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新秩序(校对)第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851


见童贯点头倾听,没有不耐烦,徐泽接着说:“小子回原籍途中,路见不平,不合意气用事,占了梁山,招诱亡户,幸得朝廷宽宥,乃落户其地。”
“近日自辽国亡人中得知女直之事,小子心下便,便又不安分,想着好男儿岂能满身鱼腥,终日操持贱业?何不趁着辽国内乱将起,潜入辽人和女直人对峙之地,浑水摸鱼,挑起二者争斗——”
童贯勃然作色,厉声呵斥:“大胆!宋辽乃兄弟之邦,你擅自挑起辽人和女直争斗,若是事情败露,为我大宋招来兵灾,这后果你能承担?!”
徐泽屹然不惧,梗着脖子答道:“辽境汉人千万,即便事有不谐,也是辽地汉儿做的好事,如何能赖我大宋头上?”
“且辽人目下焦头烂额,反该担心的我大宋趁机北伐才对!太尉平青唐、降西夏,威震天下,辽人即便得知我是宋人,未免太尉率天兵征讨,也只可能竭力掩盖。”
“好一张利嘴!你就准备凭着这张嘴一路过关斩将到女直人哪里?”
“小子手下有两个得用的辽人,已提前潜回辽地,”徐泽偷看童贯表情没有变化,接着说:“另有一商贾,曾行走辽地贩卖北珠。”
童贯起身,逼视徐泽,说:“你且于我讲实话,为何有福不享,偏要做这掉脑袋的买卖?”
“太尉!”徐泽拱手,犹豫片刻,答到:“一则,小子如今富而不贵,手里虽有几个小钱,却不安稳,日日盼着有机会能博个出身封妻荫子,北地动乱便是难得的机会。”
“二则,梁山本是贼巢,全靠小子以强力压制,短时尚且无忧,日久恐生变乱,如其千日防贼,不如自己做贼,带着这些贼厮们祸害辽人,总好过祸害乡邻。”
“三则,圣人语‘尊王攘夷,十世之仇,犹可报’,辽人趁我中原内乱,占我燕云十六州,此时,不趁他病,要他命,更待何时?!”
“好!好一个‘趁他病,要他命’!哈哈,不愧为我西军子弟,果是血性男儿!”童贯赞道。
“只是此举终是匹夫之勇,何不把眼光放的更远一点,若是能突破辽人封锁,进入其对峙之地,何不索性深入女直人腹地,探查其具体情况,以作朝廷决断参考。”
“若是女直人真有扰乱辽国的实力,朝廷也未必不会趁机北伐,以血百年之耻,须知我大宋万信兆民,强军百万,一旦发动,岂是你区区几人之力可比?”
徐泽有些犹豫,说:“小子是个浑人,只会一些刀枪功夫,杀人不怂,但探查女直情况以作朝政参考,事关重大,以小子的浅薄见识,恐会得出错误结论,反误了朝廷大事。”
“此事勿虑,我自有安排,你计划何时动身?”
“如今正值寒冬腊月,我等宋人恐难适应北疆严寒,且远行万里,总得做好万全准备,须待年后开春,天气稍稍转暖再起行。”
“好!三日内,勿要离京。”
第十六章
图燕
从杨宅出来,湿透的中衣贴着后背,被凉风一吹,打了个激灵,徐泽加快脚步,回想起刚才在杨宅的经历,还有强烈的虚幻感。
直到此时,他还是没有搞明白,童贯突然召见自己的真正意图。
尽管自己在梁山已初步打开局面,也可以从容周旋与一般官僚之间,但面对真正的帝国大佬,手里缺乏可打的好牌,只能靠飙演技,疲于应付,以求能麻痹对方,这种感觉真不想再经受。
徐泽走后,童贯安坐片刻,喊道:“良嗣,出来吧。”
屏风后转出一高鼻尖脸的绿袍官员,正是提点万寿观直龙图阁学士加右文修撰赵良嗣,其人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马植!
去年,童贯使辽,辽地大族子弟马植献“联女直灭辽”之策,童贯乃改其姓名为李良嗣,藏在使团中,偷偷带回。后又献策官家“自登莱涉海,结好女真,与约攻辽”,天子大喜,赐姓赐官。
赵良嗣朝童贯拱手施礼,道:“恩相。”
“坐!”童贯一口喝下盏中茶水,问:“此子如何?”
“以下官漏见,此人所言不尽不实,实乃滑小人。然行辽之事可以确定是巧合,图燕之议并未走漏,应该是一场虚惊。”
“如此也好,省得脏了本官的手。”
“恩相!”赵良嗣坐下,态度愈发恭敬。
“下官尚有一事不明。”
童贯板起脸,作不快状,道:“良嗣,有事便直说,你我之间何须吞吞吐吐?当初,你我在辽国初识,你献图燕之策,侃侃而谈,风采耀人,如今,交往久,为何反而拘谨,全没了往锐气?”
“下官彼时处辽国鄙陋之地,所见尽是鼠目寸光之辈,犹如井底之蛙,才自觉智高。归朝以后,方知本朝文华鼎盛,人才辈出,恩相威仪如海,又怎敢不恭敬?”
“好了,好了,说吧。”
“徐泽擅自招募流亡,占山据水,乃胆大妄为之辈,无法无天之徒,良嗣不解,不解恩相为何会青睐此人?”
“你呀,莫要担心此子抢了你的功劳。”
赵良嗣脸色瞬间苍白,扑通跪下,五体投地,声音颤抖,急之下,说出了自己的原名。
“植今一切,皆是恩相赐予,只敢用心做事,不敢有半分怨望。”
“良嗣,我知你心思,你却不知我心忧啊。”
童贯扶起赵良嗣,叹气道:“你可记得去年中议事,你言‘若自登、莱涉海,结好女直,与之相约攻辽,其国可图’,官家本已心动,郑居中一句‘祖宗以来便有此道连接诸蕃,然朝廷商贾舟船百有馀年,一旦启之,惧非中国之利’,官家便又犹疑,何故?”
“朝堂诸公不知女直底细,恐二虎相争变成女直螳臂当车,我朝贸然行动,可能反取其祸,局势不明,官家也难以决断。”
“你能带人潜入女直境内?”
“下官已被辽国通缉,怕是去不了。”
“良嗣啊,你可知我刚才见到徐泽,想的啥?”
童贯负手而立,不待赵良嗣回答,接着说:“此子尚不及弱冠,便有如此际遇和抱负,他未必不会有一番成就。我如他这般年纪还只是忠敏公手下最低一等的内侍黄门。”
“彼时,忠敏公督师熙河,我在宫中少了照应,每盼的,就是熙河捷报,这一盼,就是五年!”
“少年不知岁月稀,再回首,已是半百。”
“翻过年,本官就六十了,刑余之人本就寿浅,你觉的,我还有几个五年可以再等?”
“恩相体康健,百岁可期。”
“百岁?官家还是万岁呢!”
赵良嗣缩了缩脖子,不敢接这话茬。
“女直之行九死一生,若非如此,你我又何须在议之后枯等年余?”
“用人当看其长,军中多的是泼皮配军,杀良冒功之事时有发生,哪又如何?能打仗就行!”
“徐泽这娃娃,确实胆肥心野,但真能办好此事,许他一场富贵又如何?若是办砸了,哼!真当本官好糊弄不成!”
……
东京城外安仁村。
“大郎,事便是如此,”徐泽交待史进道:“你离家半年,族中要待处理的事务怕是不少,和史武回史家村,过完年再来梁山。只记住一点,今之事务必保密,不得外传。”
“嗯!”
史进点头应下,向一旁的先生闻焕章恭敬施礼,道:“弟子就不陪侍夫子过年了,这就去收拾行李,准备回乡。”
徐泽笑道:“闻教授此番会随我一起去梁山,以后你多的是时间陪教授。”
史进喜出望外,问劳焕章:“夫子,哥
哥所言当真?怎的不早知会弟子?”
“嗯。”闻焕章一脸云淡风轻,说:“我也是才做的决定,还未来得及告诉你。”
“那弟子这就去收拾行李了。”
史进说完,就兴奋地跑走正堂,回到自己的卧房,才猛的一拍脑门,嘀咕道:“不对啊,夫子在此坐馆数年,推了多少达官贵人的入幕之请。哥哥明明今才来,刚才讲的也只是探查女直之事,半句没提邀请,为何夫子和哥哥二人就能如此默契,他俩究竟打的什么机锋。哎,我脑子还是太笨啊!”
正堂内,闻焕章已经面容冷峻,语气生硬,道:“足下当为荐景恒入学,与我大谈‘天下兴旺匹夫有责’‘不治孺子何治天下’,我还当你是心怀天下的坦男儿,不想如今竟用谋术算计,以事关两国社稷危亡的机密相挟,诓我出山!”
徐泽抱拳施礼,道:“泽这点小伎俩确实落了下乘,只是,以教授大才,我若直言相邀,你真会就此出山?”
闻焕章别过脸,懒得理会徐泽。
“哈哈,教授何须作此小儿女态!”
徐泽上前拉起闻焕章,嬉皮笑脸道:“教授本是海洲人,在京郊安仁村坐馆数年,莫非真就教书上了瘾?今上复故疆,成祖宗未竟之功,你在此枯坐养望,哪能及得上助我沟通异域得来的功劳实在?”
“子曰‘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你是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若是此番功成,兴许官家一高兴,便赏你个五品观察使、七品赤县令什么的,岂不美哉?”
“你!以前怎未看出你是这番痞赖子!”
闻焕章想甩袍袖,却被徐泽紧紧抓在手里,甩不动,冷眉道:“圣人何时说过‘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
“哈哈!”
徐泽拉起闻焕章的袖子就往外走。
“你的圣人真没说过?那就是‘学而优则仕’,意思差不多嘛,教授知我读书少,就不要太计较啦”。
“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8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