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新秩序(校对)第2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5/851


提前埋伏的史进部又突然杀出,驱赶着败军逃向新安州。
城中守备力量空虚,金缘不敢开城接纳败军入城。
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援军如同猪狗般杀死在城下。
胆寒心颤之下,金缘竟然连夜带着心腹亲随弃城而走。
新安州群龙无首,多年积累的社会矛盾爆发,城中大乱,
还是同舟社军队开入城中,才平息动乱。
第一百一十一章
鸡毛
攻破新安州后,徐泽没有急着离开,而是住了下来。
入城后,同舟社将当初拿下辽国来苏城的事情又做了一遍,
仅仅用了一天时间,就迅速稳定了局势。
这个时代,侵略者入城而不杀人放火,
还抓捕杀人放火的贼人,维持城中秩序的,
尽管“有识之士”嗤之以鼻,认为此举不过是伪装,
但对普通百来说,确实超越了认知,只属于传说中的“仁义之师”。
不过,对这次趁乱杀人放火者的处罚上,徐泽明显坐歪了屁股。
只要是原本受了官府和豪族欺压而趁乱报复者,
有街坊邻居愿为其担保的,都可以网开一面,
而不是追求真相,主持公道。
毕竟,这里是高丽统治了多年的腹心地带,
同舟社不可能现在就在此地建立稳固的政权,
徐泽此举,其实别有目的。
军队驻守新安州的这段时间,徐泽主要做了三件事。
一是正视听。
同舟社广发告示,宣传高丽朝廷发动这场不义之战的真相,
说明“爱好和平、维护正义、播撒希望”的同舟社,
只为惩罚无道君臣而来,不伤无辜百姓。
为了宣传同舟社的“仁义”,
徐泽还拿出少量官仓中的钱财,募集百姓,
开展清理垃圾、整顿市容、救助贫民等工作,
做足了要长期驻扎下去的做派。
二是买人心。
既然高丽昏君奸臣发动的对保州之战是不义的,
那为了这次不义之战而搜刮民财,同样是不应该的。
徐泽宣布占领军新官府要主持公道,
不仅废除腐朽的高丽旧官府的不合理捐税,
还要“退还”官府去年因备战而增加的税赋,
并免除贫户的所有积欠——
当然,只限于新安州一地。
徐泽当场焚毁大批存于官府的地契和高利贷副本,
其后,其人又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
宣布受理城中百姓冤假错案的平冤工作,
并真的公开处理两起积累多年的冤案。
平冤昭雪、为民做主的故事最容易在民间流传,也最为百姓期盼。
短短几日,同舟社大军在高丽平民中的印象就一百八十度转变。
高丽国得国于权臣政变,王族为了合法性,不得不向豪族让渡很多权力。
其后,又为了政权稳固,不断尝试收回这些权力。
高丽王族与豪族之间的利益纠纷,这么多年都没有理清过。
至于二者之外的贱民,基本无人关心。
这是个阶级固化非常严重的社会,
内部矛盾极多,下层百姓基本看不到希望,
但同舟社带来了希望,
给他们打开了一片从未见过的新世界。
大批的“无知百姓”被徐泽的一点小恩小惠遮住了眼,
轻易就受到同舟社的“洗脑”。
当然,对那些真正掌控社会舆论的权贵和精英来说,
这点小恩小惠根本不足以打动他们,
甚至,同舟社在新安州的所作所为,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利益。
这些人始终对这些外来侵略者有着很深的戒备。
即便如此,也不妨碍他们看演出队新戏时真心叫好。
三是运物资。
新安州是高丽北征粮草甲械转运的大本营,
各类准备前运的战备物资堆积如山。
加上崔弘宰遗留在保州城下的物资,
高丽国准备了半年,搜刮的民脂民膏,
除了正常的贪墨和战争消耗外,大半“送”给了同舟社。
徐泽自然不会客气。
他之所以拿出粮食邀买人心,也是因为这里的物资确实太多了,
多到在极短的时间内,靠有限的运力,根本运不完。
破城之前,同舟社旗下的远洋商队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但往码头转运物资却需要人力,
徐泽宣布愿意为同舟社向码头转运物资的,可依据运送数量,给予报酬。
已经知道同舟社“仁义”的高丽百姓,自然不会再犹豫,争相来助。
事后,也果真得到了丰厚的报酬。
这场高新安州平民的欢乐盛宴一直持续了十一天。
期间,崔弘宰在博川又集结了一万军队,想要再次渡江。
但其人有心,部下却无胆,都不敢涉水。
崔弘宰无奈,只能努力“威胁贼军侧翼”。
军情如火,但一路逃到西京平壤的金缘已经吓破了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5/8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