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新秩序(校对)第5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0/851


为此,郭药师还让涿州团练使赵鹤寿代自己写了一道极富感情的投降书。
在招降书中,郭药师表达了自己身为汉人,对南朝极为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同时说自己本来对辽忠心耿耿,但辽帝却报之以怨,降同实在迫不得已云云。
其人相信同军统兵之人看到了他的投降书,肯定会被其人忠义感动,并委以重任。
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同舟社北伐也终于拉开帷幕,郭药师却纠结了。
早在同军誓师北伐的两天前,北辽使者尚在归信县中谈判时,徐泽就安排使者向涿州四县分别投送了招降书。
其人开出的条件很简单:待同军大军兵临城外,常胜军全员出城接收整编,所有将校经甄别并接受轮训后再定职位。
正是这份比照战败投降待遇的招降书,让郭药师陷入了两难。
到底是降,还是打?
第八十九章
露头就打
归义县。
离同舟社限定的投降时限不到一个时辰了,城中守军仍没有等来范阳县方向派来的援军。
张令徽很清楚以自己麾下一千六百余兵马和临时招募的青壮,最终肯定守不住归义县城,城破是迟早的事。
但其人还是没有选择出城投降,他坚信军帅郭药师肯定会出兵。
并不是出于什么“同出辽东,患乱与共”的情义,在怨军这几年的经历,让每个“辽东老乡”都变得极其复杂,对谁都要留一手。
让他坚守并相信郭药师肯定会来的原因很简单:同舟社开出的招降条件太苛刻了,让常胜军诸将别无选择。
从辽东到乾州,再从乾州到锦州,又从锦州到涿州,他们这些无根之人已经受够了一再被抛弃,再也不想过颠沛流离、随波逐流的生活了。
手中的军队就是他们的命根子,把军队全部交出去让同舟社整编,所有军官也要接受甄选和什么轮训?
天知道同舟社会以什么条件甄选军官!
生在这个吃人的世道,要想活下去,就必须抛弃一切世俗道德的约束,就不能把自己再当作“人”。
怨军兵员最多时,共八营二万八千人,这些年来,不断损失又不断补充,到现在却只剩下了涿州的不满两千人。
能活到现在的,有哪个军官手中没有沾染无辜者的鲜血?
谁又敢把自己的命运交到同舟社手里?
就算张令徽愿意投降,其人的部属也不会同意。
既然谈不拢,那还不如亡命一搏!
去年,同舟社不顾澶渊之盟的相关协议,擅自增兵边境,辽国采取了相应的反制措施,其中就包括调怨军防御涿州。
随后,同舟社海军袭扰辽国沿海,搞出很大的动静,逼得天祚帝不得不低头跟徐泽谈判解决军事争端。
此事常胜军诸将校自然知道一些,但知之不多,辽国朝廷为了涿州稳定,刻意向怨军隐瞒了这次冲突的关键信息。
是以,郭药师、张令徽等人并不清楚同舟社的真正实力。
在张令徽看来,同军兵士再厉害也只是一双胳膊两条腿,挨了刀砍箭射照样会死。
其人还真就不信了,凭着人多就能轻易攻城拔寨,那这世上也就不会有动辄数月,甚至数年十几年也攻不破的城池了。
归义县是辽国对南朝的最前沿,城池修得很坚固,城防虽然没法和燕京城比,但也不是同军凭着人多就能吓垮的。
只要打退同军的几波进攻,让协助守城的青壮见了血,又会是一批好兵。
凭着城中充足的人力和相对不缺的粮食,张令徽自信守上两三个月绝对没问题。
而且,外面有郭药师的兵马牵制,再加上燕京城中迟早会有的行动,同军未必敢全力以赴。
拖得久了,让中京道的金人看到了机会,也有可能会入局,归义县未必就不能击退同军的进攻。
归义县南十里,同军大营。
同军前锋统制时迁匆匆跑进帅帐,就见着社首正与吴用、牛皋、武松等人在地图前研究战争形势。
“社首,范阳县郭药师已经出兵了,共三千人,目标应该是增援岐沟关。”
歧沟位于燕山和太行山的交界处,中间有个夹缝,可以通往山后,谓之歧沟。
很明显,这种险要之处在战争之中的作用极其关键。
唐时便在岐沟设置关卡,此地南接涿、易、定、镇州,北通山后新、武、妫州等,是河北通往关外的樵路。
五代至今,周德威、李存矩、李嗣肱、李存璋等人皆在此处进行过大战。
宋太宗赵光义雍熙北伐,也曾在此地两次大战,死在歧沟关和拒马河的宋军不可计数。
郭药师出兵后,不直接到归义县城下骚扰正在攻城的同军,反而在几十里外的岐沟关屯驻,其意图就耐人寻味了。
其人应该知道自己力量不足以撼动同军,又不想放弃手中的军队,想占据雄关,以进为进?
其实,徐泽对郭药师的想法并不怎么关心,像他这类人物在乱世中多了去。
郭药师要是愿意投降同舟社并愉快地接受改造,徐泽自然会给他一次机会,但要是幻想以抗拒换取谈判的资本,只能说他想多了。
“好,燕京方向有没有动静?”
“这两日探马增加了一倍,但没能越过新城,战场遮蔽线一直控制在我们手中。”
大战开始前,敌我双方的斥候就已经在进行血腥的搏杀了,这既是大战的序曲,也是主帅了解敌方兵力部署的有效途径。
“伤亡如何?”
“不大,双方只拼过两仗,我们阵亡了十七人,对方死了二十六个。这些辽国探马很狡猾,人少的时候见着我们的斥候就跑,人多了又包抄。”
“嗯。”
这么宽大的战场上,双方斥候只打了两仗,阵亡总数不到五十人,烈度已经很低了。
显然,燕京城中的北辽君臣极为关注涿州战局,又清楚的自身力量不足,在同军露出破绽之前不敢贸然出城,探马与同军斥候交锋中也显得犹犹豫豫。
“有没有打探到金人的消息?”
时迁面色颇为凝重,答道:
“还没有。”
北伐虽然现在才正式开始,筹备工作却早在同舟社接手河北路之后就已经开始了。
以同军的战斗力和北伐之战的充分准备,只打新生的北辽政权的话,完全没有悬念。
徐泽担心的只是北辽会不会在国灭之际狗急跳墙,放金军入关打击同舟社。
其人转身,再次扫视了一边墙上的地图,终于定下决心。
“牛皋!”
“属下在!”
“你部主攻西线,拿下涿州后,再率军控制易州,并继续向西,协助第三军拿下蔚州,再根据时局变化,继续西进或回师涿州。”
北辽国灭在即,被社首安排攻略西线,即便最后还会回师涿州,但以同军的攻坚能力,肯定不会等到第一军回师就已经攻破燕京城了。
很明显,攻略西线就会错过灭辽之功。
同舟社以后肯定要灭很多国家,但灭再多的国家都抵不上灭掉辽国一国。
辽国就算再衰败,那也是压在赵宋头上百余年的沉重大山。
军功再多,在同舟社的历史上,少了灭辽如此浓墨重彩的一笔总会是一种缺憾。
但牛皋清楚社首的命令不容置疑,其人立即昂声作答。
“属下领命!”
徐泽对牛皋的攻坚能力是放心的,攻下蔚州完全没有问题。
实际上,战前的情报显示,易州几无辽国正规军驻守,取下不难。
蔚州的辽军也不多,如果是正常地形和敌情,仅派一个师即可拿下这两州。
但自涿州向西,由燕山进入太行山,一路均为山地,道路情况极为复杂,很多地方甚至没法展开重炮,真正的危险反不在攻坚本身。
蔚州据有飞狐和灵丘两县及长城,无论从东面和南面进攻都很艰难。
战事一旦陷入僵局,再被第三方势力介入,将会是灾难性的后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0/8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