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新秩序(校对)第4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4/851


这一点,并不存在什么正义与邪恶,夏、宋之间所做的事,从本质上讲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夏国属于血更少的一方而已。
本国的战略弱势始终没有改变,失去了横山之中诸多番部的人口补充,儿郎们每战死一批,都要好多年才能补充回来。
战场打扫的结果,都是一些枯燥的数据,李察哥心不在焉地听着。
宋人人多,死了一万还有十万,死了十万还有百万、千万。
夏人却不行,李察哥更希望把这些数据换成此战之中死去的儿郎们活下来。
忽然,队列后一面一阵骚乱,有亲卫赶紧出去查看情况。
不大一会,那亲卫领着一名别瞻军士兵走了进来,其人手里还提着一颗首级。
李察哥一眼就认出这首级的主人,正是打了多年仗的老对手——刘法!
“你在哪里发现刘将军的?”
那名士兵听到晋王敬称手中的首级为“刘将军”,本来高高兴兴求赏赐的心一下子吊了起来,说话都不利索了。
“回王爷,小人,小人在山崖下发现的这人,双腿都断了,动,动不得。看到小人,他还说了一些话,但小人听不懂。后来,后来他就丢掉了枪,指着自己的脖子,让小人割——”
“拿来吧!”
李察哥抬手,止住那别瞻军士兵的讲话。
亲卫会意,给了赏钱,那人送上刘法的首级,千恩万谢地离开。
接过亲卫递来的首级,李察哥见刘法面容平静的首级,叹息道:
“刘将军生前在古骨龙和仁多泉数次大败我国大军,连我都要避他锋芒,这种天生的神将,没有死在战阵厮杀中,却被一个别瞻军小兵枭首,他失在恃胜轻出,不可不戒!”
珠固峡战场打扫完之后,李察哥没有追击逃走的宋将翟进所率败军,却乘胜兵围震武军城。
震武城筑在山峡中,因地处偏僻,隔得最近的熙河、秦凤两路都不能及时接应,自城筑三年时间,两任知军李明、孟清皆为夏人所杀。
这次也同样,未等刘仲武、何灌等人率援军赶到,震武城便被夏军攻破。
夏军在震武城洗劫一番后,有部下建议毁掉此城。
李察哥却道:“留着吧,正好当作宋国的病块,也该轮到我们给宋国放血了!”
旬日后,陕西诸路宣抚使司以西军大捷,败夏人大军数万上报。
捷报传至东京,天子大悦,赏熙河第一将正将翟进等数百人。
受此激励,西军士气复振!
第一百零二章
有盟友还想什么后路
诸城。
徐泽放下东京朱贵传来的宋夏之战情报。
“朱提,让林完过来。”
林完,福州人氏,福建路乃是科举强路,内部竞争的压力极大,历来有本州取解试比礼部省试“更难过”的传统。
其人学成后,为了富贵另辟蹊径,渡海参加高丽科举,结果甲科及第。
同舟社与高丽结成“同盟”并对其实施“保护”后,徐泽不仅在高丽的经济上吸血,还截夺其人才。
只要有真本事又想做事的,无论入丽宋籍士人,还是高丽原籍学子,他都要。
这些人的“忠诚度”存疑,当然不能信用大用,但同舟社人才匮乏,也就不怎么挑挑拣拣了,只要这类人能急用,并且好用就行。
特别是入丽宋籍士人,赵宋竞争激烈,他们便到高丽寻求出路,是真正的“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高丽被更厉害的同舟社征服,而这个征服者不仅是华夏正朔,还吊锤辽东三大势力,并把赵宋朝廷耍得团团转。
无论从哪方面看,同舟社都是比高丽强无数倍的选择。
因此,这些人一旦看清了形势,工作热情都非常高,堪比同舟社书院自己培养的人才。
林完先是在辽东监御史司试用一段时间,刘仁瞻和赵遹都对其比较满意,徐泽知其文采飞扬,做事干练,便将他调到秘书室,担任文秘工作。
林完很快就被朱提带到,恭敬行礼。
“社首!”
“林秘书可知赵宋熙河经略使刘法故事?”
“属下略知。”
以前的林完一心只读圣贤书,当然不可能对远在天边的西军军头有什么兴趣。
入职同舟社后,其人明白了自己的目标,揣摩社首关注的重点,就恶补相关知识,以备社首咨用。
真正的聪明人其实大多如此,都不会坐等机遇降临,而是不断充实自己满足机遇所需的能力。
徐泽点点头,林完回答“略知”,肯定不是略为知道。
“你看看这个。”
朱提接过社首递来的情报,转交给林完。
情报上显示的内容不多,主要是讲了赵宋掩盖了统安城之战宋军惨败,西军报捷,而朝廷大封之事。
至于刘法的死,却无人提起,并有传言指责其违反“节制”,轻率冒进。
林完有些拿不准社首的意思,也不敢瞎猜,乃主动询问。
“社首?”
自古以来,谁都清楚办学培养人才的重要性,但真能批量培养顶尖人才的机构却很少。
从梁山书院到之罘书院,再到诸城书院,同舟社办学的规模越来越大,专业也越分越细。
但不管是哪个“学院”,能够批量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却没法教出大批的实用性管理人才。
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即便让徐泽丢掉手中的事务,亲自担任书院的专职山长,也做不到这一点。
如同杨喜的苦恼一般,相对单纯的书院是没法批量培养真正的管理型人才的,如果有一天它能完成这个使命,那也就代表着它作为“书院”的使命终结了。
所以,徐泽的高阶人才储备库不在书院,而是侍从和秘书室,能够近身接触社首的每个人本身就是足够优秀又积极向上的。
而徐泽也愿意在他们身上花费更多的精力点拨、教育和引导。
“此事你如何看?”
“属下以为朔方之战颇多蹊跷,刘经略之死疑点不少。”
“好!”
徐泽点头,对林完的机灵颇为欣赏。
“英雄未死于阵战,却死于小人之手,此乃西军之殇,赵宋之殇。便以赵宋臣子的身份,写一篇《吊国殇文》,以祭奠刘经略在天之灵吧。”
“属下明白!”
林完退下,徐泽又安排王四来见自己。
“社首。”
“明教那边有什么新动静?”
“还没有,这半年明教至少又换了两个护法,应该是为了去年盲动作出的调整,现在他们藏得更深,消息更难打探了。”
“老狐狸!”
去年同舟社与赵宋京东大战期间,全国一片躁动,自然少不了深受花石纲之害的江南地区。
明教也密集密串联,准备起事,导致其最终偃旗息鼓的原因,徐泽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
其一,客观条件不成熟。
明教的根基主要是受花石纲祸害的江南百姓,但李子义红五营部推进到徐州,阻断东南漕运后,江南花石纲实际就停了。
其后,即便恢复了漕运,朝廷也优先运送粮食,反带着江南的粮价涨了一波。
江南是粮食外销区,粮价上涨就意味着增收,就意味着生活还有希望。
百姓就是这么实在,绝望之中看到一点希望就不愿铤而走险。
其二,主观准备不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4/8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