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新秩序(校对)第4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5/851


在这种形势下,王禀不得不睁眼说瞎话,哪怕知道这样没什么用,他也得努力。
徐泽没有计较这些,接着说:
“对我同舟社而言,这样不敢打仗的军队,五千、五万,或是五十万,有什么区别么?”
王禀默然无语,军队是用来打仗的,能打就是能打,不能打就是不能打,再能狡辩也改变不了禁军已经废了的事实。
他在伤病营问过不少人,基本能够确认顺利过河的人在一到三万之间,再考虑到过河后的溃逃,童太师顶天了也只能约束万把人的军卒。
“你认为童太师过河后,去了哪里?”
“太师当然是立即带兵回东——”
徐泽打断了王禀的话。
“童贯这个时候急着回东京,是想等愤怒的朝臣们逼天子砍了他的脑袋么?”
王禀再次被徐泽噎得哑口无言,他已经能够可以想象消息传到开封府后,会是怎样的混乱场面。
徐泽见其人已经理解了事态的严重性,决定不再兜圈子。
“东京不能乱,我要你带三万忠于朝廷的精锐兵马回开封府稳定形势,抵挡无法无天的逆臣徐泽进京!”
功高莫过于救驾,这个时候带三万人进京,还守住了开封府,至少得封侯拜相。
王禀真被徐泽的话给惊住了,不明白他一个反贼,都到了这一步,为什么还要送自己这泼天的大功劳。
随即,其人又醒悟过来,现在哪里来的三万大军?
电花火石间,王禀突然想到一个可能:徐泽要他带着伪装成朝廷兵马的同军进京,而后一举颠覆朝廷!
真是好算计!!!
王禀怒目以视,咬着牙一字一顿地道:
“你死了这心吧,我是不会受你摆布的!”
徐泽何等人物?立即就想明白了对方误解了自己的意思。
“呵呵,在王统制眼中,本官就这点格局么?”
王禀仍是热血冲头的状态,针锋相对。
“难道不是么?”
“除了河堤上被俘的一万官兵外,天亮后我再给你补充两万人。你放心,全部是货真价实的朝廷兵马,回开封府以后,你的行动我也不会做任何干涉,全由你自己作主。”
再补充两万人,哪里有——
确实有!
王禀的脸色瞬间变化,想到了无数种可能,却猜不透徐泽的真实想法。
“为什么?!”
“下午你不是才对本官说要‘以天下百姓为念’么,这么快就忘了自己的话?”
王禀仍是不敢相信,这真的是逆贼徐泽?
朱提已经拿来王禀的战甲,徐泽推到其人手中。
“你放心,东京我早晚会去的,但不是现在,你先回去,为我好好守住天下百姓!”
第二十七章
不革旧何以鼎新
天亮后,徐泽率大军拔营,前往大名县城。
同军昨日大张旗鼓直奔南乐镇大营,大名府兵马都监闻达就意识到事情不妙,曾带了一万人马出城,计划尾随同军并见机行事。
结果,其部才出城就被同军后卫武松部阻截,差点被打崩。
幸好敌方打散了守军后就没有再追击,不然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南乐镇肯定是出大事了!
但一直等到天亮,大名守军都没得到南乐镇方向传来的半点消息,直到见着同军再次返回,看着城外敌人的盛大军容,闻达就明白了大名城陷落只在今日。
徐泽骑在马上,对准备入城的王禀道:
“王统制,有劳了!”
王禀重新披上了战甲,已经恢复了往日的从容,身上看不到半点昨夜的颓废。
“徐相公就不担心末将进城后,鼓动大名兵马据城死守?”
徐泽并不在意王禀激自己的话,人力有时而穷,王朝之所以会灭亡,是因为烂了根基,并不是一两个英雄人物瞬间的高光之举就能扭转的。
“我相信你有这决心,很可惜大名城中军民却没这想法。而且,若是开封府没了,要这大名府又有何用?”
闻听此言,王禀不再说话,朝徐泽拱了拱手,转身,直奔城上垂下的箩筐而去。
看着其人坚定的背影,陈达由衷赞扬道:
“是条汉子!”
李逵却是一脸不屑。
“有啥用?”
徐泽脸上还带着笑,接过二人的话。
“对赵宋来说确实没什么用,但对这天下来说还是有些用的。”
“俺就觉得该是社首这理。”
“噗嗤——”
两刻钟后,大名府守城兵士解下兵甲下城,南城门大开。
闻达跟着王禀,领大名府文武出城迎降。
徐泽在迎降队伍中没见着梁子美,以这老官儿的心性,当不会为赵宋殉葬吧?
何况,赵宋还没亡呢。
“梁知府在为何没来?”
闻达很是紧张,其实他更想真投了徐泽就不走了,这种降了又不真降的状态让他很没有安全感,但在王禀的面前却不敢有半点表现。
“梁相公身体不适,在衙中专候宣抚相公。”
徐泽没追究这点细节,时间紧急,每多耽误一个时辰,东京城中的赵宋朝廷就会多一份混乱,谁都不敢瞎猜那帮神仙会做什么蠢事,必须尽快稳住形势。
“五师接管城门,四师接管官衙和府库,六师和七师由武松负责‘护送’受降官军前往开德府,八师……”
同军的行动非常快,接管城池更是经验丰富,两军交接过程中并没有出什么意外。
反倒是对降军点卯编队花了不少时间,原因主要是宋军普遍存在的缺编问题。
拿着名册对不着人再正常不过,大名城中又收纳了不少冠氏和馆陶的溃军,导致闻达这个兵马都监自己都不清楚手下的具体人数。
等降军出城的时间里,徐泽带着四个师一直候在城外。
受降的王禀、闻达二人被他留了下来,其余文武降官则随同军进城交接防务。
徐泽除了询问闻达守军的相关情况外,还就兵马整训、途中纪律、下步战略目标等事项向王禀提了不少要求。
若是抛开双方对立的身份,站在王禀和闻达二人的角度,甚至能得出这些事项完全是上级对下级公心教导的结论。
实际上,徐泽还真是出于对天下的公心。
待到降军将兵甲打包,并在武松部的“护送”下出城后,徐泽还亲自与二人送行。
王禀从昨天下午到现在,一直都处在一种莫名其妙的状态之中,临近要出发了,心情还极度复杂。
徐泽的所作所为让人看不懂,了解的越多,王禀对这个大宋头号逆臣就越迷惑,若不刻意去想,其人甚至会忘记徐泽的逆贼身份。
队伍准备完毕,王禀跨上战马,向徐泽行礼告辞。
“徐宣抚,末将走了,今日之事,来日定当有报。”
徐泽不以为忤,对其人语重心长地道:
“记住,本官放你们回去,是为了维持天下秩序,制止野心家趁机为祸,若是让本官知道你们麾下再有残民害民之举,定当严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5/8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