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新秩序(校对)第4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9/851

第九十五章
五年又五年
“属下失职,请相公责罚!”
王汰单膝跪地,满脸自责。
刚才虽然及时止住了闹事者,但街上闲人众多,消息必然是要传出去的,正好又赶上恩相出外的节骨眼上,影响太恶劣了。
童贯戎马半生,一直保持着军中本色,不喜乘坐马车,出门都是骑马。
其人本就生得高大,所乘又是高肩大马,所以刚才的骚乱尽皆收入他的眼底。
并没有什么忠良舍身刺杀国贼的戏码,这起突发事件根本就是一个提着酒葫芦站都站不稳的醉鬼胡乱喊话而已。攫欝攫
自己的元随反应也极其迅速,未等醉鬼喊完话,便将其人放倒。
整件事发生到结束也就几息时间而已,新郑街上来往的市人甚至有不少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这件事已经将控制得极好了,真不能怪王汰。
“起来吧,日头不早了,继续赶路。”
童太傅雅量非常,根本就没有被这起突发事件影响到自己的心情。
诛国贼?
自己是国贼吗?
不被人妒是庸才!
只要做事就要担责,就会被人骂。
担子越重,管的事越大,越难做到人人都满意,越会被更多的人骂。
解决不了问题,就走极端解决人的,都是极端短视的蠢材行为!
要是杀了某个人就能让这天下恢复太平盛世,那这个盛世未免也太廉价了。
这天下想诛童某的人,何止一个两个?
要是见一个,就烦闷一次,那还做不做事了?
京城乃首善之地,又是靠近顺天门的繁忙部位,皇城司安排的探子很多,很快就赶来一人,处理善后事宜。
王汰留下与其交接了闹事的醉鬼,赶紧跟上太傅的元随队伍。
童贯刚出城门,便见金明池旁边有一高鼻尖脸的绿袍官员恭敬地站在道旁。
“去,喊他过来。”
队伍并未停顿,童贯唤了一位元随,去喊那侯着他的官员。
“良嗣,你在此专候本官,所为何事?”
此人正是提点万寿观直龙图阁学士加右文殿修撰赵良嗣,只是与七年前相比,其人两鬓斑白,颇有些老态,童贯记得赵良嗣年龄尚不足四十的。
“下官听说媪相即将出征,特来送行,祝媪相旗开得胜,早日凯旋!”
去年,因平定京东叛乱并招安李子义有大功,天子屡次加封主持此战的童贯,先加是少傅,随即又加太傅,并封泾国公。
在世国公!
童贯的成就早已超越了本朝所有宦官和绝大部分的文官,官场中人便敬称其人为“媪相”,以与蔡京为“公相”相对应。
“良嗣,在本官面前,不需遮遮掩掩,有话直说!”
童贯在一众元随中间,与赵良嗣隔得还有好远,后者自不可能说什么悄悄话,再次拱手道。
“实无要事,下官在此等候,专为恭祝媪相。”
“哈哈哈,夏人乃是纤芥之疾,平之易尔,良嗣不用担心,在城内静待佳音吧!”
道上人杂,赵良嗣不愿说实话,童贯又有要事在身,还要赶路,便将他打发了。
生性机巧又人老成精的童太傅,自然知道赵良嗣在此专侯自己所为何事。
自从京东路形势恶化后,大宋内忧大于外患,就没人敢再提北伐之事。
赵良嗣这个为了灭辽而逃到大宋的辽人,也就失去了“本职”,莫说见到天子,就连求见童贯都难,其人才会在路边等候。
他找自己,只可能为一件事——联金灭辽之事。
去年底,通过辽国亡人传来的消息,已经能够确认辽、金两国攻守易势,金国灭辽可期。
天子也非常想借此良机北伐——这已经不是完成祖宗夙愿,成就不世之功的问题了。
大宋如今内忧不断四处冒烟,靠以往惯用的办法已经快要压制不住各种矛盾,必须想办法转移民众注意力,为积累的矛盾寻求突破口。
本来,京东大战是个不错的突破口,乱贼不仅能转移矛盾,贼人为了站稳脚跟,必然会扫荡京东陈腐势力。
朝廷只要能迅速平定贼乱,就能震慑天下人心,再收回一个相对“干净”的京东东路,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可惜,这贼人实在太硬了,不仅啃不动,还崩掉了牙,好在最后还是保住了体面。
为了掩盖朝廷的虚弱本质,接下来的淮南西路平叛中,就不得不放任官兵以屠杀恐吓百姓。
之后,两浙路的明教串联又随即转入地下,天子和重臣虽然明知道彼处是下一个祸害,也想调更多西军到淮南,既防备京东贼人再度闹事,也好对江南用兵。
可熙河接连不断传来警讯,今日三万夏人寇边,明日十大番部东逃,后日又是夏国筑某某城。
反正就一个意思,夏人不宁,西军压力巨大,不仅派不出兵,还要请求朝廷再出钱财甲械支援陕西诸路。
西军养寇自重,拿夏国问题影响朝政的小动作并非现在才出现,早就有征兆,只是以前做得没有这么明目张胆而已。
这个问题不解决,京东问题、两浙问题,其他的任何问题都无从谈起。
以当下这种形势,哪怕金国就快要灭掉辽国,京东贼人也两败俱伤再不敢闹了,朝廷想北伐,也没有军队可用。
朝廷只有将西军这个撒手锏切实掌握在手中,才有可能盘活全国这盘棋。
至于这棋盘中最不稳定的那格——京东东路。
徐泽应该能胜,而且是惨胜,惨胜后的徐泽,正好可以安排其部北伐,这才是符合朝廷利益的最优解。
童贯在军中多年,对战争的理解超越了很多人。
李子义挟大胜之威突袭莱州,都没能一举解决徐泽,还让战争陷入僵持状态,那就只能说明其人的底蕴比不了徐泽,被赶回密州的可能性极大。
朝廷最要担心的就是此贼打不赢徐泽后,狗急跳墙,干脆一门心思向西——这更需要朝廷手中有过硬的武力。
这就是让天子下定决心,遣童太傅亲自赶赴陕西,务必要解决西军调不动问题的根源所在。
至于赵良嗣心心念念的北伐辽国?
自己又何尝不想!
五年啊!
从政和元年算起,两个五年都快过去。
自己也六十满五了,何时,才能看到希望?
第九十六章
帝王之路
宣和元年二月二十八日,辽东巡检司海连州镇东关码头。
暂时没揽到活计的扛包汉子们聚在一起,有一搭没一搭闲聊着家常。
“来活计了!”
有船靠岸,一名年轻汉子迈开腿就准备跑上去接包,却被同伴扯住衣袄,汉子有些恼怒,回头喊道:
“老许你扯俺做甚?这趟轮到俺了!”
“哈哈——”
汉子的话,引来同伴一阵哄笑。
“二狗,你刚上码头,别光想着抢活计,眼睛放尖一点,这是官府的快船,没活计的,别浪费脚力。”
名叫二狗的汉子见众人表情不似作伪,冷静下来,回头,便见船上下来的十几仪表不俗,确实是官人打扮,携带的行李也都有随从搬运。
晦气!果真是抢不到活计。
其人倒是实诚,知道自己错怪了好人,立马换了笑脸,向之前扯他的汉子请教。
“许叔,这中间有啥讲究,教教俺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9/8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