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新秩序(校对)第5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2/851


肉戏马上就要来了!
常胜军军卒立即打起精神,进入各自防守位置。
只待攻城方兵卒进入射程后便开始放箭,就如同过去的几年他们在锦州显州一线多次打退金军的进攻一样。
确定了坚决不投降后,张令徽特意找了读书人解了当年辽宋大战的历史。
随后,其人便给麾下兵卒们讲了南朝当年北侵的故事。
彼时大辽正是主少国疑,宋人入侵的兵马比现在还要多很多,而且都打到了燕京城下,最终还是败了。
大辽现在虽然衰败了,但宋人从来就没打赢过大辽,这次也一样。
只要坚持住,援军就会来,这次未必没有翻盘的机会。
冷兵器时代,依托城池各类防护设施的守军有很大的优势。
在守军准备充足且守城意志坚定的情况下,攻城方如果不想付出极大的伤亡,就只能慢慢耗。
常胜军能在锦州守几年,在涿州也照样能做得到。
强大的金军都做不到的事情,宋人组成的同军也肯定做不到。
很可惜,常胜军遇到了跨时代的军队。
还没等扛着登城梯的同军突击营进入守军弓箭的射程,重炮营的第二轮炮击就已经呼啸着到了城墙上。
这次并不是众炮齐射,威势小了很多。
但轮次射击形成了连绵不绝的炮雨,压得守军抬不起头来。
彪官和老兵们说得没错,火炮射击确实有死角,躲在垛口后不露头就不会被打死。
但这种安全感也只是暂时的,炮弹携带着巨大的动能砸在任一处墙垛上都是碎砖乱飞的情形,挨不了两炮,垛口就会呼啦垮掉半截
乱飞的碎砖对有盾的守军来说威胁倒不是太大,但继续待在城墙上肯定不会有好果子吃却是绝大部分人守军心中生出的念头。
城墙下,眼见突击营即将进入安全界,关胜再次下令。
“齐射,下一轮,火力延伸!”
一轮齐射之后的短暂装填时间,早就被炮击吓傻了守军再也顾不上即将登城的同军突击营了,尽皆跟着彪官张令徽仓惶逃下城墙。
然后,刚好遭受到同军火炮火力延伸打击,军队当场崩溃……
待到牛皋率第一军主力赶到归义县时,城中的战斗已经结束。
关胜战前预料的与敌军巷战或追击战并没有出现,超越了人力可以理解防范的炮击彻底摧毁了守军的意志。
在火炮的无差别轰击下,勇武绝伦的猛将比普通小兵的存活概率更低。
常胜军彪官张令徽显然是个命硬的人,垮塌的城楼没有砸死他,数次命中其人身边袍泽的炮弹也仿佛长着眼睛。
即便如此,张令徽还是放弃了抵抗,也没想着再逃跑。
其人终于想明白了,以同军的攻坚能力,就算跑到燕京城中,也难逃失败的命运。
既然如此,还不如早点投降。
当日稍晚的时间,牛皋指挥的岐沟关战斗,过程也基本和归义县差不多。
差别只在于岐沟关前的地域更加狭窄,只能展开大半个重炮营,但岐沟关关墙也更短,最终的效果也差不多。
当突击营跟着延伸的炮火攻入关内后,战斗便宣告结束。
事后才知道,正是因为主帅郭药师死在了炮击下,才导致这支过度扩编的守军抵抗迅速意志瓦解。
第九十一章
燕京攻略
“郭药师战死了?”
东线,同军刚刚拿下固安县,徐泽就收到了这个有些意外的消息。
郭药师的“鼎鼎大名”,徐泽当然不会陌生。
原本的历史线上,这位常胜军军帅先是为辽国抗金,后来投宋灭辽,最后又投金灭宋,辽宋金三国的饭全吃到。
无论投靠哪国,一旦认了新主子,其人就全心全意对付旧主子。
而且,此人敢打也能打硬仗,为每个东家都曾立下过汗马功劳,堪称传奇人物。
由于郭药师经历实在过于“丰富”,就连生冷不忌的金人对他也颇为忌惮,只敢利用而不敢信重。
北宋灭亡之后,郭药师便被金人找到由头,削夺了军权,从此消失于历史记载。
与其同时消失于历史的,还有无根之人组成的常胜军。
后世有谣传,说是这支最多时达到五万人的军队,在降金后就被金军一再消耗到八千人规模,最后还被完颜宗翰尽数缴械坑杀。
不过,此世有了徐泽的乱入,历史早已经变得面目全非,郭药师即便没有死,也没有机会再演绎如此传奇了。
徐泽一直在关注辽国的战局,自然清楚常胜军的来龙去脉。
对这群辽东难民组成的乱军,他其实谈不上什么同情和认同感。
但这些苦命人若是愿意接受改造,徐泽倒是不介意给他们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
可惜,郭药师、张令徽等人不愿相信同舟社,更不愿放弃手中的兵马。
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死了也就白死,没死也得接受相应的处罚。
当然,人与人总是会有差别。
同出辽东常胜军,驻守固安县的刘舜仁就比郭药师、张令徽明智得多。
其人见到徐泽的帅旗便立即开城出降,倒是轻易躲过一劫,不用在同军猛烈的炮火下检验自己的命够不够硬。
“当初逃出辽东的难民已经所剩寥寥了啊!”
徐泽说出这句话,确实有几分感怀时事,并不是故意在降人面前博好感。
以同舟社如今的局面,他也用不着在刘舜仁面前如此假惺惺。
六年前,高永昌据辽阳府自立,其后完颜斡鲁又率金军南下,辽阳府接连遭难,期间逃出东京道的辽民数以十万计。
彼时,同舟社做了统计,逃到东南路的辽民计有一万七千余人。
这些人只是因为靠近东南路,别无选择,才往这边跑。
那时的同舟社还很弱小,在时人眼里,并不足以庇护所有人,逃到南面,还要再面对可怕的金军继续南下。
更多的难民,其实跑到了西边还掌控在辽国朝廷手中的州县,估计总数应该在二十万以上。
这些年下来,说百不存一确实夸张了,毕竟,消失不见的人并不是都死了。
人在饿得快死的情况下,是没法讲究气节的。
在“活下去”的信念支撑下,卖身大户为奴、上山落草为匪或是回身投靠金人,都是可以考虑的选项。
最终活下来的人绝对比看到的多,但也多不了多少,十不存一是可以肯定的。
生于乱世,普通百姓命如草芥,便是如此。
若不是他穿越到这世间,赵宋境内大部分百姓几年之后,也会遭遇同样的命运。
徐泽的话说到了刘舜仁的伤心处,其人鼻子有些发酸,却没有接话,他也不知道接什么话好。
“刘彪官,你还想不想回辽东?”
跟张令徽的想法一样,刘舜仁其实也不想回到没有亲人只剩下痛苦回忆的辽东,但他不敢这么直白地回答徐泽的问题。
“末将愿意追随社首的步伐,社首打到哪里,末将就追随到哪里。”
看着刘舜仁跪在地上畏畏缩缩地模样,徐泽就知道此人应该是以为自己在试探他,出于保命的本能才说这些言不由衷的话。
辽国历经多年的战火和灾荒后,被改变和扭曲的,又何止是郭药师、张令徽和刘舜仁这些辽东难民中的勇武者?
绝大部分的辽人都在多年的动荡中失去了理智、自信和安全感,并逐渐失去做人的底线,变得更加谨慎、多疑和扭曲。
要让所有的辽地汉人、契丹人、奚人、高丽人等各族人都变成徐泽需要的“同舟社人”,正面击败他们,摧毁他们的抵抗意志只是第一步,后面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好在同舟社已经过了事业草创阶段,有着庞大的体量和丰富的理政治民经验,再消化燕云之地并不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起来吧,燕京城中的情况你可清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2/8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