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新秩序(校对)第4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0/851


其一,以“空耗钱粮,毫无战备意识”为由,接管明州各县防务,将本地禁军、水营、厢军、县兵等所有兵马集中到鄞县进行“整训”。
其二,以明教乱党活动猖獗致使明州社会秩序混乱为由,行使“宣抚”之权,打击明教余孽,整顿境内社会秩序,规范各县市容市貌。
其三,实地考察昌国县,将之前招降的越州贼军王英部三千人安置到昌国县“屯田恕罪”。
除此之外,还有登州之罘湾造船厂大匠孟康到明州各船厂“交流经验”,随后带走部分工匠一事。
只是几家船厂的知名大匠都“自愿”追随徐泽的船队北上,同时还卷走了部分重要图纸,让这些诸船厂直接陷入停产状态,无论如何也不能算是小事。
不过,这件事属于“民事”,徐泽自始至终都未参与其中,却不能算到徐宣抚使的头上去。
徐泽一到明州就极为霸道地接管军政大权,并强力整顿地方,让本就因方腊之乱而风声鹤唳的明州文武变得更加敏感。
两浙路发生动乱,朝廷却因为京东之事,迟迟不能派遣大军过江平乱,致使原本轻易能平的方腊贼军不断坐大。
拖了几个月后,朝廷派来平乱的兵马却不是以往常用的西军,而是去年才刚刚发生动乱的京东兵马。
更蹊跷的是徐泽到江南后做出的第一件大事,不是与贼人作战,而是带兵屠了天子的宠臣朱勔满门。
随后,其部虽然在秀州的确大胜了贼军一场,很快又因为处置贼军伤员的问题,杀戮秀州兵士。
再之后,徐泽在杭州一待就是一旬,不仅不乘胜追击士气已经大丧的贼军,还大肆邀买人心。
以至于其人到明州时,不仅带着平乱的大军,还有大批自愿追随的百姓。
大宋立国百余年,有哪个统兵将帅敢做这等事?
善于观测风向的官吏们嗅到了改朝换代的味道,纷纷私下向徐泽投诚。
也有一些忠心大宋的头铁官员,都毫无例外的牵涉到了朱勔同党案之中。
更让人吃惊的走之前向郭易简干净利落地移交了军政大权。
仅仅十日时间,明州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整训军伍的效果非常突出,但有军纪严密的同军队伍珠玉在前,给众人的感觉还不明显,政务在徐泽手中实现巨大转变,才让人更加震惊。
焕然一新的市容市貌倒是其次,打击明教余孽,整顿社会秩序的治安行动简直匪夷所思。
哪处是明教的据点,具体有多少教众;某县泼皮团伙以谁为尊,又受谁的保护;何人是反贼朱勔的同党,至今都没到衙门出首;等等。
消息绝对准确,一抓一个准。
郭易简这个正牌知州还算是比较尽职的,但有些事情知道却没有徐泽知道得详细,有些则是半点不知。
来自京东东路的徐宣抚使居然比知明州事郭易简更清楚治下的情况,甚至到了“明察秋毫”的程度,如何不让郭知州胆寒?
郭易简不是傻子,当然不会认为徐泽有卜卦算命的神仙之能。
最大的可能,就是徐泽在明州布局了一个庞大且效率极高的情报网,这个情报网既能为其搜集各种情报,也能随时取他郭某人的项上人头。
而整训后精神样貌大变的本地兵马,还有昌国县岛上“屯田恕罪”的三千受招安贼军,也会让朝廷投鼠忌器。
这之后,郭知州看谁都觉得像徐泽布置的暗子。
就好比刚才,人心隔肚皮,郭易简就不清楚自己这个精明的属僚究竟是“好心提醒”,还是“恶意试探”,他不敢赌,只能明确表达自己的态度。
见识了徐泽的手段,郭知州很自然就联想到朝廷一直讳若莫深的京东之乱,以及天子绝对亲信的朱勔之死,还有同舟社联合舰队驶入定海港时连天遮海的盛大景象,都让其人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乱世真的来了,相对于已经授首的朱勔,他一个小小的知州,有什么好纠结的?
尽管徐泽走之前没有交代其人需要为同舟社做什么,但精明的郭易简却清楚自己应该怎样做才能不负徐宣抚的信任。
所以,奏章还是要写的,明州发生了这么多的大事,不及时将“真实情况”上奏朝廷反而有问题,但什么时候上报就很有讲究。
不谈经历此事之后,相互提防,争相出卖朝廷利益的明州文武官员。
徐泽走之前,还让三师官兵在定海换装,带走了部分辅兵和基本用不上的炮手,只留下两千战兵给牛皋继续平叛。
徐泽答应赵宋朝廷要平定方腊之乱,就肯定要做到位,讲信誉的同舟社从不会做有头无尾的烂尾工程。
第一百四十六章
后方起火
通过参与平定方腊之乱,同舟社除了收获看不见摸不着的两浙路“人心”外,还有实实在在的“人力”。
苏州造作局的三千多顶尖工匠被徐泽以“专奉皇家,劳民伤财”为由,整体打包转移,由护送大军南下的靖海舰队送至密州胶即港,再由商船转送辽东、海东等地。
离开苏州后,同军先后拿下秀、杭、越、明四州,每取一地,徐泽都要耗费时日整顿地方。
此举表面是其履行“宣抚”之职,为赵宋朝廷整顿各地社会秩序,安抚因叛乱而与朝廷离德的各地人心,任何人都挑不出毛病。
实际上,徐泽却是借机宣传同舟社的治政理念,播撒《大同说》真正的核心要义,向百姓直观展示全新的社会治理形态。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历经苦难的两浙路百姓在朝廷、方腊和同舟社三方之间进行对比,很容易就得出谁优谁劣的结论。
同军前往越州时,一些经历了绝望又看到了希望的杭州百姓便毅然抛下世代耕耘的土地,请求徐泽带上他们。
最终,徐泽离开明州定海港时,除了返回京东的平乱大军外,还有数千自发跟随的杭州百姓,以及之前从秀、越、明三州搜集的工匠,总人数超过两万。
同时安排这么多人跨海远航,以及其后的安家置业,是一个大工程。
为了做好此事,在越州时,徐泽便发布了命令,让相关职司提前做好安置准备。
并要求靖海、黄海、东海三大舰队和远洋商社均抽调若干舰船,预定时间里赶到定海港集结。
实际上,根本用不了这么多不方便运人的战船,挤一挤的话,仅仅靖海和黄海两个舰队就能满足运力所需。
徐泽坚持调动三大舰队,自有其考虑。
对各怀心思的明州文官官员来说,超大规模的联合舰队入港,就是同舟社赤裸裸的实力展示。
随时能远程投送数万大军的舰队,对明州这种港口州郡意味着什么,是个聪明人就能明白。
而对自身而言,自前年同舟社大改组成立三大舰队,其后又扩张到四大舰队后,海军还从未进行过多舰队联合行动,这是第一次,以后还有很多次。
定海港以东洋面。
靖海舰队旗舰上,徐泽向辞行的新任东海舰队舰首康狸训话。
“康狸,东海舰队近期的工作重点是接应渡海百姓,你明白吗?”
康狸的梦想就是有生之年统率一支舰队为社首打天下,没想到这个梦想这么快就实现了,心中很有些激动,又有些忐忑。
“末将明白!”
海东开郡已经七年,东海舰队舰首熊蒙也在条件艰苦的海东郡待了整整七年,非常辛苦,是该让他回到总社了。
借这次联合行动之机,徐泽便将东海舰队一分为二,大部分随大军回胶即港整编,小部分由康狸带回海东郡重新整训。
当然,为了保证海东舰队的战力,康狸此行也带走了部分原属他统辖的靖海舰队战船和官兵。
徐泽此举,既是为了削除一直“自建自管”的东海舰队山头,也是为了应对新的战争形势需要。
同舟社如今虽然有四大舰队,但各舰队的实力并不均衡。
成立时间最早的东海舰队规模反而最小,也没有装备最新式的炮舰。
而且,这么多年以来,东海舰队只打击过一些不长眼的海盗,一直都没有经历大规模海战的考验,对新型炮舰战术的运用更是无从谈起。
这次两浙路平乱,徐泽成功取得了明州定海港的“实际”控制权,海军诸舰队的活动半径大大拓展。
东海舰队也从“东海郡的舰队”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东海舰队”,规模要扩大,作战任务也要拓展。
一直窝在东海郡的舰队原班人马承担不起如此重大的任务,调整是必然的。
而且熊蒙在东海待了七年,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其中就包括因恶劣的岛上生存环境而相继夭折的两个幼儿。
这个踏实的老兄弟没有提任何条件,但徐泽却不会忘记,康狸虽然升了舰队舰首,但短期内也不可能“为社首打天下”。
“舰队的整训以三至五年为限,不要急,我们不会这么快再下江南的。”
康狸从梁山就一直开始就加入了同舟社,自然知道社首做事从不急于求成,点头继续倾听。
“让你带到海东的船匠主要是扩建修船厂,目前以修船和造小船为主,三五年内不要指望造大船,海东郡还不具备这个条件。”
康狸知道自己的任务,也知道短期内东海舰队不可能发挥大作用,但心里仍有些期待。
“社首,东海舰队需要多久成型?”
“至少五年以后,我会逐步为东海舰队配齐舰船的。在这之前,要多进行渡海训练,东海的水文条件和渤海、黄海不一样,不能照搬现有的经验。”
“末将明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0/8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