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新秩序(校对)第5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2/851


“徐社首,大石才疏学浅,没听懂你的话,恳请赐教!”
徐泽当然不会相信耶律大石这么快就服软了,他其实很清楚这人的固执。
大辽没有彻底灭亡之前,耶律大石绝不可能死心。
大辽若是真彻底灭亡了,耶律大石也绝不会苟活于世。
“我且问你,‘辽’作何解?”
耶律大石清楚,徐泽这个的问题肯定不是问“辽”字本身,而是问辽国的“辽”作何解。
辽之国号最初得名于契丹人兴起的辽水,而在契丹语中,“辽”又又镔铁之意。
但耶律大石觉得,这两个含义都不足以解释“辽”的内涵。
实际上,辽国的国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历史上就曾多次变更过。
太祖耶律在临潢府称汗建国时,国号本是“契丹”;
太宗南下中原,灭掉后晋后,又在开封改汗称帝,并改国号为“大辽”;
圣宗统和元年,再改国号为“大契丹”;
至道宗咸雍二年,复又改国号为“大辽”。
来来回回的折腾,每次都有必改的理由。
耶律大石熟知本国历史,自然知道这几次国号变动的很多细节。
但所有的说法都令他不怎么满意,其人有自己的理解。
“天远地阔曰辽,这世间,唯有疆域万里的强大王朝方配称为辽。”
话刚说完,耶律大石的神情又黯然下来。
曾经的大辽西涉流沙,东临大海,北接冰原,南邻诸国,疆域万里,宾服四夷,的确是世间最强大的王朝,但这一切都已经烟消云散了。
“错!”
看着再度紧张的耶律大石,徐泽不想再兜圈子了,直接说出自己的答案。
“天远地阔曰辽没错,但此远、阔,却非仅指疆域,更在心胸,唯有胸怀万里天地,心容亿万生民者,方能成就不世之基业。”
耶律大石张大了嘴,想要说什么,却没有发出声。
他想到了九年前,那个小他好几岁的宋人徐霞客,仅仅三两句话便把他说迷糊了。
多年来,他一直以为这是徐泽的话术和手段。
今日方知,这根本就不是话术,而是心胸。
对照同舟社在燕京的所作所为,徐泽才是“胸怀万里天地,心容亿万生民”的真英雄。
难怪,自己当年会被这年轻人折服,也难怪徐泽能成就这么大的基业。
想到此处,耶律大石起身,郑重地向徐泽行了一礼。
“大石今日方知自己浅薄,受教了。”
徐泽坦然受了这一礼,起身,拉着耶律大石的双手。
“大辽年轻一辈之中,唯有重德兄有这样的心胸。”
“我?”
耶律大石无地自容。
当年,他确实以为自己有这心胸,但这些年下来,自己都做了啥!
“重德兄,天远地阔,既容得下同舟社的万里疆域,也可以给你的大辽存续下去的空间,何不放下心结,与我携手未来!”
第一百零七章
吃干抹净
“权管辽兴军节度使兼诸军都统张觉状:自女直深入,北朝皇帝西狩不返,诸路寇兵充斥,道途塞绝……即调务丁壮,缮甲兵,锄贼徒以活生灵。区区之志,必已闻之……使复父母之邦,是成终始之义。一则为大朝守圉之计,二则快遗民归国之心……今差都统府掌书鸿胪少卿张钧、将作监参谋军事张敦固谨诣宣抚司,纳土归朝。”
面对金国和同舟社交相侵略,社稷即将覆亡的压力,北辽政权曾紧急抽调东面各州县的兵马。
结果,玉河渡一战,东拼西凑的兵马被同军打崩,燕京不战而下。
战后,燕京以东各州县因为之前的抽调导致防御空虚,基本也是传檄而定。
这几日,继析津府和涿、易、檀、顺四州入手后,武松又奉命继续向东,陆续收取了景州和蓟州等地。
辽国南京道的诸多州县,仅剩下东北角的平州一地暂时没有被同舟社吃下。
秉承社首的意思,武松对燕京东部各州县的攻略以尽量涤荡陈腐势力为先,并不是狂飙猛进的“五天三捷报”。
但在各地传檄而定的情况下,速度也相当快。
令徐泽稍稍有点意外的是,同军尚未进入平州境内,张觉就遣人送来了《纳土状》,这嗅觉也是相当敏锐了。
从时间上算,其人很可能早就准备好了这份状。
并在得知燕京被同舟社取得消息后,就立即派人送来了。
徐泽放下纳土状,抬头看向立在下首的张钧和张敦固二人。
“此状是何人所作?”
“回社首,节度使纳土归朝之心拳拳,此状正是节度使亲作。”
回话的是辽兴军都统府掌书鸿胪少卿张钧,张觉的弟弟。
二人入衙通报身份时,张钧就已经向徐泽说明了自己与张觉的关系。
徐泽刚才在看《纳土状》时,张钧的注意力全在徐泽身上,发现徐社首并没有生气发怒的迹象,方敢答话。
“如此文采,令兄可有功名?”
居移气养移体,徐泽为官多年,刻意拿捏起架子来,也能做到文气十足。
南朝果然柔弱好文!
偌大的平州纳入治下不关心,反而关心这纳土状的文采。
张钧嘴角微微上翘,又马上恢复正常。
其人微不可察的小动作,却没有逃过徐泽毒辣的目光。
“好教社首知道,家兄乃是辽大安二年丙寅科中进士头名。”
“呵呵,腹有诗书的状元郎,难怪。”
徐泽脸上的笑容更盛,似是极为欣赏张觉的好文采和拳拳之心。
就在张钧、张敦固二人彻底放松下来时,其人的话锋突然一转。
“就是不知道张觉在战场上,是否也有这状元之才。”
“啊!”
徐泽这话显然不是赞扬张觉文武全才、心怀南朝的大义之类,结合其人戏谑的语气,更是耐人寻味。
张钧被徐泽的话所惊,张大了嘴,半晌没有接上话。
将作监参事张敦固作为副使,赶紧站出来为正使解围。
“徐社首,节度使心怀忠义,多年来一直立志恢复汉家河山,早就期盼着王师北上,纳土归朝之心日月可表啊!”
“忠义?”
徐泽起身,看向没有说话的张钧,冷笑道:
“我记得大辽朝廷对张觉的任命一直是辽兴军节度副使,何时又命其人‘权管’辽兴军了?还有,辽兴军又何时设置了诸军都统一职?”
这一会功夫,张钧已经恢复了冷静。
“好教社首知道,原辽兴军节度使萧谛里横征暴敛,激起民愤,死在了动乱之中,还是家兄平定的动乱,此后,朝廷就再没有派节度使赴任辽兴军。”
二人所说之事,还要从头说起。
辽兴军不是赵宋州军意义上的“军”,而是总揽平州军政大事的行政单位。
“燕云十六州”只是宋人的提法,辽国官民通常将这片广阔土地表述为“燕、云、平三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2/8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