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新秩序(校对)第2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8/851


打发李忠去寻史进叙旧,徐泽留下赵遹和吴用,研究调整工作计划。
“可惜了国内这么好的形势!”
吴用一脸惋惜,大宋京东两路匪患四起,眼见起事的时机已到。
辽东这边却要应对高丽人的进攻,短期内不能分身,只能坐失良机了。
“吴参军不用可惜。”
赵遹却不认同吴用的看法,道:“年初,朝廷强行推行公田之政,就已经预料到这一步了。”
“今时匪患确实不小,但大宋境内的贼情匪患何时停过?”
“京东两路匪患看起来颇为凶猛,只是,投贼的几乎全是家资浅薄,难抗天灾人祸的贫民下户。”
“真正的上户和读书人,几乎没人投贼。”
“这样的民变,只需一道抚民诏令、几营官兵、千余石粮谷,即可轻易平定,不足道。”
吴用略一思索,也明白自己急躁了,起身行礼,诚心受教。
徐泽清楚自己的老丈人,赵遹是文官中的佼佼者,治政理民手段远高于平均水平。
但其人身上同样有这个时代文人的坏毛病,简单点说,就是缺乏“人民史观”。
“长史言之有理,但透过这波匪患,也能发现很多问题。”
“投贼的,虽然是易乱也易安的下户流民,但如邓尤这样的僧人,李忠这样的艺人,吕方这样的行商,欧鹏这样的军汉,或投贼,或破产,也不在少数。”
“变乱的阶层开始增多,窟窿正在变大,构成大宋的社会基石已经在崩解。”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下户的力量不可轻视,我们真正能控制东南路和登州的,就是这些小民。”
“大乱不是一天酿成了,没了底层下户的稳定,处于中层、上层的社会结构迟早也要崩溃。”
赵遹本就不是食古不化之人,跟了徐泽后,更是不断进步,此时也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话语颇有些不妥。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属下忘本了!”
这段话出自两千年以前的,体现了华夏先祖朴实的民本思想,
但千百年以来,又有几人真正践行呢?
徐泽自然可能和老丈人继续纠结这问题,换了个话题。
“高丽人已经动了,民政这块没问题吧?”
第八十二章
打狗
四日前,高丽人再派使者到保州。
称本国之前多次遣使金国,晓以保州隶属高丽之事,才“劝退”女直人。
又经此战乱,保州人少田荒,迟早会为女直人所取。
为了保州长久安全,使者提议,由新义州迁少量高丽人入保州耕种。
若女直人贼心不死,再来攻城,也好以“高丽人居高丽地”为由,劝退他们。
耶律宁窝着一肚子的火听完使者的话,只一句“等你们杀光了保州辽人,再跟别人谈‘高丽地’去”,就打发了此人。
都到这份上了,高丽人还不放弃“智取”保州的努力。
可惜,他们遇到了油盐不进的耶律宁。
不过,此事的关键,不在于耶律宁如何强硬和坚持。
保州的位置对高丽太重要了,而且战略时机这么好,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在辽金全力对抗,二者都无力东顾的情况下,高丽人还不能取得保州。
要是等辽金胜负已分,他们再想染指此地,就没有机会了。
相信高丽君臣已经做好了两手准备,能“智取”则智取,不能智取也会强夺。
此举,已经可以视作其国即将出兵保州的信号了。
同舟社自然不能被动等待高丽人出招,一切以本方的战略稳固为首要。
徐泽一惯的观点是军事和民政相辅相成,打仗之前,先问民生。
“没问题!”
赵遹语气肯定,答道:“只要短期内金军不大规模南下,就不会有任何问题。”
徐泽笑道:“在外我们和高丽人全面大战之前,金军都不可能南下。”
“各地之间的道路已经整修完毕,即便水师抽不开,我们也不怕他们南下。”
“祸福都是对比出来的,金军南下的压力长期存在也并非坏事。”
“外部有压力,才便于我们更快统合东南路的各族百姓,这一点上,我们要感谢女直人!”
赵遹、吴用都是含蓄之人,皆是抚须而笑。
保州城。
“都统,高丽人又来了。”
“赶他们——算了,你去请辛参军出面,就说我身体不舒服。”
耶律宁事后知道是辛映安请来安道全救治了自己,并稳定城中秩序后,便学徐泽,任辛映安“参军”一职。
得知保州都统耶律宁身体不适,高丽使者立即表达关心。
“辛参军,耶律都统病体如何,需不需要我高丽名——”
辛映安很不待见这高丽使者的顺杆爬,打断道:“贵使,说正事,你这次来,所为何事?”
高丽使者被辛映安粗暴地打断讲话,也不气恼,说话仍是慢条斯理。
“之前,保州榷场因战乱停办,现在女直人已经撤兵。陛下为两国商贸正常计,特遣本官来,议定重开榷场之事。”
辛映安冷笑道:“靠孤悬于外的保州一隅之地,如何与你们重开榷场?”
“想来你们应该是做好开战准备了,出兵借口什么的,还是等你们打赢了保州以后再找吧。”
“如此,也请参军好自为之!”
高丽使者说完,甩袖准备离去。
“且慢!”
高丽使者心中大喜,还以为事情有回旋余地,却听辛映安道。
“保州已归同舟社管辖,回去告诉你们国人,敢出兵挑衅,就要做好承受同舟社怒火的准备!”
“同舟社?哼!”
次日,未时探马回报,高丽兵马已从新义州越境。
“终于要来了吗?”
耶律宁戴上头盔,取下墙上的战刀,心中默念。
“就让保州之战,证明辽人的精神仍存吧!”
新义州与保州相对而立,本就隔的不远,
但申时将尽,探马才传来敌军至保州城东十八里处下寨的消息。
原因倒不是高丽军素质堪忧,行军缓慢。
保州土地肥沃,农业相对发达,保州和来远两城鼎盛时,人口两万余。
长期的农业开发,使得乡野间的大片树林极少。
且保州立城的目的就是为了防备高丽人西侵,多年来,守军一直在清理东面的树林。
女直人撤兵后,高丽人迟迟不来攻城,
耶律宁安排守军出城,主动将东面二十里内剩余的树木砍伐一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8/8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