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新秩序(校对)第7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2/851


赵桓赶紧张大嘴加深呼吸,极力压制住怦怦乱跳的心脏,并在内心里反复告诉自己不能晕倒,千万不能晕倒!
因为,正乾皇帝可以帮助弱者,却不会在没用的懦夫身上浪费精力。
——这便是赵桓四年前为质同营近距离接触徐泽后,得出的宝贵结论。
一身戎装的徐泽入帐后并没有走到上首坐下,而是慢慢踱步走近跪伏在地的赵桓身边,盯着其人的后背,好一会儿都没有再讲话。
直到这个消瘦的年轻人脸上的汗珠滴入泥地,颤抖的身体再次恢复平静,徐泽这才回到御塌之上坐下,开口打破了帐中的压抑氛围。
“有点进步!”
天音入耳,赵桓激动得差点一头栽倒,其人做梦都想得到正乾皇帝的肯定,正准备组织语言谢恩,却听到上首的王者再次开口。
“你深夜私入我军营中,又口称臣下,可是要让国于朕,还是想要抛下这万里江山随朕回燕京做个安乐侯?”
从同军攻城三面城墙急报频传,到太学生裹挟民意发动暴乱杀内侍,再到自己趁夜幕掩护深入敌营求见正乾皇帝。
整整一天里,大宋新君赵桓的神经都处于极度紧绷的状态。
将其人过去二十六年人生经历压缩到一起,也没有今天这么身心俱惫过。
当皇帝不如当太子,当太子不如当皇子,当皇子不如当质子——这就是大宋皇帝赵桓此时的深刻感悟。
如果可能,其人是真的想把这破烂的大宋江山让给正乾皇帝。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并不是赵桓不愿意,而是根本做不到。
大宋王朝虽然姓赵,却不是他天水赵氏一家的私有之物,更不是他赵桓这个名义上的皇帝想卖给谁就能卖给谁的。
白天才发生的民众暴乱给赵桓留下了严重的心理阴影,也让其人更加看清了自己看似无上威严的权位有多么不堪一击。
受限于能力和眼界,赵桓暂时还看不懂民众暴乱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无形推手。
但其人还是可以凭借政治生物的本能,看到暴乱民众真正要发泄戾气的目标是谁。
死于暴乱的内侍并不是普通人,他们是皇帝的私奴,更是皇权的具象化执行者,公开屠杀内侍就是明白无误地践踏皇权。
而内侍被杀,众臣却要么冷眼旁观,要么故作惶恐,就是没有一人站出来喊打喊杀,则更让其人惶恐。
没有臣子们的强力支持,又没有敢于沟通内外的心腹内侍,至高无上的皇帝便成了什么都不是的吉祥物。
这种形势下,其人要是敢公开表露放弃抵抗让国于大同的想法,那参与暴乱的就不会只限于太学生和城中百姓,而死于暴民手中的也绝不会只有十几个内侍这么简单了。
外有为讨宋而来的同军,内有践踏皇权的暴民,朝中还有居心叵测的臣子,赵桓一个没能力没手腕还没胆量的新皇帝能做什么?
正是源于对自己在朝中岌岌可危的形势极度恐惧,才让其人克服了对同军的恐惧,甘冒奇险大晚上偷偷来同营求见正乾皇帝。
因而,以赵桓的微薄威望,就是想让国给徐泽,也没法让出来。
其人能让的顶多是这没滋没味的皇位,而不是实实在在的江山。
倒是徐泽的另一问——直接抛下江山社稷跟着徐泽回燕京还有一定的操作性。
显然,这也是不可能的。
赵桓再傻,也听得出正乾皇帝此问的语气不对,似乎是对自己偷偷出城的行为不满?
“臣,臣……”
话到嘴边,赵桓才发现自己出城之前组织好的语言全无用处,豆大的汗珠当即再次渗出额头,越急呼吸便越发急促。
大同帝国对赵宋的情报渗透极为深入,外部情报司早在赵宋朝廷迁都之前就布局了临安的情报网络。
只是,大战期间城池内外封闭,人员禁止出入城门,情报传递并不容易。
是以,徐泽还不清楚临安城内今天刚刚发生的大事。
但结合城上守军放弃抵抗后再度戒备的异常表现,随驾参谋人员还是作出了“临安城内有变”的准确判断。
眼见赵桓紧张已极,徐泽担心给这家伙的压力太大直接吓倒了反而不美,乃放缓了语气,鼓励道:
“不要怕,照直说!”
赵桓如蒙大赦,再次拜伏。
“臣,请陛下救臣一命!”
“哦?”
赵桓这句话确实有些出乎徐泽的预料。
究竟出了什么事,竟让这个胆小如鼠的家伙认为自己的小命受到了严重威胁,以至于冒险出城向自己求救?
“发生了什么事?”
“城,城里有暴徒,他们,他们要杀臣!”
赵桓做了十几年的太子,也被自家老爹赵佶当贼防了十几年,根本没有机会培养自己的核心班底。
以其人有限的政治智慧,国难当头被赵佶和众臣联手推上大位,稳不住形势再正常不过,被臣子们忽悠甚至刻意操纵都有可能。
但要说有人这么快就架空了皇权,还能威胁皇帝的小命,也未免太看不起赵宋王朝环环先扣的对内防范机制了。
赵桓这句话说得没头没脑,更显出其人草包不堪的本质。
徐泽有些不悦,脸色当即垮了下来,声音也冰冷了三分。
“你可知道,朕不养废物?”
“啊!”
完了!
惹正乾皇帝生气了!
赵桓极力克制住委屈想哭的冲动,拼命深吸了两口气,赶紧重新组织语言。
“当初臣父要禅位给臣,臣不敢受,是李纲、吴敏、耿南仲这些奸贼硬要架着臣做皇帝,后来顽抗天兵也都是李纲,是李纲逼臣的,臣真的,真不敢啊!”
赵桓也算是豁出去了,情急之下一口气说了一大堆,正乾皇帝却始终不发一言。
其人很想偷瞄一下上首坐着的王者脸色,又没这个胆子,只能硬着头皮接着讲。
“臣真的做不好皇帝,既不知道谁是忠臣,也不知道谁是奸臣。
有太学生陈东接连上书,告诉臣蔡京、童贯、梁师成、李彦、王安中、朱勔是‘六贼’,杀了他们就能天下太平。
臣愚昧,听信了陈东的鬼话,杀了李彦,流放了王安中。
但这贼子却得寸进尺,继续上书对臣指手画脚,非要逼着臣杀梁师成。
今日,臣好不容易趁着天兵猛攻城墙,李纲指挥失利的时机,罢免了此贼,准备出城来见陛下,以申下国尊上之意。
陈东这贼子便再一次上书,教臣李纲是社稷之臣,不准罢!
还说朝中的李邦彦、白时中、赵野、王孝迪、蔡懋、李邺等人全是社稷之贼,是他们合伙排挤陷害李纲。
臣终于看清了此贼的险恶用心,不予理会。
这贼子便蛊惑数百太学生围堵宣德门,殴打替臣向陛下乞和的使者李邦彦,还聚集数万暴民,私迎李纲。又,又杀光了臣,臣的传令使者,呜。”
白天发生的暴乱太可怕了,赵桓说到动情处,当场就哭了起来。
只是其人才瘪嘴发出声,就想起自己还在正乾皇帝的御帐之中,赶紧强自忍住泪。
陈东这名字在原本的历史上就曾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徐泽依稀知道一些其人的“事迹”,但史书记载的其人名声显然与赵桓控诉的有太大出入。
只能说是屁股决定脑袋,赵桓的屁股天然就不可能与后世记录陈东事迹的史官们坐在一起,有出入很正常。
而徐泽虽然与赵桓同为皇帝,却是大宋王朝敌国的皇帝,自不会在这个时候过度关注什么陈东,其人关注点在赵桓话中的一个疑点。
“杀光了?究竟杀了多少?”
赵桓明显愣了一下,他是真没有想到正乾皇帝陛下会关心这些贱奴的死活。
实际上,其人自己都不知道究竟死了多少人。
“十五,不,是十七个?”
“嗯?”
正乾皇帝不满意了,赵桓吓得汗毛倒竖,不敢继续瞎蒙,只能照直说。
“臣白日里吓坏了,脑子一直是糊的,王孝竭告诉臣玉堂死了十几个内侍,还有一些暴徒趁乱冲进他们的家里杀人越货,具体杀了多少人,臣真的不清楚。”
根据赵桓的描述,徐泽大略理顺了临安城中今天发生的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2/8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