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新秩序(校对)第4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5/851


“泽早有匡扶天下之志,庄主既有意与赵宋为难,何不助我一臂之力?”
若是早些年,徐泽的话肯定能让柴进激动不已,并立即出钱出物资助对方,只要不出力,什么都行。
只是这些年接连遭遇挫折,其人也长进了不少,早不是当年那般没有自知之明了。
柴进坐在马上,侧身面对徐泽,眼睛余光看到了侧后方一直不吭声的林冲。
当年,此人落魄时曾到庄上拜访自己,其后又自己多得资助,才在军中谋得了押官的差事。
后来,林冲去了登州,自此音讯全无,今日奉徐泽之命去庄上邀请自己也是没句实诚话。
其人又想到洪安、武松等这些年自己刻意结交的好汉,个个都是喂不熟的白眼狼,柴进顿时有了深深的挫败感。
徐泽口中的“匡扶天下”肯定不是在赵宋出将入相,其人的心太大了,大到柴进根本看不懂,以自己的斤两,哪有资格跟这样的危险人物结交?
其人自幼衣食无忧,从未遭受过社会的毒打,做事才会浮于面上,却并非天资鲁钝之人。
四十而不惑,柴进今年已经四十有二,这些年接连遭遇挫折,怎么可能没有半点成长?
柴进终于明白了自己其实根本就没有招揽笼络人才的手段,更没有做好与赵氏决裂,或者说与现在优渥生活决裂的思想准备。
想到此处,其人内心索然,语气也冷淡了几分,向徐泽拱手道:
“进只是一乡下土庄主,仅在沧州有些微薄人望,哪有什么心腹之人?进在此一方逍遥尚可,想做大事却是徒惹人笑,当不得社首如此看重。”
第三章
拿火山做火盆
相比起多年前的“井底之蛙”,现在的柴进确实长进了。
徐泽点点头,能看得清形势是好事,自己也可以少费一些周章了。
他没有骗柴进,安排林冲喊其人前来,当然不是和这个没多深交情的故人叙旧,而是确实想请对方“助自己一臂之力”。
但徐泽不是要借柴进“后周皇裔”的名望与之结盟,在推翻赵宋暴政一事上,理念和根基完全不同的同舟社不需要和任何势力结盟。
行动力和活动能量远胜于柴进的方腊、樊瑞等人,徐泽都要打击,更别提这位只是单纯以给赵宋找不痛快而让自己痛快的主儿。
“庄主不可自弃,泽今日找庄主来,正是想请庄主帮我稳定沧州。”
稳定沧州?
柴进自认为搞乱沧州还能勉强做得到,让他稳定沧州,真是强人所难了。
但在强势的徐泽面前,他却不敢有半点不耐,更不敢出言拒绝。
“还请社首示下。”
“当年女直人反叛辽国,沧州为防范两国边民私自出入境所设的‘九寨十八社’,如今可还听从庄主的号令?”
所谓“九寨十八社”,并非沧州独有的社会组织,而是赵宋河北、河东、陕西等边地路州普遍存在的民间团体“弓箭社”。
尤其是河北东西两路,因为种种原因,禁军荒废,缺额越来越大,兵力稀少到了黄河封冻期的正常轮值巡逻任务都难以担负的程度。
针对这种现状,朝廷除了数次下诏,扩编越补洞越大的河北禁军外,还推广了陕西诸路的成熟做法,广招乡兵。
这些乡兵,大部分都是以“弓箭社”的形式存在。
根基不在社会底层的赵宋朝廷对弓箭社既用且防,使得这种组织训练严重不足,兵器也要乡民自备,靠他们对付偷越边境小商队勉强可用,真要指望弓箭社应对辽国入侵就纯粹扯蛋了。
但赵宋军纪涣散,在军费上的投入越大,喝兵血吃空饷的就越多,边防力量越发不够用。
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不花钱还让自己能得功劳厚赏的弓箭社就成了守臣之首选,“邀功生事,惟以入社之民众多为功”。
边地百姓生活本就艰辛,既要种地缴税,还要自己掏钱买兵器,并免费为朝廷备寇,当然不乐意。
而且,河北不是陕西、河东,延夏国诸路的弓箭社的确厉害,是因为早些年夏人经常跨境“打草谷”,百姓要想活下去,就只能武装自己打死这些豺狼。
宋辽之间和平相处百余年,河北没有迫在眉睫的威胁,拿饷银的禁军都荒废了,不拿饷的弓箭社会做什么?
“民不堪其劳,则老弱转徙道路,强壮起为盗贼”。
本为备寇的弓箭社,最后基本沦为了半民半匪的组织,一心想给赵氏找事的柴进才会把手伸进这个组织之中。
但要说他能号令“九寨十八社”就有些扯了,弓箭社需要柴进的钱粮,柴进也需要弓箭社扩大自己的影响,双方本就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不过,柴进摸不准徐泽想法,也不愿讲实话。
“沧州这几年频频遭受水患,乡民流亡,各地弓箭社难以维持,早没了‘九寨十八社’,仅剩的一些弓箭社只能做一些小事,社首若有需要,尽管吩咐进小可即可。”
尽管吩咐?
徐泽有些好笑,刚觉得这家伙有些长进,这就又翘尾巴了?
同舟社的政权直达底层,军令、政令统一,用不上,也决不允许乡绅代行底层行政权力,弓箭社这种半民半匪的组织也必须取缔。
徐泽手握“宣抚”之权,又有强兵在手,要取缔已经变质的弓箭社,只需下一道命令即可,根本就不怎么费事。
在这件事上,柴进还真没什么值得徐泽吩咐的。
“这几年沧州连遭水患,柴庄主行善积德,救济了不少乡民吧?”
徐泽放下弓箭社之事,话题突然转到水患上,柴进更加摸不准他的想法。
“小可家业有限,其实没做多少事,只是出钱买了一些流亡乡民的田地,让他们好有盘缠离乡。”
柴进没有骗徐泽,这些年来,他结交的过路好汉不少,还真没怎么救济过穷苦的乡民。
在一年难遇到几个的“好汉”身上花的钱虽多,还多是一锤子买卖,就算有人在庄上住下,也不可能住一辈子。
而救济单个乡民确实花不了多少钱,但这些人多如蚁虫还落地生根,救了这个救不救那个?帮了今日还帮不帮来日?
博名声也是要讲成本的,柴家钱财虽多,也不是大水冲来的,怎么可能花在这些没有什么见识,举止粗鲁的愚民蠢夫身上?
再则,柴进很早以前就隐隐明白一个道理:
没有柴氏祖宗奠定的基业,就没有赵氏如今的江山;但若是赵氏倒台,柴氏也肯定不可能再恢复后周江山,柴氏和赵氏就是一对恩怨纠缠不休的冤家。
自己可以给赵氏找事,让东京城中的赵官家不痛快,但一定不能给这江山找事,赵氏江山倒了,柴氏也会输得干干净净。
“如此说来,沧州之地,怕不是已有大半落在了庄主名下?”
徐泽这句话,是真问到了柴进痒痒肉上。
别看柴进结交流亡,花钱如流水,但这些年,其人名下的田产却不断增加。
只要赵氏不倒,沧州柴氏的土地就是可以世代相传,哪怕出产再少,那也是真金白银都不一定换得来的大片土地——这才是柴家维持富贵的根本。
“说来惭愧,小可苦心经营这么多年,田产确实增加了不少,但若说占沧州大半,却是万万不到,还不到三成。”
不到三成,意思是说非常接近了。
三成也非常恐怖!
须知,任何一地的土地资源都不可能集中到某一家地主名下,除了其他竞争的地主外,还有大量的官田,以及个体虽少基数却庞大的自耕农。
也只有沧州这种常年泡在洪水之中的边防州,才有可能出现这种土地过度集中于某一家的情况。
这个公子哥,都坐在了即将喷发的火山口上了,还以为自个找到了一个取暖的大火盆呢。
第四章
屁股决定思路
“庄主可听说过《大同说》?”
“听说过,但只是略知而已。”
柴进没讲实话,其人不仅听过《大同说》,还特意让人找过这本赵宋有名的禁书。
只是,找到后,还没看完就将其付之一炬——满纸蛊惑人心的荒谬言论!
公子哥柴进虽然学识不深,看不懂《大同说》真正的内涵,但也本能地感觉这本书中的观点对身为前朝贵胄的柴氏极不友善。
徐泽从柴进的表情看出了其人的真实想法。
屁股决定思路,柴进的出身注定了他会排斥这本书,这也反映了其人并不是真傻,至少还明白自己的屁股该坐那边。
“庄主可知秦、汉、魏、晋直至五代到赵宋,最多几百年便会天下纷乱王朝鼎革,原因是什么?”
柴进一脸茫然,被徐泽问倒了。
作为时刻不忘赵氏谋夺了自家江山的柴氏子孙,他当然考虑过这些问题,只是想不明白而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5/8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