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新秩序(校对)第6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4/851


为保住江山社稷,赵宋朝廷花在赔款、抚恤和扩军上的钱财不计其数,导致国库日紧,越来越拿不出钱来。
而随着大同王朝越来越强势,赵宋百姓对赵氏社稷存续也越来越悲观,为备兵荒,消费欲望明显下降,还有一些上户成窖成窖的藏钱。
如此一来,赵宋朝廷又一次“缺钱”了,短时间内根本付不起巨额的战争赔款,赵佶派王黼来燕京谈判时便主动提出以金银折现。
这一点也是参照宋辽传统,赵宋每年向辽国交纳的岁币便是绢、银两项。
所以,才有“匹两”作为计量单位。
“亏赵佶想得出来,我堂堂大同岂是没见过钱的蛮夷,要他岁币做甚!是不是我嫌这点钱不够,他赵佶还准备对我称兄?”
听王黼的言外之意,赵佶还真有这意思——赵宋短期内没有再战之力,只要大同愿意停战,什么条件都能答应。
但王四跟了徐泽多年,自是清楚皇帝不屑于在赵佶的面前称兄。
“陛下的意思是?”
“赔偿的金银咱们日后改革币制用得着,岁币就不要了。具体如何办,我会让曹孝才跟他们谈。咱们与赵宋‘公平买卖’,光明正大的挣钱不好,何必担上恶名,要他们一点‘死钱’?”
“臣明白了!”
对大同臣子们来说,正乾皇帝就是一个取之不竭的思想宝库,从皇帝的身上,不仅能学到矛盾论、治国根基论、战争演进学,还有“整体经济论”,等等。
就连天资不甚高的王四都知道了对国家来说,“死钱”不是“钱”,能盘活国内市场,让钱加速流通并惠及更多百姓才是钱的道理。
谈完了息兵条件,王四立即转入两国的外交关系调整。
“对赵宋的乞和,臣该如何答复?”
徐泽笑问:“乞什么和?”
见王四发懵,半天没想明白,其人乃点拨道:
“河东路之事,因何而起?”
严格地讲,自从大同和赵宋正式勘界后,同宋两国外交关系就已经正常化了。
可没过多久,赵宋朝廷就不顾两国刚刚签订的合约,擅自招诱“大同百姓”南下。
大同朝廷先是以国书向赵宋提出严正交涉,要求其国限期给出说法。
但赵宋君臣却误判形势,认为大同刚刚建国,内外压力极大,同军不可能冒着多面开战的风险南下,而断然拒绝了大同的无理要求。
之后,徐泽一面发出警告,一面率大军南下并攻入滑州,以惩戒赵宋君臣背信行为,逼迫其认清绝绝不可怠慢大同任何意见的事实。
赵佶也从这件事中吸取了教训,立即遣使惩处河东官员,并命边地州府放同军入境,实际已经做好了放弃河东路的打算。
但教主道君皇帝不负责任的甩锅行为,却受到了使者秦桧的强烈抵制,后者不仅没有如实传旨,还蛊惑知代州事郭仲恂带领军民坚决抵抗同军。
由此,引来蓄谋已久的同军大规模入侵。
至于之后折可求率军南下太原府抗同,赵宋将门联手逼迫朝廷出兵等等,不过是这件事持续发酵的后果。
当前的形势是赵宋没了生力军而不敢打国战,大同也不想破坏既定方针贸然掀起灭宋的全面战争。
所以,同宋两国围绕河东路的战争更应该理解为“局部冲突”才对。
既然两国都没有正式宣战,自然不存在“乞和”一说。
王四理清此事的来龙去脉,恍然大悟。
“陛下的意思是还要穷究赵宋归来人之事?”
其实,大同介入河东路原因并不是太重要。
只要徐泽贼心不死,无论赵宋怎么做,同军迟早都要入侵河东路。
但赵佶不知死活,授意河东官员招诱辽地百姓南下,却是主动授人以柄。
而同军侵入河东路后,各地养不熟的归来人纷纷反叛,更是让节节败退的宋军雪上加霜。
为改变被动形势,河东路未沦陷州府的官员尽皆采取断然措施,少数官员选择了弹性更大的驱逐离境,更多的却是无差别残杀归来人,以除后患。
所以,对徐泽来说,河东之事还远没有结束。
“对!咱们大同做事须得有头有尾,河东路要取,为流离百姓主持正义之事也必须做,还得做彻底!”
第二百零七章
打天下难守天下更难
跟王四敲定与赵宋谈判的细节后,徐泽便将话题转到金国事务上。
“完颜阿骨打这个时候派完颜希尹来,是为了解释金军没有按期进取朔、武等州一事?”
上半年,徐泽派石秀北上会宁府,除了协商同、金续盟之事,重点就是定下两方势力瓜分辽国的版图,明确各自扩张方向,以避免两方争端。
按照两国的续盟协议,兴中府和宜、成、朔、武等州归金国所有。
彼时,徐泽出于分散金国兵力,打乱其政策转型节奏,逼迫金军尽快灭辽的目的,增加了不少附加条件。
而完颜阿骨打正因金国接连扩张引发的问题搞得焦头烂额,自不会接受这个附加条件,乃以金军连番大战急需休整为由,将出兵收取这些州府的时间推到了年底。
可到目前为止,金军只在东线攻下了中京道的兴中府和宜州、成州,西线大同应州以西的朔、武等州则一直没有进取。
所以,徐泽才有此问。
“陛下圣明!”
王四暗叹金主便是再如何挣扎,也休想逃出皇上的手掌心。
“金主让完颜希尹转述的意思是金国连番用兵,暂时无力西进,还需要再等几个月才能攻略朔、武等州。”
完颜阿骨打这老狐狸!
徐泽非常清楚金国兵力紧张是肯定的,但以金、辽两国的战力差距,金军要想打下朔、武等州,根本用不了多少兵马。
很明显,完颜阿骨打知道辽国短期内难灭之后,主动收缩了兵力,不愿再为大同火中取栗了。
其人应该是和徐泽一样,希望盟友承担更多的灭辽义务,以让本国更多的精力用在了整顿内部上。
徐泽没有在臣下面前发牢骚的习惯,他的注意力放在了“连番用兵”上。
这个时候,还能让金国连番用兵的会是谁?
“金军已经跟耶律大石交上了手?”
耶律大石被徐泽放回已经有半年时间了,若是到现在还不能引起金国的强烈关注,也只能说明其人太废,不配做徐某人的棋子了。
“是,两军有过几次交手,规模都不大。金人认为耶律大石谨慎,一直在各部之间流窜才没让金军抓到,本身的实力并不强,金主想趁冬日集中用兵,先解决了上京道的后顾之忧,再率大军进入西京道,一举灭掉辽国。”
大同的事业终究要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耶律大石只能算是徐泽布下的一步闲棋,能成事固然惊喜,不能成也无所谓。
而且,以耶律大石的固执,只要放出去了,就不是其他任何人能够掌控的。
所以,徐泽并不是太关心耶律大石的动向,当即略过这个话题。
“黄龙府之事金人主动通报了没有?”
“说了,起因是新近内迁的降民安福哥不堪地方官员盘剥掠夺而煽动百姓叛乱,皇三子完颜宗辅与迪古乃带兵返回,仅用了几天时间就平定了叛乱。”
“嗯。”
看来耶律大石阴魂不散,一直在临潢府附近流窜,给了完颜阿骨打不小的压力。
不然的话,其人绝不会授意完颜希尹主动透露这条“隐秘”的消息。
徐泽大略搞清楚完颜阿骨打的想法后,向王四做出指示。
“我军攻略河东路的进度,你也如实告知完颜希尹吧——既然盟友没有对我们藏着掖着,咱们也要示之以诚嘛。”
王四怕自己误解了皇帝的意思,询问道:
“陛下是要臣催金国早点进军西京道?”
徐泽摆手了摆手。
“用不着咱们提醒,完颜阿骨打会明白如何做的。”
“臣明白了!”
临要告退,王四想起还有一件事没有汇报。
“陛下,金主欲要诛杀完颜昂一事已经查明。”
“嗯,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4/8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