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佐之梦(校对)第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5/264

  这样也许会有点累,但是一定会很得体。
  说实话,当初在伊贺,北畠具丰坏了我的计划和名声时,我简直就想暴打他一顿,然后丢给伊贺国人众去折腾……实在太不省心了!而我还要绞尽脑汁、用尽手腕的为他善后!除此以外,还要面对这个笨蛋的胡闹和质疑!
  但是在另一方面,他是个笨蛋,这点对我很有利。如此一来,只要我对北畠具丰表现得爱护有加,信长会放心的让我扶持他,北畠家的家臣也会习惯依靠我,整个伊势的事情就会继续由我来处置。
  在走廊外,我见到信长这两年非常信重的小姓堀秀政,就把信长的话转告给他。
  继续往前走,就看见了惴惴不安的北畠具丰。
  “是具丰殿下啊……为什么还在这里呢?难道在等我吗?那实在太荣幸了。”我心里暗笑着说道。
  “谁会做这样的事情!”北畠具丰实在是毫无幽默感,他的腮帮子气得鼓鼓的,“后来又说了什么?肯定是跟着父亲大人在批评我吧!想起来真让人生气!”
  看样子,他已经纠结了好一阵,自个一直在设想着我会附和信长,然后一起批评他。像他这样一根筋的孩子,很容易就走进死胡同钻牛角尖。
  “除了帮你说话外,还能怎么做?”我只好帮他解脱出来,“你是我的副将,我是你的监护,如果你挨骂,我当然也讨不了好啊!”
  “哦!”听到我这么说,他松了口气,却又一脸紧张的问我,“父亲大人后来又说什么了?”
  “放心,只是说要让我多帮帮具丰殿下……这次虽然你莽撞了些,但毕竟是勇武可嘉。所以,主公对具丰殿下的期望,还是非常高的啊。”
  “那么接下来要做什么呢?”他脸上终于显出欣喜的神情。
  “接下来的话,听主公的安排就好了。”我向他点了点头,离开了东福寺。
  其实,说到信长的打算,我差不多能猜出个大概。无非是以足利义昭为招牌,以松永久秀为中介,以直属军团为后盾,大力拉拢和降伏近畿的各家豪族,孤立三好家的势力,消除三好家的影响,然后将之彻底逐出近畿。
  对于信长接纳松永久秀,足利义昭很有一些意见。当初他兄长义辉的死,和久秀脱不了干系,后来要不是被细川藤孝、和田惟政等救出,说不定他现在就完全是久秀的傀儡。无论是从个人感情,还是出于为前任公方报仇的大义,都很有必要打倒这个人。但是在信长的坚持下,足利义昭无法保持立场,只好捏着鼻子同意……有心人也许能够特别注意到这件事情,而这就是信长和义昭不合的开端,似乎就预示着两人最终会走向决裂。
  然而,在更多人注意到这一点时,事情本身却被接连的胜利完全掩盖了。曾经控制近畿的松永久秀降服,三好家拥立的义荣将军死于海上,织田家下属的水军击败安宅水军控制大阪湾……几件事情犹如一道道的催命符,彻底断送了三好家在近畿的势力。消息传开之后,大和、山城和丹波的大部分豪族几乎全部表示降服。
  在上洛前两天的九月二十六日,信长就命令柴田胜家、蜂屋赖隆、森可成、坂井政尚四人率部分主力军势作为先阵渡过桂川,进攻岩城友通守备的胜龙寺城。这时候的三好家还有一些威势,守军两千人悉数上阵,和织田家先阵打成了胶着状态。
  之后,信长和义昭进入京都,曾经号令近畿的松永久秀降伏,于二十八日前往东福寺晋见信长,同日受到接见的还有三好家名义上的家督三好义继,大和的筒井顺庆,丹波的波多野秀治,以及波多野秀治的女婿、播磨的别所长治等近畿周边的大豪族,京都南北两方就此大致纳入了信长及义昭的势力范围。
  同日,细川藤孝、明智光秀、和田惟政三人率山城、丹波两万人攻击芥川城,城内三千守军毫无战意,三人众之首的三好长逸逃往阿波。
  到了二十九日,信长下达了全军出阵的命令,亲自率领尾张、美浓、近江五万军势兵临胜龙寺城下,迫于信长的压力,岩城友通放弃了城池,这也就等于放弃了山城一国。
  而我和北畠具丰回到大和,立刻率伊势、大和三万人向西移动,威逼河内国。饭盛山城的三好政康、高屋城的三好康长惟恐被水陆两道包围,急忙弃城经摄津国逃往阿波。大阪湾的岩松经定趁势登岸,占领了南和泉的岸和田城。
  十月一日,摄津的池田胜正率先向信长降伏、信长大喜,当即既往不咎,保证其所领安堵,并加赠六万石领地(战国武鉴之织田武鉴。似乎太大方了!);伊丹亲兴随后降伏,整个摄津国基本平定,这一国是三好家最大的依仗,向来由三人众之首的三好长逸和三好政康两人合力掌握,教兴寺之战中,三好家的六万军势,就有两万五千人出自摄津国人众。摄津国向信长降伏之后,三好家在近畿就可以说是大势已去了。
  到了十月二日,信长率近十万兵力进军联接阿波、淡路和播磨三国的越水城。这是三好家在摄津国、在近畿的最后一座主城,城主是阿波国三好长治的后见役篠原長房,另外还住着前管领细川晴元之子、细川氏纲养子、于1565年继承管领之职的细川聪明丸信元。在信长的大军威胁下,篠原長房放弃了作为傀儡的管领,只身逃往阿波。
  至此,整个近畿基本平定,纳入了信长的掌握之中。从信长二十八日进入京都,不过短短四天,山城、摄津、河内以及和泉的三好势力就土崩瓦解。但是,这些地方目前只能说是信长的势力范围,而且还是臣属于义昭的名义之下,并不能说是织田家的领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信长和义昭要治理这些地方,都只能依靠当地的大豪族。
  至于三好家,实际上早在三好长庆去世、义继求任管领代失败时,就已经开始衰落了,接着的三人众与松永久秀对抗,可以说标志着三好家分崩离析,虽然他们名义上都尊奉三好义继,但是无论在三人众手里,还是与松永久秀联合,三好义继都不过是傀儡,只不过松永久秀的手段高明一些。
  如今三好家退守四国,手中还有阿波和讃岐,但是控制中枢的三人众没有什么名份,也失去了各自的领地。阿波国的守护是细川家的细川真之,实权由三好义贤之子、细川真之异父兄弟三好长治掌握;讃岐国最大的势力是长治的亲弟弟、十河家的养子十河存保,另外还有从属于三好家的香川、安富、香西、羽床等豪族;而那三兄弟共同的母亲,就是著名的冈本牧西之女、先后嫁与细川持隆和三好义贤的小少将夫人。以后的三好家,就是由这掌握地方的三兄弟和中枢的三人众共同主事了。
  作为一个日薄西山的势力,面对着如日中天的织田信长,虽然三人众矢志夺回近畿,可是近畿的豪族们不是笨蛋,对双方的实力自有一番清醒的认识。如果维持这个态势,何去何从,想来各人都会有自己的选择吧!
  而作为朝廷,看着眼皮底下的形势,同样作出了选择。
  十月初,足利义昭上书朝廷,希望朝廷及关白说明当日前任公方光源院殿遇害之事的详细情况。然后,前任关白二条晴良忽然就跳出来,指责现任关白近卫前久,说他见事不明,处事昏聩,而且很久以前就有渎职及风化之罪责等等,于是朝廷大为震怒,免去近卫前久的关白之职,将他从朝堂上追放。
  这件事情的背后,显然是信长在推动。近卫前久是义昭的亲表兄,之前在朝廷对义昭屡有关照,对他担任关白,义昭不会排斥,但是却不合信长的心意,所以只好请他让开了。另外,拥立足利义荣的事情,总得找出一个够分量的倒霉鬼出来顶罪,那样才能维护朝廷的体面和尊荣,以便准备老店新开之事。
  关于这一点,义昭虽然有所保留,大概也不怎么抵触,在表兄担任关白和自己担任将军之间,是不难作出选择的。
  只是可怜了近卫前久,被朝廷追放后,就在近畿到处流浪,后来前往投靠丹波大豪族、娶了他妹妹(溪江院)为继室的赤井直正,寄居在黑井城的下之馆……顺便说一句,这座黑井城,是赤井直正攻杀了松永久秀亲弟、丹波守护代内藤宗胜后抢过来的。
  关白之位不能久悬。按照惯例,这一职位是由朝廷职位最高的公卿担任。由于正一位更多的只授予死人,而太政大臣也是“仪形四海、经邦论道、辩理阴阳、无其人则阙”的稀有货,所以一般就是由从一位左大臣的公卿担任了。目前的五摄家中,一条家的一条内基目前才是从三位的权大纳言,鹰司家从前关白鹰司兼辅死后,目前正处于绝嗣状态,拥有这个官职和位阶的,就只有已经被流放的近卫前久,以及都曾经担任过关白的九条植通和二条晴良。而由于前关白九条植通还在摄津国隐居,结果朝廷便任命前关白、左大臣二条晴良再任关白之位。
  到了十月十八日,朝廷正式宣下,由足利义昭继任征夷大将军之位,是为室町幕府第十五任大将军,同时还叙任从四位下参议、左近卫权中将之职。
  以将军之位和关白之位的更替为标志,朝廷正式承认了织田家对畿内的控制权,而三好-松永政权也正式成为了历史。
  除此以外,和织田家关系亲密的内藏头山科言继也受到擢升,叙任正二位权大纳言,作为羽林家出身的公卿,这已经是最高的位阶和官职。
  原本按照惯例应该出家的足利义周,则和义昭同日叙任为从四位下左兵卫督。左兵卫督和左兵卫佐,一般是关东将军的官位,从首任镰仓公方足利基氏起,氏满、满兼、持氏全部担任这一职位,后来由于关东公方失势,所以接下来的几代没有正式叙任任何官职,到了古河公方足利晴氏,终于又叙任了从四位下左兵卫督的职位,但是他的儿子足利义氏,由于是北条家的傀儡,而且上面还有晴氏前任正室所生嫡子藤氏,正统性一直无法确认,只是和小弓公方足利义明一样,叙任了右兵卫佐的官位。
  破格让足利义周担任这一职务,似乎就向天下说明了信长的打算。
  接下来,同样是按照惯例,和先前的大内义兴、六角定赖和三好长庆一样,作为畿内霸主的织田信长,应该是担任管领代之位,并以这个身份辅佐将军,号令畿内豪族,直到下一位有力的大名将他推翻为止,然后再换将军和关白,重新建立一个有限度的中央政权。
  不过,如果信长就只有这个器量,他还能是终结战国之世的革新者吗?
第一百零三章
堺町之行(上)
  将军的继任,是一件非常庄重的事情……换而言之,就是非常麻烦。服饰、服色、衣纹、礼仪、书式、升殿行列等各方面都有现成的规典,而且有一定的次序,连经办者的职司、各类公文的书式(各有指定的格式)和读法(必须训读,即所谓的宫廷语)都有规定,这都需要朝廷和幕府两方面互相协调,直到正式将军就任宣下、新将军前往清凉殿内里南厢陛见为止。从十月的月初到十八日,代表朝廷一方的二条晴良、山科言继,与代表将军和信长的细川藤孝、明智光秀等人一直忙着这件事情。这时候,正需要他们这些熟悉礼仪的人出面操持。另外,那些各有家业的公卿们也有事情做了,这些涉及文化及典饰的见识,一直就由他们世代相承着。
  与之相应,畿内的军事行动却是偃旗息鼓,丹波、摄津、大和甚至近江的军势都各自散去,只留下信长本领的尾张、美浓及伊势三国的联军。除开分别驻守山城、摄津及河内的人马外,仍然有四万余人作为信长的凭依,分别扼守通往京外的要道。
  伊势联军负责的是河内方向,北畠具丰驻守畠山家世代居城高屋城,长野藤定驻守三好家居城饭盛城,而我则带领一万军势驻守于淀川之南的久御山。这是京都通往河内、大和两国的要道,距离京都只有七公里的路程。
  淀川是唯一从琵琶湖流出的河流,拥有日本最多的支流和最大的流域面积,干流长七十五公里,经过南近江、大和、山城及摄津四国,在石山本愿寺以北注入大阪湾。当初从奈良迁都京都,就是看中了这条河流带来的取水、水运便利。
  由于名字相近的关系,这条河流(よどがわ)让我忍不住想起了土佐的仁淀川(によどがわ)。虽然名字只差着一个音节,两川却是隔着五六百公里。
  似乎是弹指一挥的功夫,十年就这么过去了,我已经从一介浪人成长为拥有十万石知行的豪族,统领着一国的兵力,可是回到土佐的日子还是在未定之间。
  三重郡是个好地方,气候宜人,风景优美,而以规模来看,整个土佐没有任何可以媲美三重城的城池,作为吉良家居城的吉良城,甚至连三重城的支城也比不上。但这时候,我却想起仁淀川边的那座小城和小夏的那间小屋。
  “小夏,和我一起去河边散散步吧!不用带什么亲卫。”我招呼道。
  “是……殿下是想起了仁淀川么?”小夏问。
  “你怎么知道的呢?”
  “因为妾身也想到了啊!”小夏呵呵一笑,抱着千手姬跟在我的侧后面。
  两岁的千手姬,并不适合跟在军中,再考虑到小夏不怎么会照顾孩子,我原本有意让她寄居在京都,请明智光秀家的熙子夫人代为照顾。
  明智光秀的家眷,以前一直就住在京都的郊外,后来移往若狭国,就定居在那里,没有随同前往越前。如今明智光秀已经确定留在京都作为奉行,所以前不久家眷又搬回了旧居。
  由于在大和及晋见义辉将军时有一段渊源,明智光秀成为信长的兼带家臣后,在家中和我的关系算是非常亲近了,这样的拜托,他一定会乐意帮忙。
  之所以把千手姬委托给明智家,一个考虑是光秀的夫人熙子出了名的贤惠,肯定能照顾好刚失去母亲千手姬;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明智家的女儿特别多,目前就已经有五个。长女明智綾乃,后来嫁给三河桜井松平家四代、五代家主松平忠正、忠直兄弟;次女明智倫子,后来嫁给荒木村重嫡子荒木村次,离缘后改嫁著名的明智秀满;这两个女儿都是光秀的养女。三女就是亲生的长女了,后来嫁给光秀的堂弟明智光安;四女是亲生的次女,明智玉子,今年已经满了五岁,后来嫁给细川藤孝的儿子忠兴;还有五女明智秀子,刚好和千手姬同龄,后来成为信长的养女,嫁给筒井顺庆的嫡子定次为正室。
  我本想让千手姬有几个伴儿。可是,自从目睹母亲被杀,然后被小夏抱住后,她就再也不肯离开小夏的身边,而小夏对她也丢不开手,俨然就是亲生女儿似的。鉴于这难得的缘分和情意,就只好让她们仍然和我在一块了。
  两个人加上一个孩子,在淀川边随意的走着,似乎就是普通的一家人似的。
  我很享受这难得的安逸,没有再开口说什么。小夏却忍不住问道:
  “殿下,什么时候可以回土佐国呢?”
  “这个问题啊,只好去问大殿了……按照我现在的位置,如果大殿有意远征四国,我大概会是总大将吧!”
  “哎呀,妾身哪敢问大殿啊!”小夏忍不住紧了紧怀中的千手姬。
  “那我就不知道了。”
  “可是,岩松大人不是攻下了岸和田城吗?那里距离四国不远吧……咱们有水军,想打哪里就打哪里。”小夏很有豪气的憧憬着。
  “岸和田城掌控着南和泉五六万石,而且是纪伊国的门户,监视着大阪湾和堺町,主公是不可能给我的……等到水军撤回伊势,肯定要移交给主公。”我微笑着摇了摇头。目前在织田家,我的实力增长得够快了,这样一个关键的位置,又掌控者大片的领地,我不会存在任何奢望。
  小夏今天的问题却格外的多:“如果不交给殿下,那会交给谁呢?”
  是啊,会交给谁呢,又能交给谁呢?我忍不住沉吟着。
  如此关键的地方,不可能交给外样。在历史上,这块地盘后来是交给了小田井城城主、织田藤左卫门家的织田信张。织田信张的兄长跟着信秀战死于美浓,故而深得信长的厚待,特地允许他使用嫡系的“织田”苗字,并赐予偏讳。他娶的是信长的堂姐,儿子信直娶的是池田恒兴的异父妹,同时也是信长的乳妹及义理妹妹(母亲是谁知道了吧?)。靠着这样的信重和亲缘,信张才能获封岸和田城以及和泉半国,担任纪伊国方面的担当。
  但是信张抬头,是攻击浅井、火烧比睿山后的事情,获封岸和田城,更是要等到1577年纪伊攻略之时。那时候信长已经完全统治了近畿,不用担心来自周围及海上的攻击。而就目前来说,本家内除了拥有水军和两千常备的我以外,再没人能够挑得起这副担子。
  历史上信长拥义昭上洛时,并未征服南和泉,岸和田城由下和泉守护代、曾经臣从安宅冬康的松浦肥前守担任城主。如今由于有我的水军,安宅家提前没落,却不知在这种情况下,信长会作什么样的安排?
  身后传来马蹄声,我回头一看,居然是信长的小姓堀秀政。而他看见是我,立刻跳下战马,拿着一个折起的信封向我走来。
  “吉良大人!主公有命令传达!”他把信封递给了我,“主公令吉良大人前往堺町,让十人众向我织田家降伏!”
  “是要我向堺町进兵么?”我一边问着,一边拆开了信封,然后就忍不住一愣:上面只有信长的“天下布武”印鉴和花押,没有任何内容。
  “主公说,无论吉良大人用何种方法都行,只要能让堺町的十人众提供两万贯军费,并且交出几件名品茶器!”
  “原来是这样,”我点了点头,“真是辛苦你了,就请先稍稍歇息一阵吧!”
  “吉良前辈的好意,在下心领,但是主公还另有任务,所以只好下次请教。”堀秀政笑着欠了欠身。因为这是私人交流,他的称呼变得很尊敬。
  “那么,就请回复主公,说我一定尽快替主公办到。”我很有信心的承诺说。
  以现在的情形,很容易就能达成使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5/2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