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891

  这是他们进入中山郡界后途径的第一个县城。因为张郃、潘凤从贾琮那儿得到的命令,是要先试探张纯是否有异心,所以进入中山后,要先暗访盘查一番,不可能直奔卢奴县武力解决。
  张郃就驻军城外、还接管了一座城门,而后带着刘备等几十骑进入县城,召王县令与本县几个头面人物叙谈。
  “张司马远来劳顿,不知使君有何要事,我等必然配合。”王县令并不是张纯的心腹,所以毫不知情,对张郃、刘备很是礼貌。
  张郃见状,对刘备愈发怀疑起来:不是说张纯已经把中山郡各县诛锄异己、清理了一遍么?怎的在无极一点动静都没有?还安然允许我等控制城门、入城随便查看?
  张郃便旁敲侧击问道:“近日本县或者周边各县,可有什么贼情异状、兵马调动?”
  王县令一愣,稍微想了想:“滹沱河沿岸的巡哨兵马,倒是在这两日撤走了——府君原先说是要防备常山的黑山贼入境,可近日听说北边靠近幽州边界,又有乌桓人活动,所以撤了防备黑山的人马去防乌桓。”
  听了这个消息,张郃又犹豫起来了。
  刘备和李素在旁边听了这番交谈,也知道张郃是在怀疑告发的真实性。
  李素觉得眼下需要快刀斩乱麻,环视了在场的本县要人,发现甄家的甄俨也在场,就决定从甄俨下手。
  他灵机一动,问道:“甄兄,还记得在下与刘县尉吧?七天前,我们还来吊唁过令尊。”
  甄俨这才注意到李素站在张郃身后,连忙还礼:“当然记得,李兄有何见教?”
  李素:“最近几日,张府君可有派人来无极,查问过刘县尉动向?问得细么?”
  张郃在旁边听着,不明所以,也就静观其变。
  甄俨快速扫了一眼其他人,如实回答:“前天本郡从事许艺来过,专门问了刘县尉行踪,查得还挺细,哦,他还说……还说刘县尉可能是,畏罪潜逃。”
  “不是畏罪潜逃!是去邺城讨个公道!”李素当机立断定了对话的基调,并立刻转向张郃,分析道。
  “张司马,显然张纯是害怕惊动邻郡,所以未曾拉拢无极县官吏兵马,他们并未从贼,也就不明就里。
  而张纯急于追查刘县尉行踪,便是心虚的表现。幸好有这位甄公子急公好义,帮助我们掾转,才得以晚惊动张纯几日!”
  这时候,李素正需要和甄俨相互利用,当然要卖对方一个好了。
  甄俨只要帮他说话,张郃的行动就能更加果断,给张纯反应的时间也就越短,到时候斩获擒拿到的战功也就能更大一些。
  而同时,甄俨说几句模棱两可的话,也不用付出什么代价——因为他只要陈述一些“事实判断”就行了,比如张纯有没有追查刘备、如何追查。
  但这些行为代表着什么、如何解读,那个背后的“价值判断”是不需要甄俨去判断的。
  所以甄俨并不用承担什么“诬告”的风险。
  失败了不算诬告,成功了却能算“协助告发谋反、帮助告发者隐秘逃脱”。
  甄俨虽然年轻,也算是出自官员世家,基本的官场阅历还是有的,所以立刻就知道怎么选了。
  听了李素的暗示,甄俨也估摸出张纯可能是有什么劣迹被刘备告发、被贾刺史猜忌了,连忙把有利于刘备、能证明刘备被追查被排挤的事实细节,都说了出来。
  “看来张纯确实有紧急调动兵马,并且严查刘备……不能再犹豫了,直奔卢奴县吧,只要张纯不敢让我们全军入城、有所推阻,那就立刻动武!”
  张郃心中立刻定计。
  他相信,只要张纯没有集结整个郡的兵马严防卢奴县,靠着他手头的五百骑兵,从张纯手中夺取卢奴还是没问题的。
  不过,如果张纯要跑,或者公然集结各县人马,靠他的五百骑兵还是不敢追击的,至少要多等一两天,等潘凤的两千大军到齐才行。
  张郃便拱手谢道:“多谢甄少君协助,若果真张纯所犯属实,某定然将此间细节上报潘都尉,潘都尉自会向刺史表明尔等协助之功。”
  说完之后,骑兵也算休息够了,张郃立刻严令全军全速,当天傍晚之前必须冲进卢奴县。
  王县令和甄俨等人目送骑兵远去,心中也是剧震。
  王县令在担心站队,甄俨则是盘算着:没想到帮刘备遮掩了一番行踪,似乎还能捞到一份协助的功劳。
  只是不知张纯究竟犯了多大的事儿,这份协助的功劳又能有多值钱。
  如果结果真的不错,刘备这个潜力股倒是可以好好投资结交一下。
  一想到七天前,自己还把刘备当成一个打秋风的,甄俨便很惭愧。
第十三章
屁股决定立场
  八月初十,傍晚时分,残阳如血。
  离开无极县后,五百骑兵又奔驰了一百里地,终于来到了卢奴县西南方的一处平缓的山丘上。而且,他们一早是从常山真定出发的,因此全天的行程已经超过一百五十里,称得上人困马乏。
  张郃带着刘备等人,登上高坂瞭望县城,顺便喝点水歇口气,进行战前最后的修整。
  李素穿越已经十天,这十天他每天白天几乎都是在马背上度过的,从卢奴到邺城往返一周,整整跑了一千五百里路。
  就算这个肉身的身体底子再差,骑术也算是彻底练出来了。加上这十天每天都有肉食补充,他感觉自己浑身筋肉都紧实了不少,也变黑了一些。
  当然这身体素质跟武将还是远远不能比的。今天一天狂奔下来,他觉得自己大腿内侧那些已经结了老茧的皮肉,又有些二次磨破了,火辣辣地疼。
  张郃瞭望了一下动静,吩咐道:“看起来城中并无准备,别歇了,喝口水,全速冲下去,靠近时再呐喊亮明身份,先控制住城门和主街、直奔太守府。万一守军自始至终不抵抗,我们也不可妄杀。”
  他这番吩咐,显然还对“张纯并未反叛”这种可能性,抱有最后的希望。
  刘备也不觉得这种安排有什么不妥,没有吭声,准备配合执行。
  但李素忍不住提醒了一句:“张司马,出行前潘都尉吩咐过,要我军配合潘都尉行动。何不四门围定,然后分出一曲骑军喊门入内控制。
  如果张纯据城死守抵抗,我们有五百骑兵巡哨,纵然无力攻城,也可防止敌军弃城突围,将其困死。至于攻城,可等一两日后,潘都尉的大队步兵赶到,再攻不迟。”
  张郃闻言,表情瞬间变得有些哂笑:“区区书生,你在教我打仗?”
  李素:“不敢教司马阵战,只是怕仓促抢城,难免不够严密,使张纯突围逃脱。”
  张郃脸色一变,厉声道:“你当咱袍泽兄弟的命不是命?明明可以偷袭少死些兵士拿下城门,为何要迁延时日先围后打、错失奇袭良机?兵法云下政攻城,那是不得已而为之!
  你口口声声说张纯要跑,可他身为中山相,若是连中山老巢都放弃了,逃走也不过是失了根基的浮萍,能有多大作为?”
  凭心而论,张郃这番话从军事角度也不算错,他作为军司马,必须笼络士卒军心,鼓舞士气,不能草菅人命。
  偷袭抢城的机会是转瞬即逝的,如果迂回分兵、四门围定,城里的人真有反意的话早就反应过来了。
  每个人都是屁股决定脑袋,站在张郃的立场上,他只能这么决策。
  李素叹了口气,他知道张郃是没法说服了,便最后提醒道:“张司马,我虽然没有抓到铁证,但凭我之前见到的张纯与督邮的往来书函提及、张纯多半还是有外援的。
  否则,他仅靠中山一郡之地,怎么可能背叛朝廷?若是让他走脱,得以联络外援,恐怕为害之大,就不是一个冀州能堵得住了!”
  李素说的,便是历史上如今已经逃到幽州渔阳的张举,乃至在幽州各地活动的鲜卑、乌桓。
  但是,他没法直接报答案,强行告诉张郃“张纯跑了的危害有多大”,所以只好假借分析,先预测一波,立帖为证,也把他和刘备的责任摘干净。
  就好比一个律师已经提醒了老板某某法律风险,还形成了会议纪要立帖为证,最后你还是采坑了,那这个锅就不是法务顾问的事儿了。
  说到底,还是他和刘备眼下官位太低,说了不算,改变不了什么。只能靠同行衬托先往上爬了。
  爬到高位,才有资格谈匡扶汉室。如果始终在区区一个书掾和县尉的位置上挣扎,空有雄心和报国之志,也无法施展呐。
  不过,说出这番话时,李素心中也明白,让张郃扮演一次举措失当的反面教材,是免不了了。
  张郃果然根本没重视警告,他还在一心一意以军事视角看待如何拿下卢奴县的问题,所以等士兵们喝完水之后,他立刻吩咐全军全速,突击南门。
  ……
  “杀呀!捉拿反贼张纯!余者不问!”
  “放下兵器,胁从不问!张纯背叛朝廷、勾结鲜卑,我等是朝廷官军,再有抗拒者以反贼论处!”
  半刻钟后,卢奴县城内外已然乱作一团,张郃带来的五百骑兵,与张纯麾下的中山本地郡兵,绞杀作一团,场面混乱不堪。城中南北向的中央主街上,战马往来冲杀驰骋,血溅盈街。
  张郃的偷袭抢城计划还是挺成功的。
  因为张纯尚未正式举起反旗,消息封锁,城中官吏军士并非全部都跟他一条心,在张郃打着朝廷旗号突然抵达城下时,自然有心向朝廷的人帮着带路开门。
  张纯组织起反抗时,双方已经打成了一锅粥的巷战。
  张纯的亲兵战力不弱,但关键是士气低落,没有大义名分。
  张郃也略懂兵法,一边猛攻一边攻心,让士兵们鼓噪呐喊,强调后面还有潘都尉大军即将来援。
  一听说还有数千朝廷精兵援军,中山本地的郡兵士气终于撑持不住,彻底崩溃了。
  “张纯在哪里?可曾捉拿到了张纯!”几十个骑兵冲进太守府,张郃逮着人就问,可惜并没有收获。
  混乱稍歇之后,刘备才带着几十骑出现在院门口,一边高声大喊:“张司马,还在这里作甚!速去北门追杀!张纯突围跑了,这里只是弃子!”
  张郃扶了一下头盔,脑中“嗡”地一下,暗恨居然真的让李素不幸言中了?
  他恨恨对着府门前的拴马石抽了一鞭,然后吩咐手下一名曲军侯把守好太守府、继续搜索,他自己带着几十骑亲兵,立刻迎上了刘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