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新秩序(校对)第5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2/851


想明白了其中关节,岳飞退回自己的位置,老实站好。
略过提问的小插曲,徐泽吩咐道:
“开始推演战局走向。”
“是!”
吴用走向挂图边,拿起竹鞭,先简要分析金辽战争形势。
“女直人与辽国的战争,从政和三年开始,至今已经十个年头,大略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女直人起兵到拿下黄龙府,仅用了一年多时间。”
“女直人表现咄咄逼人,接连攻城略地,但这一阶段始终是辽人主动进攻,女直人防守反击,拿下江宁州、祥州、咸州、黄龙府等地也是为了进一步拓展防御纵深。”
“第二阶段,女直人南进攻下辽阳府至金主亲征攻克临潢府之前,一共六年时间。”
“辽国接连战败后,国内压制的矛盾开始反弹,动荡不断,已经无力再派大军征讨金国,而金国内部问题也不少,急需巩固已有地盘,消化胜利成果,由此,战争烈度骤然下降。”
“这一阶段,金辽两国外交斗争为主,军事斗争为辅,双方都在争取时间,金国更占主动,每次都在辽国内部稍稍安定就发起进攻,既蚕食土地,掠夺人口,又持续为辽国放血。”
“金国取得临潢府之后,战争进入第三阶段。相对于第二阶段的谨慎蚕食,此阶段金国步子更大,可谓鲸吞,但战争节奏并没有变,始终都是打下一块稳住一块再打下一块。”
“金人发起此次大战的时机、统帅人选和战争动员深度都违背惯例,战曹认为与其国内的形势变化有极大关系,金人急切出兵,目标只能是尽快灭亡辽国!”
几个月前,燕青和岳飞两个毛头小子凭借少量的情报,就能分析出完颜阿骨打身体不好、金国即将出兵的结果。
以战曹的信息掌握面和专业程度,分析出金国灭辽战略意图并不难。
关于这一点,徐泽早就与吴用形成了一致看法,当众再分析一遍,主要是为了锻炼队伍。
“继续!”
“辽国五京,金人已经拿下东、上、中三京,仅剩西京、南京未破,辽帝正在南京过冬,金人下步的目标应该是此地。”
吴用手中竹鞭从地图上的泽州向西,指向北安州方向。
“一旦拿下北安州,金军就可顺檀州、顺州南下,攻入燕京。”
“可是。”
岳飞没忍住,又插了话。
“由北安州南下,确实要近一些,但金人还是要翻越燕山长城,和东面滦河战线的问题没什么区别啊?”
“有!”
给出肯定的回复后,吴用捻须反问其人。
“辽国皇帝是什么人?”
看着吴曹首手中的竹鞭指向辽国西京道草原,岳飞恍然大悟。
“契丹人?”
第八十二章
搅局者徐泽
大战一起,敌我双方相互穿插,战线犬牙交错,通信联络中断上下指挥不畅是常有的事。
再加上战场形势的剧烈变化和关键信息缺失,使得战前制定的计划经常会严重脱节而无法执行。
当同舟社战曹以己推人,有板有眼地推演金辽两国战局,以为本方出兵辽国的行动提供战略指导时,中京道的金辽双方实际上却陷入了一团混沌之中。
中京道庞大地域极大增加了信息传播难度,稀少的人口进一步加重这种情况,混乱的指挥又使得各自为战,所有因素综合的结果,便是金军散开后就失去了控制。
所谓“失去控制”,不是说金军的指挥系统瘫痪,其上下指挥依然很畅通。
但到了此时,散开的各部已经失去了战略目标,只受将士们攻城略地的本能驱动。
对金国而言,这一战的战略目标毫无疑问是灭掉辽国,可怎样才算灭掉了辽国?
显然不是攻下辽国五京就完了,辽国的政治中心一直都不在五京中的任何一京。
对于拥有辽阔国土,皇帝和百官常年在捺钵中理政的辽国来说,唯有抓住辽帝耶律延禧,并俘获其捺钵众官,才能算是灭辽。
不然的话,在占领南京道后,大半兵力用于防守南朝这个庞然大物的前提下,以金国有限的人口和兵力,根本不可能对草原进行有效管理。
宽阔的大草原上还有不少的契丹游牧民,只要耶律延禧趁着金人不注意回到草原,凭借皇帝身份的号召力,很快就能拉出一批骑兵。
契丹人之所以与女直人的战争中表现窝囊,除了两百多年的富贵磋磨了他们的武勇外,也有其背负着一个庞大的帝国,作为统治者放不开手脚的缘故。
一旦东南西上中五京尽破,契丹人失无可失,由放不开手脚的维护秩序者变成无所不用其极造反者,情况就会逆转。
到了那个时候,金国漫长的国境线将处处都都是契丹人可以突破的缺口。
抽冷子咬上一口就跑,本就是契丹人祖先最擅长的事。
就算再废的契丹人,也比渔猎起家的女直人更熟悉草原。
所以,必须在攻破南京之前,抓住还有所牵盼放不开手脚的辽帝耶律延禧,以断绝契丹人的希望。
现在的问题是各部散出去后,很多人已经忘记了灭辽的战略目标,沉浸在抢劫财货生口或招降纳叛扩充实力的快乐中。
抢了半个月后,金军众将才茫然想起一个关键的问题:辽帝究竟在哪里?
金军不知道耶律延禧的行踪,散落中京道各地被逐个击破的辽军也不知道自己的皇帝在哪里。
正常情况下,这个时间点耶律延禧肯定在燕京过冬。
可大战一起,大半生都在路上奔波的辽国皇帝肯定会有动作,其人绝没胆量留在燕京等金人来抓自己。
金军战前制定的战略是先在中京道搞出大动静,随后在野战中击溃辽帝派来的援军,再统率大军南下一举抓获弃城逃跑的辽帝。
这一战略的关键是必须准确掌握耶律延禧的行踪,要么不动,动则务必要一击即破,不能让他跑了。
但金军进入中京道之后,辽帝就没有向中京道派出过任何一支援军,也没有向中京下达过任何诏令,仗打到这份上,辽人比金人更懵。
难道真要翻越燕山和长城,强行进攻人口和兵员都极为充足的燕京。
然后,在辛苦打下析津府后,才发现辽帝早已经跑回了草原?
正月初十,金军副都统完颜宗翰在北安州击败辽将奚王萧遐买,并招降其人。
随后,经降将萧遐买的劝降,奚部西节度使讹里剌率本部人马来投。
萧遐买和讹里剌都不知道耶律延禧现在的具体消息,但二人透漏了一个令金人震惊的消息:辽主年前赶到了燕京,是为了处理辽国与同舟社的军事危机。
同舟社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在南京道?!
完颜宗翰等人立即意识到事态麻烦了。
论做生意,同舟社绝对是个非常好的盟友,但论打仗,这又是一个极为难缠的敌人。
金国的强势崛起至今,所向无敌,却始终奈何不得的同舟社,就连他们的皇帝都对同舟社忌惮不已。
同舟社这个时候介入南京道,会不会把析津府变成第二个辽阳府?
在完颜宗翰得知这个消息的两天前,完颜阿骨也刚刚收到了同舟社去年与辽国发生摩擦的消息——徐泽派使向他通报的。
金主也意识到事态麻烦了,更麻烦的是前线已经失控。
结合斜也传回的捷报,完颜阿骨打就知道前线是怎么回事。
这事不能怨斜也,他本来就没有应对这么大局面的经验。
比起辽国和其他北地政权开国之初,金国现在的底子其实已经很厚实了。
还是自己太急,老是拿金国跟同舟社比,才会导致心态失衡赶鸭子上架,给了吴乞买和斜也两个弟弟太大的压力。
同舟社的制度再好,金国也学不来。
就像自己有一肚子的治国想法,也没法教给四弟和五弟一样。
自己的时代终究是要过去,金国的未来还是得依靠四弟、五弟他们,就算再放不下心,最终还是得放手。
话虽如此,在同舟社已经介入燕京的局势下,他又如何能够真正放心?
其人想立即赶往前线亲征,随即又放弃了这个想法,自己留在国内更重要。
当日,完颜阿骨打就命人向前线送去诏书。
而西南数千外的辽国皇帝,也在忧愁大辽的未来。
金人发起进攻的时候,辽帝耶律延禧的确在南京道析津府过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2/8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