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新秩序(校对)第5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4/851


这些“同舟社”国的军队菩萨心肠,又住在寺院中,可不就是菩萨兵么?
从此,“菩萨兵”的称呼便在觉华岛百姓中传开了。
可是,同军虽然军纪严格,不滥杀无辜,但对于辽国来说,他们却不是什么菩萨兵,而是明白无误的侵略军。
既然是侵略军,自然会干侵略军必干的事。
隰州治所海滨县,当年苏州安复军节度使蒲离卜祥稳登陆中京道,前往武安州寻找皇帝时,便是在海滨县上的岸。
就在觉华岛军民演绎鱼水情深的时候,海滨县的百姓却在同舟社海军的火炮怒吼下瑟瑟发抖。
辽国这些年虽然屡次败于金人,可危险一直来自陆地之上。
辽军打不赢金军的主要原因是战心、士气全无,并不是没有军队,占有山川之险的辽人只要不投降,层层阻截金军,还是能拖一段时间的。
但失去了最重要的海防基地苏州镇东关水军营地之后,辽人应对来自海上的危险的能力极弱。
奇怪的是,金人这些年始终没有派水军骚扰辽国沿海,以至于让不少辽人产生了金人不会水的错觉。
实际上,在同舟社联合舰队出现之前,基本没有辽人认为海上有什么真正的危险。
强悍的金人不会水,会水的宋人却异常孱弱。
数十万的宋人都不敢与辽人正面交锋,靠海上几艘破船能济什么事?
但强大的同舟社联合舰队出现,却颠覆了辽人这一认知。
连天遮海的巨舰群帆给人的震撼实在太强烈了,给人极强的压迫感。
比庞大舰队更令人绝望的,是其无坚不摧的猛烈火力。
阮小七奉命统帅海军联合舰队耀武辽国沿海,可不是开着大船来,转一圈就走的。
停靠或游弋在海岸边的辽国大小海船全部被海军摧毁,就连码头和其后一切在火炮射程范围内的建筑和军队,也尽皆遭受火炮残酷无情地洗礼。
这种毁天灭地的力量超越了辽人的认知极限,才发现这世上竟然还有比金国更恐怖的存在。
强大的同舟社海军就用这种残酷无情的方式,向辽人粗暴地展示同舟社的力量!
第七十五章
徐泽的诚意
中京道隰州急报:海滨县盐场遭遇自称同舟社海军的攻击,盐场和所有海船尽皆被毁。
中京道来州急报:来宾县渔村遭遇自称同舟社海军的攻击,房屋被毁,百姓尽遭受掳掠。
中京道迁州急报:迁民县县城遭遇自称同舟社海军的攻击,东面临海城墙被轰塌,在城上部署防务的兴善军刺史萧思望及百余守军战死。
南京道平州急报……
敌船之大宛如小山,且行动快如闪电,还能喷射长达数里的火焰;
敌人身似蛟龙,可不依靠外物涉海如履平地,个个都会操纵神雷;
有军民打算用投石车击打海上之敌,结果,投石车还没有布置完毕,敌人就降下神雷,现场只剩下一堆焦黑的血肉残渣。
敌军非人力可以阻挡,所触者无不灰飞烟灭。
被金人蹂躏了好几年后,辽人又遇到了更加恐怖的敌人。
大辽国祚到头,已经被上天厌弃,逆天而行者必遭天谴……
从中京道到南京道,从隰州到析津府,由北岛南,各地急报不断,谣传也不断,消息越传越玄乎,越传越恐怖。
燕京析津城内,也是一片兵荒马乱。
辽帝耶律延禧刚刚赶到燕京,计划就近处理与南朝的军事危机,便被一连串的军事打击搞懵了。
更惊人的消息还在后面:
嚣张至极的敌军在析津府沽水岸登陆,随即深入内地近百里,烧毁了沿途所有村庄,还击溃了匆匆前去驱赶侵略者的两千辽军。
得知同军击溃本国军队后失去踪迹,辽帝耶律延禧惊慌之下,当即做出率御帐亲军转进西京道的决定。
耶律延禧的仓惶举动让本就紧张的析津城秩序更加失控,燕京行宫前,人喊马嘶,混乱至极。
参知政事李处温竟然趁着御帐亲军防护的空挡,扯住了皇帝坐骑的的缰绳,苦苦哀求耶律延禧不要走。
“陛下,陛下不可以放弃南京啊!”
“你这狗才,快放手!”
耶律延禧大急,举起马鞭,就要抽打李处温,却被另一个臣子出言制止。
“陛下,不可!”
喊话制止皇帝的人,是进京面圣的辽兴军节度使耶律大石。
耶律延禧此时心情极度恶劣,见到此人,怒不可遏地吼道:
“大石!你也要造反?!”
“臣怎么可能造反!”
面对皇帝口不择言地呵斥,耶律大石怡然不惧。
“事情还没到这一步,陛下请先听臣一言,再决定走留不迟。”
这一会时间的耽误,南京留守都元帅耶律淳、南府宰相张琳、翰林侍讲学士虞仲文、内库都点检刘彦良等人也匆匆赶了过来,耶律延禧情知暂时走不脱了。
“好!朕就听你慢慢讲!”
耶律延禧咬牙切齿,一字一顿,愤怒之情溢于言表。
之前挡住皇帝去路的李处温赶紧松开缰绳,闪到一边,耶律大石却仍是不慌不忙。
“陛下,南朝之前在边境大肆修建烽堡,可有大举增兵边境诸州军?”
耶律延禧既恐惧又烦躁,消失无踪的敌人随时都会出现在析津城外,他哪里还有有心思思考这些烂七八糟的问题。
“增兵又如何?不增兵又怎样!”
“南朝与我朝并立一百六十多年,所倚仗着无非就是兵甲精良,人多势众,两国数次相争,都是宋人兵多而我国兵少。”
耶律大石知道皇帝没耐心听,赶紧三两句话讲明燕京城的安全性,打消皇帝马上就要跑路的想法。
“南朝太宗亲率十万开国精锐兵马北侵,都没能打到南京城下,南朝若不大举增兵,只是依靠几万孱弱的河北兵的话,能做什么?”
耶律延禧想起南朝这段时日的异常举动,放下马鞭,冷静了些许。
“就算南朝没有大举增兵河北,可他们的军队现在都打到析津府来了,又算怎么回事?”
皇帝的语气明显有了松动,耶律大石也松了一口气。
“南朝肯定有趁我朝动荡窥伺南京道的想法,但两国并立多年,相互都奈何不了对方,国战不是儿戏,仅靠一支水军绝不可能拿下燕京。以宋人的战力,没有二十万人以上的兵马,就算趁乱占了我大辽几个州县,也会很快被我们赶走。”
辽国战乱多年,耶律延禧也不断经受战火洗礼,并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傻子,稍稍一想,也就明白了耶律大石的话有道理。
“什么意思?那你说他们究竟想干啥?”
见皇帝有所醒悟,耶律大石继续分析。
“臣也猜不到南朝的想法,只是有一点推测,这几年我朝内忧外患,南朝同样不稳,应该也发生了动荡,这个同舟社徐泽和南朝朝廷似乎并不是一回事。”
“不是一回事?”
耶律延禧以手扶额,陷入沉思。
随着同舟社的逐步崛起,同舟社徐泽的事迹也频繁传入耶律延禧的耳中。
辽国皇帝对这个神秘人物并不陌生,但因为关键信息的缺失,始终看不透此人。
当年在咸州被实娄驱逐消失无踪的徐泽,六年前占据辽东南路又命蒲离卜返回大辽讨封的徐泽,以及现在出现在南朝河北并悍然打上门来的徐泽。
当徐泽所有的事迹开始重合后,耶律延禧似乎抓住了某些关键信息。
“你是说,这个什么同舟社派水军骚扰我朝沿海,真的只是为了对我们之前派兵威胁南朝边境做出的回应?”
“……”
耶律大石的确有这样的猜测,但他也不敢肯定,只因为其人也看不懂徐泽。
……
“徐某不才,愿打破这地域之别,有生之年,游遍这天下,见识最壮丽的山川,摘录最动人的诗篇,集天下之美景美文汇而成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4/8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