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新秩序(校对)第2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0/851


在同舟社大军占领江华岛之前,
为了稳定开京人心,高丽朝廷并没有公开敌军肆掠本国海疆之事。
以至于移防江华县时,好多兵卒以为这只是一次常规军事行动。
纷纷猜测,也许是哪位贵人想在陛下面前邀功,才折腾自己这帮贱卒。
普通百姓一家几人搬个新居,
都要提前准备很长时日,事后还要不少时间,才能适应新生活。
这帮晕头晕脑的兵卒登上江华岛,还没有适应新防区的环境,就被同舟社围了城。
城防设施不全,城内环境也不熟,人心惶惶之下,
他们还“坚守”到同舟社炮轰后才投降,已经对得起朝廷了。
投降后,本来个个惶恐,不知会有怎样的命运等待着他们,
幸好“仁义”的同舟社没有任何虐待和侮辱,就释放了他们。
彼时,朝堂上正乱作一团,
三千余守军被放回这么大的事,朝中却无人及时做出明确指示。
城南大营守将只能放走“身家清白”的豪族子弟,
而将没有背景的大部分兵卒集中关押,等待鉴别和处置。
这本是很稳妥的处置办法,但意外就在——
降卒的军械甲胄和御寒被服等物,在江华岛就被同舟社“收缴”了,
理由也很合理——
要是什么“处罚”都没有,回去后,你们的国主和贵人们如何相信你们没有投靠同舟社?
而且,风大浪急,划小船过海,难免会被海浪打湿衣服,穿不穿冬衣都不保暖。
万一落水,活动不便,穿着冬衣还会要人命。
这些人上岸时,仅着单衣,之前因为逃离江华岛的兴奋,又一直在奋力划船,都没觉得怎么冷。
上岸后,心情放松下来,又收了汗,才感觉冻得要死。
负责收容败兵的城南大营守将崔直出身海州崔氏,根本不管他们的死活。
一方面,狡辩自己没有调拨这么多的御寒物资的权限,需要向上请示;
另一方面,连晚饭都不给他们吃饱。
潮湿寒冷的夜里,被放归的高丽兵卒们又饿又冷,却只能像牲口般挤在一起取暖。
为国“血战”,降后还要逃回的“忠勇将士”,竟然受到奸臣如此慢待,
就连同为京营的袍泽们也看不过去!
当晚,发生了暴乱,崔直被杀,大批底层士卒被裹挟,城南大营失控!
敌军即将攻城的关键时刻,防御的重点部位,却发生了如此大规模的兵变,
对开京防御战来说,可谓是致命一击。
得到消息后,熟悉军中情弊的拓俊京知道时间不等人。
根本不及进宫请示国主王俣,其人当机立断,召集了百余亲随。
准备赶往城南大营,凭借个人的威望,迅速平息动乱,稳定局势。
但等登拓俊京聚齐亲随,走出府邸后才发现,
相比起城南大营兵变的祸患,开京城内的动乱才更要命,稳定城中才是当务之急。
高丽作为立国两百年的王朝,有着完备的战争动员机制和防御体系。
但敌军的战略战术太诡异了,超越了所有人的认知。
就连拓俊京也不得不承认,换他自己指挥北征之战,结果也好不到哪里去。
更为严重的是,朝堂上下,全部误判了同舟社的战略目标。
直到敌军打到江华岛前,都没人想到敌人真敢攻击开京城。
种种误判之下,开战后,高丽军队就一再被同舟社牵着鼻子走。
相对于敌人的战略目标明确,反复调动高丽大军,却是高丽的各种失误。
对新式战术的理解不够,使得各地面对同舟社的“神兵天降”,立即慌了手脚。
特别是开京,守城兵力严重不足,士卒们对即将开始的大战也非常茫然。
而忙于政争、无暇他顾的朝堂上层,谣言四起,极端缓慢低效的战时管控机制等问题。
使得大敌当前,国内长期积累的各类矛盾,在这场兵变的催化下,被释放出来。
城内谣言四起,兵荒马乱。
别有用心的人更是推波助澜,寄希望于动乱,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少数消息灵通的贵人急忙命奴仆收拾行装,准备形势不对就带着部曲逃出城。
还有一些人盼着局势进一步失控,以便趁火打劫,或报复、或破坏、或放纵心中的欲望。
更多的平民则在惊慌中,茫然地等待未知的命运。
风雨欲来,王朝即将倾覆的恐怖阴云已经笼罩全城。
就连高丽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也因为这场突发的兵变,吓出一身病。
正在为王室传承辛苦播种国主王俣,突然听到内侍急呼“城南兵变,城中乱起”,
王俣慌忙起身,仅带少数随从,乘马登上松岳山,以观形势变化。
做大事的关键时刻受到惊吓,
随后又奔波夜寒,冷热交替,
让王俣的身体受到严重影响,落下难言之隐。
第一百一十五章
投诚
抛开民族情结和主观偏见,以客观的角度审视高丽,就会发现这是个非常神奇的王朝。
这个从前朝新罗开始,就积累了极多社会矛盾的封建政权,国祚却格外绵长。
高丽的立国时间,远比大宋要早,
甚至要追朔到大宋以前的后周、后汉、后晋、后唐,再往前的后梁同期。
没错,就是五代十国“第一代”后梁。
而两宋相继灭亡后,大元都灭国了,
高丽依然存续了二十多年,
国运延续了近五百年!
在高丽存续的几百年里,先后遇到上升期的辽、金、元等国,
不仅没有被灭,居然还能不断开疆拓土,在老虎嘴下夺食。
其国先后称藩于辽、宋、金、元四国,
“一国事四主”的名声虽然不好听,实际却是“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这一切的异常,都集于一国,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原因有多方面,极善于忍耐的高丽百姓,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面。
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沉默的开京社会底层,在国乱当头时突然爆发了。
因为上层贵人对底层兵卒的漠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0/8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