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新秩序(校对)第5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7/851


岂是好相与的!
届时,这贼子必然会指挥麾下的虎狼之士血洗安喜县。
最后,陈遘倒是成全了他的忠义好名声,自己却要与城中百姓玉石俱焚。
念及此处,赵楷这段时日受到的所有困难和委屈全都迸发出来,迅速陷入了极度悲愤的状态。
在赵楷的内心里,欺世盗名的陈遘已与聚兵造反的徐泽完美融合,都是要弄死自己、毁掉赵氏江山的极恶贼子。
其人得乃父赵佶真传,的确有几分才能,这段时日又在徐泽的“敦敦教诲”下,长进很大,情绪所至,挥笔即就,不多时便写出了一封措辞极其犀利的劝降书。
拿到劝降书,徐泽前前后后认真看了两遍,非常满意。
此文感情浓烈,字字诛心,可比赵楷这段时间被逼着创作的“军旅诗”强太多了。
“非常好!”
获得了得到了徐泽的赞扬,赵楷下意识地露出一个很狗腿的笑容。
“我很满意,誊抄一份,用印吧。”
赵楷不敢耽误,立即誊抄好,并将两份劝降书一起交给徐泽。
“朱提,将此文连带郓王近日的诗词一并转交东京,郓王有如此大的长进,官家看了肯定欣喜,定会将此文会登于下一期的邸报,以让天下尽知。”
“是!”
“带邓知县过来。”
邓敬源就跟在徐泽的亲卫队伍后面,很快便赶了过来。
“劳烦邓知县回城一趟,将郓王的亲笔信带给陈遘。”
“啊,郓王?”
邓知县大吃一惊,其人刚才就已经注意到面相不凡的赵楷,但金枝玉叶的郓王却穿着普通随员服饰,又对徐泽极为恭敬,却是大大出乎其人的预料。
徐泽给了邓敬源一匹马,让其人早点回安喜县劝降冥顽不宁的知府陈遘,徐泽给出的时限是两个时辰。
“喊关师正过来。”
同舟社以小吞大,拿下河北东、西两路,官员一时无法全部调整,驻军也不宜轻动,但为了快速消化两地,徐泽仍对两路事务做了适当调整。
在军事上,主要在河北两路划分三大防区。
令牛皋领四个师驻同舟社总部所在地大名府,负责监控东京宋军动向,并对相、磁、铭、恩、冀、博等州和开德府的旧军队进行整编;
令李逵领两个师驻真定府,负责监控河东宋军和辽国西京道军队动向,并对庆源府、信德府、中山府以及祁州、深州等地旧军队进行整编;
令武松领两个师驻河间府,负责监控辽国南京道军队动向,并对保、莫、雄、霸、清等州以及广信、安肃、永宁、顺安、永静、保定、信安军等地旧军队进行整编。
另有陈达领一个师,驻东平府,负责监控济州、濮州方向宋军,并为共建会向济、濮、兖三州渗透提供武力支撑。
这次出巡,徐泽除了自己的亲卫队和其他随员,便带上了在大名府之战中没有机会发力的关胜师。
收到传令,关胜很快就赶了过来,
“社首!”
“加速行军,到达安喜县后,立即做好攻城准备。”
“遵命!”
关胜虽然不知道之前发生了什么事,但还是果断领命,立即回到后队,安排了行军和随后的攻城事宜,其人才又赶到徐泽身旁。
“社首,安喜县城池高大,易守难攻,是否传信请李师正派重炮营协助?”
河北两路北界各地道路状况都很差,出巡的主要目的也不是打仗,徐泽便命关胜不带重炮营,是以攻坚能力有限。
“不用,河北两路尽皆投诚,唯独中山府顽抗,陈遘逆大势而为,必不得人心,岂能挡我大军一击?”
第四十二章
安喜事变
徐泽的预料不差,安喜县城中已经乱了。
一个月前,朝廷派遣天使传诏各大州府,明确同舟社全面接管河北两路之事时,心怀忠义受朝廷之命的陈知府虽然痛哭失声,却没有公然抗旨。
随后,同舟社李逵率大军西进真定府,并传信中山等州府,要求各地驻军严守防区,约束兵马,未得将令不得擅自调动时,也没见着掌中山府军权的陈知府起义兵驱贼人。
再然后,归中山府统辖的保、深、祁三州和广信、安肃、顺安、永宁四军纷纷落实同舟社新政,铺开共建会组织时,领安抚使之职的陈遘同样没有勒令各地停止附逆行为。
现在,同舟社社首徐泽带着大军即将兵临安喜城下时,陈知府却突然要求既无精兵也没有强将的驻军立即上城,顽抗战无不胜的同军!
安喜城中,仅有兵甲不全的三千兵马,城防设施也不完善,拿什么抵挡如狼似虎的同军将士?
更关键的是,安喜城中军民为什么要抵挡战无不胜的同军?
处于帝国政治中心的开封府,生活安逸的东京百姓追求天子城下的优越感,会本能地反感一切破坏赵宋社会稳定的作乱行为。
而处于一马平川的河北之地,百余年以来一直生活在北面邻居的兵锋威胁之下的百姓,世代为了备御辽寇付出巨大牺牲。
辽国兴盛时,河北百姓怕辽人入寇,繁重的劳作之后,仍要参与弓箭社备寇,即便夜深也不能安寝;
辽国衰败时,河北百姓同样惧怕辽地的战火烧到境内。
所有人都能看得到朝廷军队衰弱成什么样子了,靠这样的弱军真能抵挡从尸山血海中杀出一条血路的辽地南下军队?
朝廷对外开拓无力,西、北屡屡遭受外敌侵扰,边境百姓始终缺乏安全感,迫切需要能战胜一切外敌的强大军队来保护他们。
现在,强大的同舟社即将和平接收中山,结束世世代代闻辽夜惊的时刻,知府相公却命令关闭城门,要众人上城御敌,拒绝同舟社大军入城。
干什么!
朝廷都已经明确下旨,移交包括中山府在内的河北两路,某个永州人却要以所谓的“忠义”绑架安喜百姓,为其名声殉难。
凭什么!
天子没有赐予他权力,百姓没有拥护其决定,就连城中文武也没有几个人支持他的疯狂,其人却还要一意孤行!
为什么!
民智未开,赵宋一百多年统治的余威也尚存,此时还不是能喊出驱逐独夫民贼口号的时代,但陈遘强以自己的“忠义”为城中军民的“忠义”,却是没人能够理解。
身处官衙之中,陈遘也能感受到汹汹民意,但其人却并不为之所动。
愚民越是短视,越是只知眼前之利,惧刀兵之灾,就越需要有人来教会他们识大义,唤醒他们知荣辱。
徐泽趁大宋危难起事,仗着兵甲犀利,威逼东京凌迫天子,毁祖宗制度,荼毒数路百姓,当下确实无人制得了他,却不代表没人想制他。
大宋养士一百六十年,统生民亿万,拥有大义和无穷的战争潜力。
只要唤起了士心民心,人人皆以徐逆为敌,让其千夫所指,还怕没人能制得了他?
大宋君臣贪于安逸太久,太多人忘记了自己的职责,看不清徐逆的狼子野心,幻想着过一天是一天,绝不能这样继续下去。
如果必须以血与火才能唤醒他们,那就以陈遘始!
陈知府被自己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所催眠,不顾属下文武的强烈反对,严令中山府兵马总管何正远尽括城中兵击贼。
何总管两次向知府转达底层将士的心声,恳请陈相公收回成命,勿要致一城军民于险境,皆被陈遘声色俱厉地驳回。
待邓敬源回到安喜县城时,城墙上的守军还未完全部署到位,也没有看到统兵的兵马总管何正远。
夹在知府和众军将之间,里外不是人的何总管被逼无奈,只能三进府衙,请求知府相公以民心为公心,不要顽抗徐泽的大军。
因知府陈遘之命,城门已经紧闭。
邓敬源刚被守城将士用吊篮拉到到城墙上,就遭众人围住。
“邓相公,徐相公怎么说?”
“知县老爷,徐相公知不知道咱们安喜城中的情况?”
“邓老爷——”
民意汹汹,邓敬源不敢拂逆众意,向众人拱手道。
“诸位,诸位尽管放心,本官已经转达了诸位的意思,徐相公也承诺了‘同舟社不做残民害民之事’,安喜县没事了。”
“好啊!那就好!”
“太好了!”
“好什么好?知府老爷一直不肯松口,咱们还要守城,哪里好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7/8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