得不见了吧?……真是可惜了,这一局,你说不定可以取胜的哦!”
  “不对!”夏津瞪大眼睛望着我,目光中满是怀疑,“我只用了很小的力,不可能把球打飞的!以前也没有打飞过!”
  “说不定时你长大了,力气也变大了呢?”我继续抵赖道。
  “那好,”夏津不服气的撅起嘴巴,“那就再取一支球,多打一局,我一定能够赢的!”
  “下次再玩吧,我脚都有点疼啦,”我慢慢走到廊边坐下,假装无奈的叹道,“毕竟是上了年纪的人哪!”
  “真的吗?”夏津信以为真,很体贴的跑过来,“让我给您揉揉!”
  “不必,你好好和母亲大人玩。”我看了看微笑不语的直虎,又看了看一脸关切的夏津,决定继续表演下去,于是把右脚搬到左腿膝盖上,抬起拳头捶了捶。谁知道,一个不小心,藏起的无患子球在袖口边露了出来,正好被夏津看到。
  “啊!啊!”夏津大声叫着,不依的扯住了我的衣袖,“原来是父亲大人偷偷把球藏起来了!真狡猾哪!”
  “这个……”我眼珠一转,“真没想到,球居然掉进袖子里面了,我说怎么就不见了呢!……能够把球打进袖子里,夏津可真是厉害!这可比打赢父亲大人更加不容易哦!”
  “这样啊,”夏津听我这么说,反倒有点不好意思了,“其实也不是厉害,只是刚好就打了进去……好吧,我继续和母亲大人玩,您先歇息一会!”
  说完,她又跑回了场地的中间,等待直虎开局。
  我松了口气,仿佛刚打赢了一场战役似的,将羽子板交还给直虎。直虎一边接过,一边小声笑道:“殿下也真是,以大欺小不说,居然还耍这种手腕。这如果传扬开去,可比打球输给女儿更加难堪啊!”
  “有什么难堪的,陪小孩子玩,自然就要有一份童心,”我笑着伸了伸胳膊,“说句实话,和夏津一起,我都觉得年轻了二三十岁,也找回了些当年在清州照顾美津时的心情。”
  “是吗?那真是可喜可贺!”直虎笑着回答说。
  正在这时,一名侍女走了过来,跪在廊上向我通报:“殿下,九州福江藩藩主二见大人求见,胜贺野周信大人安排他在前厅候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8/2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