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新秩序(校对)第1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7/851


吴用很清楚,徐泽不是没用的蒲离卜,给自己老虎胆,也不敢在社首身上施展这类计策,等回到同舟社,自己这一生估计都没有机会再如此随心所欲了。
来苏城破之前,吴用连施诡计,既是最后的疯狂和自我实现,潜意识里,也未尝没有在自己最擅长的领悟纵情施展,以期得到徐泽的认可的小心思。
虽然不喜吴用这点坏毛病,但对于愿意实心为自己做事的属下,徐泽都是不吝给予耐心的。
“学究,几年未见,你在辽国苏州开创事业,为同舟社大军轻取此地做到了极致,必将在同舟社的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
得到徐泽的认可,吴用激动难抑,只觉得这几年的付出没有白费,就要起身施礼,被徐泽止住。
“我也与你说一说同舟社这几年的发展吧。”
隐蔽战线的斗争极其残酷,注定了情报工作只能单向传输。
这几年,徐泽安排的所有联络人都未曾向吴用透露同舟社的具体事项,吴用也很明智的没问。
他虽然能在城上一睹大军盛容,猜到同舟社如今的规模和实力,但对于徐泽已经完成的成就真的不清楚。
甚至于,在徐泽提大军道来苏之前,吴用还在猜测同舟社是否还是原本的那个亦商亦贼的组织扩大了若干倍。
徐泽没有谈眼下军队的具体规模,而是从同舟社搬迁之罘湾说起。
谈到自己这几年身份不断提升,影响力与日俱增,即便是朝廷重犯,也能一封信就轻易救出。
谈到这几年同舟社的经营网点遍及十余个重要路、州,情报网络也随之延伸。
大宋朝堂的大政和秘闻,同舟社能知道;一些朝廷不知道的重要情况,同舟社同样也知道。
谈到布局海外,同舟社旗下已有“两国一郡一寨”,还有数条航线上的大批海船在源源不断地创造财富。
谈到泸南一战,登州兵马名震天下,蜀地有志青年争相来投,就连皇帝也畏惧登州第二将的实力,不得不抽血掺沙子。
谈到共建会已遍及登州大部,扎根社会最基层,挖空朝廷墙角,一旦起事,就可取代官府,对社会进行有效管控。
……
吴用被徐泽的描述惊呆了,他原以为自己在苏州的布局是同舟社事业最重要的一环,现在才知道,这里确实重要,但也只是其中一环而已,而且,还不是做到最好的一环。
心里有了淡淡落差的同时,吴用也为徐泽开创的事业所震撼,这才是真正的大手笔,他终于明白自己和徐泽差距在哪里——不是能力和性格,而是更高层次的眼界和格局!
等吴用差不多消化了自己讲解的内容,徐泽又开始讲这几年大宋的内部接连不断的天灾人祸,以及百姓们为了寻求解脱的各种努力——落草为寇的、渡海求生的、寻求宗教慰藉的等等。
讲完,徐泽问道:“学究,以同舟社如今的潜力和朝廷之积重难返,你觉得,假以时日,同舟社取代朝廷掌握这天下,难不难?”
吴用无比坚定地答道:“不难!”
徐泽接着问:“那我为何要苦心布局辽国,占领苏州这边角之地?”
吴用本想回答本朝立国先天不足,失了形胜之地燕云十六州,以至于在竞争中处处受制于辽国,布局苏州是为了日后北伐燕云。
但这条似乎又说不过去,且不说占了苏州这边角地,也没法凭此处恢复燕云十六州。
就拿金辽两国形势来说,辽国占有地利,居高临下,俯视女直人,还不是让后者越做越大?
若说为了防止金国日后坐大威胁中原,以同舟社如今有限的实力和大宋争雄都要慎之又慎,现在就直接介入此地,暴露自己的实力,又实在操之过急。
而且,侵略异国,不比割据本国。
前者的维稳支出要比后者多很多,收获却要少更多,尤其是辽、宋经济基础差距明显,若为了获得战争潜力,直接在大宋内部起事,显然要比在辽国搞风搞雨合算太多。
还有,双拳难敌四腿,辽国已经无力东顾,但女直人迟早要南下,同舟社一旦和女直人起了冲突,不论输赢,短期内都难以脱身,又会影响布局中原。
百思不得其解,吴用只能归结于自己的眼光太短,格局太小,看不懂徐泽的操作。
吴用老实回答:“社首,属下实在想不明白。”
“想不明白?”
徐泽笑道:“其实我也不太明白。”
吴用不信徐泽这话,他知道社首的心中有太多的秘密,只是不与别人说而已。
见吴用满脸期待,徐泽却没有为他解疑释惑,只是强调道:“先北后南,是早就定好的方针。”
“我们占领苏州,不仅要控制城池,获得资源,更要取得这一地百姓的真心拥护和支持,如此,我们才能获得更深层次的战争潜力,打开更大的局面。”
“百姓都是朴实的,官府好不好,肚子最知道。能让百姓吃饱穿暖,安全有保证,就是好官府,反之,讲的再多,都是放屁。”
“争夺天下,拼的是武力,靠的却是民心,取巧使诈,可以取一城,却不能得一国;能成一时,却不能成一世!”
吴用肃容,拱手道:“属下知错了!”
吴用不比家国情怀很重的赵遹、赵永裔父子,他是真正的阴谋家,更重利益,讲大道理是没用的,也没必要讲。
“至于为何先北后南?”
徐泽道:“自然是北面时局混乱,机遇难得,一旦错过,就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而南面,则恰恰相反,越往后,时局只会越混乱,我们的机遇也会更多。”
吴用沉思片刻,结合自己在辽国几年的见闻和徐泽讲的大宋情报,慢慢解开了心中的谜团,道:“属下明白了。”
徐泽看向堂外渐渐变亮的天色,没有再说话。
心里却在想:不,也许你并不明白。
大宋的弱和烂,远超包括吴用在内的所有人想象。
之所以先北后南,除了没有足够的人才接手大宋这个烂摊子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金国会越养越肥,越来越难打,菜包子般的弱宋却是跑不了。
而且,先北后南,也不是闷着头与金国抢地盘,徐泽怎么可能这么蠢呢?
对大宋,不起兵不造反,也不代表什么事都不做。
恰恰相反,朝廷若不找同舟社的麻烦,他便一直闷声发大财,不断挖大宋的墙脚——当前这阶段,这种方式远比直接造反要更稳妥也更高效。
若是朝廷不老实,妄图玩小动作,那就狠狠地打回去,打到他收手为止。
只要有大宋好皇帝赵佶、赵桓两父子在,这天下只可能越来越乱。
最终,当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天下太乱必须收拾,而徐泽又真有能力和野心取代天下,结束这混乱的时局时,自会有大把的聪明人“代表天下士民”来请他出山。
到那时,再起兵,才是负天下之望,吊民伐罪,解民倒悬。
外抗残暴强敌,内除无道昏君,堂堂正正的仁义之师不做,做什么千夫所指的反贼?
第十四章
处刑
“锵!锵!锵!城中动乱已平,每户出一丁,辰时三刻前到官衙前集合,不得携带任何器具。”
“锵!锵!锵!每户一丁,辰时三刻前到官衙前集合,不得携带任何器具。”
“锵!锵!锵!城中——”
提心吊胆大半夜后,来苏城百姓终于等来了城中动乱已经平定的消息,又要出门。
战乱刚刚结束,没人敢赌占领者的节操,也不敢挑战军法森严。
出门的人心如死灰,仿佛即将上刑场受刑,送别的家人也含泪不舍,却不敢哭出声,生怕引来街巷口的守卫兵士。
有些人家心存顾虑,老人代替壮丁出门,甚至还有一些老妇,心惊肉跳的路过守卫兵士旁时,却没有遭到盘问。
不比大宋京畿周边动辄十万人以上的赤县,辽国气候严寒,农业基础薄弱,各州县人口极少,苏州两县加起来,户仅三千,人口不足两万。
来苏县城作为州治,人口比怀化县多不少,但也不足八千,每户出一丁,并不足以站满官衙前的广场。
守城的大户私兵投降后,全部被收缴武器,集中管理,并未放归,此时也在广场前集合,忐忑不安地等待新官府对他们的处理。
各户代表到齐,尽管心中都是惊疑不定,但周边有着同舟社的兵士持枪肃立一旁,众百姓却是不敢讲话。
辰时三刻,衙门大开,安复军节度使蒲离卜在一队官兵的簇拥下走出官衙,登上高台,台下顿时一阵骚动。
昨夜,蒲离卜下达的屠杀令导致好几户被灭门,幸存的大户也都遭受惨重伤害,早就被徐泽“接到”了广场前。
众人见蒲离卜毫发无损,疑心其重新掌控了局势,又要继续屠杀自家,个个惶恐不已。
“各位父老,辽阳府失陷于贼人之手,导致苏州也人心惶惶。本官无能,不能为国分忧,反被乱兵裹挟,致使城中失控,百姓罹难。蒲离卜有罪,请各位父老原谅!”
蒲离卜说完便噗通跪下,连磕三个响头,额头在冰冷的地面磕出了血。
台下骚动更大。
普通百姓见高高在上的节度使竟然能低下高贵的头颅,向自己磕头认错,简直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大户们得到的信息更多,则在心里盘算判断蒲离卜被乱兵裹挟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
蒲离卜起身,不管下面的嘈杂,提高嗓门,道:“幸得忠贞的时荼丹营官代为传递消息,引同舟社兵马入城平定叛乱,解救了下官和一城百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7/8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