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新秩序(校对)第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851


徐泽从袖中掏出一个锦盒,放在桌上,缓缓推向马政。
马政从盒子与桌面的沉重摩擦感,已然猜出盒中之物,将锦盒推了回来,失笑道:“及世,你这可就见外了!罢,此事我了。”
“老哥正好有事需向你请教!”
马政拱手道:“登州乃防御重州,直面高丽和辽国东、南两京道,贤弟此番行辽,又经高丽返回,可否为我讲讲两国形?”
大宋朝堂四处漏风,已经结束的同舟社女直之行根本算不上绝密,但朝廷尚未拿出对辽作战方案,马政作为大宋好武将,也不应该对此事过度关心。
徐泽略一思索,大概明了马政的意思,道:“末将行辽时短,走马观花,哪及钤辖常镇登州,了解得更全面?如今辽国局势不明,想来朝廷暂无北向之意。”
见马政颇为失望,徐泽接着道:“但女直之势已成,辽国迟早要乱,末将以为,朝廷若有意北伐,当先与女直人结盟。女直势力遍布辽国东京道,彼辈若有真有实力与辽国争雄,当会先取东京道。届时,登州就可直航女直人之势力。”
“女直人起于蛮部,信奉实力为尊,朝廷若想与彼辈结盟,当不会只用文官,必得一了解女直形,且品阶、帅范、姿容皆上上之人,方可震慑蛮人。”
到此处,徐泽放肆地上下打量马政,笑道:“末将浅见,真想不到这满朝将帅,有谁比钤辖更合适!”
“哈哈哈!及世果然是我辈中人,我就喜你这爽利子!”
马政听出了徐泽的言外之意,眼前这人虽然官位不高,却是个可以直达听的人物,而且在行女直之事上,有不可替代的话语权。
得了徐泽的“准信”,马政立即化被动为主动,道:“及世来我这里之前,可曾拜会知州王相公?”
“不曾。”
徐泽坦言道:“末将不知官场深浅,恐有失礼处,特来钤辖这里先请教!”
马政摇头道:“不妥,你应该先去王相公那里的。不过,也无妨,王相公是太师一脉,你即便去了,他也不会见你,但仍需投帖,不可耽搁,你这就去。”
“谢钤辖提点!”
徐泽这次是真心感谢,官场上话只讲三分,马政对自己已经是很实诚了。
“末将去了王相公处投了帖,还要不要去田通判那里?”
“不用!通判是个无用酸儒,大权全在王相公之手。”
第十章
布局
徐泽从登州返回时,张教头已经带着锦儿来梁山几日了,史进也在昨天赶了回来,今日便被张教头薅住,以整理屋子为由,使唤史进和锦儿一起做事。
“你们把这桌子挪动到那里。”
“不对,别挨墙太近,再过来点!”
“哎!我说史大郎,看你平日里舞枪使棒一身的劲儿,怎的今日挪张桌子都脸红脖子粗的?”
“俺,俺肚子不舒服!”
史进涨红了脸,捂着肚子就往外跑。
“噗!咯咯——”
身后传来锦儿愉悦的笑声。
徐泽其实早到了,在院子外偷听了一会,听到史进临阵脱逃,赶紧进门,差点和史进撞个满怀。
“怎的?见到啥了?”
“哥哥——”
史进见到徐泽,如蒙大赦,立即委屈地喊了声。
徐泽一看这情形,就猜出史进的心思,把他拉到一边。
“锦儿小娘子美不美?”
“美!不美,不不,俺不是那意思——”
史进越说越急,一张银盘大脸涨得绯红,额头都冒出了斗大汗珠。
“哈哈,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大郎今年已经二十一,该成亲了。”
“可是,可是哥哥还没成亲,进怎敢,怎敢?”
“有何不可?你莫非觉得以我如今这身家,讨不到好娘子?”
“当然不是,俺——”
“别俺俺了,这事就这么定了!”
徐泽“蛮横”地替史进定下人生大事。
“嗯!俺听哥哥的!”
“那好,你进屋去回复张教头后,再跟我来。”
“俺——”
“伯父,大郎随我办事去,晚上让锦儿整治几个好菜,我们来喝酒。”
徐泽无奈,到院门外喊完,就带着史进到了自己的住处。
“师父那边的情况怎样?”
“师父看了信,没提梁山,只是问了我们到辽国这一路的情形,师父让我先回延安,让我取了婆婆灵位和家中物事,他说随后就来。”
“嗯,估计师父很快就会来了。”
自己这师父行事果断,一旦看明白的事,绝不拖泥带水,说来就肯定会来。
当初,王进得知因为“学使棒”,差点被父亲一棒打死的高俅成了自己的顶头上司,还要公报私仇,寻个不参加点卯的错处就要打他军棍,其后又被众牙将劝住,若换别人可能还会心存侥幸,登门道歉什么的,想法子去弥补,但王进却当机立断,回家后,稍作准备就跑路。
徐泽之前在于王进的通信中得知,师父的母亲去年冬天已经过世,此番回山后,孙石就给他书面汇报了史进回山的情况,知道王进很快也会上山,再听史进的回答,越发确定王进心中还是有抱负的。
王进在西军中磋磨大半年,应该看到了不少军中情弊,对比自己这个徒弟的风生水起,何处更适合安身,更益于其一身本事的施展,他应该有很清醒的判断,所以,徐泽派史进去延安时,除了修书一封,就只交代史进照直说。
问了王进的情况,徐泽又问:“村里情况怎样?”
“一切顺利,按照哥哥的吩咐,已经和少华山一伙‘干了两场’,动静闹得不小,族里组建的商队也深入到了淮南路,随时可以分批转移族人。”
“暂时莫慌,官府里面虽然多的是酒囊饭袋,但明眼人也不少,只是不涉及他们的利益,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懒得管而已,莫要大意!”
“明白!”
史进有些兴奋,问道:“哥哥,海外真的有可以立国的大岛?”
“那是自然,我们一路去了辽国、高丽,走了几个月,也不过是九州之一角,九州之外,还有若干大洲,可知天下之大,远超你我想象。”
自从见识了还处于村社部落形态的女直人居然可以硬撼高丽,又纵横于辽国东京道后,史进就起了别样心思,自己史姓一族也有几千人,好好操弄操弄,未必就不能做出一番大事来。
当然,史进并没有什么乱世草头王之类的疯狂念头,自己有几斤几两,还是很清楚的,他只是觉得跟着无所不能的哥哥徐泽,还让自己的几千族人再窝于华州那地方种地,未免太浪费祖宗传下来的偌大家业。
看着史进一脸憧憬,徐泽心中暗叹,自己给史进画了一个饼,引了一条道,却没告诉他这条道路的凶险。
经历了女直之行后,徐泽的心就硬了不少,有时也会觉得愧对这个绝对信任自己的好兄弟,但没办法,时不我待,女直人已经发动起来了,大宋却仍是一片歌舞升平,自己再不布局,恐怕就失了先机,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神州沉沦了。
徐泽给史进讲的“海外大岛”就是后世的台湾,虽然史进孤陋寡闻,但海外有大岛还不止一座,并不是只有徐泽才知道的常识,这个世界聪明人何其多,抛开后世知识不论,徐泽能看到的事情,别人同样能看到,甚至看得更远。
坚信“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华夏人,是这这世界最执着于开拓的族群,只要王朝有实力,就会不断的向外扩张,即使扩张到了殖民开发的王朝管理极限边境,也不忘再向更偏远的地方输出华夏价值观,通过天朝朝贡体系,慢慢“教化”蛮族。
但为何上千年来,没有华夏人成规模的殖民开发隔海相望的台湾?反倒是距离更远的南洋诸国和日本、琉球等地更早有华夏人涉足?
首先是台湾海峡水深,途中无法下锚,南北走向速度极快的洋流对渡海非常不利,帆船必须在西风或偏西风天急速航行才有可能抵达对岸,在没有海图,不知对面有大岛的情况下,不可能有疯子去冒这个险。
其次,是岛上湿热的天气导致疟疾和各种瘟疫流行,这才是最可怕的无形杀手,“水土不服”永远是古代移民的最大障碍,也只有史进这样热血又头脑简单的人,才会忽略这个要命的问题。
至于岛上的猎头族野人,倒不是什么大问题,如果能顺利登岛并站稳脚跟,这些凶残且落后的生番,恰是徐泽最需要的血与火——练兵对象。
提点登州刀鱼战棹巡检之下仅有一营五百人的编制,就算为皇帝做私活,朝廷睁只眼闭只眼,自掏腰包再养一倍的兵,也就千人,在四周都有皆有“友军”的情况下,想靠这点力量在即将开启的乱世叱咤风云,显然是不可能的。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梁山、莱芜等地虽然布了局,但不到天下大乱,不能发动,徐泽除了明面上的之罘湾力量和依托吴用布下的暗子,必须要有一处靠近中原,能够沟通南北;面积很大,可以移民练兵的海外飞地。
其实,更靠北方还有一座面积虽小,却更适宜移民的岛屿——耽罗岛,高丽人八年前才刚刚吞并此岛,按理说,应该具备操作的空间。
但经历女直之行,了解了曷懒甸之战的始末,徐泽对高丽这个国家有了新的认识。
曷懒甸作为高丽北方边境之外的化外之地,出兵、运粮皆极不方便的情况下,高丽人都能举国发动,与女直人血战数年;处在其眼皮底下,且已改郡置县的耽罗岛,高丽人又怎会允许其他势力染指?
真要是失了心,去占领耽罗岛,相信女直人肯定会支持徐泽——有疯子招惹高丽,为女直人分担压力,当然要支持!
但,且不说徐泽站在根本不具备这样的实力,即便有,也要做好忍受高丽人不死不休的缠战,即使最终打赢了高丽人,也极有可能错过了即将上演的历史大戏。
还有一处——琉球,但其地相对较远,且岛上早有王国,徐泽这点人不一定打得赢,打赢了也很难同化对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8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