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新秩序(校对)第5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6/851


对看个相扑都能万人空巷的赵宋军民来说,只要是演出队排练出的戏,都好看,并且百看不厌,甚至能背新戏台词、唱新曲的百姓平日里都能得人恭维。
而且,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军民想看什么戏,而是有什么戏。
其实,也不需要问底层军民想看什么戏,只听每次新戏演出时,谁登台的较好声最响就知道了。
当下,军民想看什么就演什么,能行么?
当然不行!
等到百姓的欣赏水平和文艺需求大提升,不再满足这种低层次的艺术形式时,徐泽自然会放开其限制。
赵宋军队弱在“防”得过死,很多制度约束了军队战力的发挥,同舟社要革除积弊,却没必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包含演出队在内的所有直属分队,最终都要是和战处一样,辅助军正指挥打仗,但军部并不依附于军正本身,甚至还对军正监督之责。
毕竟,到了军这一级,其作战能力之强,已经可以对一个弱点的国家政权造成严重威胁了。
现在有威望高过所有人的徐泽亲自镇着,同军上下没有任何人能翻得起浪来。
但没人能保证其后代还能有如此威望,极大可能性徐氏后人无法超越徐泽的成就,更不可能轻易镇住所有宿将。
现在不在制度上对军正的职责和履职方式加以限制的话,要么重走狡兔死走狗烹的老路,要么遗祸子孙后代。
按照徐泽的设想,军正是可以随时调整和临时任命的,军部的存在就是为了确保到任的军正能够快速有效掌控所属部队,并辅助其指挥打仗。
为了实现这一设想,三个军部的战处参军和直属队长官,除了少部分由战曹和军正提名交徐泽审批外,其余大部分都由社首亲自挑选任命。
徐泽还结合这次军级编制建设,将各军的师营以上军官做了调动。
同军从成立之初开始,就形成了军官随时轮岗的“规矩”,自然不会有人有想法,更不敢有想法。
旧军队整编、旧军官轮训、军部建设和军官交流任职四招齐出,重新整编后的同军各部精神面貌为之一振,因整编和调整而暂时下降的战斗力也迅速提升。
只待各地完成社会改革,同舟社真正掌控河北财税后,就能再次扩编,广招良家子成军了。
金秋匆匆而过,时间已经进入了十月。
这段时日,辽国国内再没有大的动静,因耶律余睹叛逃造成的政治动荡似乎已经完全平息。
或者说,因皇帝的荒唐和不负责任之举,导致忠臣被逼叛逃敌国,让耶律延禧彻底失去辽国的“人心”。
绝大部分的辽人已经放弃了挣扎,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个腐朽没落的帝国走向灭亡,辽国正式进入了“万马齐喑”的时期。
而叛逃到金国咸州的耶律余睹也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金国皇帝不仅没有及时给其人任命重要官职,还命咸州路都统司对“耶律余睹家属妥善监护”。
凭借着辉煌的战绩和极高的人格魅力,耶律余睹在辽军中颇有威望,其人虽然牵涉进谋反案而仓促叛逃,却仍有千余名彪悍敢战的忠心部下始终追随。
这一点颇为完颜阿骨打所忌惮,认为其人带着这么多精悍兵卒,是不稳定因素,“恐在边生变,应该迁往内地”。
所以,逃到咸州路都统司的耶律余睹不仅没有得到尊重和礼遇,还没过几日就被完颜阿骨打撸成了光杆司令。
在金国过得颇不如意的耶律余睹为了前途,主动透漏了很多辽国朝堂争斗、君昏臣奸、兵力布防、物资储备等重要情报,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努力争取更大的自主权。
其人提供的这些情报,让虚弱的辽国向金国彻底敞开了大门。
耶律余睹此举自然成功激起了金军将领建功立业的渴望,让完颜阿骨打好不容易压制下去的灭辽之声再次在国内开始高涨,一时之间,请战书如雪片般飞向会宁府。
金国还没决定出兵,可徐泽估计完颜阿骨打扛不了多久,最终还是要出兵的。
今年冬天,金辽必有一战,但应该不会就此灭辽,金人确实没有做好接管这么多城市的人才和制度准备。
被辽国叛将打乱了本国的战略部署,徐泽估计完颜阿骨打应该相当恨耶律余睹。
而在河北两路,秋收也已经结束。
今年的税收较往年多了三成多,原因并不是同舟社加了税。
实际上,河北官场整顿风气为之一振,再加上清理苛捐杂税,同舟社治下中下层百姓的负担比以往还少了几分。
这些多收上来的秋税,主要是部分上户们“主动上缴”的侵占官田和隐田税钱。
当然,因为官员行政能力的高下,各地的成果并不平均。
即便如此,单纯的数据也能反映很多事情,徐泽就很快从汇总的数据中看出了问题。
“让朱曹首过来。”
第五十四章
顶级豪门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同舟社这几年在京东东路“作恶不断”,杀得“勤俭发家”的大地主们人头滚滚,恶名早传了出去。
除了极少数缺乏底蕴的土财主,为了保证家族长久富贵,广有良田者多半会广布耳目。
河北紧邻京东,家有良田的大户们对同舟社的恶名自然不会陌生。
年初,同舟社打败了朝廷大军,展示了同军可怖的战力,逼得天子下旨割让河北;
其后,徐泽带大军出巡,进一步武力威慑,并在出巡途中平定中山府之乱,随即,又清理整顿河北官场。
通过这一系列动作,徐泽向河北社会各阶层展示了一个与软弱的赵宋朝廷完全不同的新政权。
再之后,同舟社一面铺开共建会组织,以利相诱,将中下层力量组织起来,有效掌控社会底层;
一面又安排法曹不断受理民诉,狠狠惩治了一批有劣迹的地主,进一步拉拢民心的同时,有力打击了大户们的“正当权益”。
而军队整编之后的频繁拉练,虽然不扰民,甚至还搞什么“军民共建”,却更让逐渐失去基层社会掌控权的乡绅地主们害怕。
如此,多措并举,同舟社已经展示出足以吞并天下的强劲实力的情况下,还头铁到要跟新朝开创者较劲的人毕竟是属于极少数。
所以,河北路的社会改革条件,比起京东东路当初其实还要成熟一些。
当徐泽发布清田令后,各地反应比较“平淡”。
各府州官员逐步展开的税务改革,过程基本与龚孝序当初在登州所做差不多。
绝大部分地主在清田令发布后,就按时到官府登记侵占官田和自己隐田,并老老实实交上该交的税粮。
私底下的咒骂肯定少不了,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敢公开挑唆乡民闹事,秋税收缴相当顺利。
徐泽喊朱武过来,是因为秋粮税收的数据“不对劲”。
其余各地增加的税粮均在三成上下浮动,唯有相州增加数量最少,仅有一成多一点,与各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所谓天下乌鸦一般黑,各地肯定会有差异,但都在河北,不可能相州就比别的地方要“干净”这么多。
朱武很快就跟着朱提赶了过来,见徐泽正在批阅公文,小声喊了一句。
“社首!”
徐泽当即放下笔,劈头就问:
“各州府的秋税数据你都详细核实过吧?”
“是的。”
“相州是怎么回事?是相州有问题,还是赵永裔有问题,照直说!”
赵永裔在同舟社众人中存在感很低,除了其人之前在海东任职数年与同僚接触较少外,还有他身为“国舅”,身份敏感,行事低调的原因。
其人越是如此低调,朱武越不敢乱嚼舌根。
“秋税数据汇总后,属下也发现了相州的问题,特意调阅了相州共建会的相关资料,可以确认赵知州肯定没问题。”
赵永裔没出问题,哪问题出在哪里?
徐泽很快就反应过来了。
“安阳韩氏?”
“是,韩氏根基深厚,本身就是相州最大的地主,其余大户与韩氏联系紧密,就连共建会在相州的发展比起其他地方艰难不少,属下认为这事应该与韩氏有关。”
问题只要没出在赵永裔的身上就行,摊子铺大到同舟社现在这一步,只要制度没出问题,按制度办事的人也没出问题,其他的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加强对相州共建会的指导,有事马上报给我。”
朱武见徐泽重新拿起笔,继续批改公文,知道社首要忙。
“明白!属下告退。”
徐泽虽然没有明确表示,却记下了这事,待朱武退下,其人又对朱提吩咐道:
“喊孙曹首和裴曹首来。”
徐泽初次出巡真定府时,了解到“兄弟同胞八人三学士,祖孙并列一朝四国公”的真定府灵寿韩氏,就特意让人搜集了相州安阳韩氏的情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6/8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