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新秩序(校对)第6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0/851


雄才伟略的高丽国主王俣自然不甘心做个受人操纵的傀儡,其人多次利用高丽内外发生大变的契机,逐步将同舟社势力请出国都。
王俣认定徐泽是心怀天下的王者,不可能窝在辽东和高丽做土霸王,肯定会抽出兵力逐鹿中原争霸天下。
到那时,同舟社自然会放松对高丽的约束,甚至还会与高丽进行利益交换。
其人就能搭乘徐泽争霸天下的顺风车,再次整军经武,收回失土,复兴大业。
可惜,这一等,便是一年又一年。
徐泽不仅没有因为争霸中原而放松对高丽内政的把持,还逐渐利用其国内王族与豪族之间的矛盾,不断勒紧套在高丽脖子上的绳索。
而一旦涉及到与同舟社的利益冲突,就连国主亲自掌控的几只腹心兵马究竟听命于谁都非常可疑。
这几年,高丽不仅失去了独立自主的国家内政,就连以往在辽、宋两国之间左右逢源的外交政策也没法执行。
高丽与宋辽皆已断交,与金国也不敢深入接触。
王俣终于醒悟过来,无论是来自大海对面日本的威胁,还是国内此起彼伏的豪族叛乱,背后都是人为操纵的。
而其人这些年所有的复兴希望,都不过是徐泽故意展现给他看的虚幻而已。
在绝对强势又花样百出的同舟社面前,高丽注定只有灭亡一途。
自己所有的努力,都不过是供人一笑的把戏而已。
彻底绝望之后,王俣便放弃了挣扎,开始沉迷酒色——
实际上,当年开京之战,高丽国主的身体就已经受到重创,不能人事了。
但越是如此,其人越要掩饰自己的不能,越要不断扩大自己的后宫,也不断透支自己的身体。
最终,自暴自弃的王俣耗尽了生命力,将一副烂摊子留给自己的继任者。
对此,在背后掌控高丽一切的徐泽自然洞若观火。
“高丽有什么变故?”
高丽作为藩属国,立嗣、传位都要经宗主国大同王朝点头才能作数。
王楷的世子之位,徐泽是承认的。
正常情况下,王俣薨逝后,王楷即位,大同也不会在这事上过多干涉。
但现在国主随时都会薨逝,世子需要接替王位的关键时刻,国丈李资谦却带着自己的外孙——世子王楷来燕京参加宗主国天子的登基仪式。
因此,只凭只言片语,徐泽也能断定高丽另有变故。
“王俣病重之后,曾召李资谦、金富轼等臣子入宫商议立嗣之事,其人有意让世子王楷避位,立王运之后为国主。”
王四说的这条信息,包含着一段高丽王位传承的隐情。
二十八年前,高丽宣宗王运病逝,其子年仅十岁的王昱即位。
王昱患有严重的消渴症,体弱多病,根本无法处理朝政,便由其母思肃王后垂帘听政。
中枢院使李资义认为堂外甥王昱有早夭之相,乃秘募私兵,准备为自己的亲外甥汉山侯王昀争夺王位。
李资义行事不谨,政变还没有发动,就被另一个阴谋家——鸡林公王熙察觉。
王熙先下手为强,联合其他重臣,灭了李资义,流放汉山侯王昀和其母元信宫主至庆源郡,并逼迫自己的侄子王昱禅让于己。
两年后,王熙的王位已经巩固,王昱却不明不白地“薨于兴盛宫”。
王昱已经禅位,且体弱多病,仍逃脱不了被自己叔叔弄死的命运,引起了国人对其的同情,本就不稳的豪族又趁机闹事。
由此,导致王熙、王俣父子的统治一直不怎么稳,急需文治武功以彰显自己的合法性,高丽也变得更加好战。
正是在这种形势下,高丽出兵争夺曷懒甸,吞并耽罗国,又趁着辽国内乱之机,染指保州。
最终,一脚踢在铁板上,被同舟社打回原形。
对同舟社一战的失败,不仅让高丽丧失了海防,还严重动摇了王氏统治全国的威望。
无论谁接替王俣的王位,不能斩断大同王朝伸向国内的手,就没法获得民族的独立和完整的主权,都只能做徐泽的傀儡。
现在,时日无多的王俣有意将王位还给王运一脉,倒是一步好棋,既能推脱社稷覆亡的责任,并尽力保住自己这一脉。
“王昱、王昀不是都已经绝嗣了么,哪里来的王运之后?”
王运生四子,除王昱和王昀外,另外两子皆没有满岁就早夭,王昱没有留下后代,王昀流放不久后也稀里糊涂死掉。
“王俣有意随便找个人顶替。”
这是为了甩锅而不择手段啊!
“高丽重臣是什么意见?”
“金富轼认为国主病重说胡话,不肯奉乱命;李资谦有意立世子,才会带王楷来见陛下。”
……
ps:宋史记载:宣和四年九月己巳高丽王俣薨,遣路允迪吊祭。
又据《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序》记载:夏四月,俣薨。
本书中,王俣因开京之战,夜奔松岳山,使身体落下隐疾。
据说无欲之人能长寿,王俣应该能多活几年,但江山振兴无望,其人自暴自弃之下,还是赶在了历史上差不多的时间死亡。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上国的格局
徐泽大略能猜到李资谦的想法,并不复杂,说到底还是为了自己和庆源李氏的富贵。
明知道高丽国运已衰,再没有复兴的希望,无论谁坐上国主的位置,都要背负国家沉沦的责任和骂名。
但在权臣李资谦的眼中,还是享受做“太上皇”的富贵更重要。
只是,徐泽已经见过王楷,此子今年十四岁,眉宇疏秀,形短而貌丰。
根据掌握的情报,王楷性慧多学,御下严明,世子宫中官属,有过必遭谴辱。
很明显,这小子绝不是甘居人下之辈。
以李资谦的草包资质,怕是玩不过自己这外孙。
徐泽并没有就此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是询问王四。
“你是什么意见?”
得力下属都是不断培养出来的,徐泽有机会就启发下属自己思考。
“高丽国运已衰,最多十年就可令其纳土,再花十年左右平定其境内的叛乱,高丽便可永远成为我大同之土。因此,臣以为高丽新国主当用没有根基者为妙。”
王四长期从事情报工作,有些偏于阴谋算计。
其人的意见,实际是支持王俣改立王运之后。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
王熙一脉得位不正,二十八年后,其子王俣想还权于王运一脉,不是不可以。
但王运一脉已经绝嗣,高丽国人尽知。
王俣显然想用这个假宣宗嫡脉制造高丽的分裂,成为亡国的祸首,算是临死给徐泽送上一份大礼,以换取自己一脉的平安富贵。
支持王俣的想法,同舟社就可以早几年接手高丽。
“不妥!”
徐泽摇头,否定了王四的建议,并语重心长地教育其人。
“不凡,大国当有大气度,要尽量少用下作手段。我们只需要利用规则和自身的体量,便可以轻松慑服并消化高丽,又何必多此一举?”
“臣——明白了。”
王四跟了自己整整十年,徐泽深知他还是有些想法,乃继续教导其人。
“不用担心王楷,大势所趋,高丽局势已非人力可以挽回。而且,消化高丽的重点也不在高丽本身,而在我们对辽东的掌控,在取得辽阳府和曷懒甸地区之前,谈消化高丽没有任何意义。”
王四琢磨片刻,再次行礼。
“臣懂了!”
徐泽没有什么道德洁癖,为了国家利益,该需要使用手段时,其人绝不会犹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0/8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