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新秩序(校对)第1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8/851


公建会会首为朱武,表面上与同舟社分离,但乡绅们都不敢当真。
成员包括却不限于各村有名望的乡绅代表,还包括各巡检司招募的水手亲属代表,各村贫户、中户等各阶层的代表。
共建会不仅协调同舟社和周边百姓的关系,还处理成员村社之间的矛盾,协调地主与贫户之间的租佃比率,为贫民提供维权支持等。
登州是防御州,人口比率和土地兼并程度较京畿和江南等地要稍好一些,但依然严重。
而此时有缺乏投资使财富再增值的手段,等同舟社远洋商队分了红,这些手里财富增值后的乡绅会继续扩大投资?
肯定有,但更多的是继续把钱埋在地下,或者用来继续买田买地。
徐泽可不想自己带动这批乡绅先富起来后,反而加剧了本地的社会矛盾,他要的是少数人跟着自己吃肉,其余人也都有汤喝的“共同富裕”。
今后,随着共建会声望的累计和同舟社势力向各村的逐步渗透,徐泽还要通过外包低端加工产业,办厂招工,推行减租减贷定税等手段,逐步限制乡绅,扶助贫民,换取那些如同康狸一家般的“无产阶级”的拥护。
这才是徐泽最终的目的,也是他日后起兵能否迅速站稳脚跟的关键。
靠喂饱乡绅地主,以换取他们的真心支持和拥护?
做梦吧!
一众乡绅中,不乏头脑灵活的聪明人,他们虽然猜不到徐泽的真实意图,但出于阶级本能,仍觉得共建会这种把贫民泥腿子也纳入进来的泛阶级组织极度危险,很有可能会损害自己的利益。
只是,现场的其他人,几乎都陷入了前两条消息的狂热中,就连族中子弟甚少的辛介甫也一脸憧憬进商队分钱的美梦。
而且,徐泽这三条消息一起放出,就是明白无误的阳谋,你可以选择不加入共建会,但很明显,前两条利好消息也注定与你无缘。
更关键的是,随着同舟社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其余乡绅与同舟社利益的逐步捆绑,此时选择退出的乡绅也必将被其他人孤立——乡绅乡绅,没有乡梓支持的乡绅还是乡绅吗?
那些曾经质疑徐巡检渔盗起家的乡绅终于明白了,以此人的手段,渔盗起家丝毫不用吃惊,以后的成就更不敢想象,只希望日后不会为了今日的选择后悔吧?
……
第三十八章
暗子
自共建会成立以后,徐泽已经有段时间没亲自组织巡航训练了。
组建远洋商队,接收新配发的海船和装备,招募、训练水营兵卒,培训、选拔应幕人才,培训共建会骨干等等,事务非常繁忙。
尽管大部分事项只需要指定具体负责人即可,但规范运行、定期听取汇报和督查工作进度,却是不能假手于人的,因此,这段时间,徐泽几乎每日都是忙得脚不点地。
随后,童贯在之罘湾建设大型船厂的提议也得到了朝廷许可,大批工匠从各地陆续赶来。
其中就有一个真定州人氏,姓孟名康,善造大小船只,因身材修长、皮肤白净,人称玉幡竿。
孟康本为明州官办船厂的监造大匠,天子大兴花石纲,大量漕船被征用,造船压力骤增。
一方面工期催得紧,一方面工钱却又经常拖欠,好不容易建好的船只,下水就被神秘的船主高价买走,然后又得加班加点造新船。
种种黑幕和不公,使得这位监造大匠与负责船厂的勾当官几成水火,三天两头发生口角。
造船厂技术主管和行政官员之间的紧张关系,当然瞒不过一直在打官办船厂工匠主意的王四。
但孟康并没有看上徐泽这个没有船厂的小官,其人可不敢相信王四画的饼。
在明州待着确实不顺心,但要是就这么投靠徐泽,没有船厂,不能造船,自己又能有什么价值?
待收到登州开办船厂的确凿消息,受够了气的孟康才下定决心,直接辞职不干了,还顺手挖走一批关系好的工匠,使得船厂差点停产。
那勾当官也因为此事闹大,遮掩不住,受到了惩处。
等以后船厂建成,肯定不可能任由徐泽折腾,朝廷会视规模大小,指定路或州的官员管辖。
这本是题中应有之意,徐泽自不会在这上面折腾,但只要船厂在自己的地盘内,就不用担心没有可操作的地方。
这日,徐泽正跟孟康探讨如何增强海船横风、逆风条件下的航行速度和破浪能力,孙石走了过来,静静地立在孟康侧后。
王四到明州主持大局后,徐泽便逐步将情报管理移交给孙石。
孙石越长大越沉闷,这个十五岁的少年除了看书,就是处理徐泽交办的事项,几无其他爱好。
他就像徐泽的影子,当社首需要时,其人总能在不觉察间出现;事情办完,又悄无声息地离去。
只有徐泽知道,孙石其实可以发出一些模糊不清的音节,但同舟社其余人从未听其人发过声——即便睡着。
实际上,很多人都怕这个似乎浑身冒着寒气的少年。
被徐泽激发了设计灵感,满脑子都是新船的孟康转过身,才发现站在自己身侧的孙石,吓了一哆嗦,赶紧离开。
“哪里的消息?”
孙石左手指向北方,右手递过一张纸片,上书两个字“桥头”。
时隔一年多,自己当初在辽国布下的暗子始终没有消息,徐泽差点以为吴用、石秀二人任务失败,都准备启动第二套方案了。
“人在哪里?带路!”
一处不起眼的房屋内,徐泽再次见到了乌程。
“属下乌程、时迁拜见社首!”
时迁?徐泽看向时迁,只见此人约莫二十四五岁,中等身材,大众脸,除了浓眉鲜眼,身上基本没有一点亮眼的地方,属于丢到人堆就很难再找到的那类人。
徐泽拽起二人,道:“辛苦了!”
尽管对时迁加入同舟社的经历很好奇,但事有轻重缓急。
“北边怎样?”
时迁朝孙石拱手,道:“有劳孙小弟!”
顺着时迁的眼光看向自己的衣襟,孙石突然变色,伸手入暗袋,果然发现一枚蜡丸。
将蜡丸交给徐泽,徐泽确认了其上的特殊印记,捏碎后,展开信纸,略看一眼,又还给孙石——重要情报都是加密传递的,需要用约定的书籍解译。
孙石面色恢复如常,接过信纸,背对乌、时二人坐下,取出书和纸笔,当场转译。
徐泽解释道:“不凡有任务长期在外,你们以后直接向孙石和我负责,情报传递方式为……”
乌程当初从少华山来梁山,直至派往辽国,都未见过孙石。时迁之前更是大宋都没来过,二人自然不知道孙石的身份,只以为是个传话小斯之类的人物。
时迁有意给初次见面社首留下深刻印象,趁着二人进门时,“不经意”碰到孙石,悄然将蜡丸放入孙石的暗袋。
听了徐泽之言,时迁立即明白刚才做了一件大蠢事。
想起乌程反复提醒的“这一行隐蔽为先,越不起眼越好”,自己确实手巧,但对比孙石的“不起眼”就落了下乘,何况这人还是顶头上司,这以后还怎么相处?
徐泽猜到时迁的想法,毕竟还未正式入社,江湖习气重可以理解,乃转移话题道:“你们从北地来,一路吃了不少艰辛吧?”
乌程答道:“有时兄在,并没有遇到危险,只是边境局势紧张,盘查比以往严密了许多,一路躲躲藏藏,绕了不少道,走了快半个多月的时间。”
乌程顺便介绍了时迁的经历。
去年,徐泽安排乌程回燕京潜伏,曾随口提了一句“留意鼓上蚤”。
时迁盗悯忠寺玉带一举成名,却因事后招摇,惹了小人举报,被官府擒获。
幸得乌程协助,才得以逃脱,二人由此成了生死之交。
孙石已经译出报文,交给徐泽,一共是四条消息。
“已入安复军节度使司幕,彼甚谨,未得信重。”
“曷苏馆、鸭绿江女直皆有异动,苏州不宁。”
“怀化海防驰,有民私渡高丽易货。”
“纥石烈余族阴结南江居,欲亡高丽,为辽戍获。”
落款时间为“三月丁丑”。
辽国苏州地理位置和后世的大连基本重合,与登州隔海相望,乘船顺风两日可至,陆上就要难走很多。
考虑到辽国的特殊情况,徐泽对辽国情报网的要求是“单线联络、节点传输,安全第一”。
一份情报走了近两个月才到自己手里,可以想象这一路的艰辛。
靠这种低效的情报传递方式肯定会误事,吴用也意识到这个问题,而且在情报中,给出了破解这一难题的方向。
其实,这一点,吴用又和徐泽想到一块去了。
水营反复巡航,可不仅是训练,还多次进入辽国“领海”,远远的见过一些商船,却是一次都没碰到辽国的巡航船队,当然,自己的船队也没敢太深入。
“乌程,辽国不宁,这次回来,多休息一段时日。时迁,你对同舟社了解还不够,先安排你到水营随营训练一个月,如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8/8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